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1.本节课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但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探究,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以实验为主,以多媒体为辅组织教学。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2.为引起学生对扩散这个常见现象的探究兴趣,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红墨水在水中扩散的实验。同时为实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了解和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代科技,所以让学生列举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有关实例。 3.本节需要考查的知识与技能内容比较抽象,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分析、讨论为主,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以“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过程进行教学,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介绍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并对分子的大小进行讨论,使学生对分子的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然后,通过演示扩散现象,使学生从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来感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的比较,让学生讨论得出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的结论。最后通过演示实验和类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目标
1) 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 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3)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是本节的重点。难点是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理解。
教学资源
香水、红墨水,烧杯,胶头滴管,热水,水槽,弹簧测力计,铅柱,钩码,自制分子作用力与分子间距演示器,扩散现象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提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等相关问题。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回答 说明 复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提问:“能否直接用肉眼看到分子?” 说明本节课将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来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 让学生开动脑筋、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出问题: “瓶子里装的是什么液体?” “怎样判断出瓶子里装的是什么液体?” “是什么从瓶中跑出来,让我们闻到了香味、酸味、酒精味?” 思考、讨论、猜想、回答。 1
教师可以解释那些带有香味、酸味、酒精味的分子,从瓶中挥发出来,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发开来,当它们到达你的鼻子里时,你就会闻到各种气味了。 让学生提出分子有哪些特性的猜想。 通过实验验证气体分子的运动。(简单介绍实验装置和用品) 提出问题:让学生叙述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 认为分子能够运动。 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对现象猜想、观察、理解、分析、叙述现象及原因,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进一步理解生活中闻到各种气味的一些现象。 气体的扩散: 二氧化氮气体扩散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分子在无规则运动。 注意: 1.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演示前,要注意用玻璃板把瓶口盖好;演示时,两个广口瓶的口径必须相同,以避免二氧化氮泄漏到教室中。 2.要注意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空瓶子下面,由于二氧化氮气体密度大,这样可以排开重力的干扰。 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使学生思维从课堂走向生活,活跃课堂气氛。 液体的扩散: 硫酸铜溶液与清水之间的扩散实验进行的很慢,学生在课堂上出示刚刚注入的、前十天的、二十天的、三十天的实验样本,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 固体的扩散: 介绍铅片与金片的扩散。 引导学生留意生活。 提出问题: “在生活中有哪些属于气体扩散的例子?” 提出问题: “气体分子能够运动,液体分子能够运动吗?” “怎样通过实验验证液体分子能够运动?” 说明固体之间的扩散现象。 提出问题: 在生活中有哪些属于固体扩散的例子? 提出问题: 通过实验验证了什么?发现了分子有哪些特性? 提出问题: 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比较红墨水在温度不同的水中扩散快慢。 由实验引出“热运动”的概念。 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课本中扩散的实验样本,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其原因。这些实验可以表明,静放的时间越长,硫酸铜溶液与清水之间的界面越模糊不清。 理解、举例。 讨论、回答问题。 回顾实验现象,总结实验得出的结论。 对可能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进行猜想,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猜想理由,对自己的猜想提出验证的方法。 观察实验现象,猜想产生这种实验现象背后隐藏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比较红墨水在温度不同的水中扩散的快慢。 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这种无规则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2
提出问题: 1.既然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固体、液体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并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2.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 解释:分子间存在斥力,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说明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并类比弹簧连接的小球间的作用力。 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对共性问题做出点评。 提出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着哪些物理规律,以及与分子运动有关的因素。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猜想并叙述猜想的理 1.分子间存在引力; 由,设计验证猜想的方法。 2.分子间存在斥力。 然后观察演示实验,列举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现象。 猜想并叙述猜想的理由,设计验证猜想的方法。 类比弹簧连接的小球,理解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思考、回答问题。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总结结论。 课堂练习。 小结。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hangjiatan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