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声音与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科学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教学的目标是关注、研究与人类密切相关的自然现象,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科版科学课四年级(上)《声音》单元第二课时内容。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从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及创新能力.本课是基于前一节《听听声音》基础上来研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与旧教材相比,本课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机会,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对声音产生的学习,为下面学习声音的传播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由于声音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进行本课学习时,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对声音的产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物体由于振动产生声音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他们觉得敲打、碰撞、摩擦……是物体发出声音的直接原因,他们关注的是什么动作使物体发出了声音,而不是发声物体的变化,缺乏深入的探究声音现象的本质。所以在设计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理解水平。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准备】
1面锣、1把钢尺、2根皮筋
一个穿了棉线的纸杯,一杯水,一个套了气球皮的塑料盒,一小碟沙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开始研究声音,也听了许多不同的声音。今天老师带了两样东西.课件出示钢尺、橡皮筋。
师:他们是钢尺和橡皮筋,你能让它们发出声音吗?
两人一套材料,试一试,找出你觉得最简便的方法
师:谁来演示一下,怎么让钢尺子发出声音?
师:谁来演示一下,怎么让橡皮筋发出声音?
学生起立演示并讲解
师:刚才的钢尺子和橡皮筋,为什么可以发出声音?你觉得这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二、讨论发声的原因
生:因为手压上去了
生:力的作用
生:因为让尺子动起来了
生:因为碰撞
板书学生回答中的关键词
教师演示用力按压、拉伸物体并不发声
师:像这样用力去按尺子,弯尺子,拉伸橡皮筋,可是它并没有产生声音啊,到底什么是产生声音的关键呢?
生:…………
师边做边讲:同学们来看,老师这样做,钢尺发出了声音,你观察到钢尺发声的时候跟不发声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生:尺子在抖动
师:你说抖动,那你可以用手来演一演,尺子刚才是怎么抖动的?
生演示
师:你演的真到位,尺子就像这样在抖动,在我们科学上,把这样不断重复的往返运动,叫做振动。所以,我们听到尺子在发出声音,看到了尺子在振动。
师:那振动停了,还有声音吗?
生:没有
教师出示一面锣,怎样让它发出声音?
生:敲一下
教师演示敲锣:听到声音了吗
生:听到了
师:敲锣之后过一会儿,声音会没有掉,那怎么样可以让这个声音快速消失呢?
生:把锣按住
师:这个办法我来试一试.
教师演示敲一下锣,并迅速用手按住锣,声音确实停止了
师:为什么按住可以使锣的声音消失?这说明了什么?
师:所以谁来总结一下,声音因为什么产生的?
生:因为物体振动产生的
板书:振动
三、验证实验
师:刚才的还只是我们的猜想,关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同学们还可以用更多的材料来找出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或者否定自己的原来的观点.
刚才的尺子和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时候,振动看起来都比较明显,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物体在发出声音时,振动得并不明显.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你们要想想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并且明显地可以“看到声音”.
出示材料:一个穿了棉线的纸杯,一杯水,一个套了气球皮的塑料盒,一小碟沙子。
师:选择你需要的材料,完成实验
生汇报方法
师:总结合
师:这是昨天老师拍的一段录像,把一个扩音器放在这个盒子边上,盒子上有一层气球的皮,在气球皮上放上一些沙子
播放录像
师:为什么沙子会跳跃起来?
生:
四、延伸:
师:我们说话时,是身体哪个部位在发出声音?
敏锐地感受声音的身体部位在哪?
五、拓展
同学们,你们玩过“土电话”吗?
能不能用两个坏子和一条棉线来做一个土电话呢?
你知道在用土电话的时候,为什么棉线要拉紧吗?
【作业辅导】
1、向空瓶子口吹气,就会听到一种声音,这声音主要是由( )振动产生的.
A.瓶子B.空气
2.使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方式是( )
A.用力拉伸 B。轻轻拨动 C。揉成一团
3.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止”,这是因为( )
A回声 B人的错觉 C撞击虽然停止,但大钟仍在振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