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0503112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11.11
(21)申请号 201510353877.3(22)申请日 2015.06.25
(71)申请人当涂县科辉商贸有限公司
地址243161 安徽省滁州市当涂县太白镇新
太白路南侧(72)发明人董良清
(74)专利代理机构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34112
代理人余成俊(51)Int.Cl.
A61K 36/889(2006.01)A61P 37/02(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54)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外用中药(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生地黄9-10、川牛膝3-4、女贞叶2-4、半枝莲5-7、桑寄生4-5、牛蒡子8-10、大青叶2-4、苦皮树5-6、北豆根3-5、马蹄香2-4、臭梧桐叶5-8、棕榈皮4-5、白花蛇舌草2-4、匐地风毛菊1-3、黄藤叶2-4、花红叶1-2和黄毛耳草4-5;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祛瘀凉血,清热解毒,扶正驱邪之功效,且达到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之功,临床上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其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无毒副作用。
C N 1 0 5 0 3 1 1 2 0 A CN 105031120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生地黄9-10、川牛膝3-4、女贞叶2-4、半枝莲5-7、桑寄生4-5、牛蒡子8-10、大青叶2-4、苦皮树5-6、北豆根3-5、马蹄香2-4、臭梧桐叶5-8、棕榈皮4-5、白花蛇舌草2-4、匐地风毛菊1-3、黄藤叶2-4、花红叶1-2和黄毛耳草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生地黄9.5、川牛膝3.5、女贞叶3、半枝莲6、桑寄生4.5、牛蒡子9、大青叶3、苦皮树5.5、北豆根4、马蹄香3、臭梧桐叶6.5、棕榈皮4.5、白花蛇舌草3、匐地风毛菊2、黄藤叶3、花红叶1.5和黄毛耳草4.5。
2
CN 105031120 A
说 明 书
一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外用中药
1/2页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外用中药,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身体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西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多采用激素,无法稳定控制,治疗效果不明显,且见效迟缓;由于得不到有效缓解,狼疮患者长期经受皮肤损害,关节病变,心脏、呼吸系统也会受到损害。
[0002]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外用中药。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生地黄9-10、川牛膝3-4、女贞叶2-4、半枝莲5-7、桑寄生4-5、牛蒡子8-10、大青叶2-4、苦皮树5-6、北豆根3-5、马蹄香2-4、臭梧桐叶5-8、棕榈皮4-5、白花蛇舌草2-4、匐地风毛菊1-3、黄藤叶2-4、花红叶1-2和黄毛耳草4-5。
[0005]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生地黄9.5、川牛膝3.5、女贞叶3、半枝莲6、桑寄生4.5、牛蒡子9、大青叶3、苦皮树5.5、北豆根4、马蹄香3、臭梧桐叶6.5、棕榈皮4.5、白花蛇舌草3、匐地风毛菊2、黄藤叶3、花红叶1.5和黄毛耳草4.5。[0006] 匐地风毛菊为菊科植物匐地风毛菊的全草;黄藤叶为防己科植物黄藤的叶片;花红叶为蔷薇科植物花红的叶;黄毛耳草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黄毛耳草的全草。[0007]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后混合均匀,过80-120目筛;然后向其中加入适量熔融状态的蜂蜡,搅拌均匀,制成稠膏,每日涂敷一次,10天为一疗程,一般2-4个疗程即可治愈。[000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祛瘀凉血,清热解毒,扶正驱邪之功效,且达到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之功,临床上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其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无毒副作用。
[0003]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实施例1: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生地黄9.5、川牛膝3.5、女贞叶3、半枝莲6、桑寄生4.5、牛蒡子9、大青叶3、苦皮树5.5、北豆根4、马蹄香3、臭梧桐叶6.5、棕榈皮4.5、白花蛇舌草3、匐地风毛菊2、黄藤叶3、花红叶1.5和黄毛耳草4.5。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后混合均匀,过80-120
目筛;然后向其中加入适量熔融状态的蜂蜡,搅拌均匀,制成稠膏,每日涂敷一次,10天为一疗程,一般2-4个疗程即可治愈。
[0010]
3
CN 105031120 A[0011]
说 明 书
2/2页
典型病例:
病例1、楚某,女,24岁,胸前及背部有不同形状的红斑,形状环形红斑、蝶形红斑等,伴有关节痛、关节炎等症状,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涂敷两个疗程后,关节疼痛消失,红斑、疼痛减轻,继续涂敷三个疗程后,红斑消失,皮肤恢复如初。[0012] 病例2、钱某,女,58岁,面部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半年,受累可有纳差、恶心、呕吐、腹泻、腹水等症状,多方治疗无效,后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涂敷十余天,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涂敷两个疗程,治愈,皮肤恢复正常。[0013] 病例3、允某,女,35岁,颈项、耳廓及前胸有不规则形红斑,形状有环形红斑;患者伴有贫血、血小板减少、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涂敷两个疗程后,红斑减轻,继续涂敷三个疗程后,治愈,至今未复发。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