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堤防工程施工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文档资料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堤防工程施工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

引言

在水利工程中堤防工程是江河湖海抵御洪水的主要屏障,因此,在工程建设与施工中,必须要优选承包商,科学配置生产组织,做好全方位的生产技术准备,强化图纸会审,并且确保设计交底工作的到位,与此同时,在堤防工程中,还要强化施工工艺、土工试验,完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协调好各方的关系,把握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从根本上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完成。

一、堤防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常见隐患

1、堤防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堤防工程的施工主体是防洪大堤,在修建防洪大堤时有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节约工程成本,直接就地取材,但是伴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筑堤材料、自然环境等等因素复杂,一些问题也被长期留下来,在洪水期就会涌现很多险情,难以收拾.鉴于这些在土堤中存在的问题,城市区的堤防工程在近年来将土堤改为混凝土防洪墙,这样的防洪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堤身隐患和险情。但是由于混凝土防洪墙,堤基的受力条件有很多限制,因此需要将原有的土堤荷载方式改为集中荷载,堤基较长渗径变为水头集中的较短渗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堤基的出险负担。由此可以看出,混凝土墙对堤基地质条件的要求更高,这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格外重视。

2、堤防工程质量常见隐患

2。1常规性隐患

常规性隐患能通过简单的方式检查出来,在对隐患进行分析和处理时采用的措施也都比较明确,特别是常规性隐患在对堤防进行维修加固方面更是可以用简单方法消除,当然也有些情况需要特殊处理。

2.2特殊性隐患

特殊性隐患的引发原因有以下几种,植物腐烂物、再生性隐患以及人类活动留下的隐患等等.这样的隐患一般由于其特殊性很难发现规律,在检测时也很困难,这样就很容易在发生洪水时不能实现防洪功能,增加了抢险难度.

二、堤防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1、土料选择

在堤防工程中,土料的选择是其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更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要求既要满足堤防工程的防渗要求,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做到就地取材,从而控制工程成本的增加。在进行土料选择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以优质土置换软弱土,以此来提高填土的稳定性,避免工程沉降的发生,与此同时,在选择置换材料时,一定要选择符合工程要求的施工材料,从而满足工程设计要求;(2)在施工时,采用机械施工置换人工施工,简单来讲,就是用机械开挖软土地基,直到开挖至工程要求的深度即可,这种施工方法,既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又可以有效地降低施工难度,更为主要的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工程所要求的工程质量。

2、填筑施工

2。1清理堤基。清理的目的是为现场顺利施工做好准备,以使现场达到表面清洁的目标。首先,就是要把现场所有的植被清除。使用推土机清除所有施工现场表面上的树木、树根、杂草、垃圾等,并按照施工的要求,将这些物品运送到指定的地点。在清理的过程中,要按照施工规范的要求,施工地表的清理面积必须超出需要建筑的基础距离五米之外。其次是进行施工现场表土的清理.还是采用推土机清除整个施工区域内含细根、草本植物及覆盖草等植物的表层有机土壤,之后按照指定的位置,把表土等进行掩埋。在清理掩埋的过程中,要防止出现土壤流失等情况。

2.2土堤填筑主要采用后推(退)法进行施工,在汽车卸料后,用推土机将料摊平,控制好每一层铺土厚度,要求为40cm为宜,当铺料填至堤边时,需要超出设计边线的30cm,若是在填筑过程中,土料的含水量过高,不能有效地满足设计要求,那么一定要根据监理(工程师)师所批准的措施进行补救处理,从而保证工程质量合格。同时,在堤身断面填筑完成后,进行修坡处理,提高修坡质量,满足堤顶高度设计要求,进而全面提升堤防工程的防洪能力。

3、铺料施工

在铺料前,将压实层的压光面层刨毛,控制其含水量,过于干燥时,可以适量洒水湿润,铺料要平整、均匀,每一层的土块直径与铺料厚度都要通过碾压试验进行检验确定,严禁其他透水料、砂砾料、粘性土料的混入,若是其中存在着杂质,必须要严格清除.另外,砂砾料的铺填厚度要求在30~35cm,若是施工时,采用重型振动碾,那么可以适当加厚,但是,一定不可以超过60~80cm,若是铺料铺至堤边时,可以超填一定的余量,然后按照压实工序进行,从而提高填筑的整体质量与外观水平.

4、压实作业

在堤防工程压实作业中,压实之前,必须要做碾压试验,要求对每一个试验块进行碾压处理,行车速度保持在2km/h,碾压次数要求3遍为宜,同时做好相应的检测记录,包括每次碾压的时间,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按照规定的碾压次数,振动碾压前进,同时,准确测量碾压后的土料厚度;(2)每一个试验小块采用灌砂法测定压实度,每一小块取样数为5个;(3)观察压实土层底部有无虚土层,上下层面结合是否良好,是否存在剪力破坏现象以及光面现象等.

三、堤防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堤防是沿河、渠、湖、海岸或行洪区、分蓄洪区、围垦去的边缘修筑的挡水建筑物,起到了防御洪水泛滥,保护沿岸居民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的重大作用。若工程施工质量一旦存在问题,将对堤防的维修造成巨大的人力财力浪费,同时也将严重影响其约束洪水,造福人们的使命,因此,应以防为主,严格控制堤防工程的施工质量,以确保其达到抗洪防灾的作用。

1、对施工区域进行测量放线。在堤防的施工前期工作中,对施工区域进行测量放线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无论是在施工前的准备、施工的过程、施工结束后进行竣工验收,这些都是离不开现场的放线测量的.怎样在施工前把施工现场的测量放线工作做好,是测量技术人员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也是对现场测量技术人员的基本技能的要求。目前在国内的堤防施工建设中,大多数是采用全站仪进行施工控制测量,另外还配置水准仪、经纬仪等,对施工现场进行测量放线.在这里,笔者把测量放线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说明一下:第一,现场测量人员在测量时要把实际测量数据和监理单位提供的基准点、基线、水准点及其它测量资料进行比较,并及时把测量数据报给监理单位得到批准后才可

以实施,这样有利于及时进行数据的纠正和核对.第二,测量数据必须要保障精度.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测量的数据的平面位置误差不超过±30~50毫米,高度误差不超过±30MM。第三,在施工中还要对测量的数据进行现场复核,确保数据的准确,并对测量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填写,并存档.

2、进行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为工程顺利施工打好基础。工程开工前,由项目总工组织项目部技术人员进行图纸的学习.在主体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技术人员通过熟悉图纸往往会发现图纸中存在一定的技术和质量问题,这些问题都可在设计交底会议中得到研究与处理。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会议由建设监理单位组织,设计、施工、质监等单位参加,通过会议磋商使各方明确设计意图、设计要求、施工技术参数,由设计单位对各方提出的图纸、设计等方面相关问题进行解释,最终形成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会议纪要,指导工程顺利施工.

3、在料场的选择上,应综合考虑开挖范围、开挖条件、开采厚度和储量等因素,在土料质量、开采厚度、开采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选择迎水坡方向取土以避免筑堤取土沟与天然沟道相通以破坏堤地,使其在汛期渗水严重而危及堤防,同时减少占用堤后耕地。

4、在堤防遭遇渗透破坏问题时,可采用截渗墙、锥探灌浆和劈裂灌浆等防渗体,必要时还可以帮堤以加厚堤身或翻挖重新填筑堤身。另外,在砂卵砾石含量较高、粒径较大的地层的险工段,可采用盖重、排水减压、反虑保护等其他措施来进行堤防的防渗处理。

5、在堤防工程填筑过程中,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的功能性来选择不同的填筑材料,如在堤防的支撑棱体部分选择粗粒土,在其防渗作用的斜墙或心墙则应采用细粒土填筑,并且应根据工程各部位功能所需的力学性能对填筑土料的粘粒含量、含水率等指标进行精确计算获取。

6、在碾压式堤防填筑施工前,应对所需碾压的填筑土料进行分析,准确掌握各种填筑土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并在施工现场进行碾压施工试验以适当修正实际情况下的设计施工参数如碾压方式和程度、填筑的厚度),使得各种填筑土料在碾压施工下获取最优的抗剪强度、最小压缩性、最小的渗透性而实现其力学性能的提高,从而保证堤防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7、在堤防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把握施工的细节以保证其工程的施工质量,如应控制作业段与段之间不出现坡度大于1:3的斜坡,并对块状粒径超过10cm进行破碎;应对作业段之间进行认真处理或层面进行过界碾压,若界沟、界墙已形成,则需要将其一定范围内的填土挖开后重新分层铺土填筑,并增加碾压次数;在新老堤连接时,应对结合处的杂物、树根、植物根茎进行清理,并对老堤进行削坡处理成结合槽,以促使新老堤更好的连接;在与刚性建筑物连接时,应对建筑物表面的乳皮、粉尘等进行清除,对表面外露的铁杆进行割除后应用水泥砂浆覆盖保护,填筑时注意保持建筑物表面湿润。

结束语

总而言之,堤防工程是抵御洪水的主要屏障,必须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优化施工技术,规范施工工序,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配备先进仪器设备,加强科技投入,做好工程检查验收评定工作,同时,参建各方的密切配合,顾全大局,确保工程得圆满完工,从而提高堤防工程效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