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字购房常识论文|大一时写的建筑论文
来源:www.rudangwang.com 发布时间:2011-07-26
重大B区东大门到瓷器口街道的空间感受
——客观看待其规划与保护
摘 要: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那些记录着时代变迁的历史街区应当同老房子一样给予保护。然而长久以来,保护工作仅是物质方面的历史遗存及其环境的考古和修复,很少涉及精神方面的地方民俗、社会环境和人文因素的研究。瓷器口在年夜进行了规划保护,整个保护规划做得比较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然而可能因为资金、政策、管理的原因,也有某些地方做得不尽如人意。对此,我对重大B区大门到瓷器口街道进行调研,客观地看待整个规划保护成果,发表一下自己对此的感受和看法。
关键词: 新旧过渡建筑色调空间布局立面装饰处理绿化
居住环境交通
一、新旧建筑的过渡与并存
任何城市,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有其兴衰、沉浮,变迁、更替的阶段,新旧并存,古今共处是客观的必然。从这一系列的变动关系中,使建筑环境既有多样性又相互协调,这是城市建筑空间面临的课题,无论是城市交通的改善,还是居住区的扩建、改造,高层建筑的兴建,都应该注意到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重大B区东大门到瓷器口沿街街道两边的建筑,就运用了过渡的方法。在重大大门街道两边都是高耸的现代建筑,现代气息十分浓厚,往前走,就开始逐渐出现了古建筑,街道两旁,一边是古建筑,一边是现代建筑,继续往前走,现代建筑越来越少,而古建筑却越来越多,形成一个缓冲区,用这样新旧建筑逐渐过渡的方法,就使得人门的心理更容易接受,新旧建筑也显得协调,合理。如果直接就由新现代建筑突然变为古建筑,就显得很不协调。
新旧建筑的逐渐过渡
二、建筑色调
任何建筑,任何建筑,除了满足建筑内在的机能,创造一个美好的建筑空间外,它还以其自身的形、光、色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因之,建筑的色调问题,就成为建筑设计一个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提到一个相应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
重大大门到瓷器口沿街的建筑同意以灰白的色调为主,磁器口老街建筑色彩以青、白二色为主,与传统建筑相协调。这样不单是美观、好看、顺眼,还有其他的一些功能。从重大开始,沿街建筑的色调逐渐过度为灰白,这样就调节了我们的由现代建筑到古代建筑的个人感情,同时也整顿了这样的心理,使得我们便于接受由现代建筑到古代建筑的一个过度,更重要的是这样也强调了瓷器口建筑的一种气氛,丰富了建筑,也突出了古建筑的鲜明个性。
此外,建筑的灰白色调与环境的绿色调形成对比,加之周围植被与树木疏密的分配,衬托出了建筑物,同时也显得环境更加婀娜多姿,别具情趣。﹤绿丛总的建筑
三、绿化环境
整个重大B区东大门到瓷器口整个区域的绿化覆盖率比较高,马鞍山、凤凰山、金碧山的山体环境保护得比较好,树木植被较多,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其次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气的释放,除尘,净化空气等,它使得瓷器口周边区域,包括重大在内的区域空气更加清新,是沙平坝主城区少有的几个“城市肺地”之一。
四、立面装饰处理
在进行调研之前就明显感觉到设计者在沿街立面对建筑进行了处理以使其传承磁器口古镇的文脉。磁器口古镇为较典型的四川民居(图12),其中又融合了西南少数民族民居中的吊脚楼方式以适应山地特点。山地民居建筑比较注重空间的最大限度的利用,采用吊角楼的形式,一是考虑空间的利用,而是因为处于坡地,山上,吊角楼可以避免雨后房屋地面潮湿,就四川民居而言,由于该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少雪,风力不大,雨水较多。于是平房瓦顶、四合头、大出檐成为民居的主要形式。由于多山,山区民居不十分讲究朝向,因地制宜,且天井纵深较浅,以节省用地面积。四合院住宅的屋顶相连,雨天可免受雨淋之苦,夏日不致使强烈的阳光过多射入室内。而且宅出檐及悬山挑出很大,也可防止夹泥墙或木板墙、桩土墙遭雨水冲刷。民居多为穿斗式屋架。这里的人们在建造民居时善于利用地形,因势修造,不拘成法。常常在同一住宅中,地平有数个等高线。住宅基地的退台有横向、有纵向,造成屋顶高低的配合。加上屋檐一般不高,绿影婆娑,润泽可悦,使人感到温适而明快。
我们发现在磁器口正街、横街和黄桷坪巷围合的核心保护区内,建筑均采用屋顶、小青瓦、大挑檐等传统建筑形式特征,不采用与传统风格不协调的新建筑。
沿街立面
针对在沿街立面的房屋墙上,统一用灰白的灰浆粉刷,毫无疑问这样使沿街外表漂亮了,
然而内在的东西并没有改变,在墙的里面仍然是陈旧的乱杂物,而且粉刷也不是所有的沿街墙,很多死角并没有粉刷,这样大大的污染了视线,使得整体效果也明显下降。
五、空间布局
在瓷器口调研的过程中,我们明显能感觉到整个瓷器口的规划保护中,空间布局是做得很好的以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几点
1、保护区划分及保护要求——根据街区特色和保护要求划分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根据街区特色和保护要求划分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对不同保护区内的建筑和环境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控制要求。在核心区内遵循原真性原则,采取“整旧如旧”的保护方式;建控区和协调区采取风貌协调的保护方式。
A、核心保护区
对核心区内的街巷空间与建筑以保护和维护为主,核心区内新建筑,其建筑形式、色彩和风格应与传统建筑相统一,建筑体量很不是过大,细部构件和装饰构件均采用了仿传统的形式。建筑层数控制在3层以内(檐口高度均低于9米),局部少数地方采用了四层。采用坡屋顶、小青瓦、大挑檐等传统建筑形式特征。
B、建设控制区
控制区采取了整治和逐步改造的保护方式,原有的街巷路径保持不变,没有任意拆建,主要以小规模局部成片改造的方式进行改建。控制区内新建筑的色彩、风格都与传统建筑形式统一,建筑体量不是太大,局部装饰采取仿传统手法。建筑层数控制在4层以内,局部结合
地形有5层的建筑,但是很少,采用坡屋顶、灰色调的传统建筑形式,以与核心区相协调。
C、风貌协调区
协调区采取风貌保护的方式,不得随意建设项目,应以成片改造的方式进行改建。协调区的第一个层次(渝碚路、清水溪、凤凰溪所围合的街区)保护和延续了原有的街巷格局和建筑特色,建筑形式与核心区和控制区相协调,还注意了第五立面的协调统一,宜采用坡屋顶、灰色调,局部装饰采用一些传统符号。建筑层数控制在5层以内,局部结合地形有6层的。协调区的第二个层次(金碧街、重庆发动机厂、二十八中学以及凤凰山北山坡和西山坡)主要控制了建筑层数和建筑风格。建筑层数控制为多层(7层以下),建筑风格也采用传统风格,尽量与核心区和控制区相协调和统一。
2、整体空间环境的保护——保护和延承街区的山水环境、立体空间结构及整体景观和风貌,体现巴渝城镇的地域文化特色。
3、街区格局的保护——保护和延续树枝状的街区平面格局、多维复合的街巷空间,融物质环境与历史场所和民俗生活的保护于一体,展现街区传统风貌。
4、历史建筑的保护——保护具有浓郁山地特色的自由生长的建筑空间、质朴素雅的建筑形态,为了到达质朴素雅,突出古建筑特色的效果,整个区域建筑的屋面没有使用琉璃瓦(宝轮寺宗教建筑除外),墙面也没有使用瓷砖 ,色调统一为青、白二色。
六、居住环境
在规划保护时注重了建筑环境景观,建筑形式,历史文化等方面,但是居民的居住环境却
不时那么令人满意。瓷器口是不久前才被做过规划整治过的地区,但是,离开瓷器口那条唯一看起来活力暴棚的商业街,真正深入居民的生活,我们看到的又是什么呢??
笔者:你们是住在这里面的吗?这些房子有多久了?
路人甲:我们在里面住了几代了,房子起码五六十年了。
笔:这么久了啊,这里的居住条件好吗?
甲:差得很!
笔:夏天热吗?治安好吗?卫生条件怎么样?
甲:(一律否定,省略抱怨若干),怎么,你们要来这里修房子?
笔:(笑)若我们把这里都铲平了,全盖小楼房,你们觉得好吗?
甲:巴不得!!
笔:那为什么不搬家呢?
甲:有钱谁还愿意住这儿?你看那些房子,都要垮了,全是危房!
笔:不是之前才整修过吗?没有给你们翻新房子?
甲:啥子哦,就把外面刷了点灰,里头还不是就那样。
笔:你们怎么不再修一栋呢?
甲:原拆原建,还要打报告,也没有钱,有钱就去买商品房了。
(不相关谈话省略若干……)
谈话完毕离开之后,我们这才发现,刚才站立的上方就是一个低矮的高压线电杆,上面的电线乱七八糟地缠绕着。
此外,我们必然性地发现了不少问题,且不说老房子的结构陈旧问题,密集的居住状态、四处堆放的易燃物品,厨房明火与生活起居紧密相贴的状态,连半个消防车都开不进去的羊肠小径,更没有所谓消防通道的存在,四处倾倒的垃圾,一到重庆火炉似的夏天,就变成孳生蚊虫和流行病的温床。
七、交通
重大B区东大门到瓷器口街道,整个沿路交通状况不是很好,甚至说是有点差,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道路有几个地方转弯角度过大,过急,本来就是下坡路,再加上这样弯度大,又很急的弯道,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在瓷器口调研的路上,我们就正好遇见了一起摩托车与长安车迎面相撞的交通事故,摩托车司机被撞出几米远,受了重伤,而事故发生地点就正好在这样的弯道上。
2、道路衔接、交通分流不是很好,在瓷器口正门,有宽而直的滨江大道和瓷童路,然而重大B区东大门到瓷器口街道的交通却是一条转弯多、弯度大的比较狭窄的道路,而恰恰这又
是通往瓷器口的一条主干道,加之磁器口作为区域旅游中心,客流量较大,滨江大道和瓷童路过来的车辆人流大量快速进入金沙正街后,它将无法正常吞吐,造成交通堵塞。在做瓷器口改造的时候,这个问题可能被忽视了,或者是不足之处
3、道路转弯处,在弯道上,有建筑物且高于水平视线,挡住了视线,本来弯度就大,又是下坡路,在弯道上的建筑挡住视线之后,更加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视线被挡住的弯道
此外,整个瓷器口保护区内的建筑,为了反映文化传承,不难看到很多建筑采用的旧的建筑形式和仿古式样。新建筑上出现“老”的“贴脸”,甚至旧式景观的恢复,其实,文化传承不单是一些建筑符号的提炼与构件的模仿,更重要的是那些潜在的思想意识与无形的余地功能俗成的一些内容的反映。它对于体现某些特定的文化气质,反映城市个性具有深远意义,比如建筑轴线的应用,空间环境的组织,建筑的内向性,空间的层次性等都由某种潜意识所支配。即或是建筑构件的艺术加工与装饰图案的内容,也都与明鉴的厌胜辟邪,吉祥祸福联系在一起。因之,单从建筑形式上去追求,将会导致建筑环境某种模式的复写,而不能给人以新意。
总结
从重大B区大门到瓷器口街道,整个区域的规划布局都很不错,只是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居民的居住环境以及交通做得不够理想,这是以后规划改造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
通过这样一个调研与分析,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也明白了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自己应该注意的地方。
作者:梁光银
班级:06级城市规划2班
学校: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建筑设计资料集》(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余卓群选集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余卓群选集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同济大学主编《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