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五粮液”的区别定价想到的
每到一个地方,我总喜欢逛逛商场。年关已近,高档白酒价格的疯涨格外吸引人的眼球。偶然间我发现了一个现象:皖北地区商场的烟酒柜台及专卖店里的高档白酒“52度五粮液”、“五粮液1618”的价格要比马鞍山地区便宜近两百元,而且,不同地区之间的商品是不允许窜货的。
细细一想,发现这就是经济学中所谓的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是对同样商品向不同群体索取不同价格的作法。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一般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对消费能力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售价,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消费者能接受的价格水平高,厂商就制定较高的价格,商品的平均售价提高了。大家都知道,提高商品的售价会较少销量,从而也就减少了销售额和利润,但是价格歧视对价格不敏感的消费者采取高售价,相比采取全国统一价格,实现了最大程度上的利润。
在现代社会中,单一定价市场占统治地位,但稍微考虑一下,我们就会确信多重定价市场也是普遍存在的。如何将对同样商品价格接受能力不同的消费者区分开来,这是关键。五粮液等酒商是通过在不同地区的差别售价来区分,那么,其他行业是如何实现的呢?
逛过商场的人都知道,商家通常会有办VIP卡、生日前后三天买衣服打折等优惠政策。一般来说,对价格不敏感者可以出较高的价,因为他时间宝贵,让他搜寻比较的成本比较高,这些人往往没积极性办卡;那些偶尔光临一次,购买频率低的顾客也没有兴趣办卡;只有那些对价格敏感的人,常光临的老顾客,才更有激励办VIP卡,或是生日跑去买东西。商家根据办不办VIP卡,过生日去不去买衣服这类代价较低的方式,识别不同的顾客,采取价格歧视,便可以提高平均售价而获利。
一些小商店的老板看人卖货也是同样的道理。同样一件衣服,面对不了解行情与质量者,店家会出较高的价格,这类人对于衣服价格“心中没底”,只要价格低于其预期价值,他就会买;而对经常逛街、价格“心中有底”的女生,商家则不能漫天要价了,否则,女生们会转到其他商店去购物。
航空公司也是典型的例子。提前两周以上订票往往会获得极低的折扣,而前一两天订票则往往是全价。这么做是为什么呢?原来,那些私人旅客等对价格敏感的人才会提前那么久订票,从而航空公司给予一定的优惠;而那些对价格不敏感的人,例如出公差的人,往往都比较急,很少有在两个星期以前就计划好了的旅行,航空公司实行全价售票,这就避免了一部分出公差的旅客取得优惠机票。通过对出公差的人和私人旅客的价格歧视,航空公司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hangjiatan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