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董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古董

作者:李渔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7年第3期

崇高古器之风,自汉魏晋唐以来,至今日而极矣。百金贸一卮[1]”,数百金购一鼎,犹有病[2]其价廉工俭而不足用者。常有为一渺小之物,而费盈千累万之金钱,或弃整陌连阡之美产,皆不惜也。

夫今人之重古物,非重其物,重其年久不坏;见古人所制与古人所用者,如对古人之足乐也。若是,则人与物之相去,又有间矣。设使制用此物之古人至今犹在,肯以盈千累万之金钱与整陌连阡之美产,易之而归,与之坐谈往事乎?吾知其必不为也。予尝谓人曰:物之最古者莫过于书,以其合古人之心思面貌而传者也。其书出自三代,读之如见三代之人;其书本乎黄虞[3],对之如生黄虞之世;舍此则皆物矣。物不能代古人言,况能揭出心思而现其面貌乎?

古物原有可嗜,但宜崇尚于富贵之家,以其金银太多,藏之无具;不得不为长房缩地之法,敛丈为尺,敛尺为寸,如“藏银不如藏金,藏金不如藏珠”之说,愈轻愈小,而愈便收藏故也。矧金银太多,则慢藏诲盗,贸为古董,非特穿窬[4]不取,即误攫入手,犹将掷而去之。迹是而观,则古董、金银为价之低昂,宜其倍蓰而无算也。乃近世贫贱之家,往往效颦于富贵,见富贵者偶尚绮罗,则耻布帛为贱,必觅绮罗以肖,[5]之;见富贵者单崇珠翠,则鄙金玉为常,而假珠翠以代之。事事皆然,习以成性,故因其崇旧而黜新,亦不觉生今而反古。有八口晨炊不继,犹舍旦夕而问商周;一身活计茫然,宁遣妻孥而不卖古董者。

人心矫异,讵[6]非世道之忧乎?予辑是编,事事皆崇俭朴,不敢侈谈珍玩,以为未俗扬波。且予窭,[7]人也,所置物价,自百文以及千文而止,购新犹患无力,况买旧乎?《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生平不识古董,亦借口维风,以藏其拙。

(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

[1]卮(zhi):古代一种盛酒器。

E2J病:不满。责备。

[3]黄虞:黄帝、虞舜的合称。

[4]穿窬(yú):指翻墙头或钻墙洞的盗窃行为,亦指进行这种行为的窃贼。

[5]肖:作动词,仿效。

[6]讵:表示反问,难道,哪里。

[7]窭(jù)人:贫穷的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