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冬蔓
摘 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呈现出存货收入比重逐年下降发展趋势,这对商业银行利润增长造成极大影响。为此,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业务重心转移研究力度,积极开拓新利润增长点。基于客户委托,商业银行发挥起专家优势为客户提供资产投资管理服务,实现客户资产保值与增值,资产管理业务在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较大发展空间与利润潜力。同时资产业务管理也存在着较大风险,需要商业银行予以正视与重视。对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管理的影响因素,并对其有关业务风险防控及其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希望能够为商业银行提高资产管理风控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风险防控;对策一、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影响因素(一)商业银行利润模式转变
在我国金融市场影响下银行汇聚着大量社会资金,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同时受制于银行贷款规模,使得商业银行必须为资金寻找新出口,开拓利润新增长。面对这一发展现状,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盈利模式难以为实现银行利润新增长发挥明显作用,此时资产管理业务作为新业务增长点对商业银行经营结构转型与利润增长产生了极大影响。
(二)通货膨胀的投资应对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国民经济水平稳定增长。在通货膨胀增长影响下,投资资金保值方式多样化发展,投资者为了有效应对通货膨胀,对于风险可控性、高于储蓄率投资需求不断增加,进而为资产管理业务提供了发展契机。
(三)竞争产品创新
目前,商业银行大多是从现有客户资源当中开发资产管理业务,吸纳客户资金。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我国商业银行虽起步较晚,但随着业务产品不断创新,资产管理业务呈现出较快发展速度,对商业银行业务、利润结构优化,以及银行转型起到了较好推动作用。
(四)金融全球化发展
在金融全球化环境下,商业银行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开拓中间业务已然成为当前商业银行获得竞争优势重要手段。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资产管理业务具备较高附加值,成为商业银行利润创新增长重点业务,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对资产管理业务推进力度。
二、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风险(一)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业务创新受制
当前,我国银行金融监管尚不完善,加上资产管理业务客户数量多,业务涉及较多领域,使得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也受到多个监管部门影响。一直以来,确保金融体系稳定发展是我国金融监管机构主要职责与目的,在金融创新方面较为小心谨慎,这就与商业银行以业务创新实现利益最大化相矛盾,加上日益严重的资产管理业务同质化现象,使得银行金融监管体系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导致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产品创新空间受到严重制约。
(二)专业人才匮乏,导致专业管理缺失风险
不同客户对于资产管理有着不同需求,体现了商业银行
资产管理业务较强个性化特征,资金数量、用途、风险承受能力等差异性,也决定着资产管理目标、方式差异性,这就对商业银行业务人员提出了较高专业性要求。然而,目前商业银行极度缺乏资产管理业务方面的专业性、国际化专业队伍与高素质人才,不但严重制约了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同时也使得银行业务开展面临较大风险。
(三)金融机构市场竞争优势影响,降低市场份额
商业银行在开拓资产管理业务过程中,不但要面对同业之间竞争,而且需要应对券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行业等方面提供的金融服务竞争,这些竞争对手都各有各的市场优势,而资产管理新兴市场份额极为有限,较大市场竞争,降低了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市场份额,对资产管理项目生存发展都带来的较大风险。
(四)部门设置合理性不足,面临产品增长缺失风险
按照不同业务,商业银行通常在内部管理部门中设置个金部与公金部。前者业务范围主要是对个人客户在银行委托办理的投资理财产品进行管理,后者主要工作是以贷款服务管理为核心,体现出了当前商业银行对于企业主体的资产管理服务明显不足的缺陷。加上,资产管理产品销售增量与存款增量之间是一种反比例关系,而部分商业银行中由同一部门负责存款增量与资产管理销售增量管理,这些部门为了完成考核指标,较为常见的是注重存款指标完成,对资产管理产品增量造成不良影响。
三、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风险控制对策(一)完善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首先,商业银行须要综合考虑法律法规、自身业务特点、战略规划、风险管理方式等因素,制订针对性强的、可执行性高的、具体的内部风险管控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风控流程,明确划分管理责任。其次,构建完善资产管理业务风控体系,并纳入商业银行整体风控体系当中,进行全面、全过程的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
(二)完善内部监督审核机制
首先,在提高风险意识方面,商业银行管理层必须深刻认识、理解内部监督审核机制在资产管理业务法律、操作、声誉等风险防控方面的重要意义。其次,建立专门资产管理部门与资产管理审计部门,分别就内部调查与审计两个方面进行内部监督管理,尤其是内部审计部门应就内审情况出具风险评估报告,为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此外,商业银行还应定期对资产管理业务风险进行分析、评
—132—
金融观察◎
估,准确识别风险,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三)加强客户细分管理
商业银行应结合客户特点、经济状况、风险认知与承受能力等综合分析,实现客户分层管理,制订出不同客户群体相合适的资产管理业务,避免错误销售而对客户造成巨大损失。商业银行应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前提下,为其分析投资产品有可能获得的收益及其风险,制订符合客户实际情况的资产管理方案。
(四)强化风险限额管理
商业银行应结合对其资产管理或理财项目性质、规模、操作等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的深入分析,进行全面、清晰的风险限额管理、在限额风险管理制度中明确风险管理权限,合理地制订分配部门、人员风险限额,以及确定每一种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限额,实现对资产管理业务风险有效控制。
(五)加强人才储备管理
强化人才储备管理对于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有着重要现实意义。为此,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完善资产管理人员管理制度,规范人才招聘、引进、管理流程,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确保资产管理业务人员较高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体系,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在业务技能、职业素养、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提高其资产管理业务风险防控能力。此外,还应完善奖惩管理体系,有效约束业务行为,以及提高业务人员、管理人员在资产管理业务管理方面(上接第100页)
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企业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出的年折旧额就会有所不同,这会对企业利润的高低和税负的大小产生影响。由此可见,对折旧费用进行筹划与安排非常重要。营业选择折旧方法是,应充分调研企业的现状,看清企业的真实情况与状态。
三、纳税筹划的成本效益与风险
纳税筹划可以带来效益的同时,也具备着风险。因此,在进行纳税筹划时,纳税人应该做出成本效益分析,从而推断出在经济上,纳税筹划活动有没有可行性与必要性,尽量规避风险。
所谓纳税筹划的效益,即纳税筹划为企业带来的纯经济效益,也就是筹划后的经济利益减去筹划的经济成本等于纳税筹划经济利益。在纳税筹划中获得的经济利益程度与税收和执法环境息息相关。在税收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如遇到课税税率高、企业税负重、税收优惠条款复杂等情况,纳税人可以明显地看到纳税筹划的对比效果。
纳税筹划涉及的方面很广,在纳税筹划的成本中,不仅要花费财力,还要花费极大的精力。因涉及面的广泛,所以有时需要税收专家的加入,因此成本中还包括了税收专家的报酬。
纳税筹划具有风险性。如果纳税人觉得有必要进行纳税筹划,那么一定要在进行成本分析的同时,充分考虑到风险性。所谓风险,即在经济活动中可能会有所损失,这里提到的风险是无法预知的。因为纳税筹划方案选择有所不同,规划的实践也有所不同,因此纳税筹划的风险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进行纳税筹划时,要充分考虑到风险,做好
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资产管理业务作为各商业银行新兴业务模式,对商业银行实现利润新增长有着重要意义。但商业银行在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风险威胁,对此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影响资产管理业务因素分析,正确认识当前资产管理业务开展面临的问题,进而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为商业银行稳步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牛庆科.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运营风险与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5(17).
[2]杜威.银行资产管理业务风险防范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6(14).
[3]孟楠.资管新规对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影响分析[J].金融参考,2018(8).
[4]李岷.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打造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竞争力[J].中国银行业,2018(10).
[5]董航.新监管下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8.
作者简介:
黄冬蔓,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分行。
万全的准备。
四、结语
纳税筹划可以充分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增加企业利润,是纳税人的基本权益,企业想要更好的盈利,离不开纳税策划活动。现如今,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企业竞争愈发激烈,纳税策划可以很好的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实现权益最大化,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新税法的颁布与实施还需要被进一步的检验,所以,我们需要加强对纳税筹划的探索与实践。参考文献:
[1]王慧英.新税法下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J].财经界,2019(11):148-149.
[2]焦艳.新税法下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J].纳税,2019,13(8):30-31.
[3]韦继俩.新税法下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3):41-42.
[4]黄蓉,易阳,宋顺林.税率差异、关联交易与企业价值[J].会计研究,2013(8):47-53,97.
[5]罗党论,杨玉萍.产权、地区环境与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效果: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企业税负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5):200-210.
[6]李增福.税率调整、税收优惠与新企业所得税法的有效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家,2010(3):67-72.
作者简介:
张江凌,贵阳供销百合联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会计师。
—1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hangjiatan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