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混悬剂的制备及稳定剂的选择方法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混悬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 掌握沉降容积比的概念并熟悉测定方法。
3. 熟悉根据药物的性质选用适宜的稳定剂,用以制备稳定混悬剂的方法。
二、 实验指导
混悬剂(又称混悬液,悬浊液)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0.5μm)形式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一个优良的混悬剂应具有下列特征:其药物微粒细小,粒径分布范围窄,在液体分散介质中能均匀分散,微粒沉降速度慢,沉降
微粒不结块,沉降物再分散性好。
混悬剂的沉降速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可用Stoke定律表示:
式中V-沉降速度,r-粒子半径,ρ1-粒子密度,ρ2-介质密度,η-混悬剂的粘度,g-重力加速度。
混悬剂微粒的沉降速度与微粒半径、混悬剂粘度的关系最大。通常用减小微粒半径,并加入助悬剂如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半合成纤维素衍生物等,以增加介质粘度
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
混悬剂中微粒分散度高,具有较大的表面自由能,故体系属于热力学
不稳定系统。微粒有聚集的趋势,可加入表面活性剂等用以降低固液之间介面张力,使体系稳定。表面活性剂又可作润湿剂,改善疏水性药物的润湿性。从而克服疏水微粒(质轻)因吸附空气而造成上浮现象。
向混悬液中加入絮凝剂,使微粒的ζ电位降低至一定值,微粒间发生絮凝,形成网状疏松的
聚集体。其特点是沉降速度快,沉降物体积大,沉降物易再分散,其物理稳定性好,此种混悬剂称絮凝混悬剂。向混悬剂中加入反絮凝剂,使其ζ
电位增大,减少微粒间的聚集,沉降速
度慢,沉降物体积小,沉降物结块,不宜再分散,其物理稳定性差,此种混悬剂称反絮凝混悬剂。但这种混悬剂由于微粒小,混悬液流动性好,易于倾倒,是适于在短时间内应用的混悬剂。
混悬剂的配制方法有分散法与凝聚法。
分散法:将固体药物粉碎成微粒,再根据主药性质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加入适宜的稳定剂。亲水性药物先干研至一定细度,再加液研磨(通常一份固体药物,加0.4~0.6份液体为宜);疏水性药物则先用润湿剂或高分子溶液研磨,使药物颗粒润湿,最后加分散介质稀释至总量。
凝聚法:将离子或分子状态的药物借助物理或化学方法凝聚成微粒,再混悬于分
散介质中形成混悬剂。
混悬剂成品的标签上应注明“用时摇匀”。为安全起见,剧、毒药不应制成混悬剂。
三、 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亲水性药物混悬剂的制备及沉降容积比的测定 1. 处方
表1 氧化锌混悬剂各处方 处方号
1
2
3
4
氧化锌(g)
0.5 0.5 0.5 0.5
50%甘油(ml)
— 6.0 — —
甲基纤维素(g)
— — 0.1 —
西黄蓍胶(g) —
10
— 10
— 10
0.1 10
蒸馏水加至(ml) 2. 操作
(1)处方1、2的配制:称取氧化锌细粉(过120目筛),置乳钵中,分别加0.3ml蒸馏水或甘油研成糊状,再各加少量蒸馏水或余下甘油研磨均匀,最后加蒸馏水稀释并转移至10ml刻度试管中,加蒸馏水至刻度。
(2)处方3的配制:称取甲基纤维素0.1g,加入蒸馏水研成溶液后,加入氧化锌细粉,研成糊状,再加蒸馏水研匀,稀释并转移至10ml刻度试管中,加蒸馏水至刻度。
(3)处方4配制:称取西黄蓍胶0.1g,置乳钵中,加乙醇几滴润湿均匀,加少量蒸馏水研成胶浆,加入氧化锌细粉,以下操作同处方3配制。
(4)沉降容积比测定:将上述4个装混悬液的试管,塞住管口,同时振摇相同次数(或时间)后放置,分别记录0、5、10、30、60、90、120min沉降物的高度(ml),计算沉降容积比,结果填入表3。根据表3数据,绘制各处方的沉降曲线。(加甘油做助悬剂,会出现两个沉降面,为是因为甘油对小粒子的助悬效果好,而对大粒子助悬效果差造成的,观察时应同时记录两个沉降体积)。 3. 操作注意
(1) 各处方配制时,加液量、研磨时间及研磨用力应尽可能一致。 (2) 用于测定沉降容积比的试管,直径应一致。
(3) 由于甘油为低分子助悬剂,助悬效果不很理想,研时力度、时间应保持一致,否不易观察。
(4) 各处方在定量转移时要完全。
(二)絮凝剂对混悬剂再分散性的影响
1. 处方
(1) 碱式硝1.0g
酸铋
蒸馏水 适量
共制成 10ml
(2) 碱式硝1.0g
酸铋
1%枸1.0ml 橼酸钠溶液
蒸馏水 适量
操作
(1)取碱式硝酸铋2.0g置乳钵中,加0.5ml蒸馏水研磨,加蒸馏水分次转移至10ml试管中,摇匀,分成2等份,一份加水至10ml,为处方(1);另一份蒸馏水至9ml,再加1%枸橼酸钠溶液1.0ml。两试管振摇后放置2h。
(2) 首先观察试管中沉降物状态,然后再将试管上下翻转,观察沉降物再分散状况,记录翻转次数与现象。 2. 操作注意
用上下翻转试管的方式振摇沉降物,两管用力要一致,用力不要过大,切勿横向用力振摇。
共制成 10ml
(三)疏水性药物混悬剂的制备,比较几种润湿剂的作用
1. 处方
硫磺洗剂的处方组成见表2。 表2 硫磺洗剂处方组成 处方号
1
2
3
4
精制硫磺(g) 0.2 0.2 0.2 0.2
乙醇(ml — 2.0 — —
50%甘油(ml 软皂液(ml
— —
2.0 —
— 1
— —
聚山梨酯-80(g — — — 0.03
蒸馏水加至(ml 2.操作
10
10
10
10
称取精制硫磺置乳钵中,各处方分别按加液研磨法依次加入少量蒸馏水、乙醇、甘油、软皂液或聚山梨酯-80(加少量蒸馏水)研磨,再向各处方中缓缓加入蒸馏水至全量。振摇,观察硫磺微粒的混悬状态,记录。 2. 操作注意
(1) 为保证结果观察准确,硫磺称量要准确。 (2) 转移要完全
(四)凝聚法制备硫磺洗剂
取4%盐酸(W/V)与20%硫代硫酸钠(W/V)溶液各5ml,置10ml具塞试管中,振摇,观察硫磺存在的状态,记录。
四、 实验结果和讨论
1.将沉降容积比测定结果填入表3。 表3 沉降容积比与时间的关系 时间(min) 1
处方号
2 Hu
3 Hu/H0
4 Hu
Hu/H0 Hu Hu/H0 Hu Hu/H0
5 10 30 60 90 120
注: H0为混悬液的高度; Hu 为沉降物的高度。
3. 根据表3数据,以Hu/H0 (沉降容积比)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各处方沉降曲线,比较几种助悬剂的助悬能力。
4. 记录碱式硝酸铋混悬剂2h沉降物状态及再分散翻转次数,沉降物的状态。
3. 记录硫磺洗剂各处方的混悬情况,讨论不同润湿剂的稳定作用。
4. 记录分散法与凝聚法制备硫磺洗剂的混悬情况,讨论不同制备方法对制剂稳定性及分散状况的影响。
五、 思考题
1. 解释氧化锌混悬剂与硫磺洗剂在处方及工艺上的差异?
2. 将下述处方制成稳定混悬剂,应选择何种稳定剂。简述处方中各成分作用及制备工艺。 处方 氧化锌 6.0 g 液体酚 1.0 ml 甘油 2.0 ml 石灰水 适量 共制成100ml
3. 分散法与凝聚法制备的混悬剂在质量上和稳定性上有何差异? (何仲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