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第8期NO.8 宜宾学院学报Journal of Yibin University 我国南方山地型古村落的视觉审美及其展示 以云南诺邓村为例 啕少华 (四川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景观视觉审美理论,以云南省云龙县的诺邓村为例,探讨了我国南方山地型古村落的视觉审美及其展示方式。我国南方山地型 古村落主要有五种视觉美:外形的层次美和刚柔美,色彩的丰富性和对比美,视觉的朦胧美,空间的对比美,景物的动态美。在村内和村外设置游道,在 游道的适'3位置设置驻足点,这样可以实现远观与近观、动观与静观景物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地欣赏古村落的外形美。- 关键词:山地型古村落;视觉审美;展示 中图分类号:F592.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65(2o06108—0034—03 村落是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资源。近年来村落旅游发展很快。人 们为了摆脱城市较快的生活节奏、单调的生活环境和淡漠的人际关系,寻 找新奇的环境调节生活,放松身心,古朴宁静、乡土气息浓厚的古村落便 成为人们出游的重要目的地。关于古村落研究的成果较多,但涉及村落 例,探讨了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造成的古村落的视觉污染现状、原因和对 策 “。 动物,后来砍伐林木熬盐而使生态遭受破坏。西汉在云南开发三个盐井, 诺邓即是其中之一。明清是诺邓盐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影响达到滇西乃 至全国;民国年问有所下滑,直到公元1996年停产 。因为这里有盐业 经济为基础,文化十分兴盛,曾经出过数百名进士、举人、秀才。这里历史 视觉审美的较少,主要有孙静、苏勤(2004)以皖南徽州古村落西递、宏村为 上曾经十分繁荣,今天留下了很多明清以及民国时候的建筑且多数是民 居,还有位于古村西北的文庙和武庙,道教的玉皇阁等宗教建筑。这里曾 建有政府管理盐业机构——盐局和明代云南四提举司之一的“五井盐课 提举司”旧址,以及江西商人会馆万寿宫等官商建筑,现在都改为民居。 建筑材料以土木结构为主,红墙、黛瓦,色彩对比鲜明。建筑式样有一颗 印、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尤其以门廊、斗拱、室内陈设的雕镂十分 精美。村中的建筑鳞次栉比,古树点缀其问。 诺邓村民风淳朴,人们生活安宁祥和,这个村现在的经济是以农业为 我国古村落类型多样,有依山傍水的特点。主要类型有山区环山村 落和分散定居点、沿河道带状村落、平原大规模聚落区、江南水乡小型村 落等 。位于山区的一定规模的古村落旅游开发价值较高,分散定居点 开发价值较低,所以本文重点讨论山区环山村落的视觉美。环山村落常 位于山麓平坝,或者位于山地的缓坡,本文着眼于后者。这种古村落在我 国南方山区分布较为普遍,我们称之为山地型古村落。云南是一个民族 文化大省,云南省的民居和民族文化景观旅游开发价值较高 ,且云南省 的山地村落民居在南方很具有代表性。本文以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诺邓 村为例,解析我国南方山地型古村落的视觉美,以及这种美的展示。 一主。旅游业将作为它的发展重点,2002年1月24日,它被云南省人民政府 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又被列为云南省分类打造“旅游名镇”计划的 22个开发建设型“旅游名镇”之一。笔者2005年8月到此实地考察,这里 游客很少,保留了古村落开发前的“原汁原味”,在大规模开发之前我们幸 运地成为到此的“精英”游客。 二、山地型古村落的视觉美 、诺邓村概况 诺邓村是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城西北约七公里的一个白族聚居的古 村落。由县城出发,沿着一条小溪(即诺邓河)而建的毛坯土公路即可到 达位于村子南端的村口。诺邓河沿着山脉大致由东北往西南流,至村口 的地方有一个小的台地,两个古盐井即位于溪边的台地旁。村口位于村 子的南面,村子所在的山脉大致由北向南倾斜,相对高差约200米。以诺 邓河为界将山脉分成“v”型,古村落建于诺邓河两边的山坡上。站在村 口,面对村子“V”型山坡的右面面积较小,建筑比左边少且位于山麓的台 地之上;“V”型山坡的左面是凸起的缓坡,村子的主要建筑位于左面。 诺邓村历史悠久,是一个因盐业而兴的古村落。诺邓白族语为“有老 虎的山坡”,彝族语为“林木茂盛的地方”,可见古代这里植物茂盛,有各种 收稿日期:2006—03—02 古村落的美体现在很多方面,有形式的美,如诺邓村建筑的色、线、 形、声、味等;有内容的美,如诺邓的木雕家具展现艺人的精湛技艺和白族 人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和祈求;具体事物或者形式表现出来的象征意,村中 的大榕树象征了诺邓人的生生不息和诺邓村的繁荣。我国南方山地型古 村落的视觉美主要有以民居建筑为主的外形的层次美和刚柔美、色彩的 丰富性和对比美、视觉的朦胧美、空问的对比美和景物的动态美。 (一)外形的层次美和刚柔美 南方山地型古村落的外形轮廓呈现与等高线平行的层次美。民居是 村落物质文化的主要内容。南方山地型古村落民居周围的植被覆盖率很 作者简介:陶少华(1973一),男,重庆人,四川师范大学旅游学院2004级研究生,主要从事旅游文化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8期 陶少华:我国南l疗山地型古村落的视觉审美及其展示——以云南诺邓村为例 35 高,有庄稼、树木、花草等绿色植物。我们采用分离的方法,将山地村落民 居从周围的绿色植物背景中抽取出来进行欣赏。据景观美学理论,物象 的基本格式首先在它的外在形状,物象的形状是由它与空间的临界线构 次、鲜明和谐的层次美。 (三)视觉的朦胧美 朦胧美是因照明强度较弱、距离较远、能见度较低或被其他事物半遮 半掩所造成的虚无缥缈、似有若无的形象而产生的美感”]。媒介和空间 距离可以增加审美对象的美感。景物妙在模糊、美在朦胧,如有时候云遮 雾障可以弥补其丑处尽漏之不足 。我国南方多数地方属于热带和亚热 成 川 。许多景物形状相互组合成一个序列时,在平面上就会呈现出一 条天际线即轮廓线。古人建房先“水地以县‘悬”“ ,以致民居的地基与 等高线平行的。山地型村落所在的山地坡度较缓,民居依山而建。所以, 远观古村落的物象基本格式和轮廓线,由屋脊、屋檐、墙体、门窗等的横向 轮廓线是与等高线平行,而众多民居所在的海拔高度又各不相同,使其轮 廓线显得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仿佛一步步的阶梯,又如乐器上弹奏出地 缓缓升高的悠扬的乐曲。诺邓村的民居依山而建,一排排顺着山势往上 升高,给人以明显的节奏美感。景观美学理论认为,景物内含物理力的张 力越大,其“差异率”就越大;景物内含物理力的张力越小,其“差异率”就 越小 】 f”。诺邓村民居属于后者,表现出委婉亲切、清新悠扬的节奏 美。 古村落的建筑还有线和形形成刚柔对比之美。线条和形状是第一个 层次的美,二者有刚柔之分。方形有刚劲之感,圆形有柔和之感;直线表 现刚劲之美,曲线表现柔和之美 “ ”。诺邓村的民居外形轮廓如屋脊 的坡面、墙体、门窗等线条多为直线构成,外形多成方形,表现了一种刚劲 之美。诺邓村门上面的拱卷等建筑物的外形多为弧形或者圆形,榕树等 大形树木的远观外形轮廓呈曲线形,视野所及的山脉的脊线,山间的小路 等也是优美的曲线形,表现了一种柔和之美。诺邓村表现出来的刚柔之 美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刚柔相济的思想不谋而合,互为表里。 (二)色彩的丰富性和对比美 诺邓村的整体外观色调丰富多彩。色彩与特定情感反应有对应关 系。色彩可分为冷色调、中间色调、暖色调三类。墙是红色,间或有白色; 瓦是黑色,少数是灰色;由花草树木和庄稼构成的基调色春夏是绿色,秋 冬是黄色。墙的红色使你感到热烈、兴奋、庄严,秋冬季节植物枯萎后的 黄色具有华丽、明朗、欢快之感,黄色就会得到红色而加深本色,就会增加 活力,产生有力和壮观的视觉感受。春夏植物的绿色具有宁静、柔和、温 润的特点,绿色与红色相配使人振奋激动。白色的墙壁具有纯洁、淡雅、 明亮的视觉美感,对其他颜色具有衬托作用。诺邓村瓦的黑色和灰色属 于冷色调,它能很好的映衬其他颜色。 诺邓村的色彩美还有对比性。色彩学认为红、橙、黄、白等色给人以 动、进、快、胀的感觉;绿、青、蓝、黑等色给人以静、退、慢、缩的感觉 。 春夏两季,诺邓村的四周是以绿色为主,民居建筑的外观以瓦的黑色和墙 的红色为主,整个村落的外观视觉美是以绿色和黑色占主导,红色占次要 地位,整个村落以静态、后退、慢刺激视觉的阴柔之美为主,以动态、前进、 快刺激视觉的阳刚之美为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红色具有向外扩展、绿 色和黑色具有向内收缩的特点,红色的扩展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它 的次要地位,使两类色彩的鲜明对比更趋于协调。这时有少量白墙、灰 瓦、以及本身呈黄色的树叶的色彩点缀其间,使色彩更丰富,呈现出多层 次性和鲜明多变又和谐统一的节奏感。秋冬季节,诺邓村内及周围的树 木、庄稼等植物枯萎而变成黄色为主,以红色为主墙壁,以黑色为主的屋 瓦,使整个村落的色彩以黄和红两种颜色为主,黑色为辅。整个村落以动 态、前进、快刺激视觉的阳刚之美为主,以静态、后退、慢刺激视觉的阴柔 之美为辅,与春夏两季的色彩美对比刚好相反,两类色彩也形成了鲜明的 对比。这时少量灰瓦、白墙和常绿植物的绿色点缀其间,同样产生多层 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夏秋季节气温较高,云雾较多,给村落视觉朦胧美创 造了很好的条件。透过绵绵细雨或者蒙蒙云雾远看诺邓村,古村显得隐 隐约约、模模糊糊、虚虚实实,半为感受半为想象,增加了景物的纵深感和 层次感,云雾随风而飘动又使景物产生了动态美,使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景物因而显得生动活泼,这一切都会使人产生一种神秘、幽深、玄妙的美 感。云雾的变化无穷,透过云雾观诺邓的形象也是变化无穷。位于缓坡 上的诺邓村在云雾的笼罩之下,仿佛一幅美丽的立体山水画呈现在游客 的面前。 (四)空间的对比美 古村落空问的空旷与狭窄的对比美。开朗风景是指视域以内和视野 以下的一切景物。极目远望开朗景物,它有朦胧或雄壮的特点,使人产生 旷达豪放的感觉。闭锁风景离人的距离较近,其色彩、线条和形状等清晰 可辨,具有清新和亲切的特性 。在诺邓民居周围或者在诺对面的 山坡上远观诺邓的全景,就可以在游客的面前展现一幅开朗的风景;穿行 于诺邓民居的泥石小巷间观景,呈现给游客的是一幅闭锁的风景图画。 远观诺邓,那层层叠叠的房舍、红墙黑瓦的整个村庄尽收眼底,各种色彩 交相辉映,显得格外美丽。走近了观诺邓村,那门窗上的雕镂、廊柱上的 花纹和色彩清晰可见,美不胜收。通过在不同的地点观景会产生开朗风 景和闭锁风景的不同视觉效果,有远近、高低、宽窄和大小等不同的空间 感受,开朗风景和闭锁风景产生对比强烈、多样统一的空间对比美。 (五)景物的动态美 在风力等的作用下,云、雾、雨水、溪流、炊烟等都会呈现出动态的美。 诺邓村的上空或山麓、山腰、山巅常有云雾、炊烟缭绕,随风慢慢飘动,仿 佛美女身上的面纱被风轻轻撩起,又像一幕幕电影在观者的眼前播放。 有斜风细雨的时候,它好像在跟山村赛跑,加上诺邓河连绵不绝的淙淙流 水,整个诺邓村变得有朝气,犹如一位充满活力的美丽少女。这些动态美 是以整个诺邓村的外形美为背景展示的,诺邓村很好地孕育和包容了这 些动态美。 山地型古村落有诸多能产生错觉和幻觉动感的静态景物,从上到下 层层排列组合,增加了景致的深度和层次。诺邓村四周隆起的山脉的脊 线似野兽奔跑。位于山腰的民居建筑的飞檐、翘角呈现向上的动感美;位 于右面的台地上的民居整体外形呈三角形,仿佛一条在诺邓河边嬉戏的 小鱼。冠状树木呈现由中心向四周的扩散之美;微微前倾的竹子像低头 前行的老人。云雾等外界事物的动态又好象是村子本身在动。 诺邓村中有动态的景物、产生动态错觉的静态景物,形成了动静结 合、交错转化的多样统一的美感。 三、山地型古村落的视觉美展示——动与静的辩证和谐 观景方式可分为动观景物和静观景物,静观景物有仰观、平观和俯视 三种。仰观可以看景物雄伟崇高的气势,平观景物有平静安稳的感染力 和强烈的深度感,俯视能够体会“会当l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喜悦。动观 景物具有连贯性,有游道将景点连接起来,常有“起景”、“高潮”和“结景”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6 宜宾学院学报 2006年8期 三个层次 ,动观景物可以使游客体验到空问进程的流动美。欣赏 棂星门、文庙、武庙、玉皇阁等建筑。它也可以成为游客村外休闲场所,开 辟为一个小的户外体验区。 古村落的外形美,可以通过游道的设置来实现在驻足点景观景物和移足 线上动观景物,全方位、多角度地欣赏古村落的外形美。 (一)移足线的设置 利用村中原有道路适当加以改造,即成为观景的游道。诺邓村中原 参考文献: [1]孙静,苏勤.古村落旅游开发的视觉影响与管理——以西递、宏村 为例[J].人文地理,2004,(4):37—40. 有的道路是泥路和小石板铺成的小路,这种游道具有古朴和乡土气息,倍 受游客青睐,可以整修以后作为游可在村中近观景物的移足线。这可以 让游客近观质,仔细观览村中美景。 [2]赵世瑜,周尚意.中国文化地理概说[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1.139—141. 村外山麓、山腰和坡度较缓的山峰脊线上设置移足线。这种游道可 以利用原来的农民耕地走出来的小路,或者适当加以改造。尤其是山间 自然踩踏出来的小路最受欢迎,如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格罗培斯为迪 [3]杨寿川.云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2003.18. [4]林文勋.诺邓村:一个盐业村落的历史文化解读[J].盐业史研究, 2004,(4):36—41. 斯尼乐园设计的用游客在草地上踩出的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的小路连接 景区,在1971年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获得最佳设计奖 。 这些游道可以让游客远观诺邓村,欣赏它的整体面貌。 (二)驻足点的设置 [5]张晓萍,何昌邑等译,瓦伦・L・史密斯主编.东道主与游客——旅 游人类学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73. [6]李遵进,沈松勤.风景美欣赏——旅游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1987. 村中房屋与房屋间小路的交汇点、大门前等地可以设置观景的驻足 点,如用石板铺就较大的平地。村外游道上也可以设置驻足观景点,设置 [7]刘振礼,王兵.新编中国旅游地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l,125:254—255. 在视野开阔或者面积较大的平地,如诺邓村后面棂星门附近的一块空地 就是一个极佳的驻足观景点,向下可以俯视诺邓村的全貌;向上可以仰观 【8]乔修业.旅游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27. [9]赵继才,最佳的小路[N],文摘周报,2005—10—28. Visual Aesthetics and Display of Old Mountainous Villages in South of China: Village of Nuodeng in Yun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A0 Shao..hua (Department of History and Tourism,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 61 0068,China) Abstract:Supported by landscape esthetics,and taking village of Nuodeng in Yun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this article ex— plores the visual aesthetics and the display of old mountainous villages in the south of China.It is believed that there are five kinds of visual aesthetics,namely:the strength&grace and gradation of appearance,the abundance and contrast of color,the haziness of vision,the comparison of space and the dynamics of scenery.Therefore,the tourists are to enjoy the scenery of old and faraway villages closely,dynamically and statically according to setting up travel lanes and observing points at the proper lan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villages. Key words:Old M ̄untainous Villages;Visual Aesthetics;Displa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