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焦虎镇一中 董江辉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掌握基础知识和文章脉络,了解花红的原因。 2、掌握本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
3、认识自然,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学习重点
掌握本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1、情境导入
阳春三月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轻轻吟唱的和风温柔的吻着行人的脸。碧草如丝,青翠欲滴。有些不知名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嬉戏其中,偶尔也有燕子轻巧的身影穿梭而过。
我很喜欢鸟儿,可是我更喜欢花儿,大自然的花,万紫千红,争奇斗艳。因为有花的陪伴,才有春的姹紫嫣红。那些红色的、粉色的或是紫色的花儿在绿叶的陪衬下静静的开放,灿烂着春的妖娆。
同学们,当你漫步大自然,尽情享受着春之兰、夏之荷、秋之菊、冬之梅赐给你的绚丽、芬芳时,你可曾想过,这些花为什么这样红呢?
第 1 页 共 1 页
(引出课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认识作者
贾祖璋(1901—1988),浙江海宁人,著名的现代科普作家,其作品总是将科学与艺术融为一体,成为科普说明文的范文精品,影响深远。他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州六月荔枝丹》《兰和兰花》《蝉》均被分别选入初高中课本。 3、目标展示
(1)、整体感知,掌握基础知识和文章脉络,了解花红的原因。 (2)、掌握本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
(3)、认识自然,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4、温故知新
学习说明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明对象,抓特征,理清结构和顺序。把握方法及作用,品析语言的特点。) 二、学习阶段 1、扫清障碍
灼伤( ) 裸( )子 蜜腺( ) 分泌( ) 花萼( ) 花卉( ) 虞( )美人 充沛( ) 2、初读感知
速读全文,理清脉络
第一部分(第l段):提出说明中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第 2 页 共 2 页
第二部分(第2一10段):从不同角度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第三部分(第1l段):概括花红的原因,总结全文。
(设疑 解疑 小结) (明确:从现象到本质,为逻辑顺序。) 初读讨论:题目中的“红”是专指“红色”吗? (明确:红指万紫千红,颜色多种多样。)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课文从哪几个不同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读课文小组合作找出答案。(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找出答案) (明确:从物质基础、物理原理、生理需要、进化观点、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六个方面来进行说明。按照从主到次、从内到外的逻辑顺序说明。) 3、再读探究
为了说明事物事理,通常作者会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本文也是如此。 再读课文,找出作者运用说(找出三个句子加以分析,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说明方法及相应表达效果。) 4、细读品味
细读“至于白花……”一段内容,品味说明文语言特点。 例:“特殊”一词能否删去?
答:不能。“特殊”表示添色木芙蓉的变色现象是极个别的,如果删去就变成是一般现象了,与实际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活学活用小技巧:
①不能去掉(或不能调换)②词语在文中作用(本意+文中意)
第 3 页 共 3 页
③如果去掉就变成…与实际不符④这体现…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你还能从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加以赏析吗,小组合作一起来行动吧!) 5、升华延伸
一、课文标题借用了《冰山上的来客》中一首插曲的名字,你认为这样拟题好吗?为什么?
明确:(1)以歌曲的名字为题,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和求知欲。
⑵从题目本身看,提示了课文要说明的内容。 ⑶贯穿全文,条理清晰,增添了艺术情趣。
二、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来沉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今天我们掌握了一些关于花的知识,开动你的大脑,搜集古诗词中与花有关的诗句一起来品读吧!
《红花》(李中〃唐)
红花颜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 染出轻罗莫相贵,古人崇俭诫奢华 三、课堂小结
科海探秘,永无止境。花儿的颜色多种多样,这既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工培育的成果。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对象的特点,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和准确、简洁的语言。 四、作业布置
大自然是一个永远的谜,魅力永恒,奥秘无穷。科海无止境,
第 4 页 共 4 页
探索不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有着太多的“为什么”,如“海水问什么这么蓝”、“树叶为什么这样绿”、“金刚石为什么这么硬”、“狗的嗅觉为什么这么灵敏”等等,小组讨论或查阅资料,仿照本文的写法,完成一篇说明文。 五、板书设计 花红原因 说明方法 花儿为 什么这样红 说明顺序 赏析语言
六、教后反思
第 5 页 共 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