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铁2007年第9期 道建筑 27 Railway Engineering 文章编号:1003.1995(2007)09.0027.02 黄土浅埋富水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侯晓莉 (西安铁路工程职工大学,西安710065) 摘要:在介绍石太客运专线南庄隧道的施工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施工的具体情况对黄土浅埋富水地段隧 道施工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黄土隧道 浅埋 富水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53.6文献标识码:B 石太客运专线是我国较早开工的客运专线之一, 该线运营初期将承担石家庄与太原间的大部分旅客和 部分货物运量,太中银铁路建成后,又将成为连接西部 与华北的快速通道,在我国铁路运输网中起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 1工程概况 南庄隧道位于太原市阳曲县东凌井乡南庄村处, 线路里程DIK149+600~DIK152+945,全长3 345 m。 在隧道上方有南庄村,偏北一侧有后烟村。隧道区地 形呈马鞍形,DIK149+600~DIK150+260以及DIK151 +970 DIK152+945段埋深较深,DIK150+260~ DIK151+970之间被黄土覆盖。隧道为双线隧道,隧 道进口段位于直线上,其余段落位于R=6 000 m的曲 线上,线路纵坡为11‰~12%。的下坡。 2施工方法 鉴于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在中部弧形导坑开挖时拱 部安全性较差,所以此浅埋地段隧道采用对开挖面进 行竖向、横向分割的交叉中部隔壁法(CRD法)施工 (见图1)。CRD法隧道施工坚持“短开挖、少扰动、强 支护、及时密贴、实回填、严治水、早封闭、勤量测”的原 则;开挖方式均采用挖掘机掘进和人工开挖相结合。 开挖完毕后钢支撑及时封闭成环并施作喷锚支护,仰 拱及衬砌及时跟进,临时钢架的拆除待洞身主体结构 支护施工完毕并稳定后,方可进行;施工中按有关规范 及标准要求进行监控量测,及时反馈结果,分析洞身结 构的稳定,为支护参数的调整、二次衬砌的施工提供依 据,以便合理确定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施工中,加强 收稿日期:2006.12.24;修回日期:2007—06.05 作者简介:侯晓莉(197o_-),女,陕西西安人,讲师。 图1 CRD法工序示意图(单位:cm) 过程控制,确保工程主体达到内实外美。 CRD法是用隔壁和仰拱把断面上下、左右分割进 行开挖的方法,是在地质条件要求分部开挖及时封闭 条件下采用的,要求用临时仰拱封闭断面。开挖时上 台阶长度20 m,下台阶为30~40 in,上、下段交互并进 开挖。上段开挖时,为了分散应力,上段支撑采用扩大 拱脚的形式,以提高承载力,并施设I2z 工字钢的临时 仰拱,及时封闭成环。中隔壁拆除后构件的应力变化 小,全封闭时中壁应力大,拆除时应力向拱部周边重新 分布,中壁拆除后对隧道的纵向变形影响很小。待隧 道施工围护断面基本稳定之后开始拆除中壁和临时仰 拱,其拆除基准为:7 d拱顶下沉量的增量<2 mm;7 d 净空收敛值的增量<4 mm。 3隧道施工观察 3.1洞内观察 洞内观察可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地段观察 两部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观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8 铁道建筑 September,2007 中发现黄土地质条件恶化时,应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 施;观察后应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开 挖工作面地质状态记录表和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定 卡;在节理、裂隙发育的镶嵌状、块状脆性硬岩地段应 重视观察围岩的节理、裂隙走向及发育程度,对易引起 的排水系统排除洞外,分为顺坡排水和反坡排水。 5施工技术要点 1)黄土隧道浅埋段施工,先根据设计调查的水文地 质情况再结合实际调查,作出评估在隧道地表量测布设 深井降水、排水,使土层固结;在超浅埋地段必要时施工 水泥土搅拌桩,等达到强度时进行隧道开挖,从而改善 隧道拱顶,减小土层中裂隙宽度,降低地表下沉,并结合 坍塌的岩块及时进行锚杆支护或喷射混凝土封闭。对 已施工地段的观察每天至少应进行一次,主要观察喷 射混凝土、锚杆、钢架和二次衬砌等的工作状态。 3.2洞外观察 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和洞身埋置深度较浅地 段。其观察内容应包括地表开裂、地表沉陷、边仰坡稳 定状态、地表水渗透情况等。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和地 表下沉等必须项目应设置在同一断面,其量测断面间 距及测点数量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的 规定进行。 4浅埋段防排水措施 此段隧道本着“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 合治理”的原则,以防为主,切实做到提高结构自防水 能力,做好防水层、施工缝、变形缝等多道防水层,对于 隧道内的积水本着以最短的流程引排;时时监测地下 水的情况,充分考虑雨季及地表径流对地下水的影响, 对于涌水特殊地段采取地表降水、排水,洞内降水排水 以及注浆堵水等措施。以下主要讨论浅埋涌水地段的 地表降排水、地表径流排水、隧道洞内排水等施工措 施。 4.1地表降排水 根据需要采用深浅井点降水相结合的方法。 4.2地表径流排水 本隧道三面环山,中间低洼,形成较大的汇水区, 雨季汇水区对隧道有不利影响,对于井点降水也有不 利影响,所以在井点降水槽之间的宽度基础上,对汇流 进行输导。 4.3隧道洞内排水 隧道排水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应以地表井点 降水为主,洞内降水、排水为辅的方法。隧道洞内排水 措施包括:①淋水区集中地带打眼后连续布置排水管, 引水至集水坑内。②水导管施工时在核心土上和拱脚 处铺设防水材料,将水引至临时集水坑内,及时抽出, 减少水对黄土的侵蚀作用。③当地下水量较大时,在 洞内采用井点降水法,将地下水降至隧道衬砌底部以 下,以改善施工条件,加快施工进度;施工过程中管理 好施工用水,不使废水漫流。④当隧道洞内有大面积 的渗漏水现象,可采取钻孔将水集中汇流,经管、槽排 入水沟。⑤洞内的施工用水及引排的水经由洞内临时 洞内排水,确实保证黄土施工的质量及安全。 2)采用CRD开挖工法,挖掘机与人工相配合的方 式开挖,严格控制超欠挖,减小对黄土土层的扰动,开 挖时缩短掌子面暴露时间,初期支护紧随其后进行(临 时支撑及时架立,封闭成环),超前小导管严格按设计 布设;施工中严格遵循“管超前、短进尺,强支护、早封 闭、勤量测”的原则。 3)墙脚、拱脚预留30 cm人工开挖,严禁超挖,开 挖循环进尺采用0.75 m或者1.5 m,遇有不利地质,开 挖循环进尺控制在0.75 m(即1榀);对于隧道施工时 严格施工用水管理,严禁水浸泡拱(墙)脚,施工拱架 前,消除拱架底的积水和淤泥; 4)开挖后应立即对隧道周边及掌子面进行喷射混 凝土封闭,喷射混凝土可掺加合成纤维,并及时施作锚 杆、钢筋网及钢支撑;喷射混凝土时喷射机的压力一般 不宜超过0.2 MPa;锚杆施工宜采用煤矿螺旋干钻成 孔;锚杆宜采用药包式或早强砂浆式锚杆,各种锚杆设 置垫板;为了防止钢支撑下降过快,可在钢支撑拱脚下 支垫25 cm×25 cm×8 cm的木板,可有效地减少小拱 脚的下沉速率,或者钢架基脚和分部开挖基脚等处设 置注浆锁脚锚管以控制基脚变形;钢支撑施作后每侧 应施作锁脚锚杆≥3根,锁脚锚杆直径应≥22 mm,长 度应≥4 m;为确保二次衬砌厚度,预留变形量为 15 cm。仰拱应超前,并应一次灌注成型,仰拱距离掌子 面宜控制在30 m以内;拱墙衬砌应整体灌注,并及早 施作。 5)坚持隧道的监控量测,时刻注意本地区的雨讯 情况,监控地表汇流和径流,适时做好防护措施;坚持 做好地质超前预报,预测开挖面前方有无较大涌水、陷 穴;注意观察掌子面黄土的节理和状态,定时测得黄土 的含水率,适时对黄土进行定性评价;按照监控量测方 案,做好地表沉降和隧道内的沉降收敛,遇有情况及时 做出应对措施。 参 考 文 献 [I]TBIO003--2001,铁路隧道设计规范[s]. (责任审编 自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