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新阶段要注重加强人民调解工作
人民调解作为调解民间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向来以来,在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一方平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别可替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进展。当前,随着两江新区时代的到来,开辟建设的迅猛推进,征地拆迁、财产分割、土地权属、邻里纠纷等各种复杂性、多发性、群体化和深层次矛盾纠纷将别断涌现,给人民调解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进一步摸清全区人民调解工作现状,调整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做到未雨绸缪,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水平和成效,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两江新区建设,为促进全区开敞开发做出积极贡献。 一、我区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
(一)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现状。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有人民调解委员会312个(其中镇街调委会20个、村调委会208个、社区调委会69个、其它调委会5个),居民调解小组528个,治安联防调解大院742个,在全区较好建立了镇街、村(居)、小组、调解院降四级调解立体络体系,形成了功能完备、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调解组织新格局。 (二)人民调解员队伍现状。目前全区共有各类人民调解员3117人(其中专职1325人,兼职1792人),调解信息员5418人,调解员队伍得到了别断充实壮大。各镇、街道特别重视调解人员结构优化和整体素养的提高,按照司法部《人民调解若干规定》的要求,结合村(居)委换届选举,及时调整充实了调解员队伍。并且,为习惯新阶段调解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我区加大了对调解人员的培训力度,采取请专业人士集中授课、以案释法、组织交流、以会代训、现场观摩个案调解、旁听等多种形式,对居(村)以上调解员进行了培训,全区培训率年年达91%以上,调解员持证率超过97%。经过培训,有效提升了广阔调解员的法律政策水平和调解工作技能。
(三)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现状。近三年来,我区注重强化了镇、街道调委会的规范化建设。我们按照“六统一、五有、四制、三表”的要求,对20个镇(街)调委会全部进行了规范,设立了特意场所,制作统一的调委会标识、挂牌、座牌、印章和统一的调解文书格式和卷宗等。对277个村(居)调委会均按照“五有、四制、三表”的要求完善了规范化建设,建有村级调解室有429个;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以全市“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工程活动为契机,进一步降实完善了我区4个示范村和10个推进村调委会规范化建设。此外,针对全区各级调解组织普遍存在调解协议书制作格式别规范、协议内容别完整、协议履行率偏低、调解个案文档资料欠缺零散等咨询题,加强了调解文书格式和调解个案文档资料的规范与指导,要求各级调解组织必须统一使用司法部制定的《人民调解文书格式》,对调解个案文档资料予以治理。在个案调解程序上,在遵循司法部要求的基础上,参照民事法律文书的制作要求,增加了《卷内名目》、《调解受理通知书》、《权利义务告知书》、《送达回证》及《人民调解员廉洁自律监督卡》并统一格式印发至各调委会,较好推进了全区调解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四)人民调解业务工作开展事情。全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始终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多种手段,协同作战”的调解工作方针,注重以“抓小、抓早、抓苗头、抓隐患”和“稳定工作无小事”为动身点,积极调解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婚姻、邻里、家庭等多发性、常见性民间纠纷,主动介入公民与法人、与社会组织之间的矛盾纠纷的预防、排查和调解。注重环绕社会难点、热点纠纷建立健全排查调解工作机制,采取措施,防止矛盾激化,做到了小纠纷别出组院、大纠纷别出村(居)、重大纠纷别出镇,把纠纷苗头泯灭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切实做到了矛盾别上交,纠纷无积压。,全区共排查民间纠纷4150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120件,调解成功率为96.7%,防止民间纠纷激化引起的自杀4件,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9件、涉及13人,制止群众性械斗11件,防止群众性上访75件、涉及213
人。今年1—6月,全区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942件,调解成功1885件,调解成功率97.1%,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我区当前人民调解工作存在的咨询题
近年来,我区调解工作尽管在组织络、工作机制、工作开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进展发挥了“第一道”防线作用。我区是两江新区开辟的重要区域,规划面积达818平方公里、占69.5%,涉及面积广、人数众多、开辟平台最集中。随着两江新区开辟建设的启动,大量深层次矛盾纠纷将集中涌现,而当前我区人民调解工作中面临着的一些别容乐观、别容忽视困难和咨询题,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妨碍两江新区建设的快速顺利推进。
(一)对调解工作重视程度别够。要紧是部分镇(街)党(工)委、政府
(办事处)对调解工作认识、重视和支持力度别够,认为调解是可有可无的工作,起别了多大作用,有了纠纷寻法院,发生案子有公安,依赖强势的政法机关来处理咨询题、解决咨询题,“轻防重打”思想突出。少数镇(街)调解工作未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别注重发挥各级调解组织的作用,往往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没能真正把人民调解工作拿在手上抓。人民调解组织又是一具群众性的自治组织,调解的权限、调解的方式、手段、调解的效力都很有限,加上党委政府的认识没解决,社会各界对人民调解在化解纠纷、平息矛盾的作用持怀疑态度,当事人大都寄希翼于政府解决和诉讼解决。所以,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面临较大难度。
(二)人民调解员队伍整体素养别强。目前,我区共有调解员3117名,高中学历以下学历有1866名,占总人数的59.8%,平均年龄48.3岁。调解员绝大多数由村(居)组干部担任,他们身兼多职,工作繁忙,众多调解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文化偏低,对法律、政策的理解运用别到位,较难胜任和应对重大疑难纠纷及新阶段浮现的新纠纷的调处。特别是村(居)以下的调解员98%以上是由村组干部兼任,无专职调解员,每三年一届的村居换届,就导致一批已同意过指导,参加过培训,正熟悉业务的调解员(村居干部)被替换,而后任者又有一具从头培训、指导与熟悉过程,造成“青黄别接”的现象,妨碍了人民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治理指导别力。一是基层司法所人员少、事多面广。司法所是治理、指导和协调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要紧职能机构,尽管全区有20个镇(街道)司法所,但惟独别到70名司法助理员在基层从事治理指导调解工作,加之缺少必要的交通工具,工作开展全凭“一张嘴、两条腿”,要达到覆盖全面,深入实地指导工作,实在力别从心。二是业务指导主体相对单一。按照《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的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基层人民政府、司法所和基层法庭共同指导下进行工作,但近年来随着法庭逐步撤销,全区只设立了茨竹、统景两个片区法庭,导致人民法院与调委会联系相对减少,调解业务指导责任都是降在了司法所肩上,而司法所的人员现状又这样,这就导致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得别到更好的进展。 (四)调解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别高。随着人民调解协议被给予法律效力及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已成为当前发挥调解职能作用,树立人民调解公信力的关键。我区镇街一级调委会的规范化建设较好,而村(居)调委会却存在个案程序、登记、归档上的一些突出咨询题,尽管我们对人民调解规范化工作年年进行强调,并作了统一要求,但由于少数村(居)调委会主任及调解员对调解工作适应于“动口别动手”和对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因而导致做了大量调解工作,但资料欠缺,更谈别上规范建档。
有的纠纷调解结束后尽管形成了一纸文书,却存在无调解人员签字、无调委会印章或随意加盖村(居)委印章的咨询题,较多调解个还存在证据收集上的咨询题等,对村(居)调解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还需要在时刻上抓紧,力度上强化。
(五)调解经费保障别脚。目前,财政在调解经费保障上普遍存在投入别脚事情,调解工作的指导治理无经费、调解职员作无酬劳、调解员培训无经费,资料少,专题培训少,培训形式要紧是以会代训,培训工作的针对性、适用性别强,专业培训的深度和力度别够,调解员的素养很难从全然上提高。调解员的劳动酬劳别仅低(依照人民调解案件的疑难复杂程度和处理结果一件纠纷15—60元),且多数镇街未降实,手续复杂,难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难吸纳知道法律、知道政策的较高素养人员充实到调解队伍中来。 三、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夯实调解工作的组织保障。一是建立领导责任机制。由区到镇(街)成立人民调解综合领导小组,建立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综治委(办)牵头协调,法院、公安、司法、民政、土地、林业、城建、劳动等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狠抓降实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严格的考评机制。建议区政府将人民调解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管理中的一项单项工作,对各镇(街道)、区直各部门进行年度工作考核,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三是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建议以区政府名义每两年一次对调解工作进行总结表彰。与镇考核挂钩,对调解工作做得好有受过表彰的调委会及调解员的镇予以表扬,对调解工作做得差的镇予以批判,经过表彰激励、通报批判等奖惩制度的兑现执行,从制度上保障我区调解工作降到实处,收到实效。
(二)加大投入,完善调解工作的经费保障。建议区财政按照《中共重庆市委法制建设领导小组、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重庆市司法局〈对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的意见〉的通知》(渝委法建组[]2号)精神,按区内人均0.15元的标准,降实调解工作专项经费12万元,保证区司法局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治理、指导。并且,各镇(街)也要从同级财政中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和保障司法所及同级调解组织正常开展调解工作,降实好人民调解员的劳动酬劳和培训经费,以稳定调解队伍,提高工作积极性。惟独解决了调解工作的经费保障咨询题,调解工作的作用才干得到更好发挥。
(三)加强培训,提高调解队伍的整体素养。司法所是人民调解工作的治理指导主体,在调解经费保障的事情下,司法所应以镇调委会为依托,逐步建立专职调解员队伍,走调解专业化路子,使一批热爱调解工作、熟悉调解技能,掌握相关法律知识的人员充实到调解队伍,形成以专为主,专兼互补的调解队伍阵容,更好地开展调解工作。就一具镇(街)而言,具有一支专职调解队伍,能够流淌参与指导各村(居)调解纠纷;能够应对镇重大、突发、特殊及积陈纠纷的解决;能够保证调解质量和调解公信力。能更好地使党政领导摆脱纠纷纠缠,用心抓大事、抓进展,还在一定程度上落低了工作成本。
(四)大胆探究,建立调解工作的长效机制。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比,人民调解具有扎根群众、贴近基层、方便快捷、节省成本的优势。建议出台特意文件,明确对人民法院受理的简单民事案件,经双方当事人接受后,可由人民法院托付调委会进行调解,达成的协议经人民法院确认后,具有法律效力。如此一来既能够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功能上的优势,强化人民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效力,提高调解协议的权威性,并且又节省了诉讼成本。行政调解能够借助人民调解那个平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调委会介入行政调解,能够促使行政调解的顺利进行。而行政调解的结果能够经过人民调解协议书的形式固定下来,既利于执行,又能够减少行政机关在合法合理性原则运用上的风险。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经过行政和司法程序,审查人民调解协议,对人民调解协议实施爱护与监督,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三大调解职能在当地政府的统领下,可以更为有效地发挥职能作用,从而形成“人力互补、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同作战”的镇街调解工作联动机制,更好地为
构建平安渝北,和谐渝北作出新贡献。
(五)加强宣传,营造调解工作的良好氛围。人民调解工作是维护人民群众全然利益,建设平安渝北、和谐渝北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和预警防范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情民意反映的重要渠道,是改进群众工作、紧密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人民调解具有扎根基层,深入群众,便民、利民、别收费的特点和优势,能最大限度地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各镇(街道)、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调解工作,较好运用人民调解这一手段,更好地为改革、进展、稳定服务。人民调解组织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工作的有效开展离别开全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传媒,大力宣传调解制度在我国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让社会各界,尤其是基层农村群众认识、了解、支持、参与人民调解工作,使人民调解成为公民解决矛盾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挑选。
“[学校计划]下学期英语教研组计划”学校工作计划
别详一、指导思想:
在教务处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协调好各备课组间的关系。仔细学习新的教学大纲,巩固进展爱校爱生、教书育人,富有进取精神、乐观积极向上的融洽的教研新风貌,在上届中招取得良好成绩的基础上,为把我组的教研水平提高到一具新的台阶而努力奋斗。 二、奋斗目标:
1、开展学习新大纲的活动,稳步扎实地抓好素养教育;
2、加强教研治理,为把我组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一具新层面而奋斗;
3、协调处理好学科关系,在各备课内积极加强集体备课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各备课组按照\"五个一\"要求,做好教研工作,即\"统一集体备课,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测试\"。
4、配合各备课组,搞好第二课堂活动,把创新教育理念灌输到教书育人的过程中。 三、具体措施:
1、期初及期中后召集全组教师会议,布置教研活动安排及进行新大纲学习; 2、降实各备课组教学进度表及教学打算; 3、有的放矢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初一年组织学生单词竞赛;
初二年组织学生进行能力比赛;
初三年组织学生进听力比赛;
其中初一年有条件的话多教唱英文歌曲,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含介绍英美文化背景常识。
4、各备课组降实好课外辅导打算,给学有余力的部分学生制造条件,积极备战英语\"奥赛\"。
5、要求各科任教师,积极主动及时地反馈教情学情,并提出整改意见,指出努力方向; 6、针对别同年段学生的别同表现,注意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寓思想教育于教学工作中;
7、降实本学期教研听评课工作安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