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七年级美术教案
【篇一:七年级岭南版美术上教案】
课 时 计 划
第 一 周 第 1 课(第1单元)第1节第 1课时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出示打火机一支提问:大家都知道现在人们生火用的是打火机但古人是怎么样取或的呢?
学生谈感受。
(以提问导入课题,提出观点。)
老师:这一发展历程有什么奥秘?
学生踊跃作答
老师:很好!那么有谁知道古人最早将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例子吗?(设问形式制造悬念。)
二、课堂发展
1.观察感受经典范例导赏:赵州桥、四羊方尊、编钟、长信宫灯。
2. 老师口述:从出土的无数珍贵文物中,我们可以发现,古老的文物既是规范性的工艺品,同时也是当时的高科技产品,你们发现了它们的共同特性吗?
(提问并看课本上的提示)
3.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各范例并打开幻灯机,老师逐个讲解分析。 例如:四羊方尊
实用性:酒器 美观:奇特、厚重、的独特的造型和独特、精美的纹饰 科技:高超的冶金铸造技术
4. 建议学生可以自己试用一句简短的话语将书中介绍的作品从科技和艺术两方面概括出来,比如:“赵州桥---古老拱券石桥,历经千年风雨,神秘蛟龙穿岩,精雕栩栩如生。
其后可另加一些课外的图片,尝试对不同的艺术形式,围绕艺术月科技结合的主题,发表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三、课后延伸
教师运用对比手法(点出此画与前面主体造型作品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引起学生注意与思考,不需要作结论,看到下一课“物之道”与“无尽无极”,为下节课作好铺垫。
四、课堂作业
1. 继续查找资料,为下一课作准备。
2. 观察生活中的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典型现象,并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中国的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1、分类:自然遗产 文化遗产 文化与自然遗产
2、分布:中国世界遗产(落实在图上)
3、价值:美学价值 科学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经济价值
4、保护:对历史、当代人、未来负责
作业布置:查找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现象资料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 二 周 第 课(第1单元)第2节第 1课时 年 9月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出示上一节课古代灯具与本课现代灯具。
老师提问:有何启示?
学生谈感受
2、欣赏书本雕塑与国画,问其奥妙之处(学生思考)
三、课堂发展
1、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课本,并提出问题讨论,引导欣赏有创意、有科技含量的作品,感受现代艺术与科技交融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感受能力)
2、赏探析活动,引导学生回忆现代生活中最具有现代意味和气派的作品。
认识材料的多样性及其带来的材质美感。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扩大学生对艺术的理解、敏锐地感受现代生活与现代艺术和科技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3、分组讨论交流,运用上节课学过的欣赏评述的方法,进行书面作业练习。
四、总结
1、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始终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之一。
2、认识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总体风格,形式的不同区别及其特点。
3、新技术、新材料和出现,推动了艺术的发展。
4、观念的变革,以人为本的理念影响了艺术的创作。
五、课后延伸
可考查当地资源,进行古今作品的欣赏对比研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图,熟悉掌握上节课运用的“欣赏—评述”技能。
(进一步巩固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唯一的美感意识)
板书设计:
1、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人类的创造力
2、现代作品:(1)简洁、明快、单纯 (2)富有艺术魅力,科技含量高
3、作画步骤:(1)铅笔稿 (2)大轮廓 (3)上色 (4)调整完成
作业布置:动手画出你心目中的家电或其他物体的图案。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第 三 周 第课(第2单元)第 节第课时 年 月日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2. 引导认真听课。 3.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约2分钟)
步骤一:导入新课〔课件演示〕:
出示风景图片若干张(照片/绘画)。
1、提问:哪位同学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你知道这是什么图片?
②它们给你什么感觉?
引导学生小结:图片当中的构图和透视因素。
2、教师总结,风景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到处都有,可以画成画副,也可以 拍成照片,它是我们保存记忆的手段,那么要如何把风景拍得好看,画得好看呢?首要就在于取景(构图)和透视
步骤二:讲授新课:
1、(板书:透视{成角透视/平行透视})
【篇二: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岭南版、首发、已整理可直接打印)】
中国古代青铜艺术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具有悠久历史和高度成就的青铜器艺术作品有所了解。
技能目标:能用大胆地将自己的欣赏感受表达给大家听;尝试用雕塑的形式仿制青铜作品。
情感目标:能感受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作品的美,开阔学生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鉴赏古代工艺美术品的能力,提高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
能感受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作品的美,并说出感受。
[教学难点]
能针对具体作品的说出具体感受。
[教学准备]
具有上网条件的电脑教室、多媒体课件、青铜器实物两件、石膏体
[学习领域]
欣赏 评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屈原问渡》,学生欣赏。
师:天籁般的乐曲,知道这是用什么演奏的吗?(生答)我们一起来看看
2.出示“曾侯乙编钟”图片,学生欣赏。
师:这就是出土于湖北随州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看过后感觉如何?(生:气势宏大)它架长7米48,宽3米35,高2米73,我们的教室大概长8米多,宽7米多,高3米左右,也就是它放进来就是半个教室大小了,这套编钟深埋地下二千四百余年,至今仍能演奏乐曲,音律准确,音色优美,是我们研究先秦音乐的重要资料。历史还给了它们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青铜器。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青铜器。(点击课件,揭示课题) 师:这组编钟均是青铜佳作,不仅要做的美观,而且要能演奏出优美的音乐实在不易,编钟中下层横梁各有三个佩剑铜人,以头、手托顶梁架,中部还有铜柱加固。铜人着长袍,腰束带,神情肃穆,是青铜人像中难得的佳作。
[音乐导入,既能直奔主题,又能进行文化渗透,使课伊始就形成悬念,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二、欣赏交流
1.复习欣赏交流的方法。
师:课前大家预习了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先告诉我记得我们欣赏交流的方式方法吗?(点击课件)(生答:欣赏后要将自己看到的、了解到的、有疑问的告诉大家)
2.交流课前预习
(关照学生书上有的只要直接讲归纳后的短句,板书:青铜器的分代、铸造方法、什么是青铜)
师:说说你对哪一件青铜器最感兴趣,为什么?
师:看来大家对青铜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寻着先人的足迹去看看。请大家打开学校主页,点击美术学科查找今天学习的相关资料。请先选择其中一项进行欣赏研究,别忘了带着我们的欣赏要求。
3.欣赏青铜器基本器型,了解青铜器基本分布特征
(点击课件,出示:“以时间为经”、“以地域为纬”、“以器型为脉”让学生选择)
师:在欣赏后要将自己感兴趣的青铜器告诉大家一起欣赏,将自己的发现,研究结果告诉大家,疑惑提出来我们共同讨论。
给大家2分钟每组推选一名同学,给大家介绍,请组织好语言。(教师适时补充)
(1)“以时代为经”
(2)“以地域为纬”
(3)“以器型为脉”
4.欣赏青铜器题材内容和纹饰,感受青铜审美
5.归纳我国青铜器特点
将学生所写的内容划好,(用白板)归纳出来:
(1)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1975年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约公元前3000左右)出土一件青铜刀,这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是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的证明,距今约为5500-4500年。
青铜器的种类更是繁多,综合各地出土的器物,计有:鼎、大鼎、大方鼎、鬲、甗、瓿、簋、爵、管流爵,觚、斝、罍、提梁壶、瓠形提梁壶、中柱盘、盘等,包括了饪食器、酒器和水器等门类。
(2)分布广阔,品质高雅;
我国几乎全国各省都有青铜器出土,这有张西南地区青铜器主要出土地点分布图:
另外中国的青铜器在世界文明史上占着重要的地位,这么样地广泛地使用,应该说是少有
的。它同当时的生产、科技、艺术这些方方面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各个国家的博物馆,凡是收藏有中国文物的都是以青铜为很突出的。国外也还有的博物馆,就是专门收藏中国青铜器的,收藏中国青铜器的。
(1)纹饰优美、铭文珍贵;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种类繁多,精美绝伦。我们感受了它优美的造型,丰富的内容,现在我们就来研究研究它富有文化内涵的纹饰
吧。(纹饰特点:高贵、华丽、有力度、多采用对称图形,神秘诡异。)
几何纹:第二种是几何纹:涡纹、绳纹、贝纹、鳞纹、云雷纹、圈带纹、四瓣花纹、云雷纹,涡纹。线条流畅,纹样繁密精致有序。
人物纹:第三种是人物纹:最具代表的——宴乐狩猎战斗纹。你能说说青铜器纹样有那些特点吗?眼睛很大,很有神也很严厉。多采用对称构图。表现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场景。
(2)造型精美、功能复杂;
出示龙虎尊龙虎尊:龙虎尊的肩部饰以三条蜿蜒向前的龙,龙头突出肩外。腹部纹饰为一个虎头两个虎身,虎口之下有一人形,人头衔于虎口之中。虎身下方以扉棱为界,饰两夔龙相对组成的兽面。圈足上部有弦纹,并开有十字形镂孔。 龙虎尊纹饰的主题是虎口衔人。关于这一主题的含义大家可以在课后在网络上搜索一下。
6、通过大家的共同研究,我们发现中国古代的青铜艺术真可谓是历史艺术长河中的一枝奇葩,他们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下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博物馆去感受其独
特的魅力。
7、配乐整体欣赏。(如《四羊方尊》、《马踏飞燕》、《长信宫灯》等)
3、作业要求:
1、完成一件青铜速写作业,可以适当改造。
2、能表现出青铜器的特点。(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后拓展
问:其他国家、地区有青铜器吗?
师:其实在世界范围内相同的表现题材或相似表现形式的艺术品有很多,大家请看。点击课件(出示三星堆面具和图坦卡蒙面具) 师:同样是面具给我们的感觉一样吗?左边是三星堆出土的面具,右边是图坦卡蒙面具,说一说你的感受。
每个时期、每个地域的艺术品给我们的感觉是不尽相同的,不要求大家都能采用这些什么标准,要大家对这些艺术形式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即可。
中国古代不仅有精美的青铜器,还有许许多多的艺术珍品,如瓷器、绘画、书法、漆器、金器、佛像、石刻等(媒体出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网站上去学习,有条件的同学还真正走进博物馆,一睹艺术珍品的真面目。
[欣赏一组其他形式的艺术珍品,可以将课堂兴趣延伸到课外,为今后学习作好情感上的延
续,也能进一步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典雅优美的古希腊雕塑
[学生分析]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古希腊雕塑作品由于其历史性而远离他们的生活,这是他们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人体艺术。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受当前电视、电影、书刊、杂志等各种媒介的影响,对有关人体的视觉形象接触得较多,但对人体的认识尚处于朦胧状态,由于缺乏抵抗力而易受不良影响,一些学生就是受黄色书刊等传媒的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另一方面,作为成年人的家长也极少对子女进行这方面的教育,造成了他们在性别、人体知识方面的空缺;同时,由于初中学生掌握的美术理论知识较少,在美术欣赏方面的经验犹为匮乏,所以在进行欣赏评述时可能不敢说,也不知道怎么说。这些都给教师上课造成一定的困扰和难度。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觉得关键是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古希腊雕塑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掌握欣赏的基本方法,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进而能以平和健康的心态看待人体艺术。那么古希腊雕塑的人文背景以及与具体雕塑作品相关的故事应该是学生的“兴趣点”,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希腊大量涌现裸体雕塑的必然性,激发学习热情,调动课堂气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成就和基本特征;初步掌握“欣赏.评述”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积极参与对经典雕塑作品的欣赏、讨论;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评述作品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外国古代经典美术作品产生探索的欲望;能以平和健康的心态对待人体艺术;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与教学策略]
重点:了解古希腊雕塑的特征和欣赏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对雕塑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述。
教学策略:采用探究欣赏法和比较欣赏法,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先从学生对古希腊雕塑的直觉入手,调动学生的主
体思维参与作品欣赏;然后以点带面,示范赏析《掷铁饼者》和《米洛斯的维纳斯》,引导学生按照“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欣赏程序进行探究欣赏,使掌握欣赏的基本方法;接着再与古埃及雕塑进行比较欣赏,从而加深学生对古希腊雕塑艺术特征的认识。最后提出。
[教学准备]
1、教具:《掷铁饼者》、《米洛斯的维纳斯》、《胜利女神》、《蒙娜丽莎》等的精美图片和局部放大图;古埃及雕塑图片;古希腊地图;设计相关的问题卡;与古希腊雕塑相关的资源等。
2、学具:课前查找与古希腊雕塑相关的资料。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过程]
(一)比较导入:
教师出示《胜利女神》、《米洛斯的维纳斯》和《蒙娜丽莎》,请学生比较它们在表现形式上的区别。
学生认为《胜利女神》和《米洛斯的维纳斯》是雕塑作品,是用一定材质雕塑的立体造型;而《蒙娜丽莎》是油画作品,是平面的。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提问:这三件作品收藏在哪个博物馆呢?它们是普通的收藏品吗?
学生:罗浮宫博物馆;是罗浮宫的三大“镇馆之宝”。
教师:不错,而这三件中《胜利女神》和《米洛斯的维纳斯》都是古希腊雕塑,究竟古希腊雕塑在西方美术中占有怎样的地位,有着怎样的魅力呢?这一节就让我们来欣赏了解典雅优美的古希腊雕塑。(板书课题)
教学意图:通过三幅作品的比较,让学生明确雕塑与绘画的区别,同时复习上学期《走进美术馆》的知识,并由此把学生引入古希腊雕塑及其所处的年代。
(二)、学习新课
1、了解古希腊的概况及古希腊雕塑的艺术成就。
⑴教师提问:提起古希腊,同学们会联想到哪些与它相关的内容?谁能说说古希腊的概况?
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回答:奥运会、神话、西方文明的摇篮…… ⑵教师出示古希腊地图,
指出古希腊的位置和邻近的国家,然后小结:古希腊被后人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它是指公元前485年到前146年希腊被罗马所征服为止的这段历史,距今已有2000多年了。古希腊三面环海,东面是着名的爱琴海,境内山岭连绵,盛产大理石和陶土。这为古希腊雕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资基础。
【篇三:岭南版九年级(上)全册美术教案】
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 齐白石 徐悲鸿
学习目标:
1、能自主收集两位美术家的生平及经典代表作等资料。
2、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评述,表达自己的感受。
3、能积极探索美术家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学习美术家继承优秀传统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习重点:了解齐白石、徐悲鸿的生平及其艺术特色。
学习难点:用较为专业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评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环节:
生:上网或到图书馆收集有关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图片、文字资料,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完成前置作业。
展示齐白石、徐悲鸿的照片。
2、板书课题:齐白石 徐悲鸿。
生:学生回答。
说一说对这两位大师的简单认识(时代、代表作、艺术主张等)。
可分小组派代表发言。
2、重点分析:齐白石的作品《祖国万岁》和徐悲鸿的作品《奔马》图片对比。
提供简明的表格让学生填写比较报告。
想一想:两幅画在题材和意境的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与传统绘画相比,他们分别有哪些创新?
3、简单小结。
4、观察分析: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形式、情感及技法等方面讨论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 提问:你知道这幅画创作的时代背景吗?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我们向美术家齐白石、徐悲鸿学到了什么?
生:观察,感受,对比,讨论,分享感受,填写报告。
评价:评选出本节课的最佳评论者,看谁描述得最清楚、最准确、最精彩。 还有哪些美术家通过对国外艺术的学习、吸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学习目标:
1、能够了解两位大师的生平及代表作特色。
2、能赏析比较传统油画与现代油画的异同。
学习难点:如何读懂毕加索的艺术作品。
教学环节: 师:收集两位大师的代表作品挂图、作品资料和视频资料等。
提问:你认识这两位美术家吗?他们的艺术特征有何不同,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些什么呢?
想一想:为什么同样是女人像,表现出来的完全不一样?你更喜欢哪种表现风格?为什么?
3、欣赏分析:通过宗教故事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内容、人物表格等角度分析讨论《最后的晚餐》。
4、创设情境:视频播放:“二战”视频片断。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欣赏,以《悲怆奏鸣曲》为背景音乐,并加入马嘶叫的声音、母亲呼喊女儿的声音等。
评价:评选出本节课的最佳评论者,看谁描述得最清楚、最准确、最精彩。 以小组合作的
方式,选取本单元介绍的两件美术作品作为欣赏内容,撰写一份简明的欣赏比较报告,比较项目可任选一两个,如构图、构思、题材、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看看有什么特点,
有何异同。
第3课 名画中的人像
学习目标:
1、能掌握人物五官比例、头部与面部特征,学会基本的写生方法。
2、能欣赏名家人像画作品,懂得形神兼备的特点。
3、能积极探索画家怎样在肖像画中表达人物的情感和个性特征。
学习重点:掌握人物头像的基本比例和写生方法。
学习难点:“形”与“神”的关系。
教学环节:
生:通过上网等途经收集肖像画图片资料。 课堂导入:
1、设问导入:世界上有没有长相相同的人?请同桌互相看看彼此的长相有什么不同。
2、游戏导入:猜猜这是谁?
给出几个不同名人的肖像漫画(可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偶像),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名字。
3、板书课题:名画中的人像。
2、欣赏名作,感受“形神兼备”(可多列举几幅不同表情的人像名作)。用对比的方法欣赏作品,讨论分析细节表现在人像画中的作用。提问:你能判断出这些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吗? 用喜、怒、哀、乐等表情照片来提示五官变化对人物表情的影响。
3、活动激趣:在活动中观察、了解头部五官比例及面部特征。总结三庭五眼,并向学生简单总结介绍不同的脸型。
4、方法示意:头像写生步骤及不同表现形式的学生作品展示。
提问: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表现形式?从这张脸由具象到抽象的变化过程中,你看到了哪些变化?
5、创作体验:可以以小组写生的方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像,抓住特征加以表现。 作业展示:哪位学生画的人像能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特征?能够表现出人物的年龄、个性与气质? 哪位学生能大胆采用非具象的表现手法?
画面的线条变化与细节描绘是否生动美观? 展示作品,继续评述活动。请其他老师来参观学生们的人像作业,猜猜画的是谁。
第4课 独具魅力的面具
学习目标:
1、能掌握面具的特征和制作方法。
2、能积极动脑,大胆创新,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制作面具。
3、能欣赏各民族、各地区的面具艺术,了解面具中包含的人文知识。
学习重点: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
学习难点:面具造型的创意设计。
教学环节: 师:收集中外面具艺术的图文及视频资料。
生:查找面具资料,准备工具材料。 1、视频导入:社火表演等。
提问:你知道面具的起源吗?现代面具的作用是什么?可以在哪些场合使用面具?
2、板书课题:独具魅力的面具。
1、欣赏探索:展示各个地区不同风格的面具,让学生感受、分析其不同的风格特点和造型特色,并总结面具变形、夸张的共同特点。
观察感受:
1通过对不同面具的外形特点和用途来进行分析讨论。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面具差异这么○
大?面具对现代艺术有何影响?
2总结面具的特点。○(夸张、变形、象征性强)
2、思考总结:如何创造出具有魅力的面具?
分组讨论探究:
1工具材料的使用。 ○
2面具的造型。 ○
3面具的纹饰(点、线、面)○、色彩。
3、表现创造:
1主题讨论。小组讨论自己喜欢的主题。 ○
2面具制作。通过想象,利用自己带来的材料制作一个有创意的面具,工具材料不限。老师可先○
展示自己的作品或现场示范。 组织学生分享与展示自己的作业。 可在班上举办一个小型面具展或戴面具的化装舞会。
第5课 魅力无穷的传统陶瓷
学习目标:
1、能从用料、釉色、温度、质地精细、敲击后发出的声音等方面,了解区分陶器和瓷器的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