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财政分配的对象是( D )。
A、剩余产品 B、社会总产品 C、国民收入D、一部分社会总产品2、在西方财政学中,被人们奉为资本主义财政第一职能的是( A )。
A、资源配B、收入分配 C、稳定经济 D、监督调节3、财政分配活动的主体是(A)
A、国家 B、企业 C、事业单位 D、个人
4、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取得的最古老的财政收入形式是( D )。
A预算收入 B、经常性收入 C、国有经济收入 D、税收收入
5、国家机构本身为履行其管理职能进行相关活动而发生的费用是( C )。
A、社会发展与保障支出 B、经济发展支出 C、行政支出 D、国防支出
6、国家直接用于社会救济、补贴等方面的财政支出为( B )。A、购买支出 B、转移支出 C、无偿性支出 D、有偿性支出
7、财政收入规模的绝对数是指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的(C)A、估计数额 B、理论数额 C、实际数额 D、计算数额8、以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的各种税收的统称是( A )。A、行为 B印花税 C、屠宰税 D、宴席税9、复合税制结构的关键是( C )的问题。
A、流转B、直接税 C、主体税的选择 D、主体税率的设计
10、税收发挥经济杠杆作用的着力点是( C )。
A、税目 B、税率 C、税收负担 D、税制结构
11、税收制度的核心是( C )。
A、税种 B、税目 C、税率 D、税法
12、娱乐业营业税的税率为( D )。A、3%B、5%C、5%~10% D、5%~20%
13、对于工资、薪金所得,税法规定采用的税率为( B )。
A、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B、九级超额累进税率 C、比例税率 D、定额税率
14、产权转移书据的纳税人是(B)
A、立合同人 B、立据人 C、立账薄人 D、领受人15、新中国第一次发行国债是( B )。
A、1949年10月 B、1950年11月 C、1958年8月 D、1985年4月
16、按财政投资支出的资金来源性质不同可将财政投资支出分为( A )。
A、无偿性财政投资支出和有偿性财政投资支出 B、中央财政投资支出和地方财政投资支出
C、生产性投资支出和非生产性投资支出 D、对国有企业投资支出和对公共经济事业投资支出
17、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财政投资方式为( C )。
A、基础产业投资 B、对农业投资 C、有偿性投资 D、无偿性投资
18、由国家对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伤残时给予的经济补助是( A )。
A、社会保险支出 B、社会救济支出 C、社会优抚支出 D、社会福利支出
19、对孤儿院支出属于( C )。
A、社会救济支出 B、伤残保险支出 C、社会福利支出 D、社会优抚支出
20、国家以低价形式向社会提供商品,而对商品生产经营者支付的财政补贴是( C )。
A、价格补贴 B、限价补贴 C、暗补 D、明补
21、政府对拨出的资金规定了使用方向或具体用途的转移支付方式为( A )。
A、专项补助 B、无限额配套补助 C、有限额配套补助 D、非配套补助
22、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是( D )。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凯恩斯 D、皮古
23、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是( A )。
A、实现充分就业 B、社会总供求平衡 C、经济稳定增长 D、物价稳定
24、总需求变化带来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倍数是( D )。
A、税收乘数 B、购买支出乘数 C、转移支出乘数 D、乘数
25、经市以上税务机关批准,税务检查人员可以将纳税人当年的账证资料调回税务机关检查,但必须在( C )归还。
A、10日内 B、20日内 C、30日内 D、60日内
26、适用于有能力按期纳税,但采用其他方式不方便的纳税人所采用的一种新的纳税方式称为(C)
A、委托代征 B、查定征收 C、邮寄纳税 D、查验征收27、国务院设定税务行政处罚的形式是( B )。
A、法律 B、行政法规 C、规章 D、制度
28、税务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是( B )。
A、国家税务局 B、县以上税收机关 C、主管税务机关 D、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
29、税务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是(B)
A、乡以上税务机关 B、县以上税务机关 C、市以上税务机关 D、省以上税务机关
30、税务行政处罚的听证举行应在当事人提出要求后的( D )。A、3日内 B、5日内 C、10日内 D、15日内
31、税务行政复议规则于( D )起执行。
A、1994年1月1日 B、1994年7月1日 C、1996年10月1日 D、1999年10月1日
32、申请人对税务机关做出的行政行为不服的,在接到具体税务行政行为实施之日起( D )提交复议申请。A、10日内 B、15日内 C、30日内 D、60日内
33、在税务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原则上只审查具体税务行政行为的( A )。
A、合法性 B、合理性 C、规范性 D、科学性
34、因不动产提起的税务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被称为( D )。
A、地域管辖 B、一般地域管辖 C、特殊地域管辖 D、专属管辖二、多项选择题
1、财政的本质特征包括( ACDE )。
A、强制性 B、固定性 C、补偿性 D、无偿性 E、非营利性
2、影响财政收入结构的因素包括(ABCE )。
A、社会形态 B、经济发展水平 C、经济结构 D、国家职能范围 E、经济体制
3、税收的基本特征是( ACD )。
A、强制性 B、补偿性 C、无偿性 D、固定性 E、营利性
4、现行流转税主要有( ABCD )。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关税 E、农业税
5、税收公平原则要求( ADE )。
A、税收负担公平 B、税收横向公平 C、税收纵向公平 D、税收经济公平 E、税收社会公平
6、税务行政诉讼的管辖主要有( ABC )。
A、级别管辖 B、地域管辖 C、裁定管辖 D、指定管辖 E、移送管辖
7、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有(ADE )。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法律因素 D、税制因素 E、非正常因素
8、税负转嫁的方式有( ABCDE )。
A、前转 B、后转 C、混转 D、消转 E、税收资本化
9属于商品课税的流转税类包括( ABCD )。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关税 E、农业税
10、缴纳营业税的应税劳务包括( ABCDE )。
A、交通运输 B、建筑安装 C、金融保险 D、邮电通信 E、文化体育
11、按非税收入的形式可将其分为(ABCDE)
A、国有资产收入 B、收费收入 C、基金收入 D、债务收入 E、其他非税收入
12、收费的构成要素包括( ABE )。
A、收费项目 B、收费标准 C、收费性质 D、收费方式 E、收费资金分配
13、基金收入的主要特点是( BCE )。
A、专门来源性 B、专款专用性 C、无偿性 D、有偿性 E、保值增值性
14、行政管理支出的具体内容包括( ABCD )。
A、行政支出 B、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支出 C、司法检察支出 D、外交支出 E、投资性支出
15、价格补贴包括( ABCDE )。
A、农副产品的价格补贴 B、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 C、工矿产品价格补贴
D、财政贴息 E、其他政策性价格补贴
16、在我国当前的分税制下,属于地方政府固定收入的有( ABCDE )。
A、地方企业所得税 B、个人所得税 C、房产税 D、土地增值税 E、车船使用税
17、财政政策具有的特点是( ABDE )。
A、广泛性 B、间接性 C、直接性 D、协调性 E、系统性
18、宏观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有(BCDE )。
A、人口 B、税收 C、公债 D、公共支出 E、财政投资
19、纳税申报的方式有( ACE )。
A、直接申报 B、间接申报 C、邮寄申报 D、代理申报 E、数据电文申报
20、税收的法律体系一般包括( ABE )。
A、税收法律 B、税收法规 C、税收法令 D、税收制度 E、税收规章三、填空题
1、市场经济机制下,收入的分配、资源的配置是依据(市场价格)规则进行的。
2、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是(剩余产品出现)。
3、提交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那部分财政收入为(预算收入)。4、财政支出按是否直接构成当期总需求分为(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5、财政支出管理工作的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
6、通过一定时期直接的征税成本与入库的税收收入的对比来衡量的是税收的(行政效率)。
7、税收的基本要素是(课税对象)。
8、反映国家征税深度的税制要素是(税率)。
9、税负转嫁的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是( 前转或称顺转)。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通常制定税收的基本(法律)。11、最早创建增值税的国家是(法国 )。
12、增值税的税收实践最早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13、15.我国增值税基本税率是(17% )。14、营业税的征税对象主要是(第三产业)。15、营业税的计税依据是(营业额 )。
16、对个人的稿酬所得实行减征个人所得税办法,减征率为( 30%)。17、经过开发可以带来一定经济价值的,所有权属于国家的自然资源是(资源性资产)。
18、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首要的基本任务是(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19、按国家举债方式可将国债收入分为(国家借款收入)和(发行债券收入)。
20、从我国政府采购的试点来看,采购资金节约率在(10%)以上。21.国际上一般公认偿债率的安全线是不超过(25%)。22、社会保障的最高目标是( 社会福利)。
23、财政补贴占财政收入的比例最高不超过(30%)。24、债务支出主要包括(还本支出)和(付息支出)。
25、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社会经济在预算年度的发展状况为依据,不以以前年度财政收支指标为参考的预算称为(零基预算)。26、目前,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在内整体预算的编制基本上采用(增量预算法)。
27、实行分税制的前提条件是(划分事权)。28、分税制的核心问题是(分税)。
29、宏观财政政策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30、宏观财政政策属于(短)期调控政策,而微观财政政策属于(中长)期调控政策。
31、宏观财政政策就是指国家通过财政收支,影响(总需求)。 32、税收管理的主体是(国家),税收管理的客体是(税收分配)的全过程。
33、税收管理的主体是(国家)。
34、纳税人因违反规定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应当自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15)日内到原登记机关办理税务登记注销手续。35、税务行政处罚的管辖一般遵守(属地原则)。
36、税务行政诉讼的管辖主要有(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裁定管辖)。
37、税收公平可以从税收负担的公平、税收的经济公平和税收(社会)公平三个方面理解。
四、名词解释
1、财政:就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社会总产品价值一部分的经济行为。
2、财政支出:又称国家支出,是国家为了实现其经济与社会管理职能,取得新需物品和劳务,而对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的支付。
3、财政支出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满足(公共需要)的能力和对社会经济发展干预程度与范围的重要指标。
4、税收收入: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法定标准向社会成员强制无偿地征收而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
5、所得税:以纳税人的纯收益额或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各种税收。6、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和劳务各个环节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
7、特许金:由于享有政府准予的权利而付的费用。
8、财政投资支出:按国家主体不同可分为中央财政投资支出和(地方财政)投资支出。
9、债务收入:是国家以债务人身份取得的(非税收入)。
10、社会保障支出:是国家财政对因各种原因丧失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生活保障)基本的支出。
11、社会保险支出:是指由国家对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伤残时给予的经济补助。
12、财政补贴:是指国家财政根据财政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特定的产业、部门、地区、企业、事业单位或事项给予的补助支出。
13、行政管理支出: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构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各项经费支出。
14、税务登记: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向税务机关办理的一项(法定)手续。
15、税务行政处罚::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违反税收征收管理秩序的违法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由税收机关给予行政制裁的税务行政管理行为。
五、简答题
1、财政有何基本特征?
(1)强制性;(2)补偿性;(3)无偿性;(4)非营利性。2、财政的基本职能有哪些?(1)配置资源职能;(2)公平收入职能;(3)稳定经济职能。
3、我国财政支出的分类有哪些?
(1)按照国家职能分类,财政支出分为行政支出、国防支出、经济发展支出、社会发展与保障支出。
(2)按财政支出是否直接构成当期总需求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3)按财政支出的形式分类,可以分为无偿性支出和有偿性支出。(4)按财政支出的安排次序和使用结果分类,可分为维持性支出、经济性支出和社会性支出。
4、按照征税对象的不同,税收如何进行具体分类
(1)流转税;(2)所得税;(3)财产税;(4)行为税;(5)资源税。
5、税收制度的具体构成要素有哪些?
(1)纳税人;(2)课税对象;(3)税率;(4)纳税环节;(5)纳税期;(6)减免税;(7)违章处理。6、我国税款征税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1)延期缴纳税款制度;(2)滞纳金征收制度;(3)减免税制度;(4)税额核定制度;(5)税收保全措施;(6)税收强制执行措施;(7)欠款清缴制度。
7、非税收入的功能有哪些?
(1)弥和税收手段,实现收益公平;(2)补偿国家提供特定公共服务的成本;(3)减除拥挤、节约公共资源与服务;(4)解决外部性;(5)缓解财政困难,增加国家宏观调控能力。8、非税收入的功能有哪些?
(1)弥和税收手段,实现受益公平。(2)补偿国家提供特定公共服务的成本。(3)减除拥挤、节约公共资源与服务。(4)解决外部性。
(5)缓解财政困难,增加国家宏观调控能力。9、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1)政府采购法规;(2)政府采购政策;(3)政府采购程序;(4)政府采购管理。
10、社会保障支出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1)社会保险支出;(2)社会救济支出;(3)社会优抚支出;(4)社会福利支出。
11、我国社会福利支出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1)孤儿院、敬老院等社会福利院支出。(2)福利工厂、盲聋哑学校费用支出。(3)为老年人、儿童、残废人提供的免费和低费的社会服务。(4)其他为大众服务的社会事业和设施支出。12、国家预算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1)国家预算的编制和审批;(2)国家预算的执行;(3)国家预算的调整;(4)国家决算。
13、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有哪些?
(1)国家预算管理级次。(2)预算管理权的划分。(3)预算收支范围的划分。(4)预算调节制度。
14、宏观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有哪些?
(1)税收;(2)公债;(3)公共支出;(4)财政投资。15、宏观财政政策乘数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1)购买支出乘数。(2)转移支出乘数。(3)税收乘数。(4)平衡预算乘数。
16、税收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1)税收管理的法制体系;(2)税收管理的经济方法;(3)税收征收的管理。
17、纳税申报的内容有哪些?
(1)财务报表;(2)与纳税人有关的合同、协议;(3)外出经营活动的税收管理证明和完税证明;(4)税务机关规定应报送的其他资料。
18、税款征收应遵循哪些原则?
(1)惟一行政主体原则;(2)税收法定原则;(3)征收权限和程序的法定原则;(4)税款统一上缴国库原则。(5)税款优先原则。19、税款征收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1)查账征收;(2)查定征收;(3)查验征收;(4)定期定额征收;(5)委托代征。
20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应坚持哪些原则?
(1)法定原则;(2)公开、公正原则;(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4)处罚相当原则。
21、税务行政复议有何特点?
(1)以当事人不服税务机关处理决定为前提;(2)以书屋行政争议为其自身的调解对象;(3)与税收行政诉讼相衔接;(4)一般由原处理的税务机关的上级税务机关进行。
22、开展税务行政复议应坚持哪些原则?
(1)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2)不调解原则;(3)一级复议原则;(4)税务行政复议期间不停止原决定执行原则。六、计算题
1、某建筑装饰材料商店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并兼营装修业务和工具租赁业务。在某一纳税期内该商店购进商品,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200 000元;销售商品取得收入价税合计为351 000元;装修业务收入80 000元;工具租赁业务收入4 000元。上述各项收入均分别核算,要求计算该商店当期应纳营业税税额和增值税税额。(建筑业税率为3%,服务业税率为5%,增值税税率为17%)。解:应交营业税 = 80 000×3% + 4 000×5% = 2 600元
应交增值税 = 351 000÷(1 + 17%)×17% - 200 000×17% = 17 000元
2、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某一纳税期内外购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1000万元,税金170万元,本期销售产品取得不含税销售收入2500万元,则该企业当期应纳多少增值税?(税率17%)解:(1)销项税额=不含税的销售额×税率=2500×17%=425(万元)(2)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425-170=255(万元)3、某书店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在某一纳税期内销售各类图书取得含税收入为50 000元。要求计算该书店当月应纳增值税税额。(现行税法规定征收率为3%)。
解:应交增值税 = 50 000÷(1 + 3%)×3% = 1 456.31元
4、某企业在某一纳税年度取得生产经营收入1000万元,租赁收入100万元,其他收入50万元,在此年度发生的经营成本600万元,三项费用支出100万元,各种税金50万元,营业外损失20万元,则该企业当期应纳所得税是多少?(所得率税率33%)
解:(1)收入总额=1000+100+50=1150(万元)(2)扣除项目=600+100+50+20=770(万元)(3)应税所得额=1150-770=380(万元)
(4)应纳企业的所得税额=380×33%=125.4(万元)
5、中国公民李某2004年12月取得如下收入:
(1)所在单位支付工资2 800元;(2)外出讲学取得收入3 800元;(3)出版一部专著取得稿酬80 000元;(4)将其著作提供给某影视机构,取得版权收入30 000元;(5)购买体育彩票中奖,一次取得收入60 000元;
要求:计算李某当月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解:(1)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所得额 = 2 800 - 800 = 2 000(元) 应纳税额 = 500×5% + 1 500×10% = 175(元)
(2)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 =(3 800 – 800)×20% = 600(元) (3)稿酬所得应纳税额 = 80 000×(1-20%)×20%×(1-30%)= 8 960(元)
(4)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 = 30 000×(1-20%)×20% = 4 800(元)
(5)偶然所得应纳税额 = 60 000×20% = 12 000(元)
李某当月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175 + 600 + 8 960 +4800 + 12000 = 26 535(元)
6、经测算,一个国家平均消费者每增加一元的收入中有0.6元用于消费,则在确定宏观财政政策时,其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政府转移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各是多少?
(1)边际消费倾向=0.6÷1=0.6 (2)政府购买支出乘数=1÷(1-0.6)=2.5
(3)政府转移支出乘数=0.6÷(1-0.6)=1.5 (4)税收乘数=-0.6÷(1-0.6)=-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