历史试题(理科)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15年9月28日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2566周年诞辰。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人之一,孔子的思想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中的积极方面主要有 ①治学 ②做人 ③为政 ④贵贱有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如下图所示,编钟是我国古代重要乐器。王公贵族们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王宫悬(四面),诸侯悬(三面),卿大夫悬(二面),士悬(单面)”。逾越则会招致杀身之祸。你认为上述材料最符合谁的观点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
3.“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4.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到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和谐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各项中,属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是
①“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②“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入任焉,敏则有助,惠则足以使人”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也” 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此观点的是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6.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 7.2008年残奥会会徽(图)的图形部分是由红、蓝、绿三色构成的“之”字形。红色,寓意着太阳;深蓝色,寓意着蓝天;绿色,寓意着大地。3种颜色的3个笔划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的人形,即为“天地人”。体现
- 1 -
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下列中国古代思想家探讨过天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主张在处理天与人关系时,人应采取积极态度的是
A.墨子 B.韩非子 C.荀子 D.董仲舒
8.“依法治国”是政治民主化的标志之一,“以德治国”是建立和谐社会的表现之一。最早提出与“以德治国”相似的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9.在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中,关于季羡林先生的颁奖词写到:“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这一评价主要体现了哪家思想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兵家
10.“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浪费粮食伤天理”这些俗语不能反映中国古代哪家学派的思想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11.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 12.《汉书·食货志》记载:“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为改变这种状况,当时的统治者 A.重征赋税 B.无为而治 C.实现仁政 D.独尊儒术
13.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曾将儒家的学说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最有可能的观点是
A.施仁政,“政在得民” B.“民为贵,君为轻” C.“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D.“存天理,灭人欲”
14.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儒家学说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民间生存智慧到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的演变过程。其中提出“大一统”思想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15.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
A.民贵君轻 B.天人感应 C.和谐中庸 D.三纲五常
16.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认为:“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推测下列人物的观点与王阳明相近的是
A.程颢 B.朱熹 C.陆九渊 D.李贽
17.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道学
18.学者对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 “(他)想把濂溪(周敦颐)、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而组织一大系统„„”请问这位古人是
- 2 -
A.李贽 B.朱熹 C.王阳明 D.王夫之 19.《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 A.“仁政”思想 B.“天人感应”学说 C.宋明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
20.时期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21.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 ①完成了理论化的过程 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 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22.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 A.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B.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C.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D.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23.顾炎武说: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 D.推动了民主思想的形成
24.针对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在研究学问上的不足,明末清初批判思想家提出了 A.工商皆本 B.格物致知 C.经世致用 D.发明本心
25. 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从本质看反映了
A.儒家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 B.地主阶级思想家从明朝的灭亡中认真吸取经验教训 C.地主阶级改革派迅速形成和发展壮大 D.新的经济成分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 26.“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提出这一看法的学派是
A.墨家 B.法家 C.道家 D.儒家 27.2010年1月15日下午15时31分左右(北京时间)出现了号称“千年最长日环食”的天象奇观。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使汉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君权神授 D.天人感应 28.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度最高的是( )
A.女权意识的觉醒 B.理学对全社会影响的深入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
29.某学者认为“皇帝居于社会的权力宝塔顶端,没有人或制度能够制约他,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
- 3 -
败,但□□□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使两千年的中国社会得以保持相对有序的环境。” □□□中的字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孟子 D.老子
30.“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
A.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C. 知行合一 D. 致良知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26题20分,27题20分,共40分
26.(20分)2005年9月28日,全球首次举行联合祭孔,参加祭典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安黛丽·霍尔说:“儒家思想的精要之语对世人可以起到警醒作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下表反映了儒家思想发展的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填写相应的内容。(12分)
(2)王淑臣在《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中指出:“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力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据材料指出儒学对韩国产生的影响。(4分)
(3)近年来,“孔子学院”相继在韩国、法国和非洲开办,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结合儒家思想特点和当前的国际形势,分析“孔子学院”为什么能在许多国家开办?(4分)
- 4 -
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8分)
材料二 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独尊儒术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封建正统思想。
——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
(2)材料二中的核心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4分)
材料四 明清时期„„面对理学的渐趋没落,一部分士大夫转而寻求新的思想理论,对程、朱理学提出了挑战,陆续出现了许多进步思想家,成为反理学的先驱。„„他们倡扬民族气节,批判君主,反对空谈性理,向封建制度和宋明理学发起猛烈的攻击,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蒙思想的早期民主主义思想。 —— 《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进步思想家的主要主张。(8分)
座号
- 5 -
高二10月份阶段性模块检测 历史试题(理科)参
选择题1-5 BADDC 6-10 ACABD 11-15 CBBCD
16-20 CCBCB 21-25 BBCCD 25-30 BDBBA
26.(20分)(1) 历史人物 孔子 主要思想主张 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仁、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学思想体系。 (3分) (1分) 融合阴阳家 黄老之学 法家思想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1分) 董仲舒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思想。实行“仁政”。(3分) 朱熹 吸收“佛、道”思想,确立了以“理”是世界的本原,“格物致“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体系。 知”方法。存天理、灭人欲。(3分) (1分) (2)影响:儒学的集体协作意识和自强抗争精神,促进了韩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4分) (3)孔子主张“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贵”、“和而不同”、“以德治民”等;儒家思想为当今世界各种矛盾的缓和和化解提供了思想依据。(4分) 27. (20分)(1)基本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出现众多思想流派,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8分) (2)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统治秩序。(4分)
(3)批判君主。反对空谈性理,提倡经世致用;重视工商业发展,工商皆本;反对理学,建立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8分)
- 6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hangjiatan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