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2014年第3期 中国古代送别诗“水’’意象赏析 付【摘骞 (淄博职业学院,山东淄博255000) 要】 中国古代送别诗中常见意象有寒蝉、孤雁、孤蓬、长亭、杨柳、夕阳、酒、水、秋风、落花、黄叶等。这里我们想拈出其中有代表 性的意象——水,对诗歌加以赏析。水,是中国古代送别诗中的描写,通常表达出是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 【关键词】 中国古代送别诗;意象;水;离别;友情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244(2014)03-132—1 之情都在其中。远行之人切莫听这宫前的流水,流尽年华时光 的正是此种声音。这首送别诗清雅而不落俗套,写得蕴藉含 送别诗起于《诗经》、《楚辞》,逐渐发展成为诗歌的重要题 材和类别之一,是古人表达离情别绪的重要载体和方式。“黯 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世间的“生别离” 而感叹、惆怅。发而为诗,便成了许多传世的佳作,感情真实充 沛,没有造作,最易打动人心。 在中国古代送别诗中常见意象有寒蝉、孤雁、孤蓬、长亭、 杨柳、夕阳、酒、水、秋风、落花、黄叶等。这里要拈出其中的一 种意象——水,结合诗歌来加以赏析。水。在中国古代送别诗 中的描写,通常表达出的是离别的凄凉、惆怅,友情的深厚、真 挚.思念的悠长、无尽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出自《史记・刺客 列传》。这大概是古代送别诗中最悲壮、最有气势的一首,也是 临水送别的古诗中最著名、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燕太子丹在 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去刺秦王,太子丹和宾客以及荆轲亲朋好 友,全体穿戴起白衣白帽.一同相送。直至送到易水旁边,挥泪 诀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 士一去兮不复还!”悲壮的歌声激起了送行者无比悲愤慷慨的 心情。荆轲唱着,头也不回地走了,给后人留下了“风萧萧兮易 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诗句。此处的“水”充分表达 了离别时的悲壮和凄凉,衬托出壮士出征的气势和“一去不复 还”的决心 “春色碧绿,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出自南北朝 诗人江俺的《别赋》。诗句的优美之处在于借离别景色的描写, 刻画出了诗人惜离别的感受。用“春色碧绿,春水绿波”,充分 表现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希望无限.到处都是一片美好、温 暖的景色,“春水”是希望、悠长与无限的象征。借此情此景把 与心爱的人的离别衬托得更加凄凉、不忍与伤感。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 鸦飞尽水悠悠。”这首《丹阳送韦参军》是唐代诗人严维的名 作,严维的诗以送别赠酬居多。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给韦参军送 行以及送走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友情,无限思念 的深情。它感情真挚深厚.造语清丽流畅,读之余味无穷.深感 打动人心。“寒鸦飞尽水悠悠”,是诗人眺望之景,景中有情,情 景交融。通过环境的描写,渲染离别的气氛,从而表达诗人的 悠悠情思。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天地间 显得多么空阔、多么寂寞。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 恰如作者心中无限的忧愁。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 感触。此诗中的“水”表达出的是诗人心中的浓浓熟悉和悠悠 情思,他与韦参军的友情真挚深厚 对友人的思念悠长无尽。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 尽年光是此声。”韩琮的《暮春泸水送别》。花飞卉谢,叶茂枝 繁,朋友出了京城,暮云中的楼阁又映衬着帝京的繁华,古今 1 32 蓄,凝重深沉,诗人者排除了“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常 态,把友情、沧桑情、兴亡情,都概括为“古今情”,并巧妙地用 “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萧条形象表现出来,融情于景。 “宫前水”融入了光阴、无尽、悠长、无奈。诗意内涵深广,韵味 悠长,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 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出自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 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送别的人渐行渐远了,我的愁绪也渐 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愁”是一 种无可视感的情绪,将它比喻为迢迢不断的“春水”。绵绵不 断,悠悠不绝。比喻既形象又贴切,化虚为实,可视可感。 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别诗作《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 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李白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直生活在四川.对蜀中的 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 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无限留恋,依依难舍。但他不说自己 思念故乡.反而采用拟人化手法。说“故乡水”对自己怀有深 情,不辞劳苦,从四川一直送他到荆门外,“万里送行舟”,越发 闩已思乡惜别之情。“故乡水”在本诗中的应用更显曲折 岔蓄,源远流长,也显现出了作者愉快、乐观的心境。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 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这也是唐 代“诗仙”李白的一首广为传诵送别诗《金陵酒肆留别》。“请君 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以水为喻,请君问问那东流的 江水,离情别意与江水相比究竟谁短谁长?情感是抽象化的, 但是江水是具象的,绵绵不绝,延绵不继。诗中采用了设问比 较的方法,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 送我情”.有异曲同工之处。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歌吟不断,诗赋连篇, 造就多篇传世之作。或情意绵绵,感人肺腑;或黯然销魂,伤感 痛哭;或凄凉依依,惜惜别离;或悲愤慷慨,引发动容;或含蓄 比似.乐观向上…… 参考文献: 【11杨夫立,武红.唐诗三百首[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03. 『21沦浪诗话・诗评 作者简介:付骞(1977一),女,汉族,山东淄博人,淄博职业学 院教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