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佳旅游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下册)部编版五年级语文15《自相矛盾》课时测评卷含答案

(下册)部编版五年级语文15《自相矛盾》课时测评卷含答案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15 自相矛盾课时测评方案

字词模块

一、读拼音,写词语。

mÁo dùn zÀNyù wú bèi (

)

(

)

(

)

二、给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f ū f ú

1. 夫.( ) 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2. 这个渔夫.(

) 常年居住在渔船上。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又誉.其矛曰 ( ) A.夸耀。 B.荣誉。

C.指着。

2.或.曰( )

A.或者。

B.有的人。

C.有时。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 )

A.用,拿。

B.把。

C.扛。4.于物无不陷.

也( )

A. 刺破。

B.陷进。 C.掉进。

四、根据句意,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 填序号)

利:①好处,跟“害”“ 弊” 相对。②工具、武器等锋利,尖锐,

跟“钝”相对。③顺利,与主观的愿望相合。

1 .2 .3 .

吾矛之利.(

)

)

坐收渔翁之利.( 出师不利( .

)

句子模块

五、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楚人 / 有鬻盾与矛者,誉之 / 曰

B. 以子 / 之矛/ 陷子/ 之盾 C. 物莫 / 能陷也

) 。

D. 其人 / 弗能应也

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 .

于物无不陷也。

2 .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读写模块

七、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 又誉其矛曰: “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不可同世而立。

1. 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 买。) B.其人弗能应也 ( 楚人。) .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 你。) .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 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 .

2. “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3. 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4. 请用“自相矛盾”写一句话。

八、课外阅读。

( 一) 东施效颦 (p ín)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 之,归 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 坚闭门而不出; 贫人见之, 挈 妻子 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注释: ①颦:皱眉头。②里:邻里。③美:认为 回去。⑤挈:带着。⑥妻子:妻子和儿女。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

东施效颦( .

)

美。④归:

② ③ ④

挈妻子而去之走)2(.(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

3 .用“ ”在文中画出描写人们看到丑人“亦捧心而颦其里”

的表现的句子。这种表现说明了什么?

4 .

东施效颦最大的问题在于: 。 ( 用 原 文 语 句 回 答 )

5.这个故事给人们的启示是 (

) 。

A.每个人都要有追求美的勇气 B.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C.要懂得扬长避短,不能盲目模仿别人

( 二) 墨鱼自蔽

海有虫,拳然 而生者,谓之墨鱼。其腹有墨,游于水,则以墨 蔽其身,故捕者往往迹 墨而渔之。噫!彼所自蔽者,乃所以 也欤?人有恃 智,亦足以鉴。

注释: ①墨鱼: 乌贼。②蔽:隐蔽。③拳然: 屈曲成一团的样子。

自祸

④迹:循着踪迹,即跟踪。⑤所以: 来祸患。⑦恃:凭借,依仗。

的原因。⑥自祸:给自己带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

)2(

故. 捕

)(

亦足以鉴。( .

者 往 往 )

迹 墨 而

渔. 之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则以墨蔽其身。

3. 为什么说“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用自己的话说

一说。

4.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 ) 。

A.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B.只有掌握本领,才能保护自己 C.遇到危险要保持冷静,不能慌张

参考答案

一、矛盾 赞誉 吾辈二、1.f ú 2.f ū 三、1.A 2.B 3.A 4.A

四、1. ② 2. ① 3. ③ 五、C

六、1.( 我的矛 ) 什么东西都能刺破。

2. 什么都无法刺破的盾与

什么都能刺破的矛,不能同时存在。

七、 1.A 2. 因为楚人片面地夸大了他的矛和盾的作用,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所以无法回答。 思而后行,不要前后抵触。 信服。

八、( 一)1.(1) 仿效。 (2) 奔跑。 2. 邻里的一个丑女人看见了, 认为皱着眉头很美。 3. 其里之富人见之, 坚闭门而不出; 贫人见之, 挈妻子而去之走。 这种表现说明丑人效颦的样子非常丑。 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5.C

4. 彼知

3. 说话、做事都要先认真考虑,三

4. 这篇文章的内容自相矛盾,不能让人

( 二)1.(1) 所以。 捕捉。 (2) 借鉴。 2.( 它们) 就用墨汁隐蔽

自己。 3. 它们。 4.A

因为渔人会发现它们的墨汁,跟踪墨汁就会捕捉到

1.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脚比路长

古老的阿拉比国位于大漠深处,多年的风沙侵蚀,使城堡变得破烂不堪,国王对,四个王子说他打算将国都迁往据说美丽而富饶的卡伦。

卡伦距这里很远很远,要翻过许多崇山峻岭,要穿过草地沼泽,还要涉过很多江河,但究竟有多远没有人知道。

于是,国王决定让四个儿子分头前往探路。

大儿子乘车走了七天,翻过了三座大山,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地边。一问当地人,得知过了草地,还要过沼泽,还要过大河、雪 山

便调转马头往回走。

二王子策马穿过一片沼泽后,被那条宽阔的大河挡了回来。

三王子漂过了两条大河,却被一片辽远的大漠吓退返回。

一个月后,三个王子 回到了国王那里,将各自沿途所

见报告给国王,并都再三强调,他们在路上问过很多人,都告诉他 们去卡伦的路很远很远。

又过了五天,小王子

地回来了, 报告父亲

—到卡伦只需十八天的路程。

国王

笑了:“ 。”

?”

几个王子不解地望着国王:“那为什么还要派我们去探路

国王一脸郑重道:“那是因为,我只想告诉你们四个字——脚比路长。”

是的,脚比路长,远方无论多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双足去抵达。人生亦是如此,我们不怕目标的高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勇气、热情、执着

只要心头时时燃烧着坚定的信念,一往无前地行进

下去,就会惊讶地发现——很多所谓的远方,其实真的并不遥远。

(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郑重: 勇往无前:

(2) )请给文中①②③④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只填序号。

A.满意地 C.兴奋地

B.风尘仆仆 D.陆陆续续

(3)

)通过阅读全文,我们知道“脚比路长”中的“脚”指的是

,“路”指的是

(4)

)请联系上下文把文中画线的地方补充完整。

)“又过了五天 只需十八天的路程。”读到这里,你仿佛看

(5)

到一个怎样的小王子 ?其他三个王子与他的探路过程有什么不同 ?

(6)

)读了《脚比路长》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 ?

参考答案

1.【答案】 (1)语重心长。体现长辈对晚辈的深沉教导;一直向前

无所阻挡。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向前。

,

(2) )D;B; C;A (3) )勇气;热情;执着;目标

(4) )孩子,你说得很对,其实我早就去过卡伦。

(5) )仿佛看到小王子翻过崇山峻岭,穿过草地沼泽,涉过很多江河,一直向前 , 无所畏惧。前三个王子均畏首畏尾、没有善始善终、半途而废;四王子却恰恰相反。

(6) )本文告诉人们:生活中做任何事都要有勇气、信心、热情和执着的积极态度,面对现实,远方并不遥远,前途无限光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hangjiatan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