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nical Research嬲 一皿 瞳 I】 癌症突发性疼痛的镇痛治疗 苏红.谢雨礼 扬子江药业集团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上海201318 中图分类号R969.3;R97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l673—7806(2010)03—211-03 恶性肿瘤或癌症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在我 国,肿瘤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一份健康调查显示,我国每年 新增肿瘤病人约200万人,并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2009 年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公布的预测报告显示,如不加以控制, 我围癌症死亡人数在今后2O年中还将增加1倍。 癌症不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而且给J ‘大患者带来了 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特别是癌症相关的疼痛是降低病人 生活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64%的转 移性疾病或恶性疾病晚期患者,以及59%正在接受治疗的癌 症患者经历疼痛lll。2008年,研究人员采用美国疼痛学会病 人满意度问卷(American Pain Society Patient Outcome Questionnaire),对连续人院的126名患者进行了疼痛调查, 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岁,68%为男性,87%患者的疼痛 级别为中度至重度(采用数字分级法评估)。问卷显示,71% 的实体瘤肿瘤患者经历疼痛,而恶性IIll液病患者经历疼痛的 比例为4l% 。导致癌症疼痛的原因有j种:(1)由于癌症发 展所致的疼痛,由于肿瘤局部侵入神经、血管、骨膜等造成的 疼痛,或者由于肿瘤局部压迫所导致的疼痛;(2)诊治(包括 化疗、放疗、手术等)所导致的疼痛;(3)癌症相关的疼痛。 75%~80%的病人是由于肿瘤侵入软组织、骨髓以及神经系统 所引起.15%~20%是在癌症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产生的,5%~ 10%是由于并发了疼痛性疾病。癌症疼痛的发病率高,给患 者造成了严重的身体伤害和精神压力。但临床中,对癌症疼 痛的治疗很不充分l引。McNeill41对于引起癌症疼痛治疗不充分 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出了 个主要原因:对疼痛 的评估及记录不充分,治疗用药不正确,以及对患者教育不 足。临床工作者对癌症疼痛的分类和发病机制的认识,以及 对镇痛药的合理使用,对于改善癌症疼痛的治疗非常重要。 癌症疼痛分为很多种。根据其发生情况和延续时间分为 急性和慢性两种:而根据癌症疼痛的生理机制又可分为躯体 痛、内脏痛和神经痛。此外,临床上还提出了突发性疼痛 (Breakthrough pain,BTP)的概念。根据不同的定义和分类,约 有40% 80%的肿瘤患者会发生突发性疼痛151。Po ̄enoy和 Hagen在1989年和1990年发表的两篇文章中首次对癌性 突发性疼痛进行了准确的定义和概括旧。根据他们的定义,癌 作者简介 苏 红,女,博士,扬子江药业集团上海海尼药业 有限公司药物研究所信息研究室主任,从事新药 研究和开发。E—mail:suhongsh@gmail.corn 收稿日期 2010—05—30修回日期 2010—06—01 性突发性疼痛是指接受慢性阿片类药物治疗的、稳定的癌痛 患者中出现的短暂和加剧的疼痛:突发性疼痛的疼痛程度剧 烈,92%患者的强度为重度以上,从发作到达到疼痛峰值的 时间平均时间为3rain(1s到30min).疼痛的持续时间相对较 短,通常不超过30min,每日发作的频率一般为3-4次。癌性 突发性疼痛可由多种因素诱发,例如.运动、咳嗽、呼吸、排尿 等。 治疗疼痛的药物种类繁多,最主要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 统的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如吗啡、可待网:及其合成代用 品,如哌替啶、芬太尼、美沙酮、喷他佐辛、二氢埃托啡等,这 类药物统称为阿片类药物(opioids)。阿片类药物镇痛作用 强,多用于剧烈疼痛.连续使用多次后会导致成瘾性,该类药 物义称为“麻醉性镇痛药”,属于须严格控制的药物。阿片类 药物的消耗量是反映同家和地区癌症疼痛患者是否获得合 理止痛治疗的重要评价指标。按照作用机理,可将阿片类药 物分为阿片受体激动剂、阿片受体混合激动剂(兼具阿片受 体的激动和拈抗作用)以及阿片受体手吉抗剂i类。阿片受体 至少可分为 型、K型和8型三种亚型,吗啡和哌替啶为 型受体激动剂,而喷他佐辛、地佐辛、丁丙诺啡、布托啡诺为 阿片受体混合激动剂。阿片受体拮抗剂如纳诺酮和纳曲酮, 本身并无明显的药理效应和毒性.临床用于麻醉镇痛药过量 和中毒的治疗,可以拮抗吗啡等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 非甾体抗炎药也常用于治疗癌症疼痛。WHO于1986年 提出的癌症i阶梯止痛治疗原则建议,轻度疼痛使用非甾体 抗炎药,例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布洛芬等:中度疼痛使用 弱阿片类药物,例如可待因、右丙氧芬等;重度疼痛则使用强 阿片类药物,例如吗啡、芬太尼等,此时还可合并使用非甾体 类消炎药。在用阿片类药物的同时.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既 可增加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而且还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 用量。2009年5月20日.美国Roxro制药公司宣布美国FDA 已经批准了酮咯酸氨丁三醇(ketorolac tromethamine.Sprix nasalspray)鼻喷剂用于中等强度及某些重度疼痛的短期镇 痛。酮咯酸氨丁i醇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是医院内最常使 用的短期镇痛药之一,医院内使用的剂型为肌肉注射剂,而 这种鼻喷剂的上市,可以便于患者的院外使用。另外,在使用 镇痛药的同时,还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合用激素、三环类抗抑 郁药或抗惊厥类药等辅助用药。 治疗突发性疼痛的药物选择具有一定特殊性。首先,一 般情况下,口服是癌症疼痛治疗的最佳选择(WHO guide— 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ancer pain,1986;EAPC rec一 21l 瘴疼券拳 蹙瘪的煞碲 疗__一,… … ommendation for morphine and ahernative in cancer pain, 1996),但是,由于口服给药存在吸收分布的过程,通常需要 30mim或者更长时间才能起效,难以及时解除疼痛.不适用 于治疗突发性疼痛。其次,治疗突发性疼痛的药物应具备起 效迅速,作用时间应不低于30min,即疼痛的一般持续时间, 不产生活性代谢物,给药方式应当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创伤, 首选无创途径给药。突发性疼痛治疗的金标准可以归纳如 下:(1)快速起效;(2)使用方便(不使用注射剂);(3)代谢快, 避免药物累积;(4)耐受性好;(5)容易服用,甚至在肠梗阻的 情况下;(6)副作用小;(7)好于常规治疗17]。根据这些原则,目 前用于治疗突发性疼痛通常使用的药物有吗啡。羟考酮,二 氢吗啡酮,芬太尼透皮制剂等 吗啡是疼痛治疗的金标准,突发性疼痛时.也可以使用 吗啡。EAPC(欧洲姑息治疗学会)推荐的治疗突发疼痛的最 初用药量为每日吗啡总剂量的1/6。再根据效果增减剂量。突 发性疼痛的镇痛一般是在常规使片j吗啡或合成吗啡类药物 的基础上再使用可以迅速起效的镇痛药。近年来.有许多镇 痛药新剂型上市,专用于突发性疼痛的镇痛 丁丙诺口if是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对 型阿片受体有高 度的亲和力,对阿片受体的作用不如吗啡和哌替啶.有最大 剂量限制。当用药剂量超出一定范围后,对阿片受体的激动 作用不再增加,止痛作用有限。有注射剂和舌下片两种剂型, 舌下片可用于突发性疼痛 芬太尼为阿片受体激动剂,属强效麻醉性镇痛药。镇痛 作用起效快而强,但持续时问短,分布广泛,中度肝脏清除, 超过60%的芬太尼经首关消除代谢为活性产物。芬太尼的脂 溶性强,尤其适用于透皮给药。1998年,芬太尼透黏膜口含 剂(oral transmucosal fentanyl citrate,Actiq )获FDA批准 上市,是第一个批准的专门针对突发性癌症疼痛的药物。 Actiq为棒棒糖样,在口中会缓慢溶解,通过口腔黏膜直接被 吸收,10—15min可控制疼痛。芬太尼透黏膜口含剂治疗突发 性癌症疼痛安全有效,但对从未使用阿片类药物的病人具有 抑制呼吸系统的副作用。因此.该药只能用于已经口服或透 皮给予吗啡的病人[81。 ●2006年,美国FDA批准了芬太尼VI腔泡腾片(Fentanyl buccal tablet,Fentora㈣),所使用的给药技术可以使约50% 的药物直接通过上颌黏膜、颊黏膜更加迅速的进入血液,与 Actiq相比,镇痛作用更快。一项大于12个月的长期临床研 究表明,芬太尼口腔泡腾片在治疗慢性癌疼和BTP方面,不 但有效,而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9I。 ●2008年瑞士又批准了Orexo公司与ProStrakan Group 公司共同开发的芬太尼舌下速溶片(Sublingual Fentanyl Tablet,Abstral㈤)上市,随后Abstral在英国、德国和法国上 市.目前正在美国和13本申请上市。Abstral是一种采用特殊舌 下片给药技术.放置在舌下后可快速分散而被口腔黏膜吸收 的新制剂。一项随机对照的多中心m期临床实验研究了芬太 尼舌下片对突发性疼痛的镇痛作用 ,受试者年龄均不低于 17岁.在实验开始之前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了为期2周的开放 性剂量滴定(dosage titration),随后开始双盲实验,分别使用 芬太尼舌下片和安慰剂。研究的主要疗效评价终点是给药后 2l2 30min后的总疼痛强度差(SPID 30),第二疗效评价终点是给 药后60min内的疼痛强度差(PID)以及疼痛缓解(PR)状况。 疗效评价结束后,还继续对受试者进行了长达12月的安全性 跟踪研究。共有131名患者完成了前期的剂量滴定,其中对 61名患者进行了主要疗效评价。在给药后30min时,芬太尼 舌下片给药组和安慰剂组的总疼痛强度差的最小二乘平均值 (LSM)分别为49.5和36.6;在给药后60min时,芬太尼舌下片 给药组和安慰剂组的总疼痛强度差的最小二乘平均值分别为 143.0和104.5.芬太尼舌下片给药组的镇痛效果显著高于对 照组(30min时,P=0.0004;60min时,Pl_0.0002)。此外,给药 lOmin后,芬太尼舌下片的镇痛强度差以及疼痛缓解状况与 安慰剂组相比有显著性提高(PID,P=0.0055;PR,P=0.049)。 总体来说,芬太尼舌下片对于全身和舌下均有良好的耐受 性,共有41名受试者发生了一项以上的药物相关的副作用. 主要包括:恶心(12-2%),呕吐(5.3%)以及嗜睡(4.6%)。 ■2009年7月。美国FDA批准了芬太尼的可溶性聚合 物膜(fentanyl buccal soluble film,Onsolis㈣),用于缓解重 度急性发作型疼痛。这种剂型使用了一种叫做“BioErodible MucoAdhesive”的新技术。使用时将Onsolis贴敷于面颊内表 面.通过口腔黏膜直接被吸收。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 交叉试验研究了芬太尼可溶性聚合物膜在剂量为200~ 1200 ̄g时.对突发性疼痛的镇痛效果 1。受试者对阿片耐受, 每13发作突发性疼痛的频率为1~4次,研究的主要疗效评价 终点是给药后30min后的总疼痛强度差(SPIn 30)。意向治 疗分析(intention to treat analysis,I rr)共有80名受试者,实 验结果表明.芬太尼可溶性聚合物膜给药组给药后30min后 的总疼痛强度差的最小二乘平均值(LSM+SEM)为47.9±3.9, 而对照组给药后30min后的总疼痛强度差的最小二乘平均 值为38.1±4.3.芬太尼可溶性聚合物膜给药组的镇痛效果显 著高于对照组(P=0.004)。从给药后15min开始,直至给药后 60min(评价终点),芬太尼可溶性聚合物膜给药组的镇痛效 果与对照组始终存在统计学差异,研究过程中未观察到显著 的口腔不良反应。 ■芬太尼鼻喷剂(Instanyl㈣)于2009年7月经EMEA 批准在英国上市,专用于治疗18周岁以上成人癌症患者的 突发性疼痛。芬太尼鼻喷剂应在患者已经El服吗啡(每日至 少60mg),或羟考酮(每日30mg),二氢吗啡酮(每日8mg), 或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每小时25txg)的基础上使用。采用 鼻喷剂这一给药途径,芬太尼通过鼻黏膜吸收直接进入人体 循环,能避免胃肠道消化液对药物的破坏作用,并可以避免 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同时起效迅速,适用于突 发性疼痛。由于肿瘤患者普遍存在恶心,呕吐,口干燥症,口 腔黏膜炎以及消化道功能紊乱,芬太尼鼻喷剂使用便利,尤 其适用于存在上述症状的肿瘤患者。一项为期3周,在奥地 利、丹麦、法国、德国和波兰的疼痛研究中心,麻醉科,姑息治 疗(palliative care)中心,以及肿瘤医院进行的双盲随机对照 的Ⅲ期临床实验研究了芬太尼鼻喷剂(50rag、lO0mg和 200mg)的有效性。随后受试者继续使用有效剂量的芬太尼鼻 喷剂,为期10个月,进行了安全性的跟踪研究㈣。研究使用 的主要判断指标是在给药lOmin后的疼痛强度差(PID 10), Pharmaceutica fand Clinica 篙Resae嚣acrch圈■卫 函 ,_ Clinical采用l1点数字评分法(11一point numeric rating scale)评估, 0代表无疼痛,l0代表忍无可忍的疼痛。共有120名患者人 组.并接受有效剂量的治疗,意向治疗分析组共有111名受 试者(男性56 ,女性55名,平均年龄(标准差)为60.6 来,销售稳步上升,2008年全球销售额已达到10亿美元。芬 太尼新剂型的开发.是目前开发治疗突发性癌症疼痛药物的 热点。当然,芬太尼和其他阿片类药物一样属于麻醉药品。我 困对麻醉药品以及一类精神药品的控制非常严格,对于生产 (9.45);男性平均体重为70.3kg,女性平均体重为65.3kg;白种 人有1O7名(96.4%)),芬太尼鼻喷剂组给药10min后的疼痛 强度差为安慰剂组的2倍(调整平均数分别为2_36和1.10;调 整差异为1.26,远远大于l临床相关的差异(0.5),P<O.001)。进 一步分析表明,芬太尼鼻喷剂的3个剂量组平均治疗响应率 (response rate)为51.1%,而安慰剂组为20.9%;在有效剂量范 围内副作用的发生率为19.8%,最常发生的副作用为恶心 (4.5%)和眩晕(1.8%)。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严重副作用。 另一项在欧洲7个国家,44个研究中心进行的开放性 的多中心交叉研究比较了芬太尼鼻喷剂和口腔透皮制剂对 癌症突发性疼痛的镇痛效果I”l,共有196名患者入组,139名 患者随机依次使用芬太尼鼻喷剂和芬太尼口腔透皮制剂,或 依次使用芬太尼口腔透皮制剂和芬太尼鼻喷剂。受试者在前 6个突发性疼痛发作时.首先使用其中一种制剂进行剂量滴 定(芬太尼鼻喷剂的滴定剂量为50mg、100mg或200mg:芬 太尼口腔透皮制剂的滴定剂量为200mg、400mg、600mg、 800mg、1200mg或1600mg);之后再换为另一种制剂进行滴 定.重复6个突发性疼痛发作期。研究使用的主要判断指标 是受试者所记录的疼痛开始得到缓解的时间,第二判断疗效 指标是在给药10min及30min后的疼痛强度差(PID 10.PID 30),以及给药后l5min内,以及60min的总疼痛强度差 (SPID 0~15,SPID 0~60),服药的方便性,患者的顺应性等。 意向治疗分析共有139名受试者.芬太尼鼻喷剂治疗组的疼 痛开始得到缓解的时间为1lmin.而芬太尼透皮制剂治疗组 的疼痛开始得到缓解的时间为16min:65.7%的患者认为芬 太尼鼻喷剂的镇痛作用更为迅速(P<O.001)。给药5min之 后,芬太尼鼻喷剂治疗组的疼痛强度差显著高于芬太尼透皮 制剂治疗组。给药30min之内,芬太尼鼻喷剂治疗组的疼痛 强度差显著高于芬太尼透皮制剂治疗组(P1分别为≥50%, ≥33%)。在给药5min后,芬太尼鼻喷剂组疼痛强度差≥50% 的受试者有12.8%,芬太尼透皮制剂组疼痛差≥50%的受试 者有2.1%:在给药10min后,芬太尼鼻喷剂组疼痛强度差≥ 50%的受试者有36.9%,芬太尼透皮制剂组疼痛差≥50%的 受试者有9.7%:在5min和10min时,两种制剂的镇痛效果 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O.001)。临床中还发现,与透皮制 剂相比,病人更趋向于使用芬太尼鼻喷剂。为了进一步改善 芬太尼鼻喷剂的代谢和降低药物的最大达峰时间,Fischer等 在18个健康的未使用阿片的成年志愿者中研究了三种新芬 太尼鼻喷剂的代谢动力学和耐受性l14I。研究表明.三种新剂 型,包括FPNS(fentanyl pection),FChNS(fentanyl chitosan),和 FChPNSfchitosan~poloxamer 1881,显著提高了药物的全身分 布,而且与透皮制剂相比,降低了药物的最大达峰时间。i种 新剂型表现出了到目前为止最为理想的鼻喷给药和一般概 念上的耐受性。 总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芬太尼是目前最理想的治 疗突发性癌症疼痛的药物。芬太尼口腔透皮制剂自上市以 企业的资格认定,以及销售仓储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定。在临 床用药上,应当合理地使用阿片类药物,个性化用药,剂量滴 定,并配合使用辅助性的药物。要严格区分合理用药与药品 滥用,这不仅是临床医生的职责,更是制药公司研发新型镇 痛药的方向。 参考文献 [1]van den Beuken—van Everdingen MH,de Rijke JM,Kessels AG,et a1.Prevalence of pai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a sys- tematie review of the past 40 years fJ1.A nn Oncol,2007,1 8 (9):1437—49. [2]Cohen E,Botti M,Hanna E et a1.Pain beliefs and pain manage— nmnt of oneology patients[J].Cancer Nuts,2008,3l(2):E1-8. 【3】 Fairchild A.Under-treatment of cancer pain【J].Curt Opin Support Palliat Care,2010,4(1):1 1-5. 『41 McNeill JA,Sherwood GD,Starck P L_The hidden error of mismanaged pain:a systems approach【JJ.J Pain Symptom Manage,2004,28(1):47—58. 【5]Haugen DF, ermstad MJ,Hagen N,et a1.Assessment and classiifcation of cancer breakthrough pain:a systematic litera- ture review[J].Pain.2010.149(3):476—82. [6]Portenoy RK,Hagen NA.Breakthrough pain:definition,preva— 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J].Pain,1990,41(3):273—81. [7]Lossignol DA,Dumitreseu C.Breakthrough pain:progress in management[J].Curr Opin Onco1.epub ahead of print. [8] Streisand JB,Varvel JR,Stanski DR,et a1.Absorp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of oral transmueosal fentanyl citrate[J].A nesthe— siology,1991,75(2):223—9. [9] Weinstein SM,Messina J,Xie F.Fentanyl buccal tablet for the treatment of breakthrough pain in opioid—tolerant patients with chronic cancer pain:A long—term,open-label safety study 叨.Cancer,2009,115(11):2571—9. 【10]Rauck RL,Tark M,Reyes E,et a1.Efficacy and long—term tolerability of sublingual fentanyl 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 in the treatment of breakthrough cancer pain[J].Curt Med Res (1Pin,2009,25(12):2877—85. [1 1]Rauck R,North J,Gever LN,et a1.Fentanyl buccal soluble iflm(FBSF)for breakthrough pai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a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study[J1.A nn Onco1.2009. [12] Kress HG,Oronska A,Kaczmarek Z,et a1.Efifcacy and tol- erability of intranasal fentanyl spray 50 to 200 microg for breakthrough pai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a phase Ill,multi— national,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 ̄controlled,crossover tiral with a 10一month,open—labet extension treatment period 『JJ.Clin Ther,2009,31(6):1 l77—91. [13]Mercadante S,Radbmch L,Davies A,et a1.A comparison of intranasal fentanyl spray with oral transmucosal fentanyl citr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breakthrough cancer pain:an open—label,randomised,crossover tiral[J].Curr Med Res Opin, 2009.25(1 1、:2805—15. 【14]Fisher A,Watling M,Smith A,et a1.Pharmacokinetic comparisons of three nasal fentanyl formulations;pectin, chitosan and chitosan—poloxamer 1 88[j].1nt J Clin Pharmacol Ther,2010,48f2):138—45.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