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学位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5020053 课程名称:体育教学论
学 时:48学时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吉林大学体育学院
任课教师:郭玉莲 教师代码:600706 教师职称:讲师
教师梯队:杨霆教授 张晓日讲师
1、 课程目的、任务及对象
体育教学论是体育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我国体育教学论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有着属于自己的历史发展背景和学科发展的轨迹,要研究和探索体育教学理论,必须对这门学科的发展概况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体育教学论的发展历史;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原则;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评价;体育教学研究的有关内容。体育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探索体育教学本质与规律,寻求最优化的教学途径与方法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就是说,体育教学既要坚持以理论研究为主,不断提高成果的抽象概括水平,又要在已有的理论原理的指导下,开发必要的应用研究,伟体育教学实践服务。
2、 授课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
1.1体育教学概述
1.2现代体育教学背景与改革要求
1.3体育教学特点与目标
1.4体育教学论及其研究的对象
第二章 体育教学研究
2.1教学研究概述
2.2体育教学研究的目的
2.3体育教学研究的条件
2.4体育教学研究的方式、步骤与方法
2.5体育教学实验研究方法
2.6体育教学论文的撰写
第三章 体育教学系统概述
3.1体育教学系统概述
2
3.2教学系统解析
3.3教学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第四章 体育教学主体论——从教师到学生
4.1学生主体观
4.2学生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及特点
4.3小学生体育活动的生理、心理特点
4.4初中学生体育活动的生理、心理特点
4.5高中学生体育活动的生理、心理特点
4.6中小学生体育学习锻炼主体性发挥的条件
第五章 体育教学主导论——教师
5.1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5.2体育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5.3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3
5.4体育教师的培养和提高
第六章 体育教学条件论
6.1课程概述
6.2体育课程发展与体育课编制
6.3体育教材
6.4体育教科书
6.5体育教学资源与技术
第七章 体育教学过程
7.1教学过程概述
7.2体育教学规律
7.3体育教学原则
第八章 体育教学模式
8.1教学模式概述
4
8.2教学模式的发展
8.3现代典型教学模式介绍
第九章 体育教学评价
9.1现代教学评价概述
9.2体育学习质量评价
9.3体育教师的评价
9.4说课与评课
第十章 教学最优化与体育教学设计
10.1教学最优化
10.2教学设计
10.3体育教学活动的最优化
第十一章 教学目标设计
11.1教学目标概述
5
11.2教学目标的结构体系
11.3教学目标的确立
11.4教学目标的设计
11.5教学目标的陈述
11.6体育教学目标
第十二章 教学策略设计
12.1教学策略概述
12.2体育教学策略设计
12.3学法指导的策略
第十三章 教学方法设计
13.1教学方法概述
13.2教学方法的分类、选择与运用
13.3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简介
6
第十四章 体育教学组织设计
14.1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14.2现代教学组织设计
14.3体育课的设计与组织
第十五章 各种体育课类型
15.1运动参与主目标教学课
15.2运动技能主目标教学课
15.3身体健康主目标教学课
15.4心理健康主目标教学课
15.5社会适应主目标教学课
3、 实践性环节
第一:针对体育教学论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和辩论。
第二:针对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等,进行教学实验研究。7
第三:到教学基地进行实际教学观摩与实习。
4、 本课学习的基本要求
第一:在加强体育教学论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反映体育教学论改革的新成果与新动向,以及有关新的学术观点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与完善体育教学论的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确保教学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第二: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着眼于学生自学与实际能力的培养。课堂讲授要与讨论、辅导、见习、参观、自学和写论文的形式相结合;要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
第三:要严密课堂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自动性。充分展开讨论和辩论,改革考试方法,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和评估。
第四: 要不断改革、更新教学方法、手段,制作与采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第五:教师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积极参加教学、科学研究与相关的学术活动,还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就近地区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及相关的学术活动。
第六: 教师认真编写有关的教学文件、参考资料和作业指导手册。建立完善的听课、教研、辅导和座谈会等制度。
第七: 要注意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教学相长。
8
第八: 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是教育者,是起主导作用的,而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学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要确立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正确处理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5、 预备知识
体育课程论知识;体育原理知识;体育社会学知识;体育心理学知识;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6、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龚正伟编著. 体育教学论.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3
主要参考书目:
【1】 樊临虎著. 体育教学论.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6
【2】 李秉德主编. 教学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3
【3】 盛群力 李志强编著. 现代教学设计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0.4
【4】 邓志伟著. 个性化教学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6
【5】 邵伟德著. 学校体育学理论与教改探索.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12
【6】 曲宗湖 杨文轩主编. 现代学校体育教学丛书.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8.1
9
【7】 曲宗湖主编. 21世纪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2
【8】 王则珊著. 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5.
【9】 【捷】夸美纽斯著. 大教学论.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10】 李祥主编. 学校体育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11】 张志勇主编. 体育教学论. 科学出版社. 2005.1
7、 教学方式及考试方式
教学方式:应用多媒体软件进行理论讲授;采用讨论和辩论的形式进行热点问题的探讨;运用教学实验和实践的方式进行理论研究。
考试方式:以撰写论文形式为主。并配以教学实践成绩。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