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佳旅游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铁路站场bim技术应用研究

铁路站场bim技术应用研究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第63卷摇第11期2019年11月

RAILWAY摇STANDARD摇DESIGN

铁道标准设计

Vol.63摇No.11Nov.2019

文章编号:10042954(2019)11002703

铁路站场BIM技术应用研究

王摇鹏

(轨道交通工程信息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铁一院),西安摇710043)

摘摇要:BIM技术应用是一次设计手段的变革,站场专业是铁路工程中的龙头专业,是BIM技术应用的重点专业,站场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对整个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论述站场专业BIM技术应用现状。以站场专业利用BIM技术作为设计手段为目的,从设计软件、标准、基础数据和交付平台等方面对站场专业BIM技术应用提出解决对策;提出站场BIM设计软件研发的两种方法。以铁路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为基础对站场IFD标准进行扩充和完善,以站场和航测专业的数据接口为例对站场设计从二维到三维转变时的接口数据适应性调整进行说明。通过对站场设备添加可定位的身份编码,在自主研发的BIM综合管理平台上构建铁路站场专业三维信息模型组织结构树。

关键词:铁路站场;BIM;对策;设计软件;交付平台;IFD标准;站场结构树

中图分类号:U291郾1摇摇文献标识码:A摇摇DOI:10.13238/j.issn.1004-2954.201901080002

ResearchonBIMTechnologyforRailwayStation

(StateKeyLaboratoryofRailTransitEngineeringInformatization(FSDI),Xi蒺an710043,China)

WANGPeng

Abstract:TheapplicationofBIMisachangeofdesignmethodology.Railwaystationdesignisthekeyhaveanextremelyimportantinfluenceontheconstructionandoperationofthewholerailwayengineering.

pointofrailwayengineeringandBIMapplication.TheefficiencyandqualityofrailwaystationdesignThispaperdiscussesthepresentsituationofBIMforrailwaystation.InordertomakefulluseofBIMstandards,basicdataanddeliveryplatformareputforward.ThispaperalsoproposestwomethodsofdevelopingBIMdesignsoftwareforrailwaystation,expandsandperfectstheIFDstandardofrailstationbasedonclassificationandcodingstandardsofrailwayinformationmodel,andexplainstheadaptabilitymanagementplatform.stationstructuretree

1摇概述

我国国家标准GB/T51235—2017《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将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定义为: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

收稿日期:20190108;修回日期:20190121

基金项目: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科研课题(院科16-63)作者简介:王摇鹏(1985—),男,高级工程师,2009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工学硕士,主要从事铁路站场设计研究工作,E鄄mail:271306215@qq.com。

technologyasadesigntool,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fromtheaspectsofdesignsoftware,

adjustmentofinterfacedataofrailwaystation.ByaddingILDtoinformationmodel,thispaperconstructstheorganizationalstructuretreeoftherailwaystationinformationmodelsontheBIMintegratedKeywords:railwaystation;BIM;countermeasure;designsoftware;deliveryPlatform;IFDStandards;

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1]。BIM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已席卷全球的建筑环境行业[2]。建筑行业也已经有较为成功的应用案例和成熟的软件[35],在铁路工程中进行BIM技术应用和研究尚属于起步阶段,但近些年来中国铁路BIM联盟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铁路BIM应用标准,铁路行业BIM技术发展迅速。铁路工程专业众多,分工较细,目前在桥梁、隧道、接触网、四电等专业都对BIM技术应用进行了

28

工程中进行了探索性的实践及验证。

铁道标准设计第63卷

深入研究[610],并在铁路联盟的推动下在实际的铁路2摇站场专业BIM技术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项目各方,在各个阶段相互衔接,各专业协同设计[11]。站场专业是连接站前与站后专业的纽带,具有“承上启下冶的关键作用,是铁路车站的总图专业,站场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对整个铁路的建设与运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目前站场专业BIM技术的应用尚处于利用二维设计成果进行三维信息模型建造的阶段[12],效率以实际工程项目的BIM应用和站场专业将BIM技术作为设计的手段为目的,站场专业BIM技术应用应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研究。

2郾1摇站场专业BIM设计软件研发

信息模型的基础是模型,模型是信息的载体。目前主流三维设计平台有Autodesk、Bentley及CATIA三种,三种软件平台各有其优缺点[13]。但由于铁路站场自身专业特点的独特性,这三款软件平台均不完全适用于站场BIM设计。站场专业设备众多,各种设备之间在空间、时间上信息高度耦合,只有充分考虑了站场各种设备极其复杂关系的设计软件,才能适合站场专业BIM技术的应用。这也是目前国内站场专业BIM设计现状基本停留在利用二维设计成果进行三维信息模型建造的阶段的根本原因所在。

站场BIM设计软件研发有以下两种方法。其一,在主流三维设计平台上做二次开发。将站低下,精度不高,无法体现BIM技术协同高效的价值。

铁路站场设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

场设备,设备在空间、时间上的信息耦合关系在该平台进行定制,形成适合站场专业BIM设计的三维设计平台。由此开发的平台功能全面,适用性强,但此方法开发周期长,投入也大。

笔者参与研发了铁路站场数字化设计系统[1416]。该系统将站场专业各设备的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及设备之间的空间、时间关系记录到数据库,并可实现通过数据库自动成图。通过在主流的三维设计平台上开发站场数字化设计系统的自动建模插件,可实现站场专2郾2摇铁路站场BIM设计标准研究业信息模型的快速构建[12]。

其二,在现有的站场设计软件基础上做延伸开发。

计到末期工程拆除的整个生命周期,而实现这个价值的基础支柱则是公开的结构化的BIM标准[17]。自铁路BIM联盟成立以来,陆续颁发了大量的BIM技术标准,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铁路BIM技术的发展。

经过对铁路BIM相关标准的研究及银西、西法、西韩、阎机等项目的验证,站场专业BIM设计标准需对铁路联盟相关标准进行扩充完善,以提高其工程适用性。以IFD标准为例,依据站场专业设备特点,结合铁路工程信息模型交付精度标准及铁路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1819],对站场IFD标准进行扩充完善。因篇幅限制,本文仅列举部分扩充完善的IFD标准:对站内路基进行扩充完善,增加了场坪路堤53-111060、隔水层53-111070、设计地形实体53-站场设备特点进行了再次细分,如图1所示。

111080。对基床表层、基床底层和基床以下路基按照

BIM价值的实现贯穿于工程项目从早期的概念设

图1摇站场专业IFD标准扩充完善

第11期王摇鹏—铁路站场BIM技术应用研究

29

2郾3摇站场设计基础数据适应性调整

传统基于二维CAD图纸的站场设计,站场专业输入输出资料以二维资料为主。BIM技术的应用将二维设计方式转变为三维设计方式,设计方式的转变除了给设计流程造成影响外,也使部分专业接口资料的形式发生改变。接口资料形式的改变会导致传统的二维设计数据到BIM三维设计数据转变时产生问题,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

以站场设计时所需地形、横断面数据为例进行说明。传统二维设计,站场施工图平面设计图采用

1颐2000的dwg格式航测地形图。横断面设计时采用按照横断面桩号实测的1颐500横断面地面线实测数据。在进行三维设计时,站场路基三维信息模型的构建参考的是三维数字地面模型。而以1颐2000的平面地形图制作的数字地面模型无法满足站场路基体三维信息模型构建所需的精度要求。铁路车站点多面宽,全面制作1颐500地形图会产生大量的附加成本。通1颐2000地形图加横断面实测数据融合的方式构建三维数字地面模型可解决这一问题,如图2所示。过研究及银西铁路、陕西城际铁路等项目的验证,利用

图2摇以融合实测线方式构建数字地面模型

2郾4摇设计成果交付平台的研究

和软件之间的信息的自由流动,从而使每一个项目成员在他的专业工作需要的时候,都能够从上游成员已经收集的信息中及时得到他需要的具有质量保证的信息,同时也能按照规则方便地更新信息[17]。因此设计阶段产生的三维信息模型要想实现其BIM价值最大化,需要能够在保证其信息完整性的条件下往施工、运营及项目拆除阶段传递。由于项目参与各方所使用的工具可能不同,设计成果的交付需要一个能够集成模型、模型互操

BIM价值的最大化实现需要依赖于不同项目成员

作、模型资料管理并兼容主流设计成果格式的平台。铁路工程点多线长,数据量庞大,海量的数据要能在平台中进行层次分明的组织,就要根据信息模型的特点研究其组织结构规律。站场专业的设备众多[20],以其设备本身特点为基础,将站场设备进行系统性分类并为其添加可定位的身份编码,可将其组织成为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树状结构。例如合阳东站警冲标编码:站场—合阳东车站—标志标牌—警冲标—警冲标1。依据该方法在陕西城际项目自主研发的BIM综合管理平台中构建站场专业信息模型组织结构树,如图3所示。

图3摇站场专业组织结构树

(下转第34页)

34

铁道标准设计

道经济研究,2019(2):3943.

第63卷

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新时代国家战略的不断调整,2016版高速铁路网规划受限于规划期限,逐渐显现一些不适应。本文基于我国中长期高速铁路网规划实施现状与规划效果分析,结合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人民美好生活以及科技迅猛发展对高速铁路提出的新要求,从通道能力、质量、布局及科技发展等方面充分探讨了2016版高速铁路网规划的适应性,为进一步优化完善高速铁路网规划,促进高速铁路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参考文献:

[1]摇余巧凤,梁栋.中长期高速铁路网规划相关问题研究[J].铁道经

济研究,2017(1):59.

[2]摇黄民.聚焦新方位开启新征程为推动新时代铁路高质量发展作

出新贡献—在2018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中国铁路,2018(2):1

13.

[7]摇杨礼杉.铁路交通发展对沿线城市要素空间集聚的影响[D].广

州:暨南大学,2016.

[8]摇周孝文.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J].铁道经

济研究,2010(6):1922.

[9]摇安虎森,陈晓佳,徐玮.铁路网络规划对我国空间格局影响分析[10]史官清,张先平.高铁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协同性与依存性

研究[J].财经理论研究,2016(1):9198.

[11]肖增斌,穆文奇,王镠莹.新时期我国高铁技术创新发展需求及重

点任务探讨[J].中国铁路,2017(12):4044.计,2019,63(6):151

155.

[12]李红侠.我国智能高铁自动驾驶技术应用进展[J].铁道标准设[13]刘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将推动中国高铁运维快速发展[J].高科

技与产业化,2018(8):2023.

59.

[14]邓焕彬.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交通体系[J].中国港口,[15]汤友富.长江经济带沿江高速铁路通道规划布局研究[J].铁道学

报,2018,40(3):15.(S1):17.

[16]杨宜谦.高速铁路关键振动问题[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8,38[17][作者不详].日本磁悬浮新干线时速603公里刷新世界纪录

[N].中国日报网,(2015-04-22)[2019-09-18].http://www.22/13588397.html.

chinadaily.com.cn/micro-reading/interface_toutiao/2015-04-2017(5):56

[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39(9):112

117.

[3]摇黄民.推动思想再解放重整行装再出发不断把新时代铁路改革

发展继续推向前进—在2019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中国铁路,2019(2):16.

[4]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研究》编委会.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研究[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8:1

169.

[5]摇陆东福.传承中国铁路红色基因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担当作

为[J].机关党建研究,2019(8):36

38.

[6]摇赵崧淞.“十三五冶以来铁路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J].铁

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蕯

准设计,2018,62(4):3539.摇摇(上接第29页)3摇结语

自铁路BIM联盟成立以来,中国铁路BIM技术应用快速发展,站场专业虽然为铁路工程中的重要的总体型专业,但在BIM技术应用上相较房建、隧道、桥梁等工点型专业尚有所欠缺。本研究成果对铁路站场专业BIM技术应用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除专业软件研发、标准研究、平台研究外,站场专业BIM技术应用今后尚需在全生命周期的模型有效传递、施工及运维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参考文献:

[1]摇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2]摇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全球专业指引《国际BIM实施指南》

第一版[S].2015:56.

[3]摇张建平,余芳强,李丁.面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集成BIM建模技

术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2,4(1):614.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3):136141.师,2015,31(4):233241.

[4]摇何清华,杨德磊,郑弦.国外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理论与实践现状综[5]摇郑华海,刘匀,李元齐.BIM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J].结构工程[6]摇刘彦明,沙培洲,徐博.BIM技术在银西高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7]摇徐博.基于BIM技术的铁路工程正向设计方法研究[J].铁道标

[J].铁道标准设计,2018,62(8):5459.

GB/T51235—2017[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12.

[J].铁道标准设计,2018,62(8):132137.

[8]摇金光.基于IFC4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BIM数据存储标准研究[9]摇姬付全,翟世鸿,王潇潇,等.BIM辅助铁路隧道施工方案可视化

设计应用[J].铁道标准设计,2016,60(5):108111.准设计,2015,59(8):160163.济,2014,36(12):42

47.

[10]杨长辉.铁路四电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与编码研究[J].铁道标[11]金祖德.关于铁路站场设计中相关问题的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12]魏方华.基于数字化设计系统的铁路站场BIM自动化建模研究[13]孙军先,杨文成.基于BIM技术的铁路站场设计应用与研究[J].

铁道勘察,2018,44(2):9093.

[14]蒲浩,严基团,李伟,等.面向铁路站场平面数字化设计系统的本

体建模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15(1):220225.设计[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14(12):27132719.建模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7,34(3):6367.筑工程信息技术,2011,3(1):108116.[S].铁路技术创新,2018(1):12技术创新,2015(1):6119.创新,2014(6):9334.

111.

[15]蒲浩,王雷,李伟,等.基于超图语义模型的铁路站场路网数字化[16]蒲浩,罗诗潇,李伟,等.基于OSG的铁路站场三维场景层次细节[17]何关培.实现BIM价值的三大支柱—IFC/IDM/IFD[J].土木建[18]中国铁路BIM联盟.铁路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IFD)[19]中国铁路BIM联盟.铁路工程信息模型交付精度标准[S].铁路[20]中国铁路BIM联盟.铁路工程实体结构分解指南[S].铁路技术

[J].铁道标准设计,2019,63(4):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hangjiatan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