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近期我科收治一例糖尿病合并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病人容易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发生猝死,在临床工作中要时刻警惕,特别是在工作人员较少的夜班更要注意加强病房的巡视,在我们的精心护理下,该患者安全出院,这种病在临床中很少见,为此我也查阅了相关文献,和大家共享一下:
诊断:
扩张型心肌病指左右心室一侧扩大或双侧扩大所引起心脏收缩功能减退的充血性心肌病,主要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为基本特征,是原发性心肌病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心肌病发病的90%以上。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有胸闷、气喘、呼吸困难(最为常见)、腹胀、心悸、端坐呼吸、乏力、食欲减退、晕厥等;通常伴有心力衰竭,常有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及突然死亡,可以在任何阶段发生。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平时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一旦症状恶化很容易猝死。中年男性多见,死亡率较高。
一般护理
1.病房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湿润,定期消毒,保证室内空气清洁,还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以防止呼吸道感染而加重或诱发心力衰竭。
2.卧床休息。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的一种方法。患者的心功能较差时,卧床休息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因而对心脏病重症病人提倡绝对卧床休息。
3.合理饮食。应嘱咐患者宜摄入低盐、低脂、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避免饱食,以免增加心脏的负担。对于DCM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利尿剂作为一种常规治疗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应鼓励多进食富含钾盐的食物,以防低血钾出现,从而出现新发心律失常,使心功能恶化。同时需嘱咐患者勿饮用浓茶、咖啡及禁酒、戒烟,以避免诱发心律失常。
对症护理
指导患者取半卧位,在患者接受氧气吸入时,告知患者呼吸的技巧。定时协助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翻身,并加强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监测,如有必要,可给予患者心电监护,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实施液体输入治疗时,应严格按照医嘱控制液体输入的速度,并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是否伴有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进行监测。
心理护理
加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疾病知识以及治疗知识的讲解,增加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心理准备。若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存在自控能力较差的情况,则护理人员应尽量协助患者治疗,避免患者出现沮丧、失望、悲观等心理,促进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接受治疗。
药物护理
扩张型心肌病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出现心功能不全。强心、利尿、扩血管是治疗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的主要药物;也有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虽然目前在抗心律失常方面非药物治疗[如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 ICD)、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等]成为热门,而药物仍是其治疗的基石;但是这些药物都有各自不同的副作用。洋地黄作为正性肌力药物,是治疗心功能不全最为主要的强心剂,但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广泛受累,对洋地黄药物耐受性较差,加之应用利尿剂后的电解质紊乱、机体低氧血症等,通常在常用剂量下就易致中毒症状。因此对应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患者应严密监测其心率、节律的变化,以及观察是否有头晕、视物模糊、头痛、恶心等症状,早期发现中毒表现硝酸甘油、硝普钠是有效的扩血管药物,能够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但若使用过量,将会出现血压下降、眩晕、或者心律、心率变化,故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先给予小剂量,注意严密监测血压变化。螺内酯及呋塞米是常用的利尿剂,能够减轻心脏前负荷,改善心功能,抑制心肌重构,但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容易诱发洋地黄中毒,甚至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应观察及询问病人有无乏力、四肢痉挛、腹胀等现象。
预防
病人预防办法,心力衰竭者避免过度劳累,饮食清淡,忌暴饮暴食。注意预防大便干燥,以免用力大便诱发心衰。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保持病室安静、整洁、舒适,保证病人睡眠充足,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和温度适宜,防止病人呼吸道感染。保护血管,控制滴速在静脉穿刺时,注意保护好血管,便于长期治疗。
通过本病例的学习,增长并提高了专业知识,同时也向我们发出了警示,要时刻准备着,不停地为自己充电,真正在工作中能够独当一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