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佳旅游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坑边坡修补措施

基坑边坡修补措施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基坑边坡修补措施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 2 二、工程地质情况及水质情况 ...................................................................................... 2 三、塌方原因分析 .......................................................................................................... 2 四、 塌方基坑处理措施 ................................................................................................ 2 五、施工准备 .................................................................................................................. 3 六、施工工艺 .................................................................................................................. 3 七、安全措施 .................................................................................................................. 4 八、应急预案 .................................................................................................................. 4

7.1应急组织机构 ................................................................................................... 4 7.2应急救援组分工职责 ....................................................................................... 5 7.3应急处置措施 ................................................................................................... 7 7.4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 8 7.5应急救援机构 ................................................................................................... 8 九、土坡稳定性计算计算书 .......................................................................................... 9

第 1 页

基坑边坡修补措施

基坑边坡修补措施

一、工程概况

xxxx一期项目,位于xxxx区,由x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大型高尚住宅小区项目,总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设计地坪标高为42.50m,地下室底板标高约34.00m。场地为新开发区,周边无任何的已建建筑物,周边均为规划道路,无任何地下管线及地下埋藏物。

本工程基坑基坑深度约6~10米,基坑占地面积约3万㎡;边坡支护施工完成后,2013年5月22日晚在30#楼北侧边坡发生局部塌方事故,特编制此基坑边坡修补措施。 二、工程地质情况及水质情况

场地岩土层按其成因、物质成分、力学强度自上而下可划分为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冲洪积土层、第四系残积土层、下伏震旦系粉砾岩层。拟建场地范围内的岩土层为相对弱透水层,场地地下水较贫乏,主要是第四系松散层中的孔隙水及下伏基岩的裂隙水,丰水期向场地周边的低洼地酸排泄,枯水期接受大气降雨等地表水的渗透补给,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化较大。 三、塌方原因分析

3.1、本工程地处xxxx市xxxx区,4~6月份处于雨季时期,塌方部位基坑深度达6米,连续的降雨使得坑底积水无法及时排除,土体含水量提高,重度增加,局部土体已呈流态,直观表现在力学性能发生了对支护结构不利的很大变化,造成基坑边坡不稳定。

3.2、根据现场踏勘,该场地人工填土属新近素填土,由粉性土和岩块组成;岩层部分岩性为破碎状粉砂岩,属软质岩石,经过雨水的冲刷,亦造成边坡失稳。

3.3、边坡防护专业施工单位:30#楼北侧边坡塌方区坡面喷射的C20混凝土达不到要求的100厚护面,实际施工时土钉锚入长度达不到要求也是造成塌方原因之一。 四、塌方基坑处理措施

经监理、建设单位、地勘等各方商议后,采取较为有效、迅速、安全的处理措施是堆积沙包,对塌方处基坑采用沙包进行边坡支护处理,沙包堆积对边坡产生反压,沙包防水性能对雨天也非常有效,增强边坡稳定性。为了确保沙袋的稳定性不产生位移,在边坡底部设置2米高砼挡土墙并在挡土墙上及挡土墙内部预埋B25@2500钢筋加

第 2 页

固。

五、施工准备

基坑边坡修补措施

4.1、材料准备:沙包 铁铲 扫帚 Ф48×3.5钢管 18厚木夹板 50×100木枋 顶托 B25钢筋(2.5米) Ф50短钢管 C30砼

4.2、技术准备:施工前对施工队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重点。 六、施工工艺

5.1:工艺流程

破除塌方部分道路→修整坡面→挡土墙支模→预埋钢筋→砌筑混凝土挡土墙→堆积沙包→设置泄水孔→修补破除道路

5.2、破除塌方部分道路:为方便堆积沙包需破除塌方混凝土道路,等沙包堆积完成后浇筑200厚C30混凝土做压顶。

5.3、修整坡面:在塌方区,先清除碎石、碎渣等杂物,坡面尽量修整成1:0.5的坡度,最后将土面压实。

5.4、挡土墙支模:边坡底部设置竖向2米高挡土墙压脚,支模模板采用18厚木夹板,支模高度为2米,主楞采用Ф48×3.5钢管竖向间距500mm,次楞为50×100木枋竖向搭设,水平间距300,并采用双排钢管斜撑,水平间距1500mm,钢管前端采用顶托固定。

5.5、钢筋预埋:在斜撑钢管底端埋入B25的限位钢筋,起固定斜撑作用;并在挡土墙竖向方向和45°角方向预埋2.5米B25钢筋,间距2000mm。

5.6、堆积沙包:采用石粉沙包,堆积呈斜状铺设,堆码整齐。

5.7、设置泄水孔:在铺设沙包时,随沙包高度设置泄水孔,泄水孔采用Ф50短钢管,竖向间距1700mm,水平间距1000mm。

5.8、修补破除道路:待沙包堆积完成后浇筑200厚C30混凝土做压顶。 5.9、 边坡监测

1)地面沉降位移监测:在基坑塌方旁边边设一个地面沉降、位移观测点,每天安排人员进行巡视观测。

2)基坑监测预警指标:地面水平位达40mm,日位移5mm。 3)应特别加强雨天和雨后的监测。 5.10、边坡处理大样见下图所示:

第 3 页

基坑边坡修补措施

七、安全措施

1、施工时现场工人必须佩带安全帽。 2、6级大风或暴雨时严禁现场施工。 3、施工前必须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4、边坡下方禁止人员逗留、玩耍、盛凉;需在下方施工时,必须安排专人进行巡视观测直至施工人员离开。

5、周边设置连续封闭的安全护栏,防止人员坠落。 八、应急预案

为预防基坑坍塌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发生后的应急响应,一旦发生以上事件,立即启动该预案,把灾难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对公司的影响在最小范围。

7.1应急组织机构 序号 名称 人员及电话

第 4 页

1 2 应急救援组组长 应急救援组副组长 通讯联络组组长 技术支持组组长 现场抢险组组长 3 医疗救护组组长 后勤保障组组长 警戒保卫组组长 7.2应急救援组分工职责 7.2.1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基坑边坡修补措施

(项目经理) 当突发事故及紧急情况发生时,全面负责指挥抢险救援工作,协调各小组之间的抢险救援工作,组织分析现场坍塌事故初步情况,随时掌握事故的最新动态,第一时间向110、119、120等救援机构、当地政府安监部门、公安局等部门求救或报告灾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应急电话应在醒目位置公布,能让所有人员在紧急情况时方便获取并能正确使用,保持通信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联络。

7.2.2 应急救援组组长职责

(1)及时承担起现场救援的全面指挥工作,领导和决策应急响应与危机处理工作。 (2)负责突发事故和紧急情况时,立即启动本预案,做到快速反应从容应对指挥得当,部署及时。

(3)依照本预案有关管理方案的规定和现场实际情况,分配相关人员的具体职能,协调应急救援处理工作,提升小组团队应急能力。

(4)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分析和处理。

7.2.3 应急救援组副组长职责

(1)协助领导小组组长工作,在组长不在时,承担起组长职责,确保各项目标、指标和任务的完成。

(2)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

(3)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第 5 页

基坑边坡修补措施

(4)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集中地带。 (5)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 7.2.4 通讯联络组职责

(1)确保内部和外部联系畅通,内外信息反馈迅速。 (2)保持通讯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对外联络。

(4)了解掌握事故情况,负责事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通知应急小组主要成员,负

责召集小组成员对外联络,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

7.2.5 技术支持组职责

(1)项目技术及现场负责人到达事故地点后,对坍塌事故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及时向应急小组组长提出科学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支持,有效地指导应急行动中的工程技术工作。

(2)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 (3)指导抢修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

(4)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

(5)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

7.2.6 现场抢险组职责:

(1)协调有关部门的抢险行动,及时报告抢险进展情况。 (2)引导现场作业人员从安全通道疏散。

(3)抢运可以转移的场区内物资,将可能引起新危险物品转移到安全地带。 (4)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险抢修或救援时,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 (5)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安排人员配合好事故调查取证,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

7.2.7 医疗救护组职责:

(1)负责现场受害人员的救护工作。

(2)在外部救援机构末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

(3)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害者。 (4)对受害人员做简易的抢救和包扎,及时转移重伤人员到医疗机构就医,使重

第 6 页

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

7.2.8 后勤保障组职责:

(1)负责现场紧急救援物资的征集。

(2)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或救援物资及设备。

基坑边坡修补措施

(3)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须的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资的供给。 7.2.9 警戒保卫组职责:

(1)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设置事故现场警戒线,阻止非抢险救援人员进入现场,保护抢险人员的人身安全,维持治安秩序。

(2)负责保护事故现场,避免闲杂人员围观,监视事故现场发展情况等。 (3)对场区内外进行有效隔离疏散,引导施工现场外周边居民撤出危险地带。 (4)负责现场车辆疏通,引导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的进入,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通畅。

(5)抢险救援结束后,封闭事故现场,直到收到明确解除指令。 7.3应急处置措施 7.3.1 基坑坍塌应急措施

(1) 监测人员、安全员或第一目击者应立即大声呼叫,由安全员或施工队长利用电话、对讲机等通讯工具通知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报告“在哪里”“什么事”“具体情况简单明了地重复二次.尤其要说明坍塌时是否造成人员受伤或掩埋。

(2) 现场指挥人员利用扩音器指挥基坑内所有作业人员避开基坑边坡坍塌侧迅速撤离,停止基坑所有作业活动。由应急领导组长组织抢险突击队对基坑坍塌区域进行封闭隔离,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组织现场所有挖掘机集中,组织抢险突击队带着铁锹随时做好抢救加固准备。应急领导组长应向第一报告者和作业现场人员询问,人员受伤情况和具体位置,粗略估计伤害程度。组织医疗救护队就位。利用电话与医院联系急救医生和救护车开至工地现场随时准备抢救。

(3)应急领导组长应仔细观察塌方部位情况,如果基坑有继续坍塌迹象,由抢险突击队对基坑塌方部位上方附近15m范围内所有机械、物资搬离。由项目总工组织技术人员制定边坡加固方案,由专业队伍实施加固,防止边坡不断失稳,造成救援人员二次伤害。

(4)边坡相对稳定后,组织工地所有可用挖掘机迅速清除人员掩埋处坍塌土方,

第 7 页

基坑边坡修补措施

由第一报告者和作业现场人员在大致判断人员掩埋位置,在近人员掩埋处0.5m时停止挖掘机作业,迅速组织抢险队员用铁锹进行撮土挖掘,防止机械伤及被埋或被压人员,造成二次人员伤害。多台挖掘机共同挖掘出土时,应由专人指挥,防止交叉作业发生二次机械伤害事故。

(5)当发现人身体躯干时,组织人员手与铁锹并用,先清除埋至胸口处土方,由现场医疗救护队或120急救中心医生用清水清洗伤者耳鼻和嘴巴处污泥,立即进行吸氧。挖出双臂后,由四名抢险队员架住双臂向上提拉,其余人继续撮取埋在下半身的土方。伤者被救出后,立即输液和吸氧,用120急救车送到医院组织医务人员全力救治伤员。被埋伤者如不能及时呼吸,将造成脑瘫痪直至死亡,因此事故发生后以最快速度让伤者吸氧,在不具备吸氧条件时,应立即展开人工呼吸,是防止伤势恶化的重要措施。

7.3.2 应急路线及标识

抢救路线:为保证抢救人员,车辆通行顺利畅通,现场利用原有道路及应急道路作为抢救路线。

施工期间,材料按照平面布置堆放,并保证道路上不堆放材料,车辆按照指定位置停放,不得影响道路畅通。发生安全事故向外部求救时,应说明事故发生的详细地址、事故性质、大致情况 、严重程度及电话号码等,为保证外部抢救力量顺利到达抢救地点,主要路口或有明显标志处应有专人迎接。

7.4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7.4.1 主要应急常用工具和器材

安全帽、安全带、应急灯、手电筒、对讲机等。 7.4.2主要应急救护工具和急救物品

临时救护担架,创口贴、止血胶带、绷带、无菌敷料、棉纱布、棉棒、碘洒、酒精、及各种常用小夹板、担架、止血袋、氧气袋及常用的救护药品适量。

7.5应急救援机构

项目部附近医疗急救机构情况:

xxxx市人民医院,位于xxxx市xxxx区xxxx路,联系电话:xxxx;

第 8 页

通用紧急救援电话: 公安:110 医疗:120 消防:119

九、土坡稳定性计算计算书

基坑边坡修补措施

计算土坡稳定性采用圆弧条分法进行分析计算,由于该计算过程是大量的重复计算,故本计算书只列出相应的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省略了重复计算过程。

本计算书采用瑞典条分法进行分析计算,假定滑动面为圆柱面及滑动土体为不变形刚体,还假定不考虑土条两侧上的作用力。

一、参数信息:

条分方法:瑞典条分法; 条分块数:14; 不考虑地下水位影响; 放坡参数:

序号 放坡高度(m) 放坡宽度(m) 平台宽度(m) 条分块数 1 8.00 1.00 0.10 0.00 荷载参数:

序号 类型 面荷载q(kPa) 基坑边线距离b0(m) 宽度b1(m) 1 满布 10.00 -- -- 土层参数:

序号 土名称 土厚度 坑壁土的重度γ 坑壁土的内摩擦角φ 内聚力C 饱容重

(m) (kN/m3) (°) (kPa) (kN/m3)

1 填土 8.00 18.00 20.00 10.00 22.00 二、计算原理:

根据土坡极限平衡稳定进行计算。自然界匀质土坡失去稳定,滑动面呈曲面,通常滑动面接近圆弧,可将滑裂面近似成圆弧计算。将土坡的土体沿竖直方向分成若干个土条,从土条中任意取出第i条,不考虑其侧面上的作用力时,该土条上存在着:

1、土条自重,2、作用于土条弧面上的法向反力,3、作用于土条圆弧面上的切向

第 9 页

阻力。

基坑边坡修补措施

将抗剪强度引起的极限抗滑力矩和滑动力矩的比值作为安全系数,考虑安全储备的大小,按照《规范》要求,安全系数要满足≥1.3的要求。

三、计算公式:

Fs=∑{cili+[(γh1i+γ'h2i)bi+qbi]cosθitanφi}/∑[(γh1i+γ'h2i)bi+qbi]sinθi 式子中:

Fs --土坡稳定安全系数; ci --土层的粘聚力; li--第i条土条的圆弧长度; γ --土层的计算重度;

θi --第i条土中线处法线与铅直线的夹角; φi --土层的内摩擦角; bi --第i条土的宽度; hi --第i条土的平均高度; h1i --第i条土水位以上的高度; h2i --第i条土水位以下的高度; γ' --第i条土的平均重度的浮重度; q --第i条土条土上的均布荷载;

第 10 页

基坑边坡修补措施

其中,根据几何关系,求得hi为:

hi=(r2-[(i-0.5)×bi-l0]2)1/2-[r+l0-(i-0.5)×bi]tanα 式子中:

r --土坡滑动圆弧的半径;

l0 --坡角距圆心垂线与坡角地坪线交点长度; α --土坡与水平面的夹角; h1i的计算公式

h1i=hw-{(r-hi/cosθi)×cosθi-[rsin(β+α)-H]} 当h1i ≥ hi 时,取h1i = hi; 当h1i ≤0时,取h1i = 0; h2i的计算公式: h2i = hi-h1i; hw --土坡外地下水位深度; li 的几何关系为:

li={arccos[((i-1)×bi-l0)/r]-arccos[(i×bi-l0)/r]×2×r×π}/360 θi=90-arccos[((i-0.5)×bi-l0)/r] 四、计算安全系数:

将数据各参数代入上面的公式,通过循环计算,求得最小的安全系数Fs: ------------------------------------------------------------------------------------

计算步数 安全系数 滑裂角(度) 圆心X(m) 圆心Y(m) 半径R(m)

第 11 页

基坑边坡修补措施

第1步 0.721 69.423 -1142.573 599.923

1290.497

示意图如下:

--------------------------------------------------------------------------------------

计算结论如下:

内部整体稳定性安全系数满足要求。

第 1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hangjiatan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