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无锡中考)物理老师上课声音洪亮,大家听得很清楚,这里的“洪亮”是指声音的( ) A.响度大 C.频率高
2 .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 A.春天的阳光下,冰雪消融 B.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 C.樟脑丸在衣柜里慢慢变小
D.洗完澡,浴室里的镜子变得模糊不清
3 .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 B.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可以减小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B.音调高 D.传播速度快
C.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D.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不可以传递能量
4 . 考试时有学生不由自主地玩笔,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转圈,笔经常会掉在桌上发出噪声,若笔下垫湿纸巾,笔掉落的声音会变轻,针对这一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发出声音时只有桌子在振动 B.声音变轻了是因为音色不同
C.噪声能传到人的耳朵里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变轻是因为减弱了声源的振动频率从而减小了响度
5 .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性来辨别某人的声音(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第 1 页 共 7 页
D.频率
6 . 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响度 B.演奏时,调节拉小提琴力度可调节声音的音调 C.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 D.弹奏同一乐曲时,小提琴的音色和二胡的音色相同
7 .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宇航员能够进行交流,所以真空能够传声 C.蝙蝠是靠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D.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调未变
8 . 如图所示,是我们在学习《热和能》时做过的一些实验,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甲图:液体的蜡在凝固时体积缩小,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 B.乙图:用来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C.丙图:悬挂重物不能把两铅块分开,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D.丁图:液化石油气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钢罐的
9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街道上的噪声监测仪是减弱噪声的专用设备
C.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第 2 页 共 7 页
)
D.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10 . 炒菜的铁锅坏了,不能用焊锡补;烧水的铁壶坏了,能用焊锡补。这是因为( ) A.炒菜锅内有盐,与焊锡会发生化学反应 B.炒菜锅和烧水壶的构造不同 C.炒菜锅上有油,锡焊不上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1 . 毕业联欢会上,小凌同学用二胡模仿鸡、鸭、青蛙、蝉等各种动物的叫声,营造了美妙的田园生活景象,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凌模仿出的这些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小凌主要是用二胡模仿了动物发声的音色
C.小凌能听到观众的掌声是因为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表演前,小凌调节二胡弦的松紧是为了校准二胡发音的响度
12 . 下列的实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传播的条件是
A.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B.汽车安装倒车雷达,传递声的信息
C.吹自制的哨子,上下拉动活塞
D.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
13 . 中国的历史有多长,中国的茶就有多香,长沙金井也是中国名茶之乡,制茶、喝茶过程中也包含了许多
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第 3 页 共 7 页
A.通过加热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蒸发,这便是制茶中的“杀青”. B.泡茶的水需要先加热至沸腾,正在沸腾的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C.冬天向壶中倒入刚烧开的沸水泡茶时,会看到水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热的水蒸气 D.用手拿茶杯喝茶时,感觉茶很热,通过在茶水面吹气可以加快蒸发而致冷.
14 . 某交响乐团来连云港市演出,如图所示为现场演奏的场景,下列关于演出现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B.动听的乐曲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台下听众的耳朵的
C.听众能够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是由于它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D.音乐厅的房顶有很多小孔是为了减弱回声
二、多选题
15 . 如图,琴师在使用前会对二胡进行调音,以下对调音时采用的做法解释正确的是
A.旋转弦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调 B.旋转弦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响度 C.将琴枕上移一些是为了改变响度 D.换一根再细些的琴弦,是为了改变音调
三、填空题
16 . 音乐会上,民族乐队正在演奏《草原名曲联奏》,演员甲演奏二胡,二胡发声是由于琴弦_________产生的,演员乙正在吹笛子,如图所示,只松开A孔和只松开B孔相比,笛子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_一定发生了变化,这两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的速度相比,_____;(选填“笛声更大”、“二胡声更大”或“一样大” ),听众能
第 4 页 共 7 页
分辨出笛声和二胡声,主要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_____不同,观众在演出期间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震动,
目的是为了在_________减弱噪声。
17 . 悦耳动听的笛声是靠笛管里的_____振动产生的.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即使离得很近也只能靠无线电话进行交谈,这是因为在月球上没有传播声音的_____.
18 . 噪声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其中有三大部分: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声.请你分别列举出一个工业噪声和一个交通噪声的实例.
(1)工业噪声:______. (2)交通噪声:______.
19 . 如图所示为一款“空气加湿器”,通过查阅说明书得知:家里所用是超声波加湿器,这种加湿器是采用超声波高频振荡,将水化为1
~5
的超微粒子,通过风动装置,将水雾扩散到空气中,从而达到均匀加湿的
目的。超声波将水变成超微粒子形成水雾说明声可以传递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水雾散发到空气中后,
通过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水蒸气。
20 . 如图为声音的波形图,甲、乙二者的音色________; 响度________; 音调________(均填“相同”或
“不同”).
21 . 在自制温度计的过程中,我们要在小瓶里装_____水(选填“一些”或“满”),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先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自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_____工作的。
22 . 发声的物体__________在振动,振动的物体__________发声。(均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四、实验题
23 . 某小组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从
第 5 页 共 7 页
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为止,实验数据如下表。
图甲中,读取温度计示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
情景。
,杯中气泡______能不能表示水在沸腾时的
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是______。
实验测得水的沸点为______ ,沸腾时,继续加热,水______吸收不吸收热量。
利用实验数据,在图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所画图线分析,沸腾时水温______保持
不变继续升高。
24 . 某同学在探究声音的特征时,利用二胡和小提琴做了以下三次实验: 某同学在探究声音的特征时,利用二胡和小提琴做了以下三次实验:
将二胡的弦按住不动,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二胡的弦;
使手指在二胡弦的位置改变,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弦;
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二胡和小提琴的弦. 请回答:
第 6 页 共 7 页
该同学第一次是探究声音的________与________的关系;
该同学第二次是探究声音的________与________的关系;
该同学第三次说明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不同.
五、综合题
25 . 沁阳境内沁河桥某段桥头架设了固定测速仪,其原理如图所示,并有如图所示的交通标识牌。汽车向测速仪的方向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4s,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
(1)图所示的交通标识牌警示的内容为:____; (2)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有多远_____? (3)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有多远___? (4)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_____?是否超速____? (5)此时司机应该执行的操作是______。
第 7 页 共 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