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一、 目的
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其风险程度,判定出重大危险源,为建立实施管理体系和管控方案提供依据,保障安全生产. 二、 危险源辨识范围
1、 所有工序、岗位、生产、生活场所的常规(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活动(检修、维保、抢险救援等);
2、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员工、参观访问者和相关方)的活动;
3、 作业场所内的所有设备、设施、管线、建(构)筑物、容器、介质(含各类形态的生产药剂);
4、 安全主要部位:易发生火灾、淹泡、塌陷、溺水、高处坠落、电气伤害、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爆炸等重大事故的场所;
5、 重点监控部位:已发生工伤事故或具有重大危险因素的工序。
三、 辨识依据
辨识危险源时,应从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1、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2、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3、 四个方面:人、物、环境、管理,主要依据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
1
四、 辨识过程:
1、 危险源辨识准备
在危险源辨识前,各单位负责此项工作的员工应作好充分准备: 1)、各级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在人员、时间、和其他资源上给予支持和保证;
2)、识别和应用的法律法规要全,基本覆盖本单位的所有施工、作业(工作)及设备(设施);
3)、必须由各个专业、各个层级有经验的人员组成辨识小组,如各专业工程师和技术员、安全员、班组长、现场操作工人等;
4)、要求全体员工根据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范围掌握危险源辨识的相关知识,了解每个人的安全职责及法律法规对本单位、本工种的安全具体要求;
5)、识别出的法律法规及厂内各项资料等准备齐全。 2、 危险源辨识过程
1)、现场观察:由辨识小组对作业环境进行现场观察,并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进行对照;
2)、问卷调查、会议讨论:根据全厂工艺流程或构筑物,将辨识范围分为多个小的模块,每个模块由辨识小组成员带领模块内全员参与,辨识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并将本模块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归类汇总;
3)、工艺流程分析法:辨识小组成员将全厂各模块辨识出的危险源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在生产中分析各环节的各种因素从发展变化历程预测可能产生的后果,经过多次探讨研究、汇总归纳,最终形成本厂危险源辨识结果。
2
五、 风险评价办法
风险评价应由有关管理人员、专家成立评价小组,在熟悉作业现场、相关法规、标准、评价方法后方能进行。
1、 是非法
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或者本单位发生过事故的直接判断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2、 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其赋分标准见下表: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 10 6 3 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完全可以预料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 外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 10 6 人员暴露于危险 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分数值 2 1 人员暴露于危险 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分数值 0。5 0.2 0.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极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 3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0.5 非常罕见的暴露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 分数值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分数值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 7 严重,重伤,或造成较小的财产损失 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40 3 15 1 危险程度(D值) 分数值 >320 危险程度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分数值 20—70 〈20 危险程度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160-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由评价小组共同确定每一危险源的LEC各项分值,然后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来评价危险源危险性的大小,即:
D=LEC
将D值与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中的分值相比较,若D值大于70分,则应定为重大危险源。危险源评价情况填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内.(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中的D值分级可以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重大危险源分级设置D值不能高于70分)。
4
LEC法危险等级的划分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应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进行修正。 六、 重大危险源判定
1、 重大危险源判定过程中,应考虑危害的范围、性质和时间,现有控制手段的有效性、可操作性与运行经验的适应性等因素,还要考虑以往发生过的事故和同行业发生过的事故。
2、 各单位依据危险源评价方法,评价出各自的重大危险源,填写《重大危险源清单》,由部门领导及主管领导批准后,上报水务事业部。
3、 各单位要针对评价出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管控,管控方案要详实有效,包括技术措施(设计、建设、运行、维护、检查、检验等)和组织措施(职责明确、人员培训、防护器具配置、作业要求等),指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要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4、 各单位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公示:凡存在重大危险源的设备设施或场所,应挂牌公示,注明重大危险源的名称、地点、性质、可能造成的危害、控制方法;必须针对重大危险源制订应急救援预案,并做好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工作;相关人员应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 七、 危险源更新
1、 为保持信息的有效性,各单位每年年初对本单位、部门危险源重新辨识、评价,如有变化予以更新,并填写《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5
2、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局部或全部进行一次危险源更新,对原清单进行修正后 ,将修正后的汇总表经主管领导审批准后发放至相关部门并将旧清单收回:
(1)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发生变化时; (2)发生安全事故后;
(3)新产品、生产工艺和设备发生变化时; (4)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时; (5)发生其他变化时。 八、 记录
1、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2、 《重大危险源清单》
6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编号: 共 页第 页 序号 活动/过程/场所 危险源 可能导致事故类别 现有管控措施 时态 状态 风险评价 L E C D 拟增加的控制措施 备注 3、 单位: 编制: 审批: 日期:
重大危险源清单
编号: 序号 辨识部位及内 潜在危险危 容 害因素 共 页 第 页 可能导致事 现有管控故类别 措施 拟增加的控制措施 备注 单位: 编制: 审批: 日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