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卷第4期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 01.8 No.4 2O06年12月 De‘:.2006 关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袁九宗,柯继芳 (黄内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黄冈438002) 摘要:本文依照国教部体卫司于2002年8月12日颁发的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 导纲要》的相关精神,并针对近年来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我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谈谈我们 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47(2006)04—0013—03 Specul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E Course Teaching Reform Yuan Jiu—zong,Ke Ji—fang (Huanggang Poiytechrdc College Huanggang 438002 Hube/) Abstract:this assertion talks about our reforming opinion and inethod,according to the spirit of N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 ̄ities PE Course Guiding Compendium Issued by Physic and Health Departinent ofthe National Education Ministry on August 12th,2002,and based Oil the practice ofthe contempor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ites PE course teaching. Keywords:Colleges university;PE c0llrse;Teaching reform;Thoughts;Meghod 1前言 义。本文针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 并结合我校的实际,以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为课题, 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表现。学校教育要树 谈谈我们的思路和做法,供同仁们参考。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2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6月13日发 “天下之要、人才而己、天生万物、唯人为贵”。 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国家的兴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皆取决于人 定》,也是新世纪以来体育教育的理论依据和法律 的素质。构成人的素质有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 保证。为了使学校体育能够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和身体素质等,而人的身体素质,则是思想道 全面贯彻实施这一重要决定,国家教育部于2002 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毛泽东同志 年8月12日制定并颁发了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 曾经在《体育之研究》中明确指出:“体育一道,配德 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并要求从2003年起 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则无德智也;体者 开始在全国普通高校试行。这一纲领性文件对指 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体强壮,而后学问 导我们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 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 收稿日期:∞06—10—26 作者简介:袁九宗.男.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讲师; 柯继芳。女.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刑教授。 ・ l3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4期 关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第8卷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很注意学习和借鉴 国际国内相关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形成了 自己特有的课程体系。其主要特点是坚持”健康第 一4.1对体育课程教学的结构进行改革 体育课程作为高校的必修课之一,在体育与健 康新课程的前提下,我们先确定必修课和专项课的 项目、内容。在教学中采用按专项分组的教学模 ”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明确体育与健康学 科的性质和目标,把握学校体育的改革方向,坚持 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构建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新体 式,以确保专项老师发挥自己的特长。具体做法是 以年级为单位,学生自主选择专项内容学习(不包 系。 3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训练为主要手 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 容、以增进学生健康成长为主要目的的学生必修 课。在课程改革中应体现“三性特征”的要求:其 一,新课程应精选既受学生喜爱又对促进学生身心 发展有较大价值,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身体 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练习方法 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 基础上学有精力朝气勃勃,以充分体现新课程内容 的“基础性特征”。其二、新课程可以根据国内外体 育的发展趋势,按照《纲要》中的有关精神,补充新 的教学内容,以充分体现课程的“时代性特征”。其 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爱好在学校确定新 程课内容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学习项目,以充分体现 课程的“选择性特征”。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为学 生终生体育锻炼打下较好的身体基础。 高校体育教学是学生终身体育的一个特殊时 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时期是学生奠定终 身体育的关键时期,他们要结束职业教育面对人生 的第一次选择——就业或另行升学。因此我们在 实践中选择了促进学生身体发展、想象力、表现力 与创造力的身体练习,在课程改革中加大了选修课 的比例,注重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制定了有利 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标准: 即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问相互评价等。 总之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多层面特征等,从而 确保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目标的实现。 4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式与方法 ・14・ 括必修课),对一些“过热”或“过冷”的项目如篮球、 武术、排球、足球等,我们充分发挥专项教师的潜 力,在教学中采用了课堂学习和课外辅导相结合的 教学形式,避免了因个别项目选项人数多而出现矛 盾,同时也丰富了校园课外活动的内容,并且使学 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4,2对体育课程教学的设置进行改革 在制定新课程计划方案时,我们对部分课程的 设置,从设项到课程授课比例,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使教学过程更具有个性化特征。新的体育课程设 置,除了注重学生掌握体育“三基”知识能力,培养 学生意志品质,增强体质以外,还特别注意突出“快 乐、健康、娱乐身心”,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 好习惯。 新课程的设置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其 中实践课又分为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两大类。理 论课和身体素质类是必修课,运动技术类则根据学 生的兴趣和爱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 中,我们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制定了新的合理的 课程考核评价标准,以适应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 需要。 4.3对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设置进行改革 在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设置上我们很动脑筋, 并依据体育教学原则,专选项目都要以体能作为基 础。因此,我们在素质训练中安排了速度、耐力、弹 跳力和上肢腰腹力量的练习。依据因地制宜原则, 充分发挥教师专长,设置若干专选项目,如:球类 (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体操(艺术体操、健美 操、舞蹈),武术(五步拳、少年拳、二十四式太极 拳),田径等项目。专选项目按体育运动规律和本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4期 关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第8卷 地区环境、气候的变化等合理安排学年、学期、教学 内容,特别注重学生专选项目体能的培养,把体能 的教学贯穿于各专项项目的训练之中,将增进学生 教互学,形成一个“共同学习”新型师生关系。 4.7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进行改革 新的体育课程评定学生成绩,应在注重学生体 健康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4.4对体育课程教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时间、课程内容、项目的分 配上都过于死板,学生是在教师的指挥棒下跳着 “四步曲”(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 分)。而新的教学模式,从组织形式、教学设疑和教 学方法上,都是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教 师提出新问题,让学生在练习中,通过身体和心理 上的体验,并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寻找答案。 这样,学生随堂上课的动机,从“要我学”向“我要 学”转化,大大地增强了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 意识。 4.5对体育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始终让学生处于被动的 客体地位,一切按教师的指令行事,学习内容、学习 环境、场地器材及练习的形式等,学生都不能自主 选择。改革后,从课程的设计,教学实施、学习成绩 评定等方面,始终把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放在 中心位置,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运动潜 力。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学生自定学习目标一学生 自选项目学习一学生自选练习方式一在教师的指 导下自我调控一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按此方法 进行教学。收效良好。 4.6改革教学手段,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 按照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 不断地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 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必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总 之,一切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争 做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促进者,维护管理课堂秩 序的引导者,加强师生合作与交往,完成教师由“居 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转换,传 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 质健康,运动技能掌握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运动参 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上给予极大的关注, 改革为综合评价,即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 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三个方面。新的评价方式既 评定学生学习最终成绩,又评定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习态度、运动参与程度和进步幅度等,较大程度 上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实践证明 我们的评价方式是全面的,公正的和较客观的。 5小结 综上所述:我校实现体育与健康教学课程改革 近四年来,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逐步树立了“健 康第一”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他们的健康意识,卫 生习惯逐步形成,自我锻炼能力较大提高。学生的 主观能动性得到了较大的发挥,在体育课教学过程 中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 地位,改变了以往学生上体育课被动参加的局面。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学的组织方法也改变了以往 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重视整齐划一,忽视发展学 生个性特点的弊病。新的教学模式是以认识规律 为主线,学生在每一次学习体验中,都要进行分析、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在亲身体验中寻找答案。 教师在每次课结束部分留有悬念,给学生以发挥创 新、创编的时间与空间、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 而激发了学生自我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翟国俊.学校体育学[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1996. [2]蔡清友.湖北学校体育[J].湖北省人大办公厅印刷 服务中 出版,2003, [责任编辑:郭杏芳] ・ l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