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学生专用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意有误的一项是( )
A.迸溅bèng 绽开zhàn 挑逗tiǎo 伫立zhù ....B.伶仃líng 笼罩 lǒng 酒酿...liàng 条幅.fú C.沉淀浆qióng 枯槐kū .diàn 辉煌.huáng 琼..D.凝望níng 瀑布pù 盘虬...qiú 花穗.su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狂斓 田垄 阿姊 污秽 B.紫藤 丰饶 山颠 云鬓 C.祈祷 斑斓 气魄 辔头 D.怪诞 泛烂 诧异 鞍鞯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可怜他的父母都在这次地震中命丧黄泉,只留得他孤苦伶仃度日。 ....B.他这次演讲比赛得了第一名,听到这个消息时他高兴得张牙舞爪。 ....C.小明和小强都非常努力地学习,但是一年后他们的考试成绩却大相径庭,一....个名列榜首,一个名落孙山。
D.老李虽然70多岁了,但他依然神采奕奕,风采不减当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珍视杨绛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就是对她最真挚的怀念。
B.电视剧《欢乐颂》播出时,收视观众和点击率一路飙升,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C.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
D.徐凝的一首诗,让扬州与明月结下了难以分开的不解之缘。 5、下列各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 ) A.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
1 / 9
B.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对比)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对偶) D.土地是我的母亲……(比喻 ) 6、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种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就是比拟的一种,我们称之为拟人。
②在一些作品中,小鸟会说话,鱼儿会跳舞,小溪也能唱起欢乐的歌…… ③还有一种比拟,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我们称之为拟物。 ④这曾经激发起我们多少美妙的幻想。
A.①③②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 7、根据上句默写下句,或根据下句默写上句。
(1)宣室求贤访逐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贾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3)有约不来过夜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约客》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 (5)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 (7)_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8)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非学无以广才:______ .(2)意与日去:______ .
2 / 9
(3)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 .(4)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3.对这篇短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美好愿望。
4.诸葛亮写作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拔掉心底的篱笆
①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不错,但不知从哪儿听来的;一个人如果学习成绩优秀,那么他在体育方面多半会很差。另外,我常常感冒,这让我更加确信我是个体质弱的人,不适合竞技类的运动项目。
②有一次学校举办运动会,我很想报名田径比赛,但你知道,我是不会报的。 ③那天体育老师找到我: 你怎么没报项目?我把心底的担忧倒了出来。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你错了,人都会感冒,不时地感冒一次,恰恰证明你的免疫系统是敏感且运转正常的,反倒可能说明你体质好;跑步是可以练出来的,也许你在耐劳方面出色,来试试吧!
④你完全能想象我当时有多高兴,猛然发现自己的先天条件并无缺陷,甚至有优势,那些被我看得比山还重的束缚,仅仅是因为过去的我孤陋寡闻。我最终报名参加了长度最长的长跑比赛,拿了第三名。
3 / 9
⑤高二时,学校文理分科。从小到大,我的数学成绩没有语文成绩好,虽然也不低,师长们多年来在耳边不停提醒我:你数学需要提高啊! 你偏科啦!我渐渐也承认了这个现实:我脑子不灵,于是我报了文科班,但依旧对数学这一科怕得要死。分科之后,教我们数学的是当地名声赫赫的泰斗级老师。
⑥有一次他问我:你成绩那么好?为什么不把数学也兼顾一下呢?我说:老师,我从小数学就偏科,我不擅长学数学。
⑦他接下来的一番话刷新了我读高中时的“常识”:你错了,咱们现在学的内容跟以前的知识并没太大联系,从前学得不好,现在可能学得好;你刚刚的表达不准确,什么叫“我不擅长数学”?数学领域分为代数、几何,等好多部分,涉及的能力有人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我看你的逻辑能力就很强,可能擅长数学中的一部分。
⑧我听到这话别提多高兴,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那学期的考试,数学满分值150,我拿了142分。
⑨参加工作后,一位读者朋友过了不惑之年,想学外语,但恐于年龄大学不成,问我怎么办。说实话,我没法盲目地激励他。众所周知,人岁数一大,大脑会退化。后来,我偶然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中老年人计算速度及注意力方面确实下降了,但脑细胞丝毫没减少,在模式识别、逻辑推理方面不降反增,年纪大了也不存在“舌头变硬学发音会吃力”这一说。我赶紧把这喜讯告诉他,他像我小时候一样欢喜,如今已经学有小成了。
⑩人的很多恐惧和心理障碍,都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抑或是早年间被别人在脑海里围起来的篱笆。你经历得越多,知道得越多,就越有可能发现很多自己以前觉得是问题的地方其实都不是问题。另一个方面,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障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
(摘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拔掉心底的篱笆”含义的理解 2.请梳理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2、最后一堂语文课
①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像火锅筵席上的瓜子,可有
4 / 9
可无。但黄老师并不这么看,他说:“即使你们今后是一个修电视机收音机的,多知道一点祖先传下来的文字之美,也是没有坏处的!”
②这句话与其说是开导学生,倒不如说是在开导自己——作为一位老语文教师,他像一个上错了船的游客,明明是要到上海,却被拉到了湖北,那种不安与不适可想而知。
③黄老师上课,可以用一个酷字来形容。他通常是左手捻一本语文书,右手揣在裤兜里,上半身最常穿的,是一件蓝底却洗得灰白,看着旧却很齐整的中山装,头发散着灰白的光泽。老师年轻时,应该是帅气的,这种帅气,穿透岁月,留在他的眉眼、言词和举手投足之间。
④黄老师上课,通常是不怎么看课本的。他手里轻捻的那本语文书,也许纯是用来对付教导主任的。他要讲的课文以及知识点,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即吟,抬手就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阻断的气韵,即使平常最不喜欢学习的同学,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知识的美感与魅力。
⑤然而,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当我们度过漫长的暑假升到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喜爱的语文课,已离开了课程表。
⑥关于语文课的取消,有多种传说。有说是因为新近要开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有说是因为黄老师的语文课有喧宾夺主之嫌,还有阴谋论说学校教导主任原也是教语文的,想来接手过把瘾。不管哪一种原因,都指向了我们并不情愿的结果。我们于是展开了一场有声的反抗,开学第一堂课,不知是谁发起,整个教室里哼起了国际歌的旋律,就像某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察时的场景,不动嘴,只是让声音在喉头中低沉地哼。这种声音整齐地汇聚在一起,其震撼和共鸣的感觉可想而知,无怪乎电视里那位不可一世的德国将军,感到了无比的恐惧。
⑦我们那位无辜的不知就里的电工基础老师,神经当然没有将军那么粗,被墙一样厚重的歌声一挡,仿佛头撞在岩壁上的小鹿,负痛仓皇逃去。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救火车一般匆忙而焦急。
⑧从校领导到班主任,一个个轮番上阵,从学校办学宗旨,到专业课程设置的紧迫性,再到黄老师健康等,都做了苦口婆心的解释。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特意安排黄老师回学校来一趟。
5 / 9
⑨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我们熟悉的旧衣服,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九月的阳光,在他身后,把他镀成了一个披满金光的雕塑模样。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同样的内容,被他一说,我们毫无排斥感地完全接受了。
⑩接下来,他又说:“同学们,听到你们为挽留语文课……所做的,我感到……万分……荣幸。我很荣幸,你们通过我,看到了文字之美文化之美。但我的学养有限,只给你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窗,你们通过这个窗,看到一点一滴的星空与苍穹,那是一个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广阔世界。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
⑪那是黄老师最后一次在讲台上说话,也是我的最后一堂语文课。 ⑫但那又是一个开始,是让我把语文和写作,不再当成一门课程,而是将它当成望向世界的小窗的开始。从那天起,三十多年时间,没有一天止息。
(作者:曾颖,选自小说《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小说分两个部分写黄老师的课,请分别概括其特点。 平时的课: 最后一课:
2.下面两个句子特别有趣味,请选择一句简要赏析。
(1)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
(2)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消防车一般勿忙而焦急。 3.如果对第⑨段作如下批注,请摘录出与之对应的句子。 (1)写出了黄老师的不安: (2)看得出黄老师的不甘:
4.读完全文,你觉得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5.下面是小说结尾删减的一段,请结合对小说的理解,接着写几句。 我的同学里,多年以后,他们有人成了央视主持,有的成了书法家或画家,还有的成了公务员、商人或工人,不管当下在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9
四、写作题(40分)
按要求作文
鲜花感激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激天空,因为天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激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激您明眸的凝视,因为它像一股暖流,永远奔流在我的心谷。
请以“那一股暖流”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要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姓名班级;不得抄袭套作。
7 / 9
参考答案:
一 B C B A C D
(1)贾生才调更无伦 (2)商女不知亡国恨 (3)闲敲棋子落灯花 (4)杨花榆荚无才思 (5)凭君传语报平安 (6)谁家玉笛暗飞声 (7)万里赴戎机 (8)策勋十二转 二
1. (1)增长; (2)意志; (3)振奋; (4)修养 2.(1)不内心恬淡就不能坚定自己的志向,不安宁平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2)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 3.D
4.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儿子的要求,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和无限期望。 三 【答案】
1.平时的课:气定神闲,娓娓道来。最后一课:奉命疏导,语重心长。 2.(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家电专业语文课的可有可无,很有画面感,让人易于理解接受。(2)使用比喻修辞,幽默、风趣,又形象生动的把各级领导的心急火燎,焦急“灭火”的心态描摹的栩栩如生,淋漓尽致。 3.(1)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熟悉的旧衣服,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2)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 4.黄老师是一个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热爱语文的普通老师。他希望自己的学生
8 / 9
不论干什么,都能感受语文的魅力,却又不得不接受无法改变现实的残酷。 5.示例一:说起文化与美,都有一种心向往之并身体力行的景仰和坚持。示例二:语文都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只要你不忘却她,时不时和她有个亲密接触,她就会和你分享快乐,排解忧伤;陪伴你成长,帮助你翱翔! 四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