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DiSCUSSion on EmpIoyees’Career Plannin9 of Minera1 Resources Enterprise 李羽飞郑磊 LiYufei ZhengLei (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江西抚州344000)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Center of Geological Resource,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ingxia Fuzhou 344000) 摘要:矿产资源作为重要的非再生型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矿 产资源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既是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又是极其重要 的社会生产资料,对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和协调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人是一切生产要素的核心, 矿产资源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聪明才智的发挥与运用。加强员工的管理对于建设矿产资源的和谐开发与 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矿产资源企业员工的角度出发,探究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进一步证实矿产 资源企业中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矿产资源企业 ;职业生涯规.划; 以人为 本 f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 i i ; . ’ 文章编号:1671—4792.(2011)10.0134.04 Abstract:No—renewable mineral resources,as an important naturN resource,are indispensable to the survival nd a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material base.Mineral resources are he tbasis for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in— dustries hatt play an impo ̄ant role in he tnational economy and it is not only important sources of subsistence,but extremely impoaant social means which have a signiifcant impact on he stustained,healthy,stable nd a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s a whole.Man was core of all production factors nd amineral resource en- terprises can’t develop well without employees’ability and cleverness play and utilized.To strengthen staff man- agement or f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is of great sig— niifcance.In this article,analysis of mineral resources from the employee’S perspective is to study staff of career planning issues,further to confim mirneral resource enterprises employees’career planning in practical and theo- retical sinigifcance. Keywords:Mineral Resources Enterprise;Occupation Career Planning;People—oriented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 质基础,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矿产勘 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提供了我国社会经济 发展所需要的95%的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和 查开发取得巨大的成就,勘探和发现了丰富的矿产。 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为现阶段我国社会的经 资源,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矿产资源供应体系。矿 ★本文系李羽飞主持的江西省社会科学2009年度 共建规划项目 产资源和谐开发的动力机制研 勋(项目编号:09YJ20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济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国是一个矿产 资源大国,矿产资源储量总值占全世界的1 4.64%, 居世界第三位,并且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矿产品 和第三大矿产品进口国。目前我国经济快速、持续、 天然气);非国有小型矿山开发利用的矿种数为179 稳定地增长,但是,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并没 有得到根本的改变。随着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资 源消耗速度明显加快,需求迅速增长,资源供需形势 个,年产矿石量约3O亿吨。原油产量为1.67亿吨。 我国原油、煤炭、水泥、粗钢、磷矿、硫铁矿等1O种有 色金属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我国固体矿产开发的 论 矿 产 日趋严峻,矿产资源中的紧缺资源明显不足,进口依 赖程度越来越高。面临的问题非常紧迫,亟待解决。 此外,还需要强调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提高企业内 部管理水平,在矿产资源企业中加强对员工进行采 矿的管理知识培训与指导,树立员工在企业中的明 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让他们对资源和环境有一个新 的认识,时刻把自身发展同企业发展结合起来。 1矿产资源及其开发企业员工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我国矿产资源现状 矿产资源是由地质成矿作用形成的有用矿物或 有用元素的含量达到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呈固态、 液态或气态储存于地壳内的自然资源,是一种十分 重要的非可再生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 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首先,我国的矿产资 源地区分布广泛,相对集中。但是,我国矿产资源地 域辽阔,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 交界地带,又位于环太平洋活动带与地中海一喜马 拉雅山活动带的交汇点。在这样的条件下,地壳运 动、断裂活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广泛而频繁,地 壳结构复杂,成矿条件优越。在我国,仅与多种金属 矿产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侵入岩分布面积就占全国 岩石出露总面积的近1/3。其次,矿产资源总量丰 富、品种齐全,但人均占有量少,我国已经逐渐成为 世界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几 个资源大国之一。与此同时,我国矿产开发利用也 相当好,目前已成为世界矿业大国之一,全国年矿石 总产量为50亿吨,其中国有生产矿山开发利用的矿 种数为1 50个,年产矿石量约为2O亿吨(不含石油、 资 总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却在 源 企 世界排名的后面,只有世界水平的一半。再次,我国 中 业 矿产资源企业发展中员工个人发展滞后的状况尤为 的 员 突出。大多数矿产资源企业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 职 工 矿产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注重的是经济效益的提 生 业 高和企业的收益增长,忽略了对企业内部员工的培 规 涯 养,没有针对员工的个人发展需要制订良好的职业 划 生涯规划,最终形成“企进人退”的局面。 1.2矿产资源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矿产资源在不断的枯竭,人类合理、有计划 地开采与利用显得十分重要。在一些产业结构比较 单一的企业中,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存在注重眼前 的利益而忽略了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坦 白地说,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高,企业为了更好 地获得经济收益,不得不对有限的资源进行过度的 开采。这样开采可能带来的后果是以损害未来的资 源需求与发展为代价来满足现代人的需要。企业效 益的增加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应该建立在合理 地利用自然资源,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地规划基 础之上。并且在企业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 一步教育与培养员工有计划的开采资源。 (2)企业领导者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不完善。高 层领导者应该增强矿产资源开发忧患意识。企业的 领导者是企业的决策主要制定者与推广者,企业的 未来发展与生存同领导者的战略眼光是息息相关 的。企业的领导者对矿产资源进行开发时,应该有步 骤、有计划地推进,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文化氛 围。矿产资源的开采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领 导者应该在追求企业的经济收益与社会经济稳定、 1 35 健康、有序发展的同时,寻找一个平衡点,把握合适 的“度”。 加强员工个人管理;再辅以按照员工兴趣、爱好、特 征和公司需要相结合的培训发展计划,充分挖掘其 潜力和动力,使员工真正安心于企业工作并发挥最 (3)企业需要对员工个人发展进行职业指导与 规划,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人是企业从事一切 生产经营活动的核心元素,只有充分地发挥人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为企业作出重大的贡献。矿产 大潜能,帮助员工寻找与其特性相一致的职业,以达 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创造出企业与员工持续发 展的良好氛围。对矿产资源企业的员工进行职业生 资源企业的员工从事基本的生产运作活动当然也不 涯规划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例外。合理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对企业员工进行生 首先,了解员工个人自我发展规划,同时让员工 产指导与技术培训,对提高企业内部生产效率有巨 大的作用。在矿产资源企业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思 想,重视对员工的关心和尊重。给员工提供多种渠 道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制定与实施的机会。同时, 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寻找其与企业理念、目标的最 佳切人点。以此作为企业指导员工职业发展的起点, 帮助员工确定兴趣、价值观以及行为取向,指导员工 思考当前所处职业生涯的位置,制订出未来的一个 从尊重员工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帮助员工自身发展的 角度出发,制订人性化与理性化相结合的职业提升 方案,让其持续拥有向前发展的动力,从而保持人力 可持续的发展目标。认真地考虑影响企业员工自身 发展的各种因素,把企业同员工联系在一起,使企业 与员工成为利益共同体,把员工的发展好坏与企业 的发展状况紧密结合起来。 其次,确定员工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发展路线。可 行的职业目标的确定决定了职业发展的行为和结 资源管理的主动。真正意义上地能够使员工在企业 中有归属感和责任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个平台, 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 2矿产资源企业中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果,是制定职业发展的关键一步。在选择发展目标 时,应该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相匹配,既要有现 实的实际意义,同时也要有未来眼光。发展目标确定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 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 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 之后需要选择一条适合其发展的路线。是选择技术 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 路线或者管理路线,还是技术路线和管理路线相结 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 合呢?这时候,员工需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同时 还要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因素,作出一个合理可 行的抉择。企业还要有步骤、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员 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嗍。 在矿产资源企业中,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谋 求自我发展的个人设计,但企业也可以通过企业文 工职业发展状况进行及时评价与信息反馈,让其不 化、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流程体系等辅助性措施从外 断地认识自我、修正自我,进而产生与企业同命运、 部加以指导。适时地参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可以 共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创新能力。 再次,不断加强与完善矿产资源企业的管理制 度和管理体系,为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形成完整的 使企业及时掌握员工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和职业发展 动向,了解员工的直接需要、动机、能力及自我目标, 制度保障。矿产资源企业运行机制与制度主要是激 4结束语 励与行为约束。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是制度健康运 矿产资源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宝 论 矿 产 资 企 源 业 中 的 员 行的重要保障。企业管理者首先应当明确员工的职 贵资源之一,在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开采与利用的同 位升迁不是企业对员工的酬谢或赏赐,而是双方共 时,更需要对企业的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给予必要的 同的目标。员工的自我实现通过横向的物质激励和 指导与帮助,让他们在为企业实现与创造价值的同 纵向的工作职位分析来体现职业生涯规划由此也 成为联系企业与员工的工具,特别在现代矿产资源 。时,自身的人生价值也得以实现。矿产资源型企业属 于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同时 企业中更突显其重要性。建设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 划,对企业而言,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给企业 带来无限的发展机遇,在市场中拥有很强的竞争优 势。对员工自身而言,可以充分挖掘内在的最大潜 力,实现自身价值。 3矿产资源企业中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在矿产资源企业中,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员工的 生存与发展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进行矿产资源企业的员工职业规划,是目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然而, 有些企业,对员工的人力资源开发仅仅停留在如何 抓教育培训、如何重视提高劳动技能上,没有从根本 上解决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与企业未来发展的长远问 题,使员工感到工作单调枯燥,个人只能发挥很小的 一部分能力。而过细的专业分工似乎限制了人的创 造性和主动性,长期从事一种工作使员工在快速变 化的社会面前深感困惑、无奈。 人力资源规划可以确立员工人生的奋斗方向, 为企业的员工量身体定做一套适合自己发展的奋斗 方案。准确评价个人特征和优势,使员工可以清楚 地了解自己,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个性特征,为未来的 发展提供参考。企业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合 理的考评,评估员工现状和个人目标差距,给员工的 职业方向准确定位。让企业员工重新认识到自身的 内在价值并使其价值增值,增强本行业的职业竞争 力。 也是生产运作的核心。员工的未来发展与企业的发 职 工 展前途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帮助企业的员工实现 业 生 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崇高 规 涯 使命,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发展规划汇聚成企业的 划 宏远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N培忠,曲选辉,吴小飞.关于我国矿产资源利用 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矿业,20o4’(13). [2]朱永峰.矿产资源经济概论[M】.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2007. [3]伍光和等泊然地理学(第四版)[M】.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8. [4]许文兴.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 版社,2010. 【5]姚裕群.职业生涯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 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李羽飞(1964--),男,江西进贤人,东华理工大 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 向:经济与管理; 郑磊(1986一),男,安徽合肥人,东华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管 理。 ‘ 1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