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佳旅游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部编语文《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小学部编语文《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惠、崇、豚”3个字,正确书写“惠、崇”2个生字。

2. 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惠崇春江晚景》。

3. 理解诗句意思,想象画面,体会古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画面导入 ,感受春景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第一幅,这幅图片让你联想到了哪一句古诗?

1)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的放风筝。

2)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3)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飞翔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阳。

1

2、同学们对诗句的掌握很熟练,那么谁知道这三句古诗里都共同描写一个什么景物吗?

3、“人间最美四月天”古人逢春天便容易诗兴大发。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另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齐读课题)。

4、诗题中蕴含着一位画家的名字,能找出来吗?(惠崇)请同学根据注释简单介绍一下他。在北宋有位能诗善画的名僧叫惠崇,他通过《春江晚景》图给大家分享了他眼中的春天。后来诗人苏轼被这幅画中的美景深深吸引了,就为这幅画提写了一首诗---《惠崇春江晚景》,虽然春江晚景图在历史长河中已经遗失,但这首题画诗流传至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这首诗吧!

二、讲授生字

1、课题中的“惠崇”是这一课的生字。

2、先请学生观察(大家可以从字的形、部首、笔画、占位、识记方法来思考)讲解生字。

3、后师范写(范写生字和书写课题),学生书空

惠:上下结构,心字底,写的时候上半部分相对紧凑,略窄。“日”宽扁。卧勾呈月牙形,左上出勾,下面的心要托起上半部分。 末点写在勾外。

崇:上下结构,山字头,写的时候山要写的扁一些。宝盖头。横画要均匀。竖勾在竖中线,一个字通常上下有竖,上下两竖通常是对齐的关系。

2

4、学生练习书写。

三、讲授新课

1、认识作者

想要学好苏轼的诗,首先要了解他。谁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了解的关于苏轼的资料。

师展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苏轼生性豁达,为人率真,好交友, 好美食,有同学吃过或听过东坡肉这道菜吗?(是的,到现在东坡肉和东坡肘子还是常见的佳肴这些都是苏东坡最先研制出来的佳肴)。

过渡:老师已经感受到了你们学习的热情,现在我们就来一起走进流传千古的名作《惠崇春江晚景》

2、出示古诗 ,并诵读

(1)请生先尝试读,点评。

(2)同学读的很流利,但读诗要有停顿感。那大家知道诗句中哪里出现停顿吗? 师范读请生感悟断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3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3)请大家放声朗读本首诗,字音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 也可以组内互读,四人为一小组合作完成诵读。

(4)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纠正字音)

形式:个人读、小组读、接龙读、男女生读、师生对读。

(5)为了加深对节奏的感知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帮助我们停顿呢?(打节拍)请同学教授,其他生跟着节拍诵读。

(6)同学们读的字字清晰,声声入耳。读古诗不仅要读流利,读准节奏,也要读的有韵味。那么我们就要走进这画卷中感受这首诗带给我们的春天的气息吧。

3、寻找诗内景物

过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同学找出诗内的景物。

(1)学生说景物 ,师贴图。

在这些景物中哪些是能够感受到春天的到来?说一说你最熟悉的事物。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

4

么?)

 桃花:在每年的三至六月开放,为早春重要观花树种之一。周末我去周边县玩河岸边的桃花也开了。远远望去,满树的桃花就像一大片从天上飘落下来的云霞。桃花散发出的阵阵清香,那么沁人心脾,钻入你的鼻孔,扑进你的心里,馋的你大口大口的呼吸。

 竹子:翠绿的竹子与娇嫩的桃花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

(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

 鸭:耐寒性动物,常游于水面上,最先感知。诗人自己感受到春水回暖了吗?想象出来的。——还知道通过什么了解到春天来临呢?

(春江水中,鸭儿在嬉戏;江水回暖的讯息,它们首先感知到了。在嘎嘎的叫着春天来啦。)

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同学说他没查资料就猜出蒌蒿是一种植物,他的依据是什么? 对,蒌蒿两个字是形声字,草字头表示植物。

过渡:在这首诗中,还有一组词语也是形声字吗?对(芦芽)

芦芽:芦苇的嫩芽。 你们真是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

这是汪曾祺的一篇短文,短文中也写有对蒌蒿的形容。(请同学读第一自然段)。汪曾祺所写的短文中与苏轼其中的一句相对应,哪一句?春天这个季节特有的植物蒌蒿便悄然萌发了。

5

这大片的蒌蒿让你仿佛走入了怎样的画面?

(江边,生长茂盛的蒌蒿铺满了地面,芦苇也抽出了短短的嫩芽来。蒌蒿茂盛地似绿色的地毯,有草铺横野六七里之感,想象一下它应该是什么颜色(深绿),那小小的芦芽呢?(嫩黄),再加上桃花的粉白,早春风光真的是(色彩明丽)啊! )

 河豚:我们可以通过偏旁部首理解字词,但是河豚是鱼类,为何又是月字旁(解释)。画中没有河豚,作者为什么写到河豚了呢?有人知道吗?

总结:美食家苏轼看到蒌蒿满地芦芽短的情景,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春江水暖,河豚欲上的景象。所以最后一句是作者的联想。

配上上一句的蒌蒿和芦芽那真是一道绝美的佳肴。相传···

苏轼也做过其他关于美食的诗句,从中感受到苏轼对生活的热爱。

(2)出示黑板张贴图片帮助学生想象(同桌之间交流)。

交流汇报: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可以说一处也可以说几处。

预设:丛丛翠竹沐浴着春风,随风摇曳。竹林旁,桃树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春江水缓缓地流淌,几只鸭子扑棱着翅膀在江中嬉戏···

预设:满地的蒌蒿正苍翠,芦苇也开始抽出嫩芽,嫩嫩的绿绿的;我们仿佛听到芦苇拔节

6

河豚逆流而上的声浪···

过渡:一景一物皆有情,这首诗这幅画在同学们的描绘下仿佛有了生命。

请同学带着你所想象的画面,穿越到历史的长河,和伟人苏轼一起诵读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4、以吟唱加动作形式不同方式体会

同学们把诗内的景色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能否根据他们的特点,加上你的想象边吟诵边表达出来,我来做个范例,同学可以在下面给我提示。(师诵读并做动作)

学生探讨,请小组进行创编进行表演,班内配乐整体表演。

四、总结

苏轼真是个大文学家!我们看,他先写了静态的桃花,又写了动态的鸭子戏水;从静态的蒌蒿和芦芽,又联想到了逆流而上的河豚。动静结合的方法让我们透过这安静的文字,看到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江晚景。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作者对大自然、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相信同学们也和苏轼一样,被这春江晚景的美深深吸引了。就让我们怀着喜爱、赞美的心情,一起背诵这首名篇佳作《惠崇春江晚景》。

7

五、课外延伸

同学们今天我们跟随着诗人苏轼一起欣赏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美景。同时诗人们的眼中也觉得不同季节都有专属于它们自己独有的美景,请同学们课下去探讨你最想走入的哪首诗哪个季节的景色当中,分享给你的家人及朋友吧。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hangjiatan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