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探讨 :嚣 网易数据新闻板块 ~“数读”的特点分析 王青原赵伟亦 071002) (河北大学,河北保定摘要:数据新闻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开始走进公众视野。“网易”作为我国三大门户网站之一, 对于数据新闻的制作有其独到之处,本文将选取网易“数读”板块作为研究对象,从数据新闻图表选取、传播特 性、内容分类、数据来源等方面探究目前我国新媒体数据新闻的实践,思考其特性与不足。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新闻;“数读” 中图分类号:G210 数据和图表的呈现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5)08—0240—0l 组织、维基百科、J.D.POWER信息;有的来自国内各级部 门和机关单位的政府公开信息,如国家统计局信息;以及运 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数据信息。网易“数读”数据新闻制 作不仅运用了传统媒体的统计数据,也采用了网络媒体的 数据调查,使得数据来源更加丰富和多元。同时在数据采 集和数据获取上,参考多个新闻数据来源,可以增强新闻的 一、网易“数读”的宗旨是“用数据说话,提出轻量化的 阅读体验”。秉承“轻量化”理念,“数读”的数据呈现具 有轻量、精致的特征。从不过分罗列数据,仅摘取受众需要 的部分,简洁明了。这一宗旨,打造了良好的受众体验。在 图表的制作中,网易“数读”同样具有鲜明的特色。 首先,“数读”主要以数据地图、标签云、流程图、抽象 可靠性。 画形态组合以及动态图表等形式来表现视觉化的新闻。注 四、案例分析 重画面的多彩呈现以及多变的创新设计,令人印象深刻。 为直观地了解“数读”的特色,笔者对“数读”新闻 其次,网易“数读”更偏向“饼状图”,以色调的不同 《谁在抵抗埃博拉:世行、美国、慈善家慷慨解囊——防御埃 来对不同题材的新闻报道加以区分,给人更为直观的视觉 博拉资金来源》进行了研究,从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数 冲击力。例如,在《海难多发区:南中国海、黑海最频发》 读”新闻的制作特色。 报道中,通过数据图右上角添加的“饼状图”,受众就能直 在该篇报道中,面对众多需要细分的主体,作者并没有 观的明晰海难发生的多种原因和影响程度。又如,在《全 简单地用传统的柱状图来罗列。而是采用不同颜色为不同 球论文剽窃率:中国比欧美更爱抄》报道中。“数读”将数 的数据主题进行了个体区分。同时采用矩形图案来作为衡 据通过颜色的深浅进行归类,让受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相 量数据大小的基本单位,这样就表现出了数据之间的不同 比美国、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中 比例,同时为个体之间做了数据的宏观对比,直接的效果就 存在的学术造假、抄袭等现象则更为严重。 是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受众可以通过矩形大小直观地 第三,除了数据图外,“数读”还可以以“图文并茂”的 了解到,截至2015年2月联合国筹款目标98780万美金,最大 形式来进行新闻解读。每个新闻图下方都配备了详细的文字 笔的捐款来自于世界银行,而在各国家政府之中,美国最为 解说,使得新闻具有可读性的同时更增加了图片的新闻价值。 慷慨。此外,通过对不同颜色的理解,受众还可以清楚地发 二、网易“数读”的传播特性 现在这场危机中,许多慈善家及私人慈善机构都表现得十分 (1)及时性。依托于网易门户和互联网平台。当重大 抢眼。在对捐款数目一目了然的同时,该数据图表也用蓝色 事件或社会议题产生时,网易“数读”能够及时抓取新闻 的矩形,向我们展示出了资金缺口的巨大。非常具有新意。 信息,第一时间更新发表。同时由于“数读”与微博平台 五、不足及建议 共享新闻数据,互联互通。新闻传播速度和传播效果的提 目前来看,网易“数读”作为新兴的数据新闻媒体,仍 升更加明显。栏目的“品牌效应”极强。 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2)互动性。除此之外,网易“数读”也没有丢掉网 首先,图表制作类型较为单一,数据新闻制作技术有待 易新闻传统的特色——“互动性”。网易“数读”开辟了 提高。同样作为数据新闻报道,英国《卫报》对于美国大 评论区。数据新闻发表后,往往可以引起上万人参与话题讨 选进行一系列报道中,共55篇追踪策新闻稿件均使用了信 论,近千人跟帖回复,这一特质符合大数据时代的传播需求。 息图表,而且除了静态图表之外,还有近1/3的报道运用了 (3)传播的爆炸性。网易“数读”的传播具有爆炸性。 交互式动态图表。同时,还创新性地引入了视频,从而有效 每篇报道中都设置有按钮,方便用户在浏览时将其一键式 拓宽了信息图表的表达形式。网易“数读”在制作技术方 分享到网易微博、新浪微博、腾讯QQ空间和有道云笔记多 面非常有待提高。 个社会化媒体上,扩大了其传播途径和传播范围,进而达到 其次,在数据的深度发掘方面,“数读”做的还有所欠 “爆炸式”传播效果,增强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缺。“数读”对数据的挖掘力度不够。大多数新闻都只是 三、内容分类及数据来源 图片和图表的件添加罗列,较普通新闻更加直观,但是并没 (1)内容分类。在内容的分类方面,“数读”将受众 有将复杂抽象的数据信息做更深层次的解读,受众能够得 和信息进行细分。主要分为国际、经济、政治、民生、社会、 知较为简单的结论,但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个过 环境和其他这几大类,几乎涵盖了新闻的所有从属系列,详 程中,数据的深入价值被浪费了。结合西方数据新闻媒体 细而又全面地满足了各类受众对于不同新闻信息的需求。 的优势以及网易“数读”自身的不足,网易接下来需要进 (2)数据来源。网易“数读”的新闻数据来源非常广 行技术上的加强和改进。 泛:有的来自国外研究机构的调查信息,如联合国工业发展 是网易“数读”在进行突发性、调查(下转第17页) 一作者简介:王青原(199(卜),女,河北秦皇岛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赵伟亦(1992一),男,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第6卷第8期 2015年4月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V01.6 No.8 April 2015 契合度是处于“反推”关系中,检验基准为古诗词原文;另 方面,由于中文与英文在语言构造与文化观念上的不同, 英译读者对于古诗词原文的理解也是处于“反推”过程中, 是一个被动的接受位置。这两方面因素中,处理好反推关 系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以汉语为基准去进行英译,要求翻译 者最大程度上去贴近诗人的真实意蕴表达。从某种层面上 来说,古诗词的英译是一个“二次创作(rewriting)”的过 程,这就导致翻译者的个人认知理解与情感分析会影响到 诗人对原作中所要表达的内在意蕴的准确性,会产生不同 程度的曲解,导致诗人原本想表达的内在情感无法抒发,甚 至与之背离。 一想要表达的是对于诸葛亮功绩的赞颂。但是,经过对多种 翻译方式的比较后可以发现,本句的翻译扩展性较小,大多 都逃离不开直译的范围。Stephen Owen将“八阵图”一词 在英文语境下翻译为“Eight Formations”,虽是最为合理的 翻译方式,但是译文读者终究还是很难在空白的历史积累 上明白诗人的深刻用意。 同时,在古诗词典故的英译问题上,有些诗句本身就是 典故的浓缩,而不仅仅体现在某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词语 上。例如,在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中有: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其中,“曾经沧海难为水”取自《孟子・尽心上》一文 中的“观于沧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意思 是沧海无比深广,很难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同样,在圣人 门下学习过的人,也很难再被其他人的言论所吸引。“除却 巫山不是云”则取自宋玉的《高唐赋序》一文中的“姜在 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比喻男女互相 爱慕的亲呢行为。后人多用这两句指代男女之间对于爱情 的忠贞不贰,情笃义挚。我国学者林语堂对此做出的翻译为: It is difficult to be waterfor one who has seen the great seas,And difficult to be clouds for one who has seen the Yangtze Gorges. 三、典故表达难准确 古人作诗有“四忌”,即直、浅、露、短,所以诗人创作往 往喜欢用典故来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心迹,并成为古诗词中 常用的修辞方式。典故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中国几千年历 史中典型事件的高度浓缩,是具有符号化的概念形式,并大 致可将其分为事典和语典两种形式。事典是指借古代的神 话、传说、故事、寓言等来代言自己所想表达的现实处境; 语典则是指引用有出处的诗文、诗词、歌谣等来“借他人之 言表自己心事”。诗人用典大多是为了表露自己在诗歌所 咏之外的“弦外之音”,以此来为自己整首诗作的思想目的 “点睛”。 目前,即使是在国内学界往往也无法准确地对某一首 诗中的用典之处得出一个完全准确的解释,常人读诗更是 需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或者借助参考典籍才能对其做 出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古诗词中典故的英译,更是跨越 了多重文化与历史的鸿沟,而不仅仅是在字面上进行名词 的翻译。 翻译家吴景荣曾以李商隐的《锦瑟》为例道:“一个典 故接着一个典故,很难说得清楚。把《锦瑟》译成英语也 有人尝试,正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也有人试过。其实这 些诗的可译性已微乎其微了。”说明古诗词中大量的用典 在实际英译过程中,要想做到准确地表达出诗人的用意,是 十分困难的。由此而言,在语言与形式美学的双重限制下, 对于古诗词中的典故进行准确的表达,是一个无法回避的 难题。 例如,位于重庆奉节县的八阵图,作为一个在《三国 演义》中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因其凝聚了中国 传统《周易》的法家与黄老思想,而被人当作高度智慧 谋略的代名词。这一典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群众认识基 础,但是在海外英译过程中,却有着较高的翻译难度。例 如,杜甫的《八阵图》一诗中有“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 图”一句,国外学者Stephen Owen将其翻译为“His deeds overshadowed a land split in three.Hisfame was achieved in 林语堂先生对于本诗采用的是直译法,将“海”、“巫 山”直接翻译成“sea”和“Yangtze Gorges”,其中“Yangtze Gorge(长江三峡)”相比“巫山 一词更加为海外读者所 熟知。如此英译,是因为这两个名词本身没有特殊的典故 含义,诗人将自己借由典故所表达的内在情感融入整句当 中。这就导致在保持原句基本形式的前提下,只能对本诗 进行直译。虽然译文读者可以从中大致领略到一丝在文化 上基本的共同情感,但是诗人在诗文中以《孟子》和《高 唐赋序》为蓝本的复杂情感,是无法感受到的。解决这一 问题最为直接的办法,即在译文下方添加关于相关历史典 故的注释,但是这也极大地降低了诗句本身的文化美感。 面对古诗词英译过程中的“三难”问题,我们要清醒 地认识到这是一个无法回避且需严肃对待的问题,这关系 these Eight Formations.”在这句诗中,“八阵图”三个字只 需摆在纸上,无须多言,中国读者即能明白诗人杜甫在此处 (上接第139页)动了整个湖南经济电视台的发展,它已经 成为湖南台新闻节目发展代表之一。为了更好地实现《都 市一时间》的发展,节目组也在不断尝试新的报道方式,加 入新的元素及引进新的设备,这都为节目的发展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凌引迪,刘国强.倡民生新闻做精品节目——湖南经济 到我国传统文化在内容上的正确表达,更关系到传统文化 在精神层面上的正确传播与方向上的正确指引。重庆作 为一座拥有厚重文化积淀的城市,其众多地理景观、历史人 物、历史事件等被历代诗人所吟咏,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 拥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做好重庆古诗词的英译工作,可以 解决西部地域古诗词英译过程中在名词、意蕴与典故上的 实际难题,为区域古诗词英译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借鉴,扩 大我国古典文化的海外影响力。面对我国跨文化交际日益 高涨的繁荣态势,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更需要 对古诗词中的英译加以规范,以保证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传 播过程中不失真、不散落。 电视台《都市~时间》的探索和启示[J].新闻战线, 2o06. [2]张秋漪.浅谈民生新闻的发展[J].大众文艺,2010(1) [3]朱寿桐.民生新闻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4]丁柏铨.新闻舆论引导[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上接第240页)性报道的同时,可加入长期追踪型报道,使 受众对于某一事件的发生了解的更为全面详细。可适当变 换和增加数据新闻的制作和呈现方式,“动态交互式图表” 不失为很好的选择。二是有声动态视频的展示是大势所 趋,网易的数据新闻需要丰富可视化的手段。争取在数据 新闻大潮中树立起自身特色。 参考文献: [1]付玉辉.大数据思维与新媒体演进[J].中国传媒科技, 2013(11). [2]刘建明.“大数据”的迷思与新闻媒体的应对[J].中 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07).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