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佳旅游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让校园成为和谐温馨的美好家园

让校园成为和谐温馨的美好家园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让校园成为和谐温馨的美好家园

作者:杨海斌

来源:《学习导刊》2013年第10期

摘要:以人为本是重要的办学思想,构建和谐校园也关系到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列举了校园存在的一些非正常现象,针对当代中学生的诉求与呼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中学校园 以人为本 和谐温馨

国家“十二五规划”将关注民生、控制风险与改革作为未来发展的基本任务。改善民生是发展、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也是富民强国的最终目标。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承担着极其重要的时代使命。为了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社会培养杰出的建设人才,我们的任务,将不仅仅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其中也包括情感、道德、品格等全方位的引导与熏陶。联系近年来社会上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我们更感到责任的重大和艰巨。如果将这些校园发生的案例作为警钟,这恰恰是从反面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镜鉴。 例如让人叹惋的云南大学马加爵案件,还有后来的药家鑫案件,当时曾经让全社会感到震惊。马加爵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却成了残忍杀害四名同班同学的疑犯。同学想不通,亲友也想不通——这名青年学生到底是出于怎样的心态,做出了这样不可思议的事?这种心态具有典型意义吗?有记者为此请教了一些专家,他们普遍认为,关注青年学生心理问题已是迫在眉睫的事,尤其对校园内某些情绪不稳定的同学要重点关注,及时疏导,防止发生类似悲剧。就以中学校园来说,常见的心理危机包括偏执、强迫、自负、多疑、焦虑、冷漠、狭隘与狂妄等,而分析原因可以梳理出若干条,如学习和就业的压力、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心理落差、角色迷失等等。因此学校应对他们重点关注,如定期进行心理疏导等能够缓解这些危机。至于云大这位在校学生的作案动机,后续报道表明,当事人既非“仇富”,也不是“变态”,似乎更多地由于缺乏及时疏导和宣泄。笔者曾注意到这样一则报道:当有记者前往采访羁押中的当事人时,身着囚衣的马加爵指着自己的鞋子对记者说:这是我有生以来穿过的最好的鞋!——此处引用这一细节,只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表明:关爱,对于每一个人的关爱,却是显得如此的重要!如果再联系到药家鑫事件,更表明对青年一代的正确教育和引导是何其重要,又是一项多么艰巨的系统工程!

本文认为,校园不仅是学术的殿堂,还应该是学生的精神家园。这座家园,应该是他们学习、成长和生活的美好大家庭,而校园的和谐,同样也关系到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校园作为青少年的精神家园,她的精神文化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隐性作用。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可以营造一种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气氛。心理学表明,人有怎样的心理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置身于何种精神文化环境之中。本文所指的校园精神文化是指校园中师生员工的精神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它由学校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加以体现,是师生共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集体、社会心理以及各种认同的文化意识和各种流行的文化思潮的综合体。

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关注我们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因为员工的心理状态更具影响性。毋庸讳言,由于竞争的激烈与残酷,面对种种挑战,尤其在教学方面,有的教师表现得乐观、积极,勇于面对困难,迎接竞争和挑战;而有的教师面对竞争和压力,面对教育改革,表现得消极、畏惧、烦躁,感觉到压力与困惑等等。 教育工作是一种持续紧张的脑力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易形成孤独的感情抑郁,进而会导致心理问题。所以在我们疾呼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也应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要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首先教师必须拥有健康的心态,教师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 学校教师团队的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就,为此,学校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切实提高学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尽可能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舞台,是他们成为教书育人的良师大匠;作为教师,更应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境界,担当重任,承担职责。考虑到作用和效果,本文认为,首先应该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班级辅导员队伍。辅导员作为青少年生活的“导师”,其知识结构应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知识、教育与心理科学知识及广泛的社会文化知识和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这几个方面在辅导员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不同的功能,并共同影响着其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最终形成工作能力。辅导员不仅心理素质应该过硬,还要懂得情绪情感产生的机制、特点、功能及正常值;了解自己情绪情感发生发展的特点、水平和规律,学会的手段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情绪反应能力,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沉着的情绪,并具备较强的抗干扰和自控能力。辅导员更要掌握青少年在情绪情感方面的常见问题,掌握分析其成因和处理方法的一般知识;尤其应重视进行理智感、美感、道德感等高级情感的影响作用。所以,要求辅导员要形成强烈的“为人师表”的自我人格构建意识。所以,作为辅导员(班主任)应该自尊、自重、自爱,增强师德意识,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自己要作出表率,以促成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肯定,对高尚、健全的心理素质的渴望。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不仅仅是辅导员(班主任)才有这些作用,每一位教师和员工,都有这种义务和职责。因为以我们的人生阅历,理应成为这些青少年的良师益友。谁没有过青春年少?谁不曾年幼无知?学步时都会跌倒再爬起来,这就是成长的代价。莫说年轻人,就是组织培养多年的老,临近离退休时还往往晚节不保,所以,年轻时的某些过失其实再正常不过呢。需要的正是我们的宽容、理解与关爱,而在此期间,每一位员工都担负着不可或缺的职责。

坚持“以人为本”,不应该只是一句响亮的口号,它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动。为了做好此项事业,它甚至需要我们身体力行,设身处地,要深入学生群体,甚至鼓励“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准之上,要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因为,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就不应该扼杀人的个性,个性与和创造具有割不断的关联。而万马齐喑、千人一面、千部一腔,正是国家和民族的悲哀。所以,我们的校园应该是思想活跃、人际和谐、格调健康、学习氛围浓厚、人文色彩浓烈的精神家园,校园应该处处洋溢着美好与温馨,洒满雨露和阳光,充满活力与希望。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杨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2007.(11). [2]黄希庭.当代中国青年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hangjiatan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