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工程隧道采用超前水平岩芯钻探和物探(主要采用TSP2003探测仪法)相结合的方式。TSP-203超前地质预报是利用振动波的反射来进行探测的。振动波由在特定位置人为制造的小型爆破产生,一般是沿隧道一侧洞壁布置24个爆破点,爆破点平行于隧道底面呈直线排列,孔距1.5m,孔深1.5m,炮孔垂直于边墙向下倾斜15~200,以利于灌水堵孔。距最后的爆破点15~20m处设接收器点(在一侧或双侧),接收器安装孔的孔深2m,内置接收传感器。图4为观测系统与隧道关系平面示意图。
(1)、测点布设如下图:
接收器孔2 隧道轴TA 52米 15米 1.5m 1.5m 掌 子面 掌子面 1.5m 2.5m 接收器孔1 炮孔S1 S2 S3 S23 S24 图4 观测系统与隧道关系平面示意图
(2)、探测方法
在测量过程中,逐次引爆爆破点的炸药(约20-30g,根据围岩不同适时调整),制造出小型地震波,地震波遇到节理面、地层层面、破碎带界面和溶洞、暗河等不良地质界面时,将产生反射波,反射波的强度及传送时间反映了相关界面的性质、产状、距接收点的距离。接收传感器将接收到的反射波数据传输给记录仪电脑储存起来,利用处理软件对储存的数据进行处理,形成反映隧道相关界面的隧道影像图,由分析人员进行解释,得到前方的地质情况。 (3)、资料分析与处理
采集的TSP数据,通过TSPwin软件进行处理,获得P波、SH波、SV波的时间剖面、深度偏移剖面和反射层提取以及岩石物性参数等一系列成果。
在成果解释中,以P波资料为主对岩层进行划分,结合横波资料对地质现象进行解释。解释中,遵循以下准则:
①正反射振幅表明硬岩层,负反射振幅表明软岩层。 ②若S波反射较P波强,则表明岩层饱含水。
③Vp/Vs增加或δ突然增大,常常由于流体的存在而引起。 ④若Vp下降,则表明裂隙或孔隙度增加。
探测结果以报告的形式提交,根据分析结果对掌子面前方岩体进行分段描述,包括岩性的变化、含水情况、是否存在不良地质体等。
(4)、注意事项
1、严格按规定布置震源和传感器钻孔,并保证质量,特别是孔距、倾角等;钻孔前,应用测量仪器测定接收器孔和炮孔的位置,接收器孔和炮孔在同一水平面上,并用红油漆作标记。炮孔要标记序号。
2、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钻孔,若测定的位置无法钻孔,可在以测点为圆心半径20cm的范围内钻孔。
3、注意选择接收器孔的位置,不应在松散围岩中。接收器孔身要直。孔内岩屑和泥浆要用水冲出孔外。
4、注意保护炮孔,成孔条件好的,孔内岩屑和泥浆要用水冲出孔外,以免炸药包放置不到位。成孔条件差的,完钻后要将柱状物(锚杆等)留在孔中,防止围岩掉块。
5、在洞内的实际探测过程中,尽最大努力减少噪音和漏炮;
6、若发现前方有可能存在不良地质体或含水,施工单位应打超前钻孔,以保证施工安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