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卷第2期 2011年o3月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Jiamus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1.29 No.2 Mar. 2011 文章编号:1008—1402(2011)02—0206—04 有源滤波器的谐波检测算法及仿真实现① 梁秋艳, 陈思羽,周海波 (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摘要: 谐波电流检测的准确性是有源滤波器可靠运行的首要环节.在传统谐波检测算法的基 础上采用一种基于三相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改进的i 一 。算法,并在MATLAB/Simulink下进行 建模仿真.结果表明,该谐波电流检测算法能够及时、精确的检测到负载产生的谐波电流,从而使 控制装置产生的补偿电流能够精确得跟踪指令电流,最终达到精确补偿负载谐波的目的. 关键词: 有源滤波器;谐波电流检测;仿真 中图分类号:TM712 文献标识码:A 0 引 言 有源滤波器能够对谐波电流进行高精度、准 确、实时的检测是对电力系统谐波进行补偿的首要 前提,因此,谐波电流检测是电力系统中谐波治理 技术的关键环节….谐波电流检测的原理就是由 有源滤波器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检测方法.用这种 方法检测谐波,除了通过低通滤波器的直流分量 外,其它都是瞬时值运算,所以响应速度很快,具有 良好的实时性-2].以三相电路瞬时无功功率理论 为基础,计算P,q或ip,i 为出发点即可得出三相电 路谐波检测的两种方法,分别称之为P—q运算方 法和i。一i 运算方法. 1.1 基于p—g运算方式的谐波电流检测 如图1所示为P—q运算原理图,P—g是基于 三相电路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一种谐波检测方法, 此种方法适用于系统的三相电压不含谐波的情 况 引. 补偿对象的电流中提取出所需要补偿的谐波电流 参考值,控制系统根据此种参考值产生相应的脉 冲,控制有源电力滤波器逆变器主电路产生补偿电 流跟踪参考值,起到补偿的效果. 1 传统的谐波电流检测方法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谐波检测法是目前 根据图1计算P和q可得: = 三 2 2 2 l I 2 J (3) 式中 =[:: (2) ① 收稿日期:2011—03—14 作者简介:梁秋艳(1981一),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自动化 第2期 梁秋艳,等:有源滤波器的谐波检测算法及仿真实现 207 有功和无功的直流分量再通过逆变换计算出负载 古 笔 1.2基于 一一’ 运算方式的谐波电流检测 一…一一……… 电流的基波分量i。,t‘bf,i矿最后通过叠加原理,得到 r ] 一 一 c 1 c [ (4) 图2基于 一i口运算原理图 sinw t二∞…sin wt ̄嘲= sintot —costot sin(∞t— 2可)一c。s( 一丁2仃) (6) = ●● ¨ i 的表达式为: ss in(tot + + 2).)一c。s(一c。s( +了+了丌)2丌) inw t -cosc ot] 设i ,i i 为各相总的谐波电流,则有: …nidJI=i 一 ,i =i6一 ,i 一i。一ic, (7) c : 1奢 这即是补偿装置需要产生的补偿电流.当电网 电压对称且无畸变时, 一i 算法可以迅速准确的 检测出电网中的谐波分量;当电网电压不对称或发 生畸变时,因为该算法没有直接使用系统的电压信 …sin(s c(ot… 一一 2 仃)…s( + 2心 仃) 息,只借助于构想的正余弦函数来实现三相基波坐 标变换,因此可以得到补偿分量. 2 改进的谐波电流检测方法 设 , ,ic,分别为各自的基波电流, , 为变 由上面对两种谐波检测法的分析可知,P—q 换后的基波分量,则经反变换后,可得到计算基波 法仅适用于电网电压对称且无畸变情况下谐波电 分量的公式为: 流的检测,当电网电压发生失真时,根据公式计算 出的基波正序电流分量也将含有谐波,从而增大了 谐波检测的误差,检测结果的精度就会越差 J.i 一i 法不仅在电网电压畸变时适用,在电网电压不 对称时也同样有效,但在检测谐波电流时,因被检 测对象中谐波的构成和采用滤波器的不同,使其在 208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 采样保持和信号处理等过程会产生不同的时间延 本文采用一种基于三相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 迟,这将使跟踪补偿电流的相位发生偏移 引.如果 改进 一i 算法,针对 一i 谐波检测方法的不足 不采取措施,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补偿效果会变差. 进行了补偿,原理图如下图3所示. 图3 改进的检测算法原理图 图4 谐波检测算法电路模型 改进的i 一i 谐波检测算法是在传统谐波检 相位的五倍基波频率的正弦信号sin5wt和余弦信 测算法基础上,对检测电网中的某次谐波外加一个 号cosStot,可得变换矩阵: 补偿角,以减少因控制算法、数模转换等原因所产 生的延迟.检测的谐波次数主要包括5次、7次和11 Cs.,t=i sin5  ̄o t -cos5tot] (8) c。5…n…次.这几次谐波检测出来后,利用叠加原理,得到负 首先将口,b,c三相电流转换成 , 两坐标系下 载的谐波电流,从而使检测的谐波电流被控制装置 的电流,则三相电流可以变换成 一/3坐标系中的 产生的补偿电流很好的跟踪. 向量,即: 在原理图3中, 代表口相电压信号,以5次谐 波检测为例,锁相环PLL作用是产生与口相电压同 第2期 梁秋艳,等:有源滤波器的谐波检测算法及仿真实现 得到的即是5次谐波电流i 曲,i 从,i ,然后再将频 c 率分别换成7次、1 1次谐波电流,将所得各次谐波 电流相加,最后得到期望的谐波电流i ,i i . 3 改进的检测算法的仿真实现 三 二封 为了验证该检测算法的正确性,用MATLAB 软件进行建模仿真 ¨.图4所示为MATLAB/Simu— link下谐波电流检测部分电路仿真模型图.谐波电 流检测的实质是将三相包含谐波的负载电流经过 三相/两相变换成有功和无功电流,有功电流包括 电流i 然后ip5和i 经过低通滤波器LPF滤波得 基波有功和谐波有功分量,无功电流包括基波无功 和谐波无功分量,然后将有功电流、无功电流进行 低通滤波,得到基波电流的有功分量、无功分量,最 后进行两相/三相变换,得到三相电流基波分量,实 现了负载电流中谐波电流与基波电流的分离. r 一『sin(5wt+△ ) 一cos(5 ̄ot+△ )1 图5所示为检测出的5次、7次、11次谐波电 △ 一i—cos(5 £+△ ) 一sin(5 +△ )J 流波形图,这些谐波电流将作为参考值,控制系统 根据此参考值产生相应的脉冲,控制主电路产生补 偿电流,起到补偿的效果. 图5检测出的谐波电流(5次、7次、11次) 4结论 [3]周雒维,李白成,吴宁.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及无功电流的一 种检测方法[J].重庆大学学报,2000,23(1):53—55. 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谐波电流检 [4]Chang G W.A New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eference Compen— sating Currents of the Three—phase 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 测算法能够及时、精确的检测到负载产生的谐波电 [J].IEEE Power Engineering Review,2001,21(3):63—65. 流,从而使控制装置产生的补偿电流能够精确得跟 [5]杨君,王兆安.三相电路谐波电流两种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 踪指令电流,最终达到精确补偿负载谐波的目的. [J].电工技术学报,1995,5(2):43—48. [6]Fu Zhongwen,Li Haishan,Huang Wenling.A New Current De- tecting Method Based Oil d—q Ransformation for Active Power 参考文献: Filter[J].Power System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Confeernce on [1]顾建军,徐殿国,刘汉奎,等.有源滤波技术现状及其发展 2002.4:2265—2268. [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3,7(2):127—129. [7]王正林,王胜开,陈国顺.MATLAB/Simulink与控制系统仿 [2]王兆安,杨君,刘进军,等.谐波抑制和无功功率补偿(第2 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下转212页) 212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 分割方法中不断追求的目标. 分和粮食进出口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 OTSU算法就是根据OTSU算法的原理以及图 垩白米等级划分依据进行了研究.根据垩白米中垩 像的灰度直方图类间方差的不同,通过计算最大类 白部分具有垩白不透明这一物理特征,提出最大类 间方差,而最终确定大米图像的分割阈值,其分割 间方差(OTSU)算法在垩白米识别中的应用,该算 结果如图2所示. 法可靠性好,具有自动选取最佳分割阈值的特点, 由分割结果我们知道,OTSU自动阈值分割算 检测率高,分割效果受灰度重叠的影响小,并有较 法效果十分理想.它不但解决垩白米和正常米的灰 好的可移植性.在垩白米等农产品识别中具有重要 度区域分割阈值最佳问题,而且还具有自适应性分 的推广意义. 割优点. 3垩白米分割检测结果与分析 参考文献: [1]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T.17891—1999.优质稻谷国家标 为了验证此文垩白米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对东 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 北的粳米进行了垩白米检测实验,并与基于分形维 [2]侯彩云,王一鸣,凌云,等.垩白米粒的计算机图像识别[J]. 农业工程学报,2002,l8(3):165—168. 数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准备垩白米100粒(通过人 [3]孙明,凌云,王一鸣.在MATLAB环境中基于计算机视觉技 工目测的方法确定),将单个米粒放置于背景为黑 术的大米垩白检测[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4):146— 色的光源箱中,由CCD摄像机摄取原始图像,分辨 149. 率为128×128.每个米粒均采集8个不同方向的 [4]张济忠.分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111—141. 图像,800幅垩白米图像.检测精度为97%,高于 [5]冯斌.计算机视觉信息处理方法与水果分级检测技术研究 [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2. 固定阈值检测方法,O u垩白米检测方法有效地 [6] OTSU N.A Threshold Selection Method from Gray—Level His— 检测大米中的垩白区域,且方法简单、检测精度高. togram[J].IEEE Trans,1979,9(1):62-69. [7] Chen WT,Wen cH,Yang CW.A Fast Two—dimension En— 4 结 论 tropic Thresholding Algoirthm[J].Pattern Recognition.1994. 27(9):885—89. 本文针对垩白米识别工作在食品加工、等级划 Study on Chalky Rice Detection Based on oTSU Algorithm U Jian一 , SUN Ying—chun, JIANG Ire (Jiamusi University,Jiamusi 154007,China) Abstract: A chalky rice detection approach based on OTSU algorithm was proposed.OTSU algorithm has hte capability of automatically selecting the optimum segmenting threshold,as well as multi—threshold segmenta— tion,which could obtain an ideal segmenting result.As the experiment indicated,it has a high identiifcation ra— tio,which could detect chalky rice efifciently in contrast to the algorihtm based on fixed threshold. Key words: chalky rice detection;OTSU;image segmentation (上接209页) The Harmonic Detection Algorithm of Active Power Filter and Simulation Realization lLANG Qiu—yan, CHEN Si—yu, ZHOU Hai一60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Jiamusi University,Jiamusi 154007,China) Abstract:The accuracy of harmonic current detec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an active power iflter to work reliably.On hte traditional harmonic detection algorihtm,a improved ip—iqalgorihtm was improved based on three—phase instantaneous reactive power theory and conduct simulation under MATLAB/Simulink.Simula- 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can detect the harmonic currents timely and accurately,SO the compensation current generated by the control unit can track the command current accurately.Finally,load harmonics was compensated accurately. Key words: active power filter;harmonic detection;sim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