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作文课自主刘福江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7) 中学学习探究 摘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要 让学生写出具有真情、真趣的好文章,就得充分调动学生 们写作积极性.-; ̄4 ̄40把自己的个人生活经历及对生活 的独特主观体验表达出来。那么作文课堂就要采取自主 学习的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兴奋点,要给学 生充分的话语权 这种模式包括自主探究的模式和自主 评价的模式等.这需要我们教师作大胆的尝试。 关键词:中学作文课 自主学习 必要性方法 4 ̄-价 作文是语文科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古代科举考 试只考作文就足见作文能力在语文科(尽管那时还没有 语文科的说法)中的重要地位。但到了近代语文教学反而 忽视了作文的教学。究其原因大约是作文教学研究者的 本末倒置或语文教学工作者的轻重失衡、盲目无序吧。现 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又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 尖.作文教学当然也就成了改革的焦点。因此越来越多的 研究者、教学工作者开始关注语文教学、关注作文教学。 从新课程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来看,并没有对作文教学 提出多大的改革。仍沿用单元作文训练的形式,每单元完 成一个训练重点。但现在研究领域加强了对作文教学的 研究.语文教学界越来越多的教师提出了作文教学的新 理念。具有教学导向性的高考命题也越来越关注作文题 的命题方略。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一些自己的作文教学看法。 一、中学作文课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写作.在各个阶段有不同的要求,高中阶段的作文如 果不是议论文则更多地偏向于要求具有文学美(当然有很 多议论文也很有文学美感,这里面是没有严格的界限的)。 要使高中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具文学美感,就要让他们在作 文中表达出其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只有这 样,文章才有真情、真趣,才具有诗意美。正所谓“写作,是 存在的言说,是生命的情性与理性、感性与智性的独特表 达.是对人的自我存在价值的确证”。…那么要有真情、真 趣,就必须具有原生态性质的题材。因为情与趣是来自生 活实感体验的,即所谓的“哀乐之心感,歌咏之声发”。 学生进入高中后,因为其身体各项机能的成长,心理 的成熟,生活经历的丰富和知识的积累,使得他们对生活 具有独特的感受能力和美感体验能力。这种感受与体验 是其内在的、隐秘的、不与人共知的。例如,有一次我在班 上念了一篇作文,题目是《妈妈爱吃鱼头》,所要表达的主 题是母爱——母亲把较有肉的鱼腰部分让给儿子吃,自 己却吃较多骨头的鱼头,儿子不理解妈妈为什么每次都 吃鱼头,就问妈妈了。妈妈只是回答说:“妈妈爱吃鱼头。” 当我想让学生明白文章表达母爱的主题时,却有学生说: “妈妈是大人,更聪明,更会挑选吃的东西。”我开始有点 纳闷。问其为什么?他回答说:“因为鱼头的肉较鲜嫩,吃 起来口感好。”听他这么一说,我觉得还真是有道理。由此 可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深入地挖掘出每个学生个性 化的东西,激发出他们的独特生活体验与审美认知,才能 让他们写出具有真情、真趣的好文章来。 如何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审美认知呢?教师应做 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兴奋点。然后给予其充分表达自己意 见的话语权 要达到学生兴奋点与话语权的完美结合,必 须有自主学习方法的应用。 二、中学作文课自主学习的方法实践尝试 钟启泉先生在他的《学科教学论基础》一书中说:“由 多名学生合作,彼此基于合用关系之上,解决某种课题的 学习方法,称为合作学习。” 作文课的自主学习主要采 用的是合作学习模式。这种合作学习就是先把学生进行 分组,由4—5名不同程度的学生组成一个自主学习小组, 选一个程度稍好的学生做组长。他们彼此是一种合作关 系.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主要考虑到学生在合 作学习中是平等的,没有权威的压抑,没有说错的顾虑, 学生表现自己、表达主张的欲望会变得强烈。所以学生在 交流时能充分挖掘出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审美判 断等。学生也可相互交流,一个在说的时候另外的学生也 许也曾有过相似的生活经历,所以在一个接一个触发点 的激发下,学生变得异常亢奋。这样学生就充分地展现出 了自己的一些生活小故事。也从中流露出了自己的情感. 这些都是作文素材。这样,作文素材就会很丰富。接下来 就到如何选材、布局谋篇的问题了。 在作文活动中,选材、布局谋篇难度稍微有所加大。 我们采用“互教互学法”即借助同步教学,引入多元学习。 仍然把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由程度不同的学生组成,这 次的分组是由第一轮的各小组出一个人组成一个新的小 组,每组仍4_5人,但必须要求新的小组成员不能与第一轮 的重复,并且仍然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布在各个小组中, 根据预先准备好所分配的内容展开合作学习。 那么各组 内程度稍好的学生就会发挥积极作用,其他学生也会在 良好激励气氛的催化下,变得思维活跃。程度稍好的学生 会带领学生们根据老师提出来的作文要求进行选材、布 局谋篇。 例如:我试着把2008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三个 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 个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还 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给高一的学生做。在开始讨论之前教师提示三个人买饮 料,我们作文时不能只停留在饮料的问题上,我们可以把 它引申、比喻.让它的意义更加丰富,也为我们的作文提 143 —匪墨 价对象具有相似性,如年龄相仿,他们彼此经历也有相似 供更为广阔的范围。然后让学生们开始小组内讨论。第一 轮讨论中,我在学生中巡视,发现大多数的组把讨论的焦 点放在这三种饮料的引申义、比喻义和象征义三方面上。 归纳起来立意最多的就是有的组说果汁是甜的.可以比 性,可以更深入地体会作文中所写的生活原生态:志趣相 近,同是十六至十九岁之间的青年,他们都受了当今的一 些社会信息、思潮的影响。受到主流文化的熏陶.产生了 许多共同共通的志趣爱好,等等。这些相似性,使得评价 主体对评价对象评价时能更贴近.甚至有可能在共鸣中 产生审美新发现。另外从被评价的对象来说,对方的评价 不具有一种权威性的压制,也更符合其心理接受特征。他 会对这种评价进行思考,既是对评价主体的思考也是对 自己作文的一种反思。“他们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 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增强了自己的作文能力”。川 喻甜的生活,“我喜欢甜的”代表这个人喜欢坐享其成,享 受甜蜜的生活;咖啡,又苦又甜,可以比喻生活经过挫折、 磨难后终会有成功的喜悦。“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代 表他有奋斗的雄心,有吃苦的毅力,盼望成功;水,淡淡 的,象征平凡。据统计,全班52个人,分成了十三组.在第 一轮的讨论中.对三种饮料所引申出的人生哲理有48种 之多。再经过第二轮的讨论即每组出一个人组成一个新 的小组,继续开展合作学习,出现了可以从三个材料的整 体出发,得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的个性也是多种多样 的立意。对果汁,有人提出,它除了甜外,还有酸味。还有 人提出果汁是原汁原味的,可以象征生活的原生态.为人 处世要真诚不要虚假等新的看法。据不完全统计从三种 饮料所引申出的人生哲理有上百种之多。此外在文章的 布局谋篇、选材立意方面也各有各的看法。每个学生都跃 跃欲试,准备写文章的热情空前高涨。 在进行第一轮小组讨论后,每个学生已经有了一定 的作文题材。并在程度稍好的学生的带领下.对全文的 选材立意、布局谋篇有了一定的想法。在这个时候,我们 不要求学生马上作文。接着进行第二轮的小组讨论。在 第二轮的小组讨论时,我们采用“互教互学法”。对第一 轮的讨论成果在新的小组内进行交流,并纠正不足、补 充缺失。这样做的目的是扩大学生之间的交流面,让一 些较差的学生在第一轮中表现出的消极状态在第二轮 中得以克服。所有的学生在这种相互依存、合作学习中 都是学习源,主动性都得到有效调动。班级氛围出现空 前的活跃。 三、中学作文课自主学习的评价尝试 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与传统评价有很大的区别。新 课程对学生的评价重点放在过程的评价上.而且采用的 是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并不是分数说了算。而作文本身也 具有其特异性,所以其评价更需要吸纳多元评价。笔者认 为这种多元评价,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即评价角度的多元 化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当然评价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着评价角度。因为各人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审美倾 向、价值取向等方面有所不同。基于此,我们在对学生作 文进行评价时,应大胆地尝试着使评价主体多元化。因为 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仍然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一个班 级由五十多位学生组成。这些学生都已经具有一定的知 识积累.都有丰富的生活体验,有独特的主观思维模式, 有自己的审美价值判断等,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评价主 体资源库,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它。此外这些评价主体与评 144 具体的操作办法是采用班级交叉互改,各班沿用“合 作学习”阶段的分组,每组4—5人。每组发给4—5本的作文 本。这4—5人仍然是合作的关系,即组员是个整体.共同批 改本组所分发到的作文本。具体要求是每个学生都要认 真阅读本组内的作文本。然后逐本共同协商讨论。参照自 己阅读过的好文章,包括课文。给每一篇作文评定等级. 写出评语。教师不给统一的评分标准和评语模式,让每组 学生自主确定。如果发生分歧,无法统一,则可以采用投 票的方式确定。当每组都完成了作文批改后,教师要求各 组把本组被评为优秀的作文抽出来,念给全班学生听,然 后阐明评定理由。由全班学生对这些优秀作文再次进行 评价认定。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较准确地找 出好作文,每组给优秀作文的评语,基本上符合全体学生 的看法。 当这些作文发回到学生手上时,因为这些等级、评语 是学生给出的,与他们是平等关系,不具权威压制性,所 以他们会对自己作文的等级、评语密切关注,并对照在全 班进行交流的好文章,认真反思。魏书生说:“每个人都有 机会看到多名学生的作文,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 处。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引以为戒,也是好事;学生的思 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_5_ 总之,作文教学探索之路漫长而布满荆棘,自主学习 只是探索之路的一小部分,要推动作文教学的整体发展, 让高中学生不再畏惧作文.不再写出记流水帐式的作文. 还需要一代一代的语文教学研究者和语文教学实践者的 努力 参考文献: [1]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287. [2][3]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M].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1995:382,385. [4][5]魏书生.作文——学生互相批改.魏书生文选[M]. 漓江出版社,1995,第一卷: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