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对崂山民俗文化传承与推广研究□田永江摘要: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与现成品艺术、大地艺术等现代艺术不同的艺术形式。新媒体艺术主要以电子媒介为基础,建立在数字技术上,主要表现形式为计算机图像。通过新媒体艺术可以实现崂山民俗文化品牌化综合传播,实现崂山民俗文化展示,使用新媒体艺术对传承、推广与发扬崂山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研究新媒体艺术对崂山民俗文化传承与推广的作用。关键词:新媒体艺术崂山民俗文化传承推广现代社会中,新媒体艺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技术成果深入当代艺术的不同领域。其中,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生存空间不断缩小,一些具有民俗特色的文化濒临消亡。新媒体艺术作为全新的载体,其出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带来了机遇。向全国宣传。崂山绿茶、北宅樱桃、崂山白花蛇草水还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崂山特产和崂山民俗文化。第二,通过新媒体艺术进行崂山民俗文化传播活动。当前,崂山民俗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工作正在火热进行中,崂山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节日活动内容十分丰富,规模较大。每年正月十三是海庙庙会,正月十四是大士寺庙会,正月十五是午山庙会,这些庙会吸引了很多游客慕名前往崂山了解崂山民俗文化。新媒体艺术则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摄录的方式将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活动记录下来制作成为旅游节目,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让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观看到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的盛况,对崂山民俗文化活动产生兴趣。第三,通过新媒体艺术进行崂山民俗文化展示。民俗博物馆能够收藏民俗、展示民俗、研究民俗。伴随着崂山地区城市化脚步的推进,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可以通过民俗文化博物馆来实现。民俗文化博物馆可以利用新媒体艺术展示不同形式的民俗文化。如,通过新媒体视频的形式展示王哥庄大馒头、海水豆腐等手工艺特产的制作过程,让人们对崂山民俗文化形成直观的了解。一、崂山民俗文化传承与推广现状拥有深厚历史文化资源的崂山蕴藏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内容丰富、种类较多,可以分为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舞蹈、传统工艺、传统节日等。当前,崂山民俗文化传承与推广主要有以下一些方式。第一,建立数据库。根据长远分配、兼顾未来、安全稳定、简单可靠的数据库建设原则,运用不同手段与形式对田野资料进行整理,查询历史资料,分类收录,形成图文、音像等系统的数据资料,以便可以随时查用。第二,举办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2010年,崂山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期间邀请了身怀绝技、有拿手绝活的民间艺人前来演出,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俗节日等知识性、趣味性融于一体的谜语上百条,充分展示了崂山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接触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新媒体艺术对崂山民俗文化传承与推广策略1.新媒体艺术对崂山民俗文化传承与推广的优势当前,崂山民俗文化传承与推广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与支持。在现代社会中,新媒体艺术对于崂山民俗文化传承与推广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第一,新媒体艺术可以随意复制。在手工复制的年代,艺术品复制难度较大,并且复制品的艺术价值也相对较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艺术品的复制变得简单。新媒体艺术下民俗文化的原作与复制品没有明显的区别,传统民俗艺术作品的唯一性被打破,使民俗文化艺术可以更好地进行传播。更重要的是,新媒体艺术能够通过计算机等媒体传播,供观者自由观看和下载,大大扩展了民俗文化的传播范围。第二,跨越艺术创作者与观者之间的界限。艺术作品是连接艺术创作者与观者之间的媒介。在传统民俗文化艺术作品中,观者往往难以深入了解艺术创作者的创作意图。新媒体艺术可通过新媒体形式与民俗文化艺术作品进行近距离接触,让观者成为民俗艺术创作的参与者,进而提升崂山民俗文化的影响力。2.新媒体艺术对崂山民俗文化传承与推广策略第一,通过新媒体艺术进行崂山民俗文化品牌化综合传播。利用新媒体艺术的传播优势,可以将崂山民俗文化打造成为品牌,扩大崂山民俗文化的影响力。利用新媒体的技术支持,通过微博、微信、网站等方式对崂山民俗文化进行跨地域传播,结语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媒体艺术也不断成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态势,冲破了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崂山民俗文化是山东地区十分宝贵的民俗文化内容,在新媒体艺术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将新媒体艺术应用到崂山民俗文化传承与推广中,能够让崂山民俗文化大范围传播,为复兴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形成新的驱动力。基金项目:该文系2016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新媒体艺术对崂山民俗文化传承与推广研究”(项目编号:1607185)阶段性成果之一。参考文献:[1]霍慧煜.黎族节庆文化的新媒体传播路径研究.教育现代化,2015(4).[2]陈楚桥.新媒体视域下的民俗图形保护策略探究.今传媒,2017(2).[3]杜建伟.新媒体艺术在山东民俗文化传承中的应用研究——以山东杨家埠木版年画为例.美术教育研究,2017(12).(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编辑张泽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