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谈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控制贾进元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摘要:在建筑工程中,我们都使用到了钢筋混凝土的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的施工中,重要的施工环节是钢筋保护层。本文首先简述了钢筋保护层的重要性;其次,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最后讨论了钢筋保护层的控制措施。关键词: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1前言在建筑工程中,设置钢筋保护层可以起到阻止环境中的不利物质对钢筋的锈蚀问题;另外说,安设达到要求的保护层可以确保混凝土与钢筋间的握裹力,使钢筋混凝土充分发挥其抗压与抗拉特性。假如:保护层厚度太薄,则容易受到腐蚀物质的侵蚀;保护层厚度太厚,会使结构的配筋部位发生改变,则结构的受力出现变化。工程作业前,项目技术负责人首先应当查阅相关验收规范,并结合设计要求,确定各个部位的保护层厚。其次,组织相关人员执行技术交底工作,但是不同部位的钢筋保护层厚度要求也是有差异的。比如说,现浇楼板的保护层厚一般为0.15m,地基基础的保护层厚为0.04m。因此,技术员都应该知道什么部位设置多厚的保护层。2钢筋保护层的重要性4.2严抓过程控制钢筋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钢筋保护层可以使钢筋的锈蚀得到较好的保护,从而避免钢筋发生锈蚀,而混凝土对钢筋本身是不会产生锈蚀的,两者的良好配合可以发挥出持久耐用的优点。并且在气温出现改变时,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膨胀系数是相似的,假如在温度改变显著的情形下,也不会对两者的黏接性产生影响。并且,两者间具有异性黏结力的作用,粘结力会抑制钢筋砼构件在受到外部作用力下发生的变形、裂缝现象,从而可以将钢筋和混凝土粘结牢固,使两者变成一个整体。钢筋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显著差异,钢筋的优势是抗拉强度高,混凝土拥有抗压强度高的优点,在两者结合在一起后,钢筋可以承担来自外部的载荷,混凝土可以承担来自外部的压力。假如钢筋长时间处于受拉情形时,钢筋受力面的混凝土就会渐渐剥落,如果没有了混凝土的庇护,钢筋就会发生生锈现象,从而造成结构强度的下降。3a)设计不满足规范要求,部分钢筋及面板中线管累计长度超过板厚,纵横向钢筋相互交叉在一起,容易导致保护层厚度变得非常薄。钢筋保护层误差多的方面一般发生在板的负弯矩筋部位,其很较易被外部作用变形。b)施工作业中,施工员不重视对钢筋层的保护,任意踩踏引起钢筋保护层变形。其次在浇筑混凝土时,振动器用力致使钢筋发生偏移现象。还有比较容易发生的情况是,灌注混凝土时,仅利用随打随抽的手段来控制保护层厚度,这样做出的结果是很不容易达到设计规范要求的。因为漏提振动器或者底筋出现回落,致使露、板及梁底的钢筋保护层达不到要求,假如板面或梁面的保护层严重超出规范要求,降低了板的有效计算厚度,减小了支座板面的抵抗弯矩的承受力,造成楼板产生裂缝等现象。c)施工作业时因为图纸计算或制作的产生误差,使加工出来的箍筋长度和梁柱钢筋骨架长度不符合设计标准要求,造成受力钢筋没有在合适的位置发生作用,使得节点等位置的钢筋紧贴模板、移位等现象发生。钢筋保护层存在的问题在工程作业中,我们应当按照施工标准要求进行施工作业,尤其是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重视保护层厚。在施工过程中一般会发生这种问题,刚开始时,钢筋绑扎的部位正确,但等到灌注混凝土时,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不是上层钢筋发生弯曲变形,就是部分位置的马墩被破坏。发生问题的原因有:一是人为的踩压,二是施工人员把仪器直接压在钢筋。因此,在作业中,我们要强化作业纪律。一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要强化对钢筋的检查,假如我们发现钢筋发生变形或者马墩被踩倒的问题,要及时告诉钢筋工整改;二是不能让其被任意踩踏。对于墙、柱钢筋,在模板安装前必须要复核墙、柱筋上的混凝土保护层垫块个数及间距,在保证钢筋没有移动的时候才可以浇筑混凝土。而对于梁、板类,我们应该分两部分去控制。因为上部纵筋层的厚度区分为上部受力筋和下部受力筋,关于上部受力筋,我们一般使用悬挂法,即用型钢焊制把板负筋悬挂起来,在浇混凝土时,规定工人必须在架子上行走;而对于下部钢筋的控制一般用垫块。当然,因为钢筋保护层厚设置不合理而导致的质量缺陷对工程的影响不明显,但是如果不重视钢筋保护层的影响,那么因为一些小缺陷而引起大隐患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我们只有认识到问题的重要程度,才能在实际作业中引起足够重视。5结束语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基础是混凝土保护层,其是防止钢筋受物质锈蚀、提升结构坚固性的手段,对结构耐久性也有影响。施工参与各方应共同努力来保证实际施工的安全性与耐久性。4钢筋保护层的控制措施4.1明确技术交底参考文献:[1]盛宏业,王东文.浅析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钢筋保护层的控制[J].才智,2011(24):37.[2]贺海斌.论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的作用与工程控制[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73~74.[3]王占福,孙良华,王力.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作用及检验[J].黑龙江水专报,2006(1):139+141.132
2018.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hangjiatan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