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佳旅游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六校协作体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命题人:尹力 校对人:弥锡锴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40题。)

1.央视2016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选取100多个以家族血缘为纽带系社群、立规范、建秩序的传统村落进行了拍摄记录。千百年来,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这些村落传承绵延。与这些村落千百年“传承绵延”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钱穆认为中国古代某政治制度“十分独特,因为存在着政治组织从属于家族祭祀,战争职能与宗教职能不分的密切关系。”该政治制度( )

A.与古希腊政治文明大同小异 B.与早期国家的起源一致 C.具有着鲜明的血缘政治特色 D.有效地强化了中央集权

3.秦朝在中央设置左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他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秦朝的这种做法旨在( )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避免皇帝决策失误 C.确保皇帝的决断权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4.公元前127年,汉皇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这一规定( )

A.意在恢复西周的分封制 B.使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 C.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D.增强了地方封国的实力

5.据研究,唐代举荐制度与宰相累出世家现象水乳交融,难分因果。而军功也是拜相的方式,出将入相是这一时代为官者的理想追求。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 A.士族垄断仕途 B.科举制度形同虚设 C.选官方式多样 D.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

6.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考生的籍贯有严格的规定。但以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的现象存在于科举考试过程中。这一现象说明( )

A.州县发展差异 B.商品经济发达

C.民族之间差异 D.人口迁涉频繁

7.李世民死后,其才人武则天被李治纳入宫中,封为昭仪,最终成为皇后。其实整个唐代妇女改嫁非常普遍,包括皇家公主、达官贵妇、皆无禁忌。这反映了唐代( ) A.皇权受到挑战 B.纲常伦理败坏 C.自由开放时代风貌 D.男女平等

8.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9.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材料意在说明行省制下( )

A.中央政府权力遭到严重削弱 B.地方与中央的相互制衡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10.《资治通鉴》记载:唐代凡军国大事,有6名中书省的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这被称为“五花判事”制。该制度( )

A.削弱了门下省的审议权 B.有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 C.完善了中央的监察制度 D.使行政权集中于中书省

11.宋代是文化昌盛的时代,路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且不设立长官,转运使是连接地方与中央财政的纽带,军阀割据失去经济基础。通判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个开明时代特务政治的体现,这反映了( )

A.文化昌盛与政治开明没有直接联系 B.宋代中央对地方实行了有效的管理 C.特务政治是宋代地方政治显著特征 D.宋代地方权力结构有利于防御外敌

12.观察下表(部分)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其标题的是( )

刺史部 司隶 冀州 今地 洛阳市东汉魏故地 河北柏乡北 刺史部 并州 凉州 今地 山西太原市晋源镇 甘肃张家川自治县

青州 …… 山东淄博市临淄故城 …… 扬州 …… 安徽和县 …… A.秦朝地方行政区划表 B.汉代十三州部分布表 C.元朝地方管理表 D.清朝地方行政区划表

13.“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

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

14.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机构,但自嘉庆开始,许多人没事就往军机处跑,皇上要处理谁、提拔谁,还没发文,当事人就知道了。材料表明( ) A.军机处保密性降低 B.军机大臣位高权重 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政令传达畅通无阻

15.“明朝自成祖以后,历代皇帝嗣位,多由皇太后主持其事,但继位的皇帝出自阁臣的提名,则是前此所未有”。上述材料表明明代内阁( )

A.阁臣的权位曾一度极度扩大 B.阁臣逐渐演变为实职的宰相 C.逐渐取代皇帝成为实权人物 D.曾一度成为正式的行政机构

16.在古代雅典:①公民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②全体公民皆可参与陪审法庭与公民大会,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③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不再受财产和门第限制。这些规定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法律至上 B.主权在民 C.公民意识 D.权力制约 17.西方威权主义者认为,民主制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是一种灾难,无休止的争论和协商使得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后来的应对马其顿帝国的危机中处于劣势,这表明( )

A.雅典民主的不广泛性限制了其抵御外敌的能力 B.民主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应对危机的能力 C.专制政体在抵御外敌入侵上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D.国内政治的妥协是处理国际政治的基础

18.从雅典民主所处的时代来看,雅典民主制的真正缺陷是( )

A.把外邦人、奴隶等排除在民主外 B.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动作方式

C.小国寡民,狭隘的城邦体制 D.仅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19.雅典城邦建立后,在政体上先后经历了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个发展阶段。其中在贵族制阶段( )

A.国家所有的官职都是世袭的 B.平民取得了管理国家的权力 C.通过集体领导管理国家事务 D.执政官的职务实行终身制

20.考古学家在希腊发现刻有雅典政治家铁米斯托克里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确定这些陶片为14人刻写。由此可见,陶片放逐法( )

A.体现了全体公民的意志 B.实际上被少数人所控制 C.是打击民主政敌的手段 D.臣民已上升为社会公民

21.余英时在《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中指出:“希腊的城邦很像一种扩大的家庭,谁才算是这个团体中正式的分子,决定的标准是看出身而不是看居留。”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公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 B.外邦人不享有城邦的公民权 C.城邦是一个城市为中心的国家 D.希腊城邦重视公民的参政素质 22.古代雅典,“在会议上采用漏壶计时,水从一个容器的洞孔流出,每人发言时间六分钟,即五升水”。这种方式从本质上( )

A.体现了雅典对公民自由的限制 B.折射出直接民主的弊端 C.加强了公民内部的团结 D.反映了雅典公民权利的平等

23.《十二铜表法》第3表规定:“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如愿意,可自费供养。若无力自费供养,则拘禁他的人每日应发给他面粉一磅,如愿意,亦可多给。”这一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 )

A.体现人权至上的法律原则 B.突出强调权债双方自由平等 C.重点保护债权人的财产权 D.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的特权

24.公元前536年,郑国的执政子产顺应时势,铸刑书于鼎,公布于公元前452—451年。古罗马编订出十个法表,镌刻在十块青铜牌上,分布于罗马广场。由此可见( ) A.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 B.两国已进入了法治时代 C.中国青铜技术传到罗马 D.中国成文法律早于罗马

25.“十二铜表法”规定了民事和刑事的审理程序及处理案件的原则,这些规定能在一定

程度上保护平民的利益,主要是因为( ) A.审理程序和原则均以维护平民利益为出发点 B.审理程序和原则均由平民起草

C.成文法问世抑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行为 D.成文法的问世改变了司法习惯

26.1640年,在英国的议会选举中,许多反对王党(查理一世及其追随者)的人士当选为议员,王党候选人则纷纷落选。这反映出英国当时( )

A.议员普遍具有反封建决心 B.君主政体走向崩溃的趋势 C.君主专制的统治出现危机 D.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确立

27.正如一位英国人所总结的那样:大不列颠的确是各国中最适合于商业的国家,这是由于它的岛国的位置,同样也是由于它的政体的自由和优越性所致。文中的“政体”是指( )

A.君主立宪制 B.民主共和制 C.总统共和制 D.议会共和制 28.议会制改革是英国君主立宪制不断完善的主要表现。下列有关1832年英国议会制改革的表述,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此次议会制改革增加了产业工人在议会中的席位 B.此次议会制改革根源于工业化进程加快 C.此次议会制改革确立了议会主权

D.此次议会制改革确立了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29.“1833年,新议会法实行后的策一次议会选举结果表明:总人口超过1044万的英国各郡选区选出了189名议员.而人口只有581.6万的城镇选区却选出了364 名议员。”这一政治现象( )

A.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B.完善了议会制度并实现了普遍选举 C.为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开辟道路 D.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30.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还能( )

A.征税 B.废止法律 C.参与行政 D.自主组织常备军

31.富兰克林等制宪会议代表主张建立一院制议会,反对设置“带有贵族气味”的上院,而另外一些代表则提出了后来被制宪会议采纳的观点:上院议员的存在可以缓和下院中过

激的立法行为。据此判断,美国建立国会所依据的政治原则是( )

A.联邦主义 B.权力制衡 C.人民主权 D.议会至上 32.为扭转货币发行的混乱状况,美国邦联政府根据《邦联条例》所授予的权限,于1781年进行金融制度改革,成立北美银行,发行纸币;但各州对此不屑一顾,到1786年有7个州继续发行自己的纸币,导致邦联政府金融改革的夭折。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 )

A.美国只是名义上获得独立 B.各州对《邦联条例》不满 C.美国邦联制存在明显弊端 D.各州与邦联矛盾不可调和

33.汉密尔顿(美国开国功勋)在《联邦党人文集》谈到:“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据此分析,汉密尔顿主张( )

A.邦联体制 B.联邦体制 C.三权分立 D.民族独立 34.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载:“(美国)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经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经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很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院和众院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这说明当时美国( ) A.总统受制于国会和联邦法院 B.参众两院集体负责 C.总统有权废止国家法律 D.总统对国会负贵

35.据统计,到1786年初,美国欠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的外债及在国内发行的公债合计超过4200万美元,而各州每年向邦联政府上缴的款项仅50万美元。当时美国解决巨额外债问题的策略是( )

A.修改宪法 B.宣布美元贬值 C.加强中央集权 D.实行分权制衡 36.法国在其大革命之后的几十年间,政治斗争激烈,政体频繁更迭,但经济却在不断发展。对此现象理解准确的是( )

A.政局动荡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法国的共和之路非常艰难和曲折 C.法国的共和政体逐渐得到了巩固 D.法国总体上顺应了现代化的潮流 37.1793年9月,法国公安委员会颁布治罪条例,政治主张温和,对“自由”没有贡献的都在治罪之列。有学者指出:“这个时候,你是站在断头台下欢呼,还是在断头台前一

边被刽子手捆绑,一边听着别人为你死亡的庆典欢呼,那全是看运气了。”这反映了当时的法国( )

A.背离了大革命的初衷 B.自由观念获得普遍认可 C.封建主义势力复辟 D.人民获得了广泛的自由

38.1870年9月,法兰西第二帝国倒台。当时,法国临时政府内部最大的分歧在于( ) A.是否建立代议制的政治体制 B.建立何种形式代议制体制 C.是否承认普法战争中的失败 D.对工人武装采取何种态度

39.对于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有人指出:在维持一个社会系统稳定性的时候,对内涵发展的阻挠必然导致向外延的扩张,对内部改造的回避和拒绝必然导致对外的冒险。这意在说明德国体制( )

A.留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隐患 B.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 C.有利于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D.有利于内部改造的进行

40.按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部分组成。其中对于帝国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其代表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

B.其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是帝国的最高机构 C.其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对帝国皇帝负责 D.帝国内阁的产生须经帝国议会同意

二、材料解析(共三题,41题与43题各15分,42题10分。) 41.(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

材料二 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

材料三 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宰相”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6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唐代“三省体制”运作方式在当时所产生的主要意义。(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以后宰相制度进入衰亡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4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为保护公民利益,制约官员,曾经实行“陶片放逐法”。在公民大会上,凡公民认为某人的行为有损公民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如写名的人数超过6000,就意味着多数通过,那个人就要被流放国外10年,但不得动其财产。

材料二 梭伦组建民众法庭,将贵族法庭的大多数职权转归民众法庭,贵族法庭主要负责宗教和重大刑事案件的审理。民众法庭实行陪审员制,陪审员不分等级,一律通过抽签产生。诉讼案件首先通过陪审员审查,然后由法官判决,但法官判决后,陪审员仍可起诉。审案时采用投票表决方式,所有公民都有控告和上诉权利。 (1)通过材料一,你可以获得哪些重要历史信息?(4分)

(2)分析材料二的措施对当时雅典法制建设起到的积极作用。(4分)

(3)以上材料对当今民主法制建设有何重要启示?(2分)

43.(15分)政治民主化是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且西方各国民主政治呈现出不同面貌。阅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的内阁制被称为“责任内阁制”,所谓责任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力的组织形式。……内阁的主要职权是协调和指导政府各部门的活动,从而制定出一种始终一贯的政策。有的政治学家称它为把行政与立法两部门连接起来的一个“纽扣”,又称它为议会推选出来的统治全国的委员会,更严格地说,它是下院多数党的一个委员会,少数党是没有代表在内的,这是它与其他的议会委员会不同的地方。……英国内阁的建立是没有任何正式的成文的法律作为依据的,它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依据惯例逐步形成的。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德意志帝国没有内阁,只有一个首相,国家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实际上都是由他任命的,所有的官员都只对首相负责,而首相则对皇帝负责。德国自由党成立时,曾要求成立一个“帝国责任内阁”,1884年4月5日联邦议会按照俾斯麦的意见通过决议反对这项要求,决议说:“在德意志帝国境内成立责任内阁制只能削弱各联邦成员目前在联邦议会行使的、由条约给以其保障的权力。”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4分)

(2)据材料二分析,指出德国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此方面英国与德国有何不同?俾斯麦反对成立“帝国责任内阁”的出发点是什么?(7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选取100多个以家族血缘为纽带系社群、立规范、建秩序的传统村落进行了

拍摄记录”表明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进行传承绵延,是宗法制度,故A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分封诸侯的制度,与村落的传承绵延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郡县制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制度,与村落传承绵延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行省制是元朝实行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制度,与村落传承绵延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反映的是我国的分封制,强调血缘关系,与古希腊政治文明不一样,

故A项错误;我国早期国家起源于氏族部落社会,与材料不一致,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存在着政治组织从属于家族祭祀,战争职能与宗教职能不分的密切关系”可知我国的古代的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具有鲜明的血缘政治色彩,故C项正确;分封制下,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因此并未强化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

3.【答案】C 【解析】秦朝在中央设置三公,各司其职,并未提高行政效率,故A项错误;秦朝皇帝

掌握行政、司法和军事大权,故B项错误;秦朝三公之间相互牵制,便于皇帝大权独揽,故C项正确;秦朝主要是通过郡县制对地方进行控制,故D项错误。

4. 【答案】C【解析】材料中采取推恩令是为了解决王国问题,不是恢复西周的分封制,故A项错误;

推恩令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不是导致中央和地方矛盾激化,故B项错误;推恩令削弱地方封国的实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推恩令的实行削弱了地方封国的实力,故D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材料中体现的是唐代选官方式的多样性,并不是士族垄断仕途,故A项错误;

科举制度是当时做官的主要途径,故B项错误;材料中“举荐制度与宰相累出世家现象水乳交融——军功也是拜相的方式”说明当时选官方式多样,故C项正确;科举制不是材料论述的主要信息,故D项错误。

6.【答案】A 【解析】题干中“以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的现象存在于科举考试过程中”说明在有的

州县参加科举考试有一定的优势,故A项正确;商品经济发达与“以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参加科举考试无关系”,故B项错误;“以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参加科举考试”体现的是州县之间的差异,故C项错误;以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参加科举考试与人口迁徙并无关系,故D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妇女不能改嫁的伦理观念是在宋代理学兴起时所形成的,故B项错误;妇女改

嫁现象的普遍说明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开放,故C项正确;A,D材料未涉及。

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唐朝时期的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

审议,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执行,三省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故C正确。

9.【答案】C 【解析】“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

经济等各类事务”可以看出行省是中央的派出机构,加强了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体现了地方对中央的制衡,故B项错误;“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体现了行省制度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特点,故C项正确;行省不能威胁中央,故D项错误。

10.【答案】B 【解析】中书决策在前,门下审议在后,材料也没有涉及门下的信息,故A项错误;

唐代中书负责决策,“五花判事”制度有利于群体性意见的充分表达,有助于减少失误,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监察制度,故C项错误;元代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唐代中书省只负责决策这一个环节,审议和执行不在其职权范围,故D项错误。

1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宋朝文化昌盛与“路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且不设立长官”的政治现

象有一定联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转运使是连接地方与中央财政的纽带……通判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个开明时代特务政治的体现”得出宋朝通过设转运使和通判对地方财政和行政进行控制,故B项正确;材料只提及通判是地方的特务政治的体现,而非地方政治都具备特务政治的特点,故C项错误;材料中宋朝的做法“强干弱枝”不利于抵御外敌,故D项错误。

12.【答案】B 【解析】秦朝地方行政级别为郡县两级,无“州”行政规划,故A项错误;汉承秦制,

汉武帝时代在“郡”上设“州”,并每州派一名刺史监察地方政治,故B项正确;元朝无“刺史”,故C项错误;同样,清朝也无刺史,故D项错误。

13.【答案】B【解析】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逆罪诛丞相胡惟庸,借此案而废中书省,而且硬性规定为永制。知此引子,一选而中,否则无从下手。考查明朝政治体制。胡惟庸曾任宰相,而“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显然AC两项可排除,明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以加强皇权,因此,B项正确,D错误。本段材料摘自《明朝那些事儿》中关于胡惟庸案的描述。胡惟庸是当时的宰相,朱元璋制造胡惟庸案的真实目的在于通过此案,达到废除宰相制度的目的。宰相制度被废除,大大加强了皇权,故选B。

1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自嘉庆开始,许多人没事就往军机处跑,皇上要处理谁、提拔

谁,还没发文,当事人就知道了”说明自嘉庆以来,军机处原有的保密机构的功能下降,故A项

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军机大臣的权力大小,故B项错误;雍正帝时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材料反映的重点是嘉庆之后的变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军机处的保密性降低,不是指政令的传达,故D项错误。

1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继位的皇帝出自阁臣的提名,则是前此所未有”说明明代内阁

的权力一度扩大,故A项正确;明朝内阁大臣始终是皇帝的顾问机构,并未演变为宰相,故B项错误;内阁并未掌握实权,故C项错误;我国的内阁不是中央一级机构,故D项错误。 16.【答案】B 【解析】“全体公民皆可参与陪审法庭与公民大会,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体现公民权

利平等,与法律至上无关,故A项错误;“①公民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②全体公民皆可参与陪审法庭与公民大会,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③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体现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故B项正确;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与材料“①公民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②全体公民皆可参与陪审法庭与公民大会,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③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①公民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②全体公民皆可参与陪审法庭与公民大会,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③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与权力制约无关,故D项错误。

1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无休止的争论和协商使……危机中处于劣势”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面临的危机源于民主政治无休止的争论和协商,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雅典对外危机的失败一定程度源于民主政治的繁荣,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专制政体在对外作战过程中优势,故C项错误;材料也未提及政治妥协对于处理国际政治的作用,故D项错误。

18.【答案】B 【解析】材料“把外邦人、奴隶等排除在民主外”这是当时的社会时代所决定的,并

不是雅典民主本身所决定的,故A错误;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故B正确;“小国寡民,狭隘的城邦体制”是城邦的特点,不是民主制的缺陷,故C错误;“仅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是雅典民主制的实质目的,因为雅典民主所处的时代就是奴隶主贵族统治的时代,故D错误。

19.【答案】C【解析】贵族制是一种集体领导制度,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20.【答案】B

21.【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雅典城邦公民权的问题,没有反映公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

故A项错误;决定雅典城邦公民权的标准是看出身,而不是看居留,这说明外邦人是无公民权的,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城邦是一个城市为中心的国家的相关表述,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

提到希腊城邦重视公民的参政素质,故D项错误。

22.【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在召开会议时对公民发言进行时间限制,并未限制公民自由,

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对直接民主的评价,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公民发言时间限制,不能加强公民的团结,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保障公民能充分公正地行使权利,故D项正确。

23.【答案】D 【解析】从债务人由于欠债而被拘禁可知无法体现人权至上的法律原则,故A项错误;

债权人可拘禁债务人体现出权债双方不是自由平等的故B错误;债权人拘禁债务人体现保护债权人财产,但材料中体现了债务人也要受到保护,故材料不是侧重是于债权人的利益,故C错误;法律规定的内容是对债务人的保护,体现出限制了贵族欺压债务人的特权,故D正确。 24.【答案】A 【解析】东西方共同出现了法律的程序化、规范化,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故A项

正确;仅从法律的制定不能说明国家进入法治时代,故B项错误;中国青铜技术传到罗马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题干信息只有两部成文法律,不能说明中国成文法律早于罗马,故D项错误。 25.【答案】C 【解析】罗马法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因此不是以维护平民利益为出发点,故A

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审理程序和原则均由平民起草的信息,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之所以说《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的利益,主要是因为它作为第一部成文法,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行为,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成文法颁布对司法习惯的影响,故D项错误。 26.【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许多反对王党(查理一世及其追随者)的人士当选为议员,王党候选

人则纷纷落选”,可知部分议员具有反封建思想,不具有普遍性,故A项错误;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制仍属于君主政体,故B项错误;材料中王党候选人则纷纷落选,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于国王专制统治的不满,故C项正确;君主立宪制建立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故D项错误。

27.【答案】A 【解析】17世纪中后期,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故A项正确;

英国国王实行世袭制,民主共和制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英国的国家元首是国王,总统共和制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议会共和制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28.【答案】B 【解析】此次议会改革放宽了参选议会的财产限制,增加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

席位,故A项错误;此次议会改革反映了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需求,根源为工业革命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故B项正确;1688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议会是英国国家的权力中心,故C项错误;1721年内阁大臣沃波尔担任首相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故D项错误。

29.【答案】D 【解析】根据“1833年”得出材料中的现象发生在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 1832年议

会改革议席分配标准主要是财产,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但并没有掌握国家政权,故A项错误;完善了议会制度,但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力仍受到种种限制,不能得出实现了普遍选举,故B项错误;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于18世纪中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人口只有581.6万的城镇选区却选出了364 名议员”,新兴工业城市的议员多了,得出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故D项正确。

30.【答案】C 【解析】《权利法案》保证议会的财政权等权力,故A项错误;《权利法案》保证议会

的立法权,国王无权废除任何法律,故B项错误;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冶”的地位,可参与行政,故C项正确;自主组织常备军不符合《权利法案》史实,故D项错误。

31.【答案】B 【解析】联邦主义是国家政府与地区政府分享宪制上的主权,并拥有不同事项的管辖

权的政治体系,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上院议员的存在可以缓和下院中过激的立法行为”可知美国建立国会的政治原则是制衡上院和下院权力,故B项正确;人民主权理念表示人民是社会主人、统治者,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关于是否设置议会上院问题,没有涉及议会与其他权力机构的关系,故体现不出议会至上原则,故D项错误。

32.【答案】C 【解析】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了邦联制国家,A项美国只是名义上独立与史实不符,

故A项错误;各州不遵守《邦联条例》,是材料中各州发行自己货币的表面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中各州不遵守《邦联条例》、不执行邦联政府的法令,反映出邦联体制仅是各州的联盟,该体制下各州自主权过大,邦联政府没有控制地方的实权所导致,故C项正确;各州与邦联政府矛盾尖锐也是邦联体制的弊端的体现,故D项错误。

33.【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汉密尔顿是在讲邦联制的弊端,无法修补,需废除邦联体制,

故A项错误;汉密尔顿认为邦联制无法修补,主张废除邦联体制,必须“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即建立联邦制,故B项正确;三权分立是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材料反映的是1787年宪法和联邦制确立之前的事,同时,材料也未体现三权分立,故C项错误;此时的美国已取得民族独立,材料也未涉及相关内容,故D项错误。

34.【答案】A 【解析】根据“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经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得出总统受制于联

邦法院,根据“总统执行法律,很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

效”得出总统受制于国会,故A项正确;根据“参院和众院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得出不是两院集体负责,故B项错误;“国会制定法律”不能得出总统有权废止国家法律,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得出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故D项错误。 35.【答案】C 【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美元贬值是有利于出口,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据材

料可知,美国欠外债及国内发行的公债,而各州只上交了50万美元,再结合时间,可判断出当时美国是邦联制,中央政府的权力小,各州的权力过大,不利于美国各方面的发展,所以急需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故C项正确;分权制衡说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相互牵制以达到平衡,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36.【答案】D 【解析】政局动荡会阻碍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法国共和之路艰难曲折是政体频繁

更迭的体现,但体现不出法国经济持续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法国政局动荡,无法得出法国共和政体逐渐巩固的结论,故C项错误;法国政局动荡,但经济持续发展,表明法国更迭的政体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37.【答案】A 【解析】1973年9月,统治法国的是雅各宾派,其颁布治罪条例,根据材料“对‘自

由’没有贡献的都在治罪之列”“那全是看运气了”说明人民生存权利得不到保障,何谈自由,故A项正确;材料中看出反映的态度是对治罪条例的抨击,故B项错误;1972年确立的是共和制,故C项错误;人民可能运气差别处死,自由从何谈起,故D项错误。

38.【答案】B 【解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这点不会引起分歧,故A

项错误;1870年法国的共和派和君主派之间就建立何种政体存在分歧,故B项正确;普法战争中法国失败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不可能存在分歧,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工人武装问题,故D项错误。

39.【答案】A 【解析】德国建立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是对内部发展改造的

回避和阻挠,按材料的观点,这种改革会导致对外的扩张,故A项正确;德国体制维护了社会稳定,但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德国体制属于资产阶级代议政体,有利于德国民主政治发展,但与材料内容无关,故C项错误;德国体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色彩,内部改进不大,故D项错误。

40.【答案】A【解析】德意志的帝国议会的代表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

41.【答案】(1)先秦时期的“宰相”既执掌国政,双掌管家务,是一个官职的通称,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3分)秦朝的丞相是正式官职名称,地位很高,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行政事务。(3分)

(2)提高了行政效率,避免了国家决策上的失误;(2分)使封建官僚制度形成了严密的体系;(2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专制。(2分) (3)君主专制空前加强。(3分)

42.【答案】(14分)(1)信息雅典公民可以通过“陶片放逐法”弹劾不法官员;民主程序简便易行,具有保密性原则;流放国外是惩治罪犯的重要手段;国家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雅典政治具有一定的民主性。(答出其中2点即可,4分)

(2)作用设民众法庭,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实行陪审员制,使平民获得参加国家政权的权利;抽签和投票表决方式,更能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有利防止司法腐败。(答出其中2点即可,4分)

(3)启示应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执政为民;要加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用制度遏制腐败;法制的前提是民主;法律必须体现“公众意志”,要坚持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只有让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答出其中2点即可,2分)

43.【答案】(1)特点: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内阁协调行政权与立法权(或协调政府各部门活

动);内阁成员由下院多数党成员组成;依惯例逐步形成。(4分)

(2) 关系:德国行政权控制立法权;英国议会取得对行政权的监督和控制。(4分) 出发点:维护皇权专制(3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hangjiatan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