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 术 交 底 书
工程名称 交底内容: 一、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施线前先熟悉图纸,弄清楚轴线关系,确定轴线引测顺序,根据规范确定测量精度。 2.测量设备准备:计划使用一台全站仪、一台电子经纬仪、一台自调平水准仪做为主要测量器具。另备好5m塔尺1根,50m经检测的钢卷尺2把,5m钢卷尺4把,备好放线用线锤5Kg1个,墨斗2个,墨汁2瓶。测试仪器必须在检测有效使用期内。 测量仪器配备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测量器具名称 全站仪 激光经纬仪 自动安平水准仪 激光铅直仪 钢卷尺 塔尺 型号规格 TKS-202 DE2A DZS3-1 DZJ20C—1 50m 5.0m 5m 单位 台 台 台 台 把 把 根 数量 1 1 1 1 2 4 1 工程开工即组织进场 备注 技术交底 测量放线施工 3.人员准备:测量人员作业前要做好安全交底工作,提高安全意识。并做好技术交底,让每名参与测量工作的人员了解具体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仪器的保养方法等。 4、水准点按三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5、所有控制点必须设专人保护,定期巡视,并且每月复核一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校核。 二、楼层放线施工方法 1、楼层平面轴线投测方法 ⑴将首层轴线逐层向上投测用以作为楼层放线和结构竖向控制的依据。 ⑵根据平面尺寸、形状、结构的设计和施工顺序布设内控点。内控点的埋设方法:采用(150mm×150mm×10mm)钢板通过锚脚与首层板筋焊牢,高度与首层结构平或高出5mm即可。另外施工上升到各层楼面,每层在对应控制点竖向位置预留(150mm×150mm)方孔洞,以便竖向投测,注:洞口处用砂浆做成20mm的防水斜坡,完成后进行保护。 ⑶内控网点测设:首层点位设计,埋设工作完成后,进行内控点位测设,以外控轴线控制网点,用高精度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或直角坐标法,长边控制短边,精确测设内控点位,然后将仪器安置在内控点位上,进行角度和距离的闭合,测角中误差及边长距离相对中误差符合规范要求后,出测量成果交监理检测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内控网点的标识可用钢针刻画十字线。 ⑷控制网轴线的精度等级及测量方法依据《工程测量规程》执行,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等级 二 级 测角中误差(″) 8 边长相对中误差 1/20000 内控点的竖向投测,仪器采用高精度激光垂准仪DZJ20C-1,采用天顶法进行竖向投测。在首层内控点上架设仪器,调整仪器对中,置平后启动电源,使激光垂准仪发射出可见的红色光束,投射到放线层预留孔接收靶上,用对讲机配合指挥,查看红色光点离靶的最小点,通知上方,准备投测。详见投测示意图。
激光铅垂仪天顶法投点示意图 ①仪器水平度盘指向0°,在激光接受靶上定出第一点。由于仪器本身存在误差,投测所发射的激光束可能不垂直,须将仪器水平旋转一周。 ②仪器平转180°,在激光接受靶上定出第二点。 ③仪器平转90°与270°位置,在激光接受靶上定出第三点、第四点。 ④检查投点位置正否,取第四点的中心点作为最后点位。 ⑤点投好后,通知上方,保护标志。 注:所有内控点的投测均采用以上方法。 ⑸ 本工程控制网的测角中误差不超过±8″,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得大于1/20000。为满足控制网的精度要-6求本工程采用科维TKS-202全站仪,精度±2″,±(2mm+2×10D)mm,D为距离观测值(mm),测程4000m。该仪器的计算机安装有MS-DOS操作系统,根据该显示屏上的图标菜单,只需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测量数据采集和放样工作,科维TKS-202全站仪带有双轴补偿器,可进行高精度测量,不论水平角或竖直角观测,仪器竖轴在视线方向和水平轴方向的倾斜影响均可得到补偿改正,该全站仪功能齐全满足了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 2、楼层标高控制 ⑴高程控制网布置 高程控制网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由测绘院设置的水准点引测现场围墙上标记注明+1.000m标高,现场水准点布置数量为四个,以便于相互校核和满足分段施工的需要。 ⑵现场水准点精度及测量方法 根据《工程测量规程》高程控制网拟采用三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定。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高程控制网技术要求 等级 三等 高差全中误差 (mm/km) ≤6 路线长度 (km) ≤50 与已知点 联测次数 往返各一次 复核或环线 次数 往返各一次 平地闭合差 (mm) 12L 1/2注:L为附和路线或闭合环线长度(以km计)。 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 水准仪 型号 DSZ3 前后 前后视距 前后视距 长度 较差(m) 累积差(m) (m) ≤75 ≤2 ≤5 视线离地 面最低高 度(m) 0.3 基辅分 划读数 差(mm) 2.0 基辅分划 所测高差 之差(mm) 3.0 等级 三级 ⑶结构施工中的楼层标高控制 对场内设的水准点在施工过程中每隔一个月需联测一次,以作相互核检。对检测后的数据仔细计算,以保证水准点使用的准确性。
结构楼层标高控制及测设方法:在首层平面易于向上传递标高的位置布设基本传递高程点,用DSZ3水准仪往返测,以便检验和纠正。当施工层墙柱钢筋绑扎完及墙柱拆模后,在墙柱上测设相对该层建筑1.000m标高弹好墨线,并用红色油漆在墙柱角处标记“▼”三角,并注明结构标高。间距分布均匀,满足结构施工的需要,误差控制在±2mm以内。 ⑷高程传递 选择高程竖向传递的位置,应满足上下贯通、竖直量尺的条件,宜设置在主要结构、外墙、边柱等处。用水准仪根据首层结构1.000m标高线,用钢尺沿竖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划出整数水平线。各层的高程线均应由起始高程线向上直接量取,当楼高大于1整尺段的高度时,须量测第二起始点,作为继续向上传递的依据。向各施工层传递上去的高程点,均不少于2处,取其校差的平均值作为该层抄平的基准(校差<2mm)。所用钢尺应经过核定,尺身铅直,拉力标准,并应进行尺长、温度改正。 ⑸允许误差 高程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表 项 目 每 层 H≤30m 总高 30m<H≤60m 60m<H≤90m 90m<H 允许误差(mm) ±3 ±5 ±10 ±15 ±20 接 受 交 底 人 员 签 名
交底人:
交底时间: 年 月 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