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管理学视野下的药业集团经济效益问题研究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管理学视野下的药业集团经济效益问题研究

[摘要] 药业集团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集团化运作的企业组织,经济效益是其最终关注和实现的对象。而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它必定要遵循一般的组织管理原则,包括计划、协调、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组织管理过程。本文从管理学的角度探讨药业集团的经济效益实现问题。

[关键词] 药业集团;经济效益;管理

1 管理学视野下的药业集团运营

1.1 药业集团的计划行为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任何组织都需要设定一个目标,从而从这个目标出发来制定组织运行的一切战略和策略。而医药集团同样需要设定一个主题明确、层次分明且具有一定主导性和指导性的目标,从而用于指导企业组织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战略和策略,包括药品企业的销售量、利润额、市场占有率、市场扩展范围和品牌发展定位等。确立目标后要制定一系列的决策,针对药品企业的这些细化目标制订相应计划。

1.2 药业集团的组织行为

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药业集团自然要设计和维持一种刚性的结构,从而将各种必需的管理行为和业务行为分类组合,把管理每一类业务活动所必需的权责、权利授予这个岗位的主管人员,同时设置上下左右的协调关系。为了保证药业集团整体目标的实现,往往需要不断调整组织结构,使得销售量、利润额等组织目标能够合理地融入到企业组织。药业集团的组织行为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提,提供了刚性的结构性保障。严密而合理的组织结构是药业集团实现效益增值重要保证。

1.3 药业集团的领导行为

药业集团的领导行为,是对集团内部全体成员和成员个体的行为施加影响和实施引导的综合过程,领导的目的在于使群体和个体能够心甘情愿地、自觉而有信心地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对于药业集团来说,要使得全体员工都为集团努力工作,就需要培育医药产业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家文化。企业文化与企业家文化的优化往往能够激发药业集团实行积极而有独创性的领导方式,采取更具特色的、品牌化的经营模式,促进药业集团差异化战略的实现。

1.4 药业集团的控制行为

控制行为是组织行为中最关键的一环,尤其是在现代经济社会,药业集团要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因而组织行为会与既定的目标有很大出入,无论是品牌

化经营,细分市场应对多元消费,还是药品安全、监督机制等政策环境变化,药业集团都需要采取高效的管理措施对所出现的一切偏差和失误进行纠正。有效的控制行为是药业集团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企业效益实现的重要保障手段。

2 管理学视野下药业集团经济效益实现研究

2.1 合理调整产品结构

对药业集团生产经营的药品做利润分析,根据利润高低、销量大小、品牌影响力的大小,在经营过程中要有所区别,合理搭配。确定哪些药品是“有量无利”的,即为了搭建销售网络稳定特定客户的,哪些产品是“有利无量”的,即准备以后占领更多药品市场份额的朝阳药品,哪些是“有量有利”的风头药品,尽可能在保持现有利润基础上把量做大的。同时还要注重渠道管理。渠道挖潜是经销商增加效益的重要方法,所谓渠道挖潜就是对渠道进行精耕细作、分类管理,然后依据销售数额不同,分配相关支持资源,进一步释放渠道潜能和力量。销量大的产品,往往利润低,资金占用量大,要适当控制销售量。而销售量不大的产品,往往利润高,应作为重点推广对象。对一些销量很小、利润不高、没有前途的产品坚决予以淘汰。每年适当更新企业的产品结构,使得产品结构更加合理化,从而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2.2 实现以药品管理为联动机制的药业集团管理模式

药品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研制、生产、流通以及使用等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公众用药安全出现问题。因此药品集团应该通过提高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效益。实现对药品的科学监管,必须以科学的技术和手段作为依托。这是企业自身能够解决的问题,应该是今后发展的重点。制售假劣药品的手段不断翻新,监管和打击的难度不断加大。

2.3 以产品为核心推进药业集团效益实现

要提高现代药业集团的盈利水平和整体效益,必须向产品要效益。何以向产品要效益?一个通行的集团经营模式是:新药+知识产权=巨额利润。其实,新药研发和制药历来是我国药业集团企业的薄弱环节所在。我国制药企业乃至集团公司数量众多,但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专利药品研发能力的企业却少之又少,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97%的化学药品都是仿制药,而一种仿制药居然能够在多家企业同时生产,扰乱了市场秩序,使得低水平创新和资金不足的恶性循环一再上演。以诺氟沙星和氟哌酸为例,截至2009年已有120多家药品企业在生产诺氟沙星,而氟哌酸的生产厂家更有1 000家之多。实际上,从国际市场范围来看,我国医药企业乃至集团公司强有力的竞争筹码恰恰是中药的研发与创新。因此我国医药集团一方面要支持中成药新药的研发,同时还要加强其知识产权的保护。在国家层面上,在宏观政策方面,为企业提供力度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企业培养良好的市场环境。在药品的研发和生产上,国家应该加大对中医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建立符合中医药疗效特点的安全性评价等方法与标准规范,扶

持企业开展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以及预防、康复和保健作用的研究,并争取使之成为国际公认的标准,进行疗效确切的传统中药的二次开发,要鼓励发展绿色中药材种植,确保中药行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中药制药水平,同时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

主要参考文献

[1]郭翔宇,赵丹玲,芮国忠,中国药企缘何不积极研发真正的创新药——基于风险/效益的分析[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10(6).

[2]张丹.业务流程再造在医药经营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下半月,2011(8).

[3]王俊艳,陈莉.“苹果模式”对医药企业经营的启示[J].上海医药,201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