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蝉联
节蝉联。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说:「有后章字接前章者(曹子建赠白马王彪之诗是也)」他所说的就是这种格式。○一朵红云桃符贴上约情郎,手执子情郎同进房,两情相爱,倒在象床,解开罗带,麝兰喷香,(姐道:我)侬抱子雪白样情郎、盖子红绫被,(好像)一朵红云捧玉皇。○故烧高烛船前头结缆接情郎,接着子情郎像一块糖,欢眉笑眼,齐入洞...
首尾吟联环诗
首尾吟联环诗。把首尾吟和首尾联环诗结合起来。黄花待剪入诗题, 把盏餐英意欲迷。误尽韶华非别事, 祗缘诗癖太无稽。怀念大学生涯速成十二首回环诗戏致诗友春德 入云龙。净月山中飘笛管,南湖浪里荡小诗。船随滔水扬帆远,情任墨浪化丽诗。夜雨扑窗惊宿梦,闹钟悦耳赋拙诗。无限激情无限意,万千风物万千诗。笑貌音容尽入梦,风花雨雪也成诗。...
首尾联环诗
首尾联环诗。首尾联环诗,属于顶真类。接龙诗 刚刚。不迎阿妹不成双,阿妹只知钞票香。接龙 广寒宫。辘轳格七律体?八千公里遭海啸 刘恋祺。侥幸余生心滴血,人间何处叙天伦?人间何处叙天伦,浩大规模筑墓坟!旧友相邀会校园辘轳体 刘建国。弱骨恹恹心有知,相思最是冷宵时.残灯挨尽人初寐,梦绕故人揽月驰.梦绕故人揽月弛,醒来已到五更时.寒鸡惊...
联绝连环体
下联作为诗的首句,第二句则从下联第四字读起再接上联头三字,上联作第三句,第四句从上联第四字读起再接下联头三字,全诗结束。鱼戏沙塘玩细浪;鱼戏沙塘玩细浪,马迷花径漫香菊。浪细玩塘沙戏
鱼,塘沙戏鱼菊香漫。鱼戏沙塘玩细浪,浪细玩塘沙戏鱼。鸿寻公处红花坞,坞花红处公寻鸿。松岸浓春凝树绿, 柳园虹雨送花红。柳园虹雨送花红, 雨送...
鱼贯链环体
鱼贯链环体。一字顶针,诗前后句用相同字钩连起来,整个诗如同鱼串链条一般,用各句首尾字贯串起来故又称“鱼贯链环体”。意诚是有,有情谁似,似俺那人儿?嬱眉尖 眉尖指屈将归期念。细眉淡扫远山横,横波滴滴娇还媚。“文化大革命”中,丰子凯先生被隔离审查,独居无聊,便集五言古诗.以前句之尾字为后句之首字.作连环诗词消遣。
联蝉联
联蝉联即联顶针。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此诗只部分顶真,有的用一字顶针,有的用联蝉联,有的无顶针。第三联没用顶针。联绵诗中的联蝉联,除开头和结尾,这首也是每联都用了联珠格。此诗出自《乐府诗集》,其中用了联珠格,或可看作连环体诗的初级形态。顶针诗 [明] 吴承恩。此诗选自《西游记》第六十四回,为唐僧与几位长老在木仙...
同音异字连环
同音异字连环。一般来说用同一个字往往不好往下接时,就采取同音异字的方式来接。在民歌中、戏曲中也常常运用这种顶真修辞方法,例如清代民歌《起字呀呀哟》套曲中的《雨过天凉》就集中地运用了顶真修辞格,应该说,也属于“顶真诗”。每句的头一个字都与上句的末一字相同,个别的字如郎和廊,字形虽不同,声音却是相同的。构成一种蝉联的妙趣...
分联对顶
针在绝、律诗中还有一种形式,是以对句为单位,对应顶接。华
彩灿如霞,霞灯月又华。纱笼绛烟烛,烛照碧云纱。花影摇春玉,玉人簪夜花。这种形式,首句的首字又是对句的尾字,首句的尾字又是对句的首字,形成一种连环的顶真形式。烟里红腮桃浥露,露中青眼柳含烟。丝织黄金阶上影,影摇苍玉槛边丝。谁家槛玉苍含露,露浥桃枝欲嫁谁?
藏头联珠体
藏头联珠体。马钰受王重阳的影响最大,而马钰留下特异体式的作品也较多,共有二十七首「藏头拆字体」、四首「攒三藏头拆字体」,马钰的藏头词还有藏头联珠体和联珠体的变化,所谓的联珠体,是指用上句末字作为下字起,而下句起字,被省去的格式。所谓「藏头联珠体」,是指起句第一字被藏去的联珠体。还原时须将各句末字,重复作下一句之起字,...
鳞叠连环
鳞叠连环。四首组诗可做图,称翠蕉,三十首鳞叠连环七绝则可构成金花连环诗。请看图形诗翠蕉和金花连环诗部分。晴来访友家花径,来访友家花径斜。寒呼客赏梅开雪,呼客赏梅开雪醅。飘衣韵展彤红色,衣韵展彤红色丛。如花起落悠游荡,花起落悠游荡愁。夏? 夏荷泻雨蛙鸣诧讶佳话。夏荷泻雨蛙鸣诧,荷泻雨蛙鸣诧讶。泻雨蛙鸣诧讶佳,雨蛙鸣诧讶佳话。
脱卸连环式
脱卸连环式。上联以出句的后四字作为对句的前四字顶接,而以上联对句的尾三字作为下联出句的开头三字相顶接,下联对句开头以出句四字顶接,而后三字则回归用上联首句的开头三字,形成回环往复。这种格式被称作「脱卸连环式」。有的脱卸连环诗如果可以回读的,那就是真正的回文诗。脱卸连环诗一般都可以画成圆形,诗的数量很多,可参看图形诗与...
转尾连环式
转尾连环式。今人混淆,不管是否回文,见转尾连环式边都称为回文,这是不对的。后句重复前句的后四字添后三字成句,逐次相叠,形成一种新的顶真格,被称为“转尾连环式”。可以反读成回文的,回文同样也是“转尾连环式”。春晴喜鹊噪前津,鹊噪前津楣媚新。新媚楣津前噪鹊,津前噪鹊喜晴春。连翠竹烟轻散彩,烟轻散彩月高天。
接字趁韵连环
接字趁韵连环。下句接上句中的头部或尾部,不断连环,不断变韵,十分有趣,多用于儿歌。1) 下句接上句尾部的接字换韵连环。上吊不死,气得烧纸。烧纸不着,气得摔瓢。摔瓢不破,气得推磨。推磨不转,气得做饭。做饭不熟,气得宰牛。2)再有一种接字趁韵的连环体是下一句接上一句的首部,再换韵。接字趁韵连环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
叠字顶针
叠字顶针。与前面的叠字回环诗相似,叠字回环诗要求所有的字都通过顶针重叠一次,叠字顶针则有头尾数字没重叠。与鳞叠连环、脱卸连环、转尾连环也相似,但鳞叠连环、脱卸连环、转尾连环字数重叠规律很严,叠字顶针字数重叠要求不严。
联绵诗
联绵诗。不规范的顶针 有的顶真诗没有这么严格,它允许其中的词语有所变化,相连的两个词有时不全相同,或插入其他词语,但语势联绵,首尾同字相承,基本上是顶真格式,现代诗词常用,可看成是宽式的顶真辞格。古人称为“联绵诗”。无迹又无言,海烟空寂寂。股 海 落红花为泥。股海愁别湘江秋,湘江秋色黄昏后。黄昏更愁别更忧,更忧股海离别愁...
交错连环
交错连环。这种连环字数不固定,或多或少,交错进行。李白的这首连环体很有特点。第二句句首两字是第一句句末尾的两字。第三句句首就是第二句句末尾的三个字,而第四句句首的却是第三句最末尾的一个字。第五句取四句末的两字,而第六句却又同第二句一样采用第一句的末尾两字。不过第六句后面两句称不上连环。这香香的月亮是天下最美丽的女人,...
两字顶针
两字顶针。三江县县太爷为这位新科进士准备了几桌酒席,席间,大家饮酒作诗,好不热闹。 蔽乡文章数进士,进士跟我学文章。此诗之所以能夺魁,妙就妙在其不从正面立意,而用顶真辞格层层铺垫,节节映衬,最后水到渠成地显豁主旨:天下文章舍我其谁?这书生灵机一动,写了一首别出机杼的祝寿诗,诗云:此诗通过顶真层层伏笔,先抑后扬,最后一...
双承体
花外有墙,墙欲低;路合有桥,桥欲危;桥边有树,树欲高;树阴有草,草欲青;圃中有鹤,鹤欲舞;第一句“门前有径”,和后面两句“径欲曲”、“径转有屏”形成两次承接的“双承顶真”,更为难
得
的
是
:
从
“
屏
”
到
“阶”“花”“墙”“松”“石”“亭”“竹”“室”“路”“桥”“树”“草”“渠”“泉”“山”“屋”“圃”“鹤”“客”“酒”…...
玉环连环体(一字)
玉环连环体(一字)一字顶针回环叫玉环连环体。敲门借问天台路,路过西河有断桥,桥边种碧桃。全诗通过飘、桥、水三字顶真,如行云流水般,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晚春江南小桥流水图,玲珑剔透,言淡意远,确实是一首妙不可言的小诗。宋代,这种形式便开始盛行
于世,并风靡一时,涌现出了大批顶真诗的作者和作品,著名诗人苏东坡、秦观等也有作品传...
辘轳体
辘轳体。但原东坡赤壁诗社创始人之一叶钟华先生,为纪念苏轼贬谪黄州作《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九百周年时,领衔以《二赋悠悠九百年》为题,用辘轳体形式咏唱,一时唱和甚众,堪称雅事。月是故乡明(四首:辘轳体)龙山阿采。叶钟华先生写有《二赋悠悠九百年》的辘轳诗,全国诗网竟相步和,叶诗是:七律.一江春水向东流(辘轳体) 陇上一叶。...
卷帘体
湖畔仿真草屋〈卷帘体〉湖上渔鹰。豪筵吃罢游湖上,待客妞儿赛藕花。豪筵吃罢游湖上,伸手拈来水上花。冬风不肯下尘凡,难见严霜吻野山。黝黝寒塘缘鹤影,泠泠冷月是离魂。寂寞深闺情万缕,一帘幽梦去难寻。茫 茫 人 海 中〈卷帘体〉湖上渔鹰。梅兰竹菊会,莫待月朦胧。天高君已远,何处山重重?天高君已远,草木花枯荣。竹枝词四首〈卷帘体〉...
首尾吟体
首尾吟体首尾吟体。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言:“首尾吟者,一句而首尾皆用之,此体他集不载,唯宋邵雍有之。”邵雍作《首尾吟》共一百三十六首。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对酒时。诗者志之所之也,尧夫非是爱吟诗。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独酌时。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可叹时。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可爱时。尧夫非是爱吟诗,诗...
绕头诗
绕头诗。绕头诗 言承旭。言承旭,迷魂魅力在延续 旭(绪)承言,绵绵相思绵绵缠。言承旭,好似清莲出污淤 旭(绪)承言,丝
丝相思扣成环 言承旭,性感撩人难抵御 旭(绪)承言,夜深更静相思眠。言承旭,百年修得同君遇 旭(绪)承言,吐尽情丝相思蚕。言承旭,喃喃呢哝与君语 旭(绪)承言,滚落相思泪儿咸。言承旭,爱他君子如美玉 旭(...
尾句三叠体
尾句三叠体。晚唐诗人刘驾有几首独创一格的诗,展示他对诗的新形式的追求:这五首诗,每首的第四句都重叠三字,第四首连上句共叠四字。到了网络时代,各种诗体都被搜耙遍了,许多后继无续的诗体也被发掘了,于是这个没有名称的诗体也被拿出来实验了,写作的人还不少。既然已成体,就得有名称,我暂定名为尾句三叠诗。暮春,仿刘驾体 孟少野...
[精]叠字诗与叠字体诗
叠字诗与叠字体诗。叠字体诗通体叠、纯体叠、叠字回环诗。这是一首叠字回文诗,既是叠字诗(每一句都用叠字),又是回文诗(可从末尾倒读),为历代回文七律所仅见,亦为叠字诗中的奇作。又叫双字回环诗,叠字回环诗是叠字诗中的一种,它利用了叠字、顶针与回环。这种诗表面看起来是叠字,二字一连的叠字排在一起,它除了是叠字外,还要回环,回环...
[精]两字连珠诗
两字连珠诗。花满园池月满林,花红月白兴难禁,名花得月添新色,皓月临花吐好阴。月下花羞开并蒂,花间月喜照同心,愿教月与花常好,花不飘零月不沉。<二>花藏月色月含花,月闭花羞月夸花。<三>月透花峦花月影,花破月色月花明。雪花映月照寒风,花伴雪飞风月中.风舞雪花随月影,月随风雪满花丛.春花秋月百般情,细雨撩人风更清,赏...
堆絮体
这首诗中的“一树梧桐”、“一树梧桐影”、“翠玉楼前”、“翠玉楼前井”等,是将前句借作后句的前半部分,如迭棉堆絮,所以称其为“堆絮体”。苏幕遮·赠素萍? 黄梦明。临和 波心荡兄 苏幕遮·自题《怜笺词稿》效万树堆絮体与醉语。苏幕遮·雪 天涯远客。恍若一番离别苦,梦绕天涯,梦绕天涯路。苏幕遮?? 月下笛。“吹去愁云...
重句体
重句体。元曲中一篇之内多用口气相同、句式相近的一种写作格式。一篇中多处用同样口气的句子,遣词略有变化,与堆絮体相近。如汤式[蟾宫曲]:冷清清人在西厢,叫一声张郎,骂一声张郎。乱纷纷花落东墙,问一会红娘,絮一会红娘。枕儿余,衾儿剩,温一半绣床。月儿斜,风儿细,开一扇纱窗,掩一扇纱窗。荡悠悠梦绕高唐,萦一寸柔肠,断一寸柔肠。
首尾复字诗
首尾复字诗。泉泉泉泉泉泉泉 犹如珍珠倒卷帘言者莫非是李白?也有人利用苏东坡的诗编了个故事:相传有一秀才对着山水吟诗,首句是:「泉泉泉泉泉泉泉」但第二句一直想不出来,后来秀才死了,念念不忘未完成的诗句,人们常在夜里听到鬼秀才在吟第一句,让当地人不免心惊,直到苏东坡听到鬼秀才念完第一句,他马上接着吟出:「宛似银河下九天...
叠词叠句体
叠词叠句体。元代马致远所作的《汉宫秋》戏曲中,也可以看到运用叠词叠句的绝作。在这段《梅花酒》曲调中,从“反咸阳”逐句依次叠至“铁心肠”。这就是叠词叠句的形式。然而更令人称绝的是全曲不但用叠词叠句,而且从曲首到曲终都采用曲调名,如‘辞汉主”、“上河梁”、“入荒郊”、“反咸阳”、直到“泪滴千行”等都是曲调名。这段曲词中,...
铰链体
铰链体。据虞世南《史略》:北齐卢士深妻崔氏.有才学。取红花,取白雪,与儿洗面作光悦。取白雪,取红花,与儿洗面作研华。此诗类似民歌中哄幼儿所唱的歌谣,内容单纯,词语多重复。崔氏的才学在其漫不经心的母爱流露中为诗体格律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借鉴。诗中“留人”一词位置的反复变化,即属于崔氏诗中“红花白雪”的反复手法。
头同韵同组诗
头同韵同组诗。何处生春早,春生云色中。何处生春早,春生漫雪中。何处生春早,春生霁色中。何处生春早,春生曙火中。何处生春早,春生晓禁中。何处生春早,春生江路中。何处生春早,春生野墅中。何处生春早,春生冰岸中。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何处生春早,春生梅援中。何处生春早,春生鸟思中。何处生春早,春生池榭中。何处生春早,春生...
重字体
重字体。又叫同字诗(注意不是同头诗)。重字本为诗忌之一,而故意用重字的重字体诗却营造了另一种诗境。白居易的这首迭字诗,是古来传诵的佳作。但最后一联没有用重字,因此不能算重字体诗.重字体 摇情。一三五同字诗 文。秋水若寒 (重复字诗、藏头诗) 水若寒。水若寒 (二四七同字诗、嵌字) 水若寒。梦醒梦回梦若真,泪潸泪干泪痕新。萍遇...
复字体
复字诗与叠字诗、重字体诗相似,但叠字诗与重字体诗,各句重复嵌用的字不同,叠字诗并且要求每句相同的字要挨在一起。复字诗与联珠诗也相似,但联珠诗中如唐寅《花月吟》,是在每句诗中重复嵌用“花”、“月”两个字,而复字诗每句只能复用同一个字,而且
可以复用两三次。它又与同头诗相似,但同头诗必须把同一字置于句首,而复字诗则不一定,...
同头诗
同头诗。同头诗,就是每句诗的开头一字都相同,大致与独韵诗相对称。同头诗有单纯的同头诗,也有复字同头诗,还有数字同头诗及数字复字同头诗.其中,有许多酒壶上题有诗,此诗是其一。吴承恩《西游记》中有“福”、“禄”、“寿”三首同头诗。福诗。清朝纪晓岚随乾隆帝游春时,曾作过一首咏春同头复字诗:咏“春”同头复字妙诗。这首咏春复字同...
重复诗(啰嗦诗)
重复诗(啰嗦诗)《古今谭概》载,北宋雍熙年间,有位自称“诗伯”的人,写过这样意思重复诗,题目叫《宿山房即事》:上面这首诗,第一句“一个”,“孤”,“独自”意思重复,第二句,“关门”,“闭户”,“掩柴扉”意思重复,第三句,“半夜”,“三更”,“子时”意思重复,第四句,“杜鹃”,“谢豹”,“子规”同为一鸟的名字,又是重复。仍然...
歇后诗
歇后诗。歇后诗又称截后诗、缩字诗,也可以叫隐字诗。堂吏往告之,綮笑曰:“诸君大误,使天下更无人,未至郑綮!”吏曰:“特出圣意。”綮曰:“果如是,柰人笑何!”既而贺客至,綮搔首言曰:“歇后郑五作宰相,时事可知矣!”累让不获,乃视事。)歇后语是广为流传的群众语言,一般是略去书句、成语或俗语中的最后一个字,以前面的字来代替...
转品诗
转品诗。转品同换义的主要区别是: 换义是字形和词性都相同, 意义不相同;转品是字形相同,词性和意义都不相同。转品用于全诗则造成
同一字词重复而词义又有变化的效果。《全唐诗》载有妇人投状争猫儿,以诗为状:此诗巧用“儿”的三种词性及不同含义,以特殊诗体造成令人耳目一新效果:“儿”在古代有代词(女性第一人称的“我”),形容词(雄性的...
对偶诗
对偶诗。一) 粘对诗(诗联)全诗都用奇数句和奇数句相对,偶数句和偶数句相对的叫粘对诗。而绝句诗的规律,并无对仗要求,但有其中要求两句必对的,称为新绝句诗。而这里所讲的是律诗绝句所有的联都必须对偶,这便属于联诗(又是对联又是诗),又叫集联诗。求对联诗。3月残星夜暗 [孤帆远影]山寂路途寒 [竹雨]水是花归宿 [浮云]山为月港湾 [竹...
夸张诗
夸张诗。诗里不见一个稀字,可这像水一样的粥却明明摆在我们眼前。高毂气愤之馀,写了一首七律《赠财主秕谷诗》:又如写贪吃者的诗:第三联最为传神:眼睛盯菜,如虎视眈眈,灵魂出窍;用筷挟菜,像乌鸦抓物,绝不轮空。所到之处,大吹喇叭,使 得百姓听到喇叭便闻风丧胆。当时高邮隐士、散曲家王磐作《朝天子·咏喇叭》一曲以讽之。
排比诗
排比诗。排比诗 排句诗。如《木兰诗》中有“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但只能算诗中的排比句。以排比句式贯串全诗的,才算是排比诗或排句诗。排比诗,是在同一首诗中全用结构相似、义意相关的排比句。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这首诗前两句和后两...
博喻诗与喻体诗
博喻诗与喻体诗。一)博喻诗。一首诗中一连用多个比喻,古人称为连珠(连珠在古代有好几个意义容易混淆,因此我改用博喻)。连珠诗一组(之一) 张之洞。千百年来,诗人们运用喻体诗的形式或讽喻,或规劝,或言志,或抒情,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和那些直言其事的诗相比,喻体诗更显得曲折有致,寄意遥深。喻体诗多可看作...
语义双关诗
语义双关诗语义双关诗。语有“双关语”,诗有“双关诗”。“双关诗”,顾名思义,就是意思双关的诗,它字面是一种意义,字里行间却隐含着另一种意义。双关诗分两种,一种是同音双关,同音双关详见谐音诗(风人诗)。还有一种是意义双关,此节指意义双关,有同字双关(使用相同的字构成双关),意义双关的有的用借喻的方法,也可以说是喻体诗,...
风人诗
风人诗风人诗(谐音诗与谐音双关诗)风人诗,又叫子夜体、吴歌格,实际就是谐音双关诗。晋代的《子夜歌》有一句:其实原因很简单,这显然是由于王梵志依存的是中原的文化传统,但寒山依存的是南方的文化传统,风人体少见于北方文学而多见于南朝乐府,故寒山诗中有之而梵志诗中无之,亦不足为异矣。(三)有的谐音诗则没有双关含义,纯粹是语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