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是幼儿园的根本目的。要保证幼儿园工作在数量和质量上尽可能达到计划所预定的目标,检查就是园长为获得较好的管理质量,对管理运行过程中各项具体活动实行审核、监察、督导和促进的管理活动。
硬性管理注意的是条例、规章,管理中的逻辑关系与因素,所以也可称为制度管理、条例管理或逻辑管理。柔性管理注意的是人,人与人相互交往的关系与准则,人的价值观、人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等。 一、做好思想工作
1.内化效应——管理者的管理主张,仅仅通过会议宣布,打印成文,很可能并不能让人完全接受。只有通过一次次交谈,才能使被管理者理解,从而完成内化过程。
2.封闭效应——当管理的原则和条例被管理者真正接受时,才能转化成被管理者的真正行动,从而产生管理的封闭效应。 3.情感效应——在出现矛盾时,不应该依靠简单的行政命令,而应该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若从被管理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往往能深化双方的情感,较顺利地解决矛盾。
4.理性效应——经常进行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可以加深相互了解。一旦发生矛盾,也能持理性的态度来对待。这样能避免人事矛盾的复杂化。一个具有管理艺术的园长,必定是一个善于做思想工作的行家。
5.平等效应——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可以让对方畅所欲言。管理者以普通人的身份倾听对方的心里话,可以让人感到领导和自己是平等的。在平等的氛围中,能密切彼此的关系,产生信赖感。 二、在教学过程中求统一
计划好坏与否关键是看实施的效果,看它能否转化为实际操作,使教育教学过程有价值。将评价计划与执行计划统一起来。为避免纸上谈兵,应注意:一是要看评价过的计划是否实施;二是要看评价的计划与实际情况是否脱节。管理者要定期检查和监督教师执行拟订的计划,使每一个计划都能得到落实。要正确处理好执行计划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评价计划的方法可以通过让教师事先自我介绍拟订的计划,然后采用观摩活动的形式,研讨;也可以采取教师共同商议设计某一活动的计划,由教师自愿报名实施计划,结合实施情况评价计划。结合教育教学活动过程评价计划,才会避免出现计划写归写、做归做的“两张皮”现象。 三、与儿童对话
成人往往认为自己的道德认识水平高于儿童。这种优越感常常使成人在儿童面前以“独裁者”的身份出现,好像真理全在成人那里,其实并不尽然。建立在权威和仅仅尊重一方基础上的教育,无论是发展智力还是发展道德,都是有缺陷的,没有平等的智力和道德方面的交流,试图让儿童充分自律是不可能实现的。儿童对道德现象的困惑、在道德推理中运用的推理形式以及采用的新鲜信息,曾使哲学家为之惊讶、赞叹、沉思。成人应该虚心地倾听儿童的道德思
考,以平等的态度与儿童进行交流和对话。自律必须建立在儿童与外部道德主体的相互尊重之上,单方面的尊重永远只能是他律的。 四、鼓励幼儿积极的“标新立异”
教师和家长应引导幼儿提出新颖的想法。当出现其有积极意义的“标新立异”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使幼儿明白教师喜欢他们提出不同的观点。教师在评价幼儿的作业时也应有这种观念。如评价绘画作品时,不应该只看画得像不像,是否准确,还应该看走否有画得与他人不同的地方。
五、把握好幼儿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
有些教育内容可以说既属健康教育范畴,又属科学教育范围,其间并无绝对的划分界限。实践中一方面不能因为学科内容的划分而人为割裂幼儿的知识结构,而应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同时对出现了一些回避不了的重复也不必过分担心,因为培养幼儿健康行为本身就应反复进行。
六、重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在实践层面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与师资水平有很大的关联。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师资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决定幼儿园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这是因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最终是要通过教师教育行为的转变得以体现的:重视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虽然不是幼儿园课程改革本身的问题,却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亟须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 刘 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