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纪念白求恩》有感
诺尔曼·白求恩医生从一位想当医生的小淘气包到成为一位高尚的、纯粹的、有道德的人,一位中国人民永远思念和尊敬的人。他在加拿大听说中国在抗日,于是率领加、美医疗队来到中国,在中国为英勇抗战而伤病的八路军将士和百姓们效劳近二年后以身殉职。
早在美国治疗肺病时,他就发现富人有富人的肺结核,穷人有穷人的肺结核,穷人无方法享受到医疗进步的成果。他为此思索探索,并此倾向了共产主义。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五十多岁的白求恩,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何等的伟大。
他是一个谦虚的人,不像许多人喜欢自吹,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会一点点技术就自以为是。白求恩医生总是自己挑重的担子,总是为了他人着相,做的好事不可计量,却总是不留名,不求回报。他总是把自己的技术教给别人,让更多人学到更先进的技术,这样就能把医疗传播到更广的地方,更多人的人就能得到治疗。白求恩五十多岁了,他还为人民为同志做了这么多的事,白求恩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技术很**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为缺乏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现在的社会上,有一些人总是经不住考验,抵不住灯红酒绿的诱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错位,冷淡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宗旨,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俘虏,成了时代的落伍者。
他是一个在工作上极端的负责的人,关心病人、保护病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效劳。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白求恩医生从来不拒绝病人,
只要发现病人,从不放过治疗的时机。无论在炮火纷飞的战场还是在寻常百姓家里。有一次白求恩医生在驻地发现一个小男孩有兔唇,他就想法找到家长,说服家长让他为男孩做个整形手术。虽然孩子的豁嘴缝合手术很简单。几天后就拆了线。”豁嘴儿”一下子就变成了漂亮的孩子。白求恩医生在贫穷的**察**根据地老百姓眼中,简直就是一个八路军派来治病救人的活菩萨。还有一次,白求恩在简易的茅棚战地医院给八路军伤员动手术,在不远处正在进行剧烈的战斗,敌我双方你死我活的殊死拼杀。手术台的棚顶被炮火的气浪震得乱动,大家都劝白求恩去隐蔽。他坚决说:“前线的战士能不能因为空袭而停止作战?我们的战斗岗位就是手术台,一定要坚守阵地。”在他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中国的客人,我应该像所有中国人一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奋斗,为人民付出自己所有的力量....最终他因为连续工作四天四夜没合眼,太疲劳了,在给伤员做手术时把手划破了,但他**顾自己的伤口仍然继续给伤员做手术,最后由于伤口感染病毒而牺牲在抗日前线。“有些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却仍然活着。”这句话用来形容诺尔曼·白求恩最适合。
白求恩的精神是不会过时的,它在每一个时期都会得到深化,都是一种标准。在2005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卡特里娜飓风,还是2022年5月缅甸遭受的强热带风暴袭击和我们国家发生的5.12**8级地震,各国尽其所能,不仅捐钱捐物,还派出救援队、医疗队和志愿者深入灾区,全力以赴展开救援工作,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种国际主义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大灾大难面前,只要我们都怀着这种精神,任何困难都无法把我们压跨。在**年代还有如此多的“白求恩”在人民需要的时候能够义无返顾的奉献自己的力量。但是一旦到了个人,又有多小人能够做到呢?白求恩精神一度被严重淡化,甚至被曲解,当你提到白求恩精神时,
有人会说“你脑袋有包”,更有甚者会反问你:“白求恩精神值多少钱?”,一些人只讲钱,不讲医德,甚至有的人以医行骗,看假病,卖假药,骗取不义之财,虽然说这也只是少数人的行为,但它严重败坏了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形象,引起了群体极大地不满意,导致医患矛盾突出,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医疗行业中的收红包,吃回扣,开单提成,乱收费,乱检查,乱用药等不正之风仍屡禁不止,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为什么医疗行业作风久纠不正呢?除了它的社会原因之外,一些人缺乏白求恩那种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这一根本宗旨,把个人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上。有这样风气的国家怎么强大?白求恩的精神就是共产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主席就是为了把这种精神传播得更远,而写了这一篇文章,它既是对白球恩医生的纪念,也是为了时时刻刻地提醒世人我们一定要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并不断地延续下去,白求恩就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典范。虽然这些精神当中有一些与现代社会的需要不太符合,不过其中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却值得现代人类的学习与支持。在现代社会中,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呢?即使是“无私奉献”也是少之又少了。有人说要做到这样很困难,那么只能说这些人**集体意识,**奉献精神,更不用说“毫不利己”了。其实,更深的想一想,把自己奉献给集体,或者为集体付出一点,得到别人的称赞和敬佩也是对心灵莫大的满足,何乐而不为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