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社会心理学练习:社会影响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社会心理学》平时作业(四)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你也许有过这样的经验:在从事一些需要动脑筋的活动时,例如解数学题、背单词等,有他人在场和没有他人在场相比,前者会花费你更多的时间。社会心理学将这种作用称为( )

A. 社会影响

B. 社会促进

C. 观众效应

D. 社会抑制

2.以下对影响相符的个体因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正常人中,智力高的人与智力低的人相比较,前者较少表现相符

B. 实验证明,老年被试比年轻被试较多表现相符

C. 实验证明,在中性刺激物面前,男女被试的相符程度没有显著差别

D. 实验证明,高自尊的被试比低自尊的被试较少表现相符

3.以下对个体的性别与相符之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证明,女性较男性更容易表现出相符

B. 实验中,如果刺激材料是男性所熟悉的事物时,男性被试将较多的表现出相符

C. 实验中,男女被试在相符程度上没有任何差异

D. 实验中,如果刺激材料是女性所不熟悉的事物时,女性被试将较多的表现出相符

4.群体的一致性特点与相符存在关联,以下对这二者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 假设韩某不赞同群体的一致性意见并且感受到巨大压力,如果此时群体中的刘某也对这种一致性意见提出异议,那么这很可能会降低群体相符的程度。

B. 不论A答案中的刘某是一名权威还是一个无名小辈,他的支持力量都可能起到作用

C. 无论先前韩某对刘某是否抱有好感,韩某都可能受到刘某的鼓舞

D. 如果刘某的意见不仅与群体的一致性意见不同,而且与韩某的意见也不同,那么对群体的相符程度不会构成明显影响

5.以下心理学家中,用本能说对“模仿”做出解释的人是( )

A. 米勒(N.E.Miller) B. 班杜拉(A.Bandura)

2

《社会心理学》平时作业

C. 鲍德温(W.Baldwin) D. 多拉德(J.Dollard)

6.以下对“暗示”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

A.暗示以无批判的接受为前提,一般不付诸压力成分

B.暗示可以是语言的、行动的、表情的,也可以是某种符号的

C.暗示的发出都是有意的

D.暗示同命令和指示、劝导和教育有明显的区别

7.自我暗示是暗示的类型之一。以下成语中,最能体现自我暗示的是(A. 水中望月 B. 欲擒故纵 C. 杯弓蛇影 D. 海市蜃楼

8.“望梅止渴”是体现暗示的绝好例子,这种类型的暗示是( )

A.直接暗示 B.反暗示 C.间接暗示 D.自我暗示

9.下列对“流言”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流言是广泛传播的有关现实社会问题的不确切消息

B. 从流言传播的内容看,既有生活上的,又有政治和经济方面的

3

C. 从流言的起源看,都是由人故意制造的

D. 从流言的影响看,既可能恶果严重,又可能只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10.以下不属于集群行为特征的是( )

A. 时间持久性

B. 情绪支配性

C. 迅速接受性

D. 容易越轨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

1.依据查荣克(R.B.Zajonc)的优势反应强化说以及后续的深入研究成果,下列对他人在场的理论解释中,正确的有( )

A.社会促进效果是透过活动者的竞争动机和对他人评价的认知来实现的

B.活动者的动机水平被提高,关键在于他对在场他人评价的主观认知

C.如果活动者以为在场的他人是领导者或专家权威(也许实际上不是如此),那么,就可能 产生比较显著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4

《社会心理学》平时作业

D.对青年人来说,同龄异性在场可能会产生较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E.儿童、内向者、顺应困难者、独立性差者、易受暗示者对他人在场的反应都更强烈一些

2.以下实验中,是针对相符现象进行的研究有( )

A. 谢里夫(M.Sherif)的诱动错觉实验

B. 斯里格曼(M.E.P.Seligman)等人的习得无助实验

C. 阿希(S.E.Asch)的线条长短判断实验

D. 霍桑实验

E. M.道奇和R.M.克劳斯1960年的“运输竞赛”实验

3.通过对被试者实施线条长短判断实验,阿希(S.E.Asch)将表现出相符行为的被试分为三类( )

A. 知觉歪曲

B. 记忆歪曲

C. 判断歪曲

5

D. 情感歪曲

E. 行为歪曲

4.影响相符的因素,从个体的特点来看,具体包括( )

A. 群体接纳个体的程度

B. 个体获得正确信息的愿望

C. 个体不愿被视为越轨者

D. 个体的性别差异

E. 个体的智力差异

5.以下属于影响相符行为的群体因素的是(A. 群体的一致性

B. 群体的规模

C. 群体成员的平均年龄

D. 群体成员的身份

6

)《社会心理学》平时作业

E. 群体接纳个体的程度

6.下列因素中,对人们服从权威的行为可能产生影响的有( )

A. 命令者的权威性

B. 被试的道德水平

C. 诱骗入门的策略

D. 权威的靠近程度

E. 受害者的靠近程度

7.依据孙本文的观点,暗示可以分为以下四类(A. 直接暗示

B. 间接暗示

C. 自我暗示

D. 他人暗示

E. 反暗示

7

)8.下列对暗示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A. 暗示者、被暗示者以及环境的特点都可能影响暗示的效果

B. 暗示者的地位越高,暗示的效果往往越明显

C. 受暗示者独立性越强,就越不易受暗示

D. 在紧张危险的环境中,人们较容易接受暗示

E. 个体年龄越大,就越容易受暗示

9.以下属于“时尚”的突出特征的是( )

A.短暂 B.新奇 C.持续时间长 D.破坏性强 E.波及面较宽

10.时尚是社会影响的宏观表现之一。下列对“时尚”的理解中,正确的有( A. 时尚比较突出地表现在装饰、礼仪和生活行为等方面

B. 时尚是民俗短暂的变异,是民俗的一种特殊的补充

C. 德高望重或才华出众的人,容易获得人们的尊重、信任,成为众人模仿的对象 D. 时尚是一定时期内在社会上某个群体中普遍流行的某种生活方式

8

《社会心理学》平时作业

E. 时尚往往能够体现出人们的兴趣、爱好和愿望

11.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通过连续传达的实验,提出了以下三个概念,用以描述流言讹传的原因( )

A. 移置

B. 锐化

C. 凝缩

D. 调平

E. 同化

12.集群行为有多种表现形式,布朗(R.W.Brown)将它分为以下四类(A. 侵略性集群行为

B. 逃避性集群行为

C. 获取性集群行为

D. 表现性集群行为

E. 传播性集群行为

9

)13.以下答案中,是对克特•兰(F.Lang)和格莱迪斯•兰(G.E.Lang)提出的集群行为理论进行叙述的有( )

A. 集群行为的发生要有一群人密集在一起,彼此无法辨认,又能够直接互动

B. 这些人还必须受到一种心理刺激,并且相互感染,使情绪达到炽热程度

C. 集群行为的发生,是由于参加者感到,打破社会规范做出反常的行为,可以获得在场他人的赞许;同时,个人对这种行为不会承担责任,可以避免社会的惩罚

D. 集群行为是被压抑在下意识中的潜在欲望在寻找发泄

E. 集群行为的特征是原始的、动物性的、无意识的种族特性的混合物

(三)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

1.活动者的动机水平被提高,关键在于他对在场他人评价的主观认知。

2.年龄、气质、性格不同的人,受他人在场的影响存在差异。

3.“随波逐流”、“丧失原则”等都是相符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具体的表现形式。

4.人的相符行为总会随群体规模的扩大而显著加强。

5.一般说来,一个人越是认为自己有知识、有能力,就越不容易屈服于群体的压力,越不容易表现出相符。

10

《社会心理学》平时作业

6.模仿既是对他人外显行为的模仿,也是对他人内隐心理的模仿。

7.虽然流言传播的是不确切的消息,但是它却反映了传播者的兴趣、态度和期望。

8.群众在物价上涨时抢购和屯集商品的行为,一般被称作表现性集群行为。

(四)填空题

1.20世纪60年代中期,查荣克(R.B.Zajonc)提出了______,用以解释他人在场的社会影响问题。

2.20世纪3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谢里夫(M.Sherif)做了______实验,以研究相符现象。

3.影响相符的因素,从大的方面来看,包括个体的特点、______和______等。

4.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认为,如果两个人都同样接受了群体的意见,可能一个人是屈服于群体压力,怕被孤立,另一个人则是为了实现群体的理想和信念而与群体保持一致,他把后一种情况称为______。

5.1963年社会心理学家______设计并采用“电击”实验对人们的____行为进行了具有创新意义而富于争论的研究。

6.研究模仿的早期代表人物塔尔德(G.Tarde),在其《模仿律》一书中指出,某种现象要想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必须经过模仿的____过程、____过程和____过

11

程来实现。

7.依据程度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时尚划分为三种类型,即____、____和____。

8.流言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基本条件,一是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

9.最早对集群行为作系统研究的是法国人____,他认为集群行为的特征是原始的、动物性的、无意识的种族特性的混合物。

10.1972年,____和基利安提出的______理论认为,集群行为的发生,是由于人们处于紧急和模糊的形势下,发现了可以引导他们行为的规范,因此造成了一致的行为。

(五)名词解释

1.社会影响

2.社会促进(social facilitation)

3.结伴效应

4.观众效应

5.从众(conformity)

12

《社会心理学》平时作业

6.服从(obedience)

7.模仿

8.塔尔德模仿理论中的“往复过程”&“对立过程”&“适应过程”

9.暗示

10.间接暗示

11.反暗示

12.时尚

13.流言

14.锐化&调平&同化

15.集群行为

(六)简答题

1.试用优势反应学说解释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现象。

2.影响相符的因素有哪些?

13

3.影响服从行为的因素具体有哪些?

4. 请举例说明时尚的具体类型。

(七)综合分析题

1. 现象一:群众在听说物价即将大幅上涨的消息后,争先恐后地涌向商店、集市,疯狂抢购商品,并将购买到的商品囤积在家中。

现象二:参加宗教聚会活动的教徒们,表现出对本宗教狂热的情绪和行为。

现象三:某地区发生地震以后,本地居民人心惶惶,有关地震的各种谣言四处传播,许多人为了保命毫无目的地四处躲藏。

现象四:美国某城市中,游行的群众发生暴乱行为,用砖块等打砸路边的商铺、车辆等,并与警察发生流血冲突。

请运用课本中介绍的几种有关集群行为的理论,对上述现象进行社会心理学的分析。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