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学常识1.《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内容丰富,叙事简练,是富有一定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是宋代司马光和他的助手花了19年工夫编纂的一部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编年体史书。书名是当时皇帝宋神宗赵顼定的,意思是说,这是帮助宋王朝治理国家的整个历史借鉴。(资,帮助。治,治理。通,贯通。鉴,借鉴。)全书共294卷,又考异、目录各30卷,贯穿1362年史事。
2.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北宋大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
3.孙权,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4.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5.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二、生字积累
孤岂欲卿(qīng)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hè)猎即更刮目相待(gēng)肃遂拜蒙母(uì)三、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吗”
四、古今异义:
1.但当涉猎但古义:只今:转折连词,但是。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古义:研究;今:治理。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学位名称。4.见往事耳往事古义:历史;今:过
去的事。
耳古义:语气词,罢了;今:耳朵。5、孤岂欲卿孤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孤独。6、及鲁肃过寻阳及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以及。7、即更刮目相待更古义:重新;今:更加。五、一词多义:
1.以:a、以军中多务用
b.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译为“认为”
2.当:a、当涂掌事;掌管b、但当涉猎。应当
3.见:a、见往事耳。了解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4.事:a.卿今当涂掌事事务b.见往事耳历史
c.何见事之晚乎事情六、成语
1.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2.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七、重点字词解释1.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2.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时王侯的自称)(研究儒家经典)4.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5.见往事..
耳(历史)6.蒙乃.始就学(于是,就)7.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到)8.卿今者才略..
(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9.即更刮目...相待(重新)(擦擦眼)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事物)
八、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2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5.蒙乃始就学吕蒙于是开始学习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九、用原文回答: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孙权现身说法劝吕蒙读书的句子是哪个?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十、内容及写法理解
1.本文主要写孙权的善于劝学和吕蒙的惊人长进。采用对话的方式
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2.通过鲁肃对吕蒙的“议论”来表现吕蒙的惊人长进。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证明。
3.句子品味:
(1)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指出“学”的必要性;(2)卿言多务,孰若孤:指出“学”的可能性;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情不自禁的赞叹,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了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4.说明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并根据文意,说说各自的性格特点(1)孙权:三国时吴国国君,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
(2)吕蒙:吴国名将知错就改,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3)鲁肃:吴国谋士文人雅士,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5.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蒙乃始就学”前划开。第一层写孙权劝学,第二层写吕蒙治学并学有所成(鲁肃赞学)
6.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对话(语言)描写7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表现了他什么特点?
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与之深交,表现了鲁肃敬才、爱才的特点。
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8.本文叙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
孙权劝吕蒙读书的理由是:当涂掌事,吕蒙不读书的原因是:军中多务
9.你认为孙权所说的话中,哪一句最能说服吕蒙?为什么?“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以自身的例子使吕蒙的推辞无立足之地。
10.孙权是怎样劝学的?从中可以看出孙权有什么特点?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11.哪些语句表明吕蒙读书进步之快之大?这属于什么描写?包含了鲁肃怎样的感情?你有什么体会?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侧面描写,赞叹之情。重任在身不可不学。(学习能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能增长才干)
12.文中吕蒙与鲁肃的对话生动、传神,请作简要分析。
鲁肃的话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吕蒙的话表露出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两人风趣的对话表现了吕蒙就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
13仔细阅读语段,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3分)示例: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
②人的成才和天赋没有很大关系,先天的不足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弥补。不管天赋怎样,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学有所成。
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④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⑤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14.对比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你得到什么启示?吕蒙“当涂掌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伤仲永》写出了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两文的内容都和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不管一个人天赋如何,后天学习是成才的根本途径。(内容比较)
(写法比较:本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15.请结合本文与《伤仲永》谈谈你对成才条件的看法。成才与天资虽然有关系,但更重要的是靠后天的学习。16.古今中外有许多表现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一句。少壮不努力,老
大徒伤悲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