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部干旱带梭梭引种造林效果观察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8 2008年第2期 宁夏农林科技 中部干旱带梭梭引种造林效果观察 刘立武 ,王贵荣2刘向才 ,李自斌 ,严伟全 (1.中宁县轿子山林场,宁夏中宁 7551 00; 2.中宁县林业局) 中图分类号:¥793.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2—204X(2008)02—0028一O1 梭梭(别名:梭梭柴、琐琐),耐干旱,耐瘠薄,且木质坚硬,是名 梭有萎蔫现象,此后部分梭梭基部出现发黄现象,有的发黄萎蔫 贵中药材——肉苁蓉的寄主。梭梭原产内蒙古、新疆等地,是亚洲 (死亡),有的发黄后仍坚硬(属木质化),梭梭9月1 O日全部停止 荒漠区分布最广泛的植被类型。中宁县轿子山林场地处银川平原 中南部,位于山川结合部,平均海拔11 9O~1 200m,地势南高北 低,比降1/89O,地势比较平坦,降雨量少,气候干燥。本试验引种 梭梭进行栽植,目的是观察梭梭在中部干旱带的适应性。 1试验地选择 在距离场部2km处山坡上地势比较平坦的地方选了2.7hmz (40亩)地造林。造林地为固定砾石沙地,自然植被有猫头刺和老 瓜头等,表土层淡灰钙土、白疆土,局部含有少量沙砾。 2造林方法 在选定的造林地上用犁顺山坡由上而下开沟,沟深1 5~ 20cm,于4月5日在沟内栽植梭梭,株行距1 m×2m,每穴栽植 2~3株,栽后拉水浇足定苗水,每穴浇水1 Okg。 3成活情况及物候期观察结果 梭梭4月5日栽植,4月1 O日开始萌芽,4月18日成活率 20%,4月25曰成活率80%,4月30日成活率达90%。6月1 5曰梭 表1 浇水及自然降水渗透量 生长。1 O月1日受早霜冻的影响,梭梭未进入休眠的大部分侧枝 受冻萎蔫,1 O月2O日95%的新梢木质化。 4栽后管理及生长量测量结果 4.1 栽后管理 栽后立即浇足定苗水,然后覆土保墒。于4月25日浇第二 水,6月28日浇第三水,浇水下渗土壤深度为5~1 Ocm,相当于 自然降雨20mm的渗透量。其他水分全靠自然降雨,2004年全年 降水量1 42.6mm。一年来的浇水及自然降雨情况见表1。 由表1看出,从4月5日~5月1 2日的38天时间无降雨, 梭梭地干旱,梭梭根系尚未完全形成,梭梭新梢有些发黄,于4月 25日浇了第二水。6月4日~6月28日的24天时间正值高温 期,浇了第三水。 在梭梭的整个生长季节中,自然降水共1 4次,其中渗透量 在1 Ocm以上的有9次,不足1 Ocm的是5次,雨水多集中在5 月、7月、8月份。在以上浇水和自然降雨条件下,基本满足梭梭正 常的生长需求。 表2 梭梭苗木生长量 cm (下转第45页) 收稿日期:2007—05—3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宁夏农林科技 夏北部引黄灌区大力推进传统灌溉模式向现代节水农业的转变, 发展以水稻节水控灌、旱育稀植、膜下滴灌等多项节水农业技术 为主体的节水高效农业,努力实现农业稳定增效、农民增收;在中 部干旱带推广特色农业,将蓄水与补灌相结合、生态建设和特色 农业有机结合。 2008年第2期 45 型社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省区 级节水型社会。由于宣传到位,群众参与,使节水渗透到群众心 中,为宁夏开展农业节水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3.3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结构调整促节水 将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与自治区优势特色产 业区域布局与发展规划相结合,因地制宜,在引黄灌区以发展节 水高效农业为方向,围绕农民增收和农业节水,在稳定粮食生产 的基础上,扩大特色产业种植规模,以发展高效节水的特色产业 带动农业结构的深入调整,逐步开成“粮一经一饲”三元结构的节 水高效农业体系。在中部干旱带以发展避灾农业为方向,在确保 人畜用水安全前提下,积极发展马铃薯、压砂瓜和小杂粮,良种良 法相结合,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在宁南山 区按照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和服务体系社会化的总体要求,集 中力量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使之成为南部山区现代生态农业的 主体产业。 3.1领导重视。政策到位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宁夏节水农业发展十分关 心和重视,陆续实施了一批建设项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 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宁夏农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 的优惠政策,对宁夏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更大倾斜。2006年 “五一”期间,温家宝总理专程来宁夏视察了中部干旱带旱情,对 加快干旱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做出了重要指示。2007年4月中旬,国家主席胡锦涛专程 到宁夏视查了中部干旱带节水农业生产情况,并对宁夏加快发展 农田节水做了专门的指示,对发展节水农业、搞好农田节水技术、 突现区域特色优势作物和增加农民收入、农业节本增效、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给出了具体意见。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各级农业、水 利部门为抓好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先后制定、发布了 宁夏自治区节约用水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 3.4资金支持。技术到位 农业用水是宁夏生产生活用水的重中之重,为了将有限的水 资源发挥其最大的生产效益,自21世纪初,自治区政府就加大 了节水农业研究和示范推广资金投入的力度,根据宁夏财力实际 状况,采取“政府补、乡村筹、群众集”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节水农 业建设资金,另~方面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节水农业资金投 入,因地制宜开展适宜的节水农业试验研究:近年来,先后在引黄 灌区开展了水稻节水控灌技术研究和示范、麦套玉米农艺节水综 合抗旱技术示范推广、水稻轻型栽培节水控灌技术研究示范和推 广、地膜西瓜膜下滴灌示范推广、宁南山区窑窖集雨补灌示范推 广、中部干旱带区域特色优势作物旱作节水技术示范推广等一大 批节水农业示范项目,为宁夏开展农田节水工作奠定了丰富的理 论和技术基础,使群众由过去的政府投入和被动接受转变成现在 的自发集资和主动要求,使节水农业技术真正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王银惠 则、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宁夏农业用水长期 发展规划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为节约用水和合理科学用水提供了 政策保证。 3.2宣传到位。成效显著 为了让各级群众认清形式,自治区政府和银川市人民政府共 同将2006年定为节约用水宣传年,加大节约用水宣传力度,让广 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节约用水的必要性和紧 迫性,增加了群众节约用水意识,提高了群众抗旱减灾能力;2006 年3月,《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在北京通过了水利部、国家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查,有关部委下达了对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 规划及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务院还将“重点抓好宁夏节水型社会 建设示范区建设”明确列入《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 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当中。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全面建设节水 (上接第28页) 4-2生长量测量情况 在梭梭试验区建立了3个样方,样方大小为1 0mX1 Om,每 个样方内选5株苗木进行标记和测量。从7月26日开始到苗木 停止生长为止,每1 O天测量1次。 由表2看出,梭梭在8月1O日以前生长量比较大,占全年 生长量的93.8%,8月3O日开始停长,停长率达53.3%,没有停长 平均生长量36cm。经2006年9月1日测量,单株最大高度为 255cm,最大地径3.65cm,新梢最高生长量1 20cm。 7结论 1)梭梭在我场干旱山坡上栽植,2004年在依靠自然降雨辅 助人T?b水的情况下,浇水量和降雨量共计1 82.6mm,成活率达 90%以上,新梢平均生长量达27cm;2005年在浇水量和降雨量共 计98.5mm的情况下,保存率达73%,新梢平均生长量达25cm,表 现了梭梭极耐干旱、易成活的特点。 2)梭梭在不含白疆土的沙丘地段保存率高、生长量大,因 此,梭梭造林地应选择固定、半固定沙丘,且土壤有一定的含水 量。栽植第一年除浇足定苗水外,6 ̄7月干旱期还要进行人工补 水,第二年、第三年可以不再补水。 3)梭梭在我场造林无病虫害发生,只是在2004年有5株被 老鼠从中部咬断,未发现过兔害。根据以上表现情况证明,梭梭可 在我区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 责任编辑:褚庆芳 的生长量也极小,到9月1 O日全部停长。 5病、虫、鼠、兔为害及越冬情况 梭梭在我场栽植,未发现病虫害和兔害,仅发现有5株梭梭 受鼠为害,新梢从中部被咬断。梭梭越冬后保存率为73%,保存率 降低是因为第一年生长量小的植株根系浅,冬季失水死亡。 6 2004—2006年灌水次数及生长量 2004年栽植后浇水2次,全年自然降水1 42.6mm,新梢平均 生长量27cm 2005年浇水1次,全年自然降水78.5mm,新梢平均 生长量25cm;2006年浇水1次,1~8月自然降水91.7mm,新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