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悬浇连续梁施工挂篮弹性及非弹性变形分析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悬浇连续梁施工挂篮弹性及非弹性变形分析 李 亮 ,李文珍 ,刘 伟 (1.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天津300456;2.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滨海分院,天津300456) 【摘要】 以在建的连续箱梁上使用的挂篮施工为实例,分析挂篮产生变形的原因。通过对理论计算、 挂篮预压试验和各个节段施工标高监控数据的对比和分析得到最合理的模板预抛高数据,使各梁段的线形、 断面尺寸和标高满足设计要求。并通过实践提出影响挂篮变形的几方面重要因素,为后续同类桥梁施工提 供经验。 【关键词】 挂篮; 变形;标高 【中图分类号】U445.33 【文献标识码】B 的弹性变形,特别是主桁架及前下横梁吊杆的变形;连接螺 栓与螺栓孔之间产生的相对滑移造成的变形;钢轨与枕木的 弹性与非弹性压缩引起的前吊点下挠度。 悬浇施工时,主要施工荷载由底模承担。底模后端用8 根+32精轧螺纹钢筋固定在前节段底板上,每根精轧螺纹钢 用2个32 t螺旋千斤顶预拉消除弹性变形。前端由桁架经 吊杆承担。其中主桁架和固定前下横梁6根吊杆的变形是 影响底模标高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主要分析这两方面的 变形。 1挂篮设计概述 上海市林海公路4标段大治河桥为单箱双室,(60+ 105.5+58.5)In的三跨连续梁桥,采用挂篮法悬臂浇筑施工 工艺。0、1号块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施工,2—13号块采用挂 篮悬臂浇筑施工。悬浇挂篮选用刚度比较大的菱形挂篮,如 图1。 挂篮由主桁系统、底篮系统、行走及锚固系统模板及调 整系统,以及附属结构(操作平台、爬梯和栏杆等)部分组成。 挂篮的3榀主桁架,位于箱梁腹板处,主桁架间距5.75 m。 (1)底篮由前下横梁、后下横梁、纵梁和底模组成,前下 横梁、后下横梁采用H40H型钢双拼而成,纵梁采用I32a型 3变形计算 3.1荷载计算 3.1.1 节段新浇混凝土的荷载 钢,纵梁与前后下横梁电焊固定。 挂篮施工节段最大长度为3.5 m,箱梁底板宽度12 m, 节段最大重量(2号块)为P.=1 625 kN。将节段总重量,按 照前、后横梁之间的距离为5 111,宽度12 m换算成面荷 载 1: l=1 625(5×12)=27 kPa 3.1.2施工人员、施工料具运输、堆放荷载 2=1.5 kPa 换算成集中荷载为:P,=1.5×4×12=72 kN 3.1.3混凝土振捣产生的荷载 3=2.0 kPa 换算成集中荷载为:P =2.0×4×12=96 kN 3.1.4箱梁顶板和翼板按节段长3.5 m算重量为 图1挂篮结构 P =660 kN (2)固定前下横梁吊杆共6根,固定后下横梁吊杆共8 3.2挂篮主桁架变形计算 根,固定顶板和翼缘板滑梁前端吊杆共8根,后端8根,采用 qb32的JD785精轧螺纹钢筋,模板调整采用千斤顶调整。 验算挂篮的主桁架荷载,施工时荷载由桁架和箱梁端部 承受,实际上箱梁端部所承受的荷载略大于挂篮桁架荷载, 在计算时假定两者各承担一半。 (3)不设置后上横梁,悬臂浇筑施工时,挂篮底板前端荷 载由6根吊杆传递到前上横梁上,后端荷载由8根吊杆作用 在前一节段已浇混凝土上。 2挂篮变形机理 施工中引起挂篮变形的原因主要有:各构件受力后引起 [定稿日期]2011—10—27 [作者简介]李亮(1984~),男,硕士,助理工程师,从事 桥梁施工。 四川建筑第32卷3期2012.06 193 总荷载计算: P P1+P2+P3:1 625+72+96=1 973 kN  ̄b32JL750精轧螺纹钢,A=803.84 mm ,E=2.1× 10 MPa; 桁架有3片受力,所以每片桁架的前端承受的荷载为: 7T: 2×3 根据胡克定律,吊杆伸长量计算公式: △L :299 kN 3.3桁架单元 考虑最不利情况,只计算固定前下横梁6根长吊杆的变 形,每根吊杆受力为: : :!=109 kN 2×6 用Midas建立一片菱形桁架模型(图2)计算变形得到桁 架最大位移为挂篮的前端,最大位移12 mm。 每根长吊杆的平均长度按10 nl计算,吊杆伸长量为: : : 一丽一 :6.49 mm 一’ 4挂篮预压结果分析 在挂篮正式使用前,通过对挂篮加载预压消除挂篮的非 弹性变形,验证挂篮的承载力。实测挂篮的弹性变形,为计 算挂篮立模标高提供依据,为施工监控方提供可靠的参照数 据,确保主梁施工线型、标高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本工程 图2 Midas模型图 的预压荷载为最大节段荷载的120%。表1为四套挂篮底板 预压数据。 表1挂篮底板预压数据统计表(in) 3.4吊杆变形计算 挂篮编号 测点 编号 l 加载前 加载前 加载后 北侧 南侧 北侧 l2.135 l2.O6l l2.112 加载后 南侧 12.O31 卸载后 北侧 12.125 卸载后 非弹性 非弹性 弹性变形 弹性变形 南侧 变形北侧 变形南侧 北侧 南侧 l2.054 0.010 O.oo7 0.013 0.023 第一套挂篮 2 3 l 12.13l 12.13 12.13l 12.058 12.055 12.057 12.1O5 12.105 12.101 12.O3l 12.024 12.025 l2.123 12.123 l2.123 12.O52 l2.O48 12.049 0.OO8 0.007 O.0o8 0.oo6 O.o07 0.0o8 0.0l8 0.018 0.022 0.O2l O.024 0.024 第二套挂篮 2 3 I l2.137 l2.135 10.941 12.055 12.O5l 10.537 12.1o6 l2.108 10.914 12.O26 12.021 10.5o9 12.13 12.127 10.936 12.047 12.044 10.528 0.007 O.o08 0.o05 O.008 0.0o7 O.o09 0.024 O.Ol9 0.022 0.O2l 0.023 O.O19 第三套挂篮 2 3 l 10.938 10.94 10.936 10.54l 10,54 10.531 10.911 10.917 10.905 10.514 lO.5ll 10.504 l0.931 10.934 1O.93 1O.531 1O.53l 10.525 O.o07 O,oo6 0.O06 0.010 0.009 O.o06 O.O20 0.017 0.025 0.017 0.020 O.021 第四套挂篮 2 3 10.938 10.942 10.535 10.538 10.912 1O.915 10.509 lO.5ll l0.931 10.936 10.528 10.532 0.0o7 O.0o6 0.O07 O.0o6 0.019 0.O2l 0.019 0.02l 均值 0.007 O.o【y7 O.O20 O.O21 从预压数据表中得知四套挂篮的非弹性变形和弹性变 机会。 表2节段施工下挠监控数据表(mln) 节段号 2号节段 3号节段 4号节段 形均值分别是7 him和20 mm,并且离散性很小。 5施工中挂篮变形分析 在实际施工中,影响挂篮变形的因素包括挂篮系统的设 计和安装质量等挂篮本身的问题,也包括在施工过程中造成 的挂篮某些构件不可恢复的变形、每次浇筑混凝土时挂篮各 杆件连接松紧程度的不同、施工工人的操作习惯和梁段长度 变化引起的挂篮荷载分布的变化等外部因素,所以仅仅依靠 试验和理论计算还不能确保整个施工监控的准确性。为了 确保挂篮变形在施工标高调整中的准确性,需要了解预压试 验和实际施工中条件不一致造成的影响,而开工后使用挂篮 浇筑前几段悬臂梁梁段的施工正好提供了修正试验结果的 北侧1 24 19 23 北侧2 22 22 25 南侧1 26 19 22 南侧2 25 l7 24 5号节段 6号节段 7号节段 8号节段 20 22 18 17 19 23 l8 21 23 22 19 21 20 19 l7 l8 194 四川建筑第32卷3期2032.06 续表 一6 mm,7号一12号节段下挠最大值为23 mm,最小值为14 节段号 北侧1 北侧2 南侧1 南侧2 mm,与预抛高差值为3一一6 mm,各节段标高误差满足桥梁 9号节段 2l 22 22 23 施工技术规范中规定的±10 mm的要求。 1O号节段 17 15 17 17 (2)在下挠监控数据表中发现各节段的下挠值普遍小于 l1号节段 16 16 16 18 预抛高值,这是由于定预抛高值时过大的预估了非弹性变形 12号节段 16 18 15 14 值,施工前的预压试验可以消除大部分的非弹性变形值,施 工中挂篮移动产生的非弹性变形已经很小,建议类似施工中 13号节段 17 18 16 16 可以参照预压产生的非弹性变形适当减小。 均值 19.36 2O.o9 20.18 19.27 (3)第一次挂篮施工前一定要严格进行预压试验,并记 录好预压数据。在后续节段施工时每个节段要进行监控测 从表2监控数据中可以看到前2号~6号节段的下挠值 量,箱梁底面和顶面标高与理论标高进行对比,如有偏差或 普遍大于7号~12号节段,并且2号~6号节段的下挠值比 偏差较大要寻找偏差原因,在下一个节段施工时调整预 较稳定,均值为22 mm,7号一12号节段下挠值均值为18 抛高。 mm。因此,施工时要随着节段重量的变化及时调整预抛高 (4)挂篮底模板和顶模板标高定好后相对应的吊杆要用 值,使桥梁线形、标高满足设计要求。 双螺帽紧固,可以避免由于螺帽松动造成标高偏差。底板锚 6结束语 杆和挂篮后锚杆在锚固前一定要用螺旋千斤顶预拉到要求 理论计算按100%荷载时挂篮的弹性变形为18.5 mm 的拉力,然后用双螺帽锚固。 (吊杆+桁架),按120%荷载计算时挂篮的弹性变形为21.5 mm(吊杆+桁架),预压实验时按最大荷载的120%加载弹 参考文献 性变形,均值为20.5 mm。考虑预压试验时的7 mm非弹性 变形,本桥施工前5个悬浇节段施工时预抛高为25 mm,7号 [1]陈绍蕃,顾强.钢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周水兴,向中富.桥梁工程[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 ~12号节段施工时预抛高为2O mm。 社,2001 (1)对比下挠监控数据(表2)可以看到2号一6号节段 [3]JTJ 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s] 下挠最大值为26 mm,最小值为19 mm,与预抛高差值为1一 ● (上接第192页) 混凝土,如设计单位同意并出设计变更 水带或作企口模板,以防后浇带处渗水。后浇带保留的支 后,施工单位可以提前将后浇带补齐混凝土。如设计单位不 撑,应保留至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且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 同意,即不能满足建设单位要求,则施工单位绝不能单方决 可逐层拆除。 定将后浇带浇筑混凝土。否则,给将来高层续建时带来 4.2后浇带浇筑前的技术措施 难题。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会产生干缩变形导致新老混凝土 4后浇带施工的注意事项 结合不良,对此采取下列措施以防止后浇带产生裂缝:后浇 4.1模板支撑 带两侧用快易收口网、钢丝网或堵头板作侧模,堵头板应按 作为超长建筑的温度后浇带,一般要求混凝土的间隔时 钢筋间距上下刻槽,后浇带的形式按设计要求,若设计无明 确要求时采用何种形式视具体情况定。其中地下室外墙一 间不少于60 d;作为高层建筑高层与裙房之间的后浇带,要 般采用平直缝,并安装钢板止水带,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应 求高层部分主体施工完后再浇筑混凝土,间隔时间可能要几 个月甚至整年。由于一些跨过后浇带的连续梁被后浇带断 清除钢筋表面锈层,混凝土表面凿毛。若采用快易收口网或 开,造成这些梁在该跨出现悬臂现象,而结构设计时这些梁 钢丝网,网不拆除不需凿毛,清理混凝土表面杂物,并用压力 按连续梁的受力特性配筋,并未考虑梁的悬臂问题 ,同样一 水冲洗,施工中对钢筋应采取保护措施,以防钢筋被踩弯和 压弯。若有踩弯和压弯现象,浇筑混凝土前需矫正,接缝处 些单向板或双向板,由于设置了后浇带出现了由四边固定支 承变为三边固定、一边自由的现象,使板的受力特性发生了 混凝土应认真振捣,以求密实,待后再抹压收光,浇筑后应避 变化。为避免这些梁板挠度过大或出现裂缝,同时不影响上 免振动和冲击,混凝土浇筑时温度应尽量低于主体混凝土浇 部结构的施工,应对地下室较厚底板大梁等属大体积混凝土 筑时的温度,强度等级应按设计要求或比主体混凝土强度提 高一至两级,后浇带混凝土初凝后,应在内覆盖浇水养护,养 的后浇带,两侧必须设置专用模板和支撑以防止混凝土漏浆 护期间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而使后浇带断不开,对地下室有防水抗渗要求的还应留设止 四JII建筑第32卷3期2012.06 19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