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河南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标准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河南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标准

河南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

2019年3月

1

河南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标准

单位: 日期: 总分:

评估指标 评估要点 创建与运行要求 1.企业应建立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领导机构;领导机构组成人员应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及重要岗位人员;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主要领导职基本要求(8分) 组织机构 (2分) 评分标准 1.未以正式文件(红头文件)明确建立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领导机构的,扣0.2分。 2.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领导机构的组成人员不全面,缺一个岗位扣0.2分;企业主要负责人未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扣0.5分。 评估方法 查文件: 下发的正式文件、企业建立的安全生产责任和安全管理制度。 查阅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相关记录等,并核对实施情况。 询问: 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各层级、各岗位人员是否掌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基本要求及应履行的主要职责。 2

评估记录 扣分 务,全面负责企业体系建设。 3.未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2.企业应在领导机构成立文及各部门负责人、重要岗位人员及办事件中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及重要岗位人员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应履行的职责。3.企业应制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分工、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工作机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职责的,一项不符合扣0.2分。 4.未制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扣0.5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未明确实施时间、责任人与分工、工作任务、阶段性目标等,一项不符合扣0.2分。 评估指标 评估要点 创建与运行要求 任务、进度安排等。 评分标准 5.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各岗位人员未履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职责的,每人次扣0.2分。 否决项: 未建立双重预防体系组织机构,且未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及重要岗位人员相关职责的,评估不通过。未制定实施方案的评估不通过。 评估方法 评估记录 扣分 1.企业应制定双重预防体系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学时、培训内容、参加人员、评估方式、相关奖惩等。 全员培训 (2分) 2.应分层次、分阶段组织进行双重预防体系的培训,培训内容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培训结束须进行闭卷考试,考试结果应记入培训档1.企业未制定双重预防体系培训计划或计划不具体的,扣0.5分。 2.培训记录、档案不详实或培训记录无效果评价,无签到表,无教材或课件、教师等相关记录的,扣0.5分。 3.未分层次、分阶段对全员进行双重预防体系培训,缺少部门/岗位的一项扣0.2分。 4.培训结束未组织进行闭卷考试或考试查资料: 1.培训计划。 2.培训教育记录与档案。 3.查阅《安全培训教育制度》或《奖惩管理制度》。 抽查问询: 1.随机抽查、问询各 内容无针对性、流于形式的,扣0.5分。 层级、各岗位人员是3

评估指标 评估要点 案。 创建与运行要求 评分标准 5.未明确双重预防体系培训评估方式、奖惩规定的,扣0.2分。 否决项: 抽查1-10%但不少于5名相关岗位人员,5人及以上或超过半数未掌握企业评估方法 否掌握双重预防体系培训内容。 2.企业负责人、部门负责人是否明确本企业的重大风险、双重评估记录 扣分 双重预防体系培训内容,评估不予通过。 预防体系建设、运行流程。 1.未制定全覆盖安全生产责任制,扣11.企业应制定符合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标准要求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风险分级管控制体系文件 (2分) 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运行考核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等体系文件。 2.体系文件应符合企业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并传达至各部门/岗位。 分。 查资料: 1.安全生产责任制、 2.未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扣1分。 安全管理制度、作业3.未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扣1分。 指导书、岗位安全操4.《教育培训制度》未包含双重预防体系内容的,扣0.5分。 作规程等体系文件文本。 5.未制定《双重预防体系运行考核制度》2.制度发放或传达记或未规定运行评估内容,扣0.5分。 6.未制定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扣0.5分。 7.各项制度不符合企业实际、不具有可录。 现场检查: 工作岗位是否已获取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操作性的,一项内容不符合扣0.2分。 制、安全管理制度、4

评估指标 评估要点 创建与运行要求 评分标准 8.制度未传达到各部门/岗位的,发现一个部门/岗位扣0.2分。 评估方法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 评估记录 扣分 1.《双重预防体系运行考核制度》内容1.企业应在双重预防体系运行考核制度中明确考核奖惩查资料: 不具体,未明确考核奖惩的标准、频次、1.《双重预防体系运方式方法,未将评估结果与员工工资薪行考核制度》。 的标准、频次、方式方法等,酬(或奖金)相挂钩的,每项扣0.5分。 2.双重预防体系考核责任考核 (2分) 并将评估结果与员工工资薪酬(或奖金)挂钩。 2.应落实双重预防体系运行考核制度,根据双重预防体系评估结果予以奖惩。 2.未根据双重预防体系评估结果落实奖惩的,一项不符合扣0.5分。 否决项: 未建立《双重预防体系运行考核制度》或评估内容,或未有效落实的,评估不通过。 风险点确定(2分) 1.应按照《导则》或行业规范要求,建立安全风险点清单。 2.作业活动清单应覆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类作业活动。 1.未建立安全风险点清单,扣0.5分。安全风险点清单未包含所有作业活动和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1.作业活动清单。 奖惩记录,相关财务、工资(或奖金)发放记录。 设备设施类风险点的,缺一项扣0.2分。 2.设备设施清单。 2.未建立作业活动清单,扣0.5分。清单未涵盖主要作业活动的,缺一项扣0.2分。 3.安全风险点清单。 查现场: 通过分析工艺流程、5

评估指标 风险 分级管控(30分) 评估要点 创建与运行要求 3.设备设施类清单应覆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的设备、设施。 评分标准 3.未建立设备设施清单,扣0.5分。清单未涵盖主要设备、设施的,缺一项扣0.2分。 4.风险点划分、确定不符合划分原则(不合理)的,一项扣0.2分。 否决项: 风险点有明显遗漏或有10%划分不符合划分原则和企业实际的,评估不通过。 评估方法 生产现场判断是否遗漏主要作业活动、设备设施。 评估记录 扣分 1.企业应组织相关部门、班组、岗位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 危险源辨识、分析 (5分) 2.针对作业活动清单,采用合理的辨识方法对每个作业活动及作业步骤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 3.针对设备设施类清单,采用合理的辨识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 1.未按照工作危害分析法或适用的辨识方法针对作业活动清单逐个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的,缺一项扣0.5分。作业活动、作业步骤、危险源辨识、分析不准确、重要危险源遗漏不符合GB/T13861内容的,一项不符合扣0.2分。 2.未按照安全检查表法或适用的辨识方法针对设备设施清单逐个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缺一项扣0.5分。设备设施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1.作业活动分析评价记录。 2.设备设施分析评价记录。 询问: 询问主要岗位人员参与危险源辨识、分析情况。岗位人员是否 检查项目、重要检查标准、危险源辨识、了解本岗位存在的风分析不准确、危险源遗漏不符合险点、危险源及其危6

评估指标 评估要点 创建与运行要求 评分标准 GB/T13861内容的,一项不符合扣0.2分。 否决项: 危险源辨识有10%不准确的或重要危险源遗漏,评估不通过。 1.企业风险评价不符合《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DB41/T 1646-2018)要求或企业未结合生产实际制定风险评价分级评估方法 害后果(事故类型), 评估记录 扣分 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1.风险评价分级标准。 2.工作危害分析及安全检查表分析等分析记录。 1.企业风险评价应符合《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风险评价 (5分) (DB41/T 1646-2018)、行业标准及企业生产实际。 2.参与评价人员应熟知企业情况、掌握评价分级标准,合理评价,评价级别正确。 标准的,扣0.5分。 2.评价人员不熟悉评价分级标准或者风险评价取值不合理(偏低)、评价级别不准确,未依照从严从高原则进行评价的,询问: 一项不符合扣0.2分。 3.应判定为重大风险而未判定为重大风险的,一项不符合扣0.5分。 4.未按照GB6441-1986标准进行事故类型描述或事故后果与作业步骤、检查项1.企业主要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岗位人员是否掌握企业重大风险相关内容。 2.相关岗位人员是否目以及危险源无因果关系、逻辑关系的,熟知风险评价规则并每项扣0.2分。 进行正确的评价。 7

评估指标 评估要点 创建与运行要求 否决项: 评分标准 评估方法 评估记录 扣分 应判定为重大风险而未判定为重大风险,存在一项的,评估不通过。 1.安全风险图包括企业风险分布图和企业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 2.在企业总平面布置图上采用不同颜色的图标准确标出风险点危险源中心所在位置,标明具体名称。至少显安全风险图(3分) 示出风险等级最高的风险点危险源,但各级别风险点数量及总数应以图示的形式给出。 3.企业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包括企业各类岗位或作业活动固有风险比较柱状图和采取了管控措施后的现有风险比较柱状图。 1.安全风险图数量不够,缺少一张扣0.5分。 2.风险点危险源标注情况与风险评估结果不一致,扣0.5分;标注位置错误,或名称标注缺失或错误,出现一处扣0.2分;标识大小不一,形式不规范,扣0.2分。 3.作业活动风险分值与风险评估结果不一致,扣0.5分;作业活动名称不规范,出现一条扣0.2分;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不足5项,或格式不规范,扣0.2分。 否决项: 风险分布图中重大风险点危险源与企业实际情况严重不符的。 查资料或信息系统: 1.企业风险分布图。 2.企业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 3.对照“两清单”进行风险点等级核对。 查现场: 现场确认风险图中重大风险点危险源标注位置是否与现场一致。 8

评估指标 评估要点 创建与运行要求 4.企业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将风险分值最高的不少于5项作业活动以柱状图的形式进行比较。 评分标准 评估方法 评估记录 扣分 1.控制措施与潜在的危险源及事故后果无对应关系、无针对性或与实际不符、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检查控制措施制定过 可操作性较差、未有效落实、有遗漏的,程,是否全员参与并岗位人员应从工程技术、管理、培训教育、个体防护、风险控制 措施 (6分) 应急处置等方面,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并经过企业相关程序评审确定,控制措施应与实际相符,具有可操作性并得到有效落实。 一项不符合扣0.5分。 2.各专业技术人员、主要岗位人员未参经过评审确定,控制措施是否全面、无疏与控制措施制定的,每人次扣0.2分。 漏、可操作性强并有3.企业未按程序组织进行控制措施评审确定的,扣1分。 否决项: 核查控制措施,10%及以上控制措施与潜在的危险源及事故后果无对应关系、无针对性或与实际不相符、不具有可操作性、未有效落实、管控措施缺失的,评估不通过。 效落实。 现场检查: 核查岗位人员是否掌握自身岗位相关控制措施。 风险分级管1.企业应结合机构设置情1.风险管控层级不符合标准要求或风险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9

评估指标 评估要点 控 (5分) 创建与运行要求 况,合理确定各等级风险的管控层级。 2.根据风险分级管控原则,确定风险点、危险源的管控层级,落实管控责任。 评分标准 管控层级与企业组织机构设置不相符的,扣0.5分。 2.各风险点和危险源未根据管控层级确定责任部门及人员,落实管控责任的,或责任部门及人员专业不全,未覆盖其他相关专业的,每项扣0.2分。 3.较大及以上风险(点)的公司级管控责任人只有分管安全负责人,未按管控评估方法 工作危害分析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资料。 询问: 企业主要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岗位人员是否清楚应管控的风评估记录 扣分 措施实施分专业负责的,每项扣0.2分。 险及相关控制措施。 3.抽查企业主要负责人、部门(或车间) 负责人、岗位人员,未掌握相应管控风险内容的,每人次扣0.2分。 否决项: 根据相关记录文件,抽查1-10%但不少于5名相关岗位人员,5人及以上或超过半数未掌握本岗位应管控风险及相关控制措施的,评估不予通过。 10

评估指标 评估要点 创建与运行要求 评分标准 1.未建立作业活动类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扣0.5分。 2.未建立设备设施类风险分级管控清评估方法 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1.作业活动类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2.设备设施类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3.查阅评审评价记录。 4.查阅清单签发页。 评估记录 扣分 1.企业应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清单应由企业组织相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2分) 关部门、岗位人员按程序评审,并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核通过后发布。 2.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的形式、内容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单,扣0.5分。 3.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中内容及格式不符合《导则》等标准要求的,每项扣0.2分。 4.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未经企业组织相关部门、岗位人员按程序评审的,每项扣0.2分。 5.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未经企业主要负责人审定发布的,每项扣0.2分。 否决项: 企业未建立设备设施类或作业活动类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的,评估不予通过。 11

评估指标 评估要点 创建与运行要求 1.企业应制作发放《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岗位事故应急处置卡》等告知企业员工及相关方主要风险相关评分标准 1.未制作发放《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或《岗位事故应急处置卡》均扣1分。 2.风险告知内容不符合要求的,每少一项扣0.2分。 3.告知地点不当,每处扣0.2分。 4.无培训记录,扣0.2分。 评估方法 查文件: 1.风险告知相关文件 2.告知方式及内容 3.培训记录等资料 现场检查: 安全风险告栏及安全警示标志、监测或预警设施。检查岗位作业人员持卡情况。 评估记录 扣分 风险告知 (2分) 内容。 2.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3.应组织各层级、各岗位进行风险评价结果的告知培训。 1.企业应编制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标准清单。 2.隐患排查标准清单内容包 1.企业未结合实际情况编制隐患排查标准清单的,扣3分。 2.隐患排查标准清单未包括排查内容、排查标准、排查方法、排查周期、排查责任等内容,每项扣0.5分。 3.未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编制相关层级隐患排查标准清单的,每缺一个层级扣1分。 4.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不全、排查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查相关层级隐患排查标准清单 隐患排查治理 (36分) 编制隐患排查标准清单(7分) 括:排查内容、排查标准、排查方法、排查周期、排查责任等。 3.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编制相应层级(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的隐 12

评估指标 评估要点 创建与运行要求 患排查标准清单。 4.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标准清单排查内容应包含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中各风险点、危险源及控制措施。 评分标准 标准不具体的,每项扣0.5分。 5.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标准清单排查内容,未包含各风险点、危险源及控制措施的,每项扣0.5分。 6.相关排查方法、组织级别、排查标准、排查周期等不符合安全标准化要求的,每项扣0.5分。 否决项: 未编制企业隐患排查标准清单的,评估不予通过。 评估方法 评估记录 扣分 企业应根据生产运行特点,确定排查 计划 (4分) 制定全年隐患排查计划,明确各类型隐患排查的排查时间、排查目的、排查要求、排查范围、组织级别及排查人员等。 隐患排查 实施 1.企业应按照排查计划,结合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1.未制定隐患排查计划,或企业安全检查计划中未包含隐患排查内容的,扣2分。 2.排查计划内容不全,缺一项扣0.5分。 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隐患排查计划等资料 1.抽查各组织级别隐患排查记录表或安全检查表,缺一项扣1分。 2.各组织层级未按隐患排查计划组织隐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隐患排查表、排查记录、隐患登记表等记 (11分) 由各组织级别分别按要求组13

评估指标 评估要点 创建与运行要求 织隐患排查,并及时、准确填写相关排查记录。 2.隐患排查类型、周期、实施主体应符合通则、细则等标准的要求。 3.查出的不能立即整改或危害较高的隐患应记录详实,如条件允许应保留影像资料。 1.隐患排查结束后,对于当场不能立即整改的,由隐患排查组织部门下达隐患整改评分标准 患排查,缺一项扣1分。 3.排查记录不详实的,隐患信息填写不准确、不全面的,隐患排查表存在漏项未排查的,发现一项扣1分。 否决项: 1.存在任意管控层级现场隐患排查未运行,评估不予通过。 2.伪造记录,弄虚作假,排查流于形式的,评估不予通过。 1.未及时告知隐患排查结果,发现一项扣0.5分。 2.针对查出的事故隐患未及时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发现一项扣0.5分。 3.隐患整改通知单内容不全,缺一项扣0.5分。 录 评估方法 评估记录 扣分 现场检查: 核查项目与标准、结果与现场的一致性。 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1.隐患通报。 2.隐患整改通知单。 3.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一般事故 隐患治理 (6分) 通知,并填写如下内容:隐患描述、隐患等级、建议整改措施、治理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治理期限等内容。4.隐患治理单位未按期完成整改,缺一并以适当方式向从业人员告知隐患信息。 2.隐患存在单位在实施隐患项扣0.5分。 5.隐患整改后未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并签字的,一项扣0.5分。 14

评估指标 评估要点 创建与运行要求 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和应急措施或预案,估算整改资金并按规定时限落实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及时反馈至隐患排查组织部门。 3.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应当对隐患整改效果组织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 1.经初步判定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应当及时组织评估,并编制事故隐患评估评分标准 6.隐患排查表、整改通知单及隐患治理台账信息不对应的,一项扣1分。 否决项: 1.30%及以上隐患未按期完成整改,评估不予通过。 2.隐患排查治理记录、整改通知单及隐患排查治理台账信息不对应,存在5条及以上的,评估不予通过。 评估方法 评估记录 扣分 1.企业未自行组织重大事故隐患排查的,或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未进行评估并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1.重大事故隐患档案 出具评估报告书的,发现一项扣1分。 (含排查记录、评估2.评估报告书内容不详实的,未包括隐患的类别、影响范围和风险程度以及对事故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报告书、整改方案、复查验收记录等)。 2.隐患排查治理台 重大事故 隐患治理 (8分) 报告书,报告有关部门,实施挂牌督办。 2.企业应根据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内容应符合细则的规定,并将治理方案按相关期限的建议等内容,缺一项扣0.5分。 账。 3.未根据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隐患治理方案的,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实施挂牌现场检查: 查看隐患治理情况及15

评估指标 评估要点 创建与运行要求 规定上报。 3.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企业应组织对治理情况进行复查评估,并将治理结果按规定上报有关部门。 4.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评估报告,治理方案、整改验收等应保留纸质记录,单独建档管理。 评分标准 督办,一项扣1分。未按照治理方案要求及时治理的,一项扣1分。 4.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未及时组织复查评估,或未及时申请挂牌督办单位现场审查的,一项扣1分。 5.重大事故隐患涉及资料未及时归档的,一项扣0.5分。 否决项: 根据相关标准,发现应定性为重大隐患而未定性的,评估不予通过。 重大隐患未按规定上报治理方案及治理结果的,评估不予通过。 评估方法 治理效果 注:经核查,企业在评估时确实不存在重大隐患的,本项按缺项计。 评估记录 扣分 1.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实现信息化管理,相关信息系统中信息化 管理 信息系统 应用 企业基本信息、双重预防体系相关组织机构及人员、设1.信息系统中,企业基本信息、双重预防体系相关组织机构及人员、设备设施数据库、作业活动数据库、相关管理制度、体系文件等信息填写不完整的,缺一项扣1分。 2.风险分析、评价记录和隐患排查治理记录填写不完整的,缺一项扣1分。 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登录相关系统(包括企业自建系统)对企业填报系统信息情况进行检查。 (20分) (10分) 备设施库、作业活动库、相关管理制度、体系文件等信息填写完整。 16

评估指标 评估要点 创建与运行要求 2.信息系统中,风险分析、评价记录和隐患排查治理记录完整。 3.信息系统中,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和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真实有效。 企业应在相关监管部门信息评分标准 3.信息系统中未建立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和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的,扣2分,相关数据内容缺失的,缺一项扣1分。 评估方法 评估记录 扣分 企业未按规定上报重大风险和重大隐患,扣6分。 否决项: 企业没有在相关监管部门信息平台注册,评估不予通过。 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登录相关系统(包括企业自建系统)对企业填报系统信息情况进行检查。 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信息上报 (10分) 平台注册,并每月度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重大风险和重大隐患。 持续改进(6分) 评审 (2分) 企业每年至少对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 1.每年未至少进行一次风险分级管控运行情况评审的,扣1分。 2.每年未至少进行一次隐患排查治理运行情况评审的,扣1分。 评审记录或评审报告。 注:企业进行首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时,本项目按满分20分计。 更新 1.企业应适时、及时针对工1.未适时、及时对变更过程的风险进行查资料、查信息系统: 17

评估指标 评估要点 (3分) 创建与运行要求 艺、设备、人员等重大变更评分标准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发现一项扣0.5评估方法 1.更新后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记录 2.风险管控清单 3.隐患排查清单 4.隐患排查记录及治理台账 现场检查: 现场核查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变更情况。 注:企业进行首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时,本项目按满分30分计。 评估记录 扣分 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分。 更新风险信息与风险管控措施,编制、更新风险管控清单。 2.应根据风险管控措施的变化情况或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更新隐患排查清单,并按清单编制排查表,及时实施隐患排查。 2.未及时更新风险管控清单、或控制措施实效性不强,发现一项扣0.5分。 3.未根据风险变更情况及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更新隐患排查内容,发现一项扣0.5分。 4.未根据更新的隐患排查表实施隐患排查,发现一项扣0.5分。 5.自建设运行以来未结合企业实际至少更新一次的,扣1分 1.企业应建立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沟通 (1分) 风险信息和隐患信息,提高风险管控效果与隐患排查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2.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1.未建立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机制或制度中未制定相关内容的,扣1分。 2.风险信息、隐患信息未及时传达至相关方的,发现一项扣0.5分。 3.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未对从业人员进查资料: 1.相关制度及内容。 2.重大风险信息变更培训记录及考试试卷。 行培训、告知的,发现一项扣0.5分。 现场检查: 18

评估指标 评估要点 创建与运行要求 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评分标准 评估方法 重大风险告知牌。 询问: 各层级之间是否进行了沟通,各层级及与相关方风险信息、隐患信息沟通采用培训、公告、告知、发放入厂须知等方式及沟通的效果如何。 评估记录 扣分 备注:1.本评估标准适用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创建运行能效评估,学校、医院等单位可参照使用。 2.每一评估要点的分值扣完为止。 3.本评估标准共计1000分,评估最终得分换算成百分制。换算公式如下: 评估最终得分(百分制)=评估得分(千分制)÷(1000-不参与考评内容分数之和)×100。最后得分采用四舍五入,取小数点后一位数。 4.企业评估总分不少于80分合格。评估中出现“否决项”或累计得分少于80分为不合格。 5.评估记录应根据评估标准逐项描述评估情况,并附带相关评估记录,不能仅简单填写不符合项,应详细记录抽查问询和现场检查情况。 19

说明:

1.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河南安科院安全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2.文中《导则》是指《河南省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导则》。 3.GB/T13861是指《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 )。

4.GB6441-1986是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

5.企业风险评价管控评价应符合《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DB41/T1646-2018)。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