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佳旅游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外教育家

中外教育家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自然人”。因为人得天性是善良的,率性发展而不为社会桎梏一定会成为身体健康、心之发达、良心畅旺、能力强胜的自然人,并且自然人是能适应社会各种客观发展变化需要的人。在《爱弥儿》中,卢梭讲道:“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并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急寡头,而且无论对谁,都能尽到做人的本分;命运无法使他改变地位,他将始终处在他的位置上。”这是针对旧教育培养目标的弊病提出的。卢梭所说的自然人,不是自然状态中的野蛮人,也不是非要回到山林的遁世派或厌世派,而是社会状态中即现社会中的社会人。他认为虽然他想把爱弥尔培养成一个自然的人,但绝不是要使他成为一个野蛮人,绝不是要把他赶到森林中去。

——《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p184

现如今,随着经济发展,就业形势的变化,所有和孩子有关的产品都开始打出“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口号。更让人不解的是,不管怎样的“三聚氰胺”奶粉的曝光,不管怎样的“大头娃娃”事件的层出不穷,家长们都依旧对于所有婴幼儿所谓能提高智力,能改善婴幼儿健康发展的食品深信不疑,甚至不惜倾囊购买。这就是目前的情况。各年龄阶层的孩子,开始习惯于在周末时,奔碌于各个补习班,开始参加各方面的培训。绘画,书法,英语,日语,钢琴,小提琴,各式各样的所谓“兴趣班”。家长的压力毫无修饰地压在了孩子的身上。他们不得不承受着各种兴趣班带来的疲劳感。

对于我自己属于天性爱玩的小孩子,或许我该庆幸我早生了几年。不过,我想,我也是属于现代教育情况下受到摧残的少年儿童。因为从小,家长忙,所以从讲话还没讲清就开始上托儿所,开始学我根本不会说的东西。幼儿园,开始上课外舞蹈班,上乐器班。小学,上小记者班(写作班),英语班,书法班。就这样,我的童年埋没在了一堆若有若无的学习兴趣班里。当时,真的打心里憎恨爸爸妈妈。从小到大,没有和家人在周末去春游过,没有在假期去旅游过。不过,现在想来,确实不能怪他们。

前些日子回家,对门儿的小姑娘,大半夜的十点多,拿着一张奥数考卷来家里,想要让我辅导她做完。或许,在现在的我看来,那些题目真所谓是小菜一碟,可是,我想我能明白那样一个二三年级的小朋友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做完作业,我问她:“你怎么那么早就开始学奥数了啊?累不累?”她很骄傲地说:“我从一年级就开始被老师叫去参加奥数比赛了。不会累啊,习惯了。”虽然看她一脸倔强骄傲的样子,很可爱,很想笑出声来。可是,不知为什么,听着“习惯了”三个字,就莫名其妙地感受到了一种沧桑感。这样的词,不是应该在历经沧桑后才该有的吗?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所谓的经济利益和社会现实逼出来的教育情况。鉴于面对着这样的情况,所以笔者多么愿意选这样的话题作为一篇只是呈给老师看的文字来抒发一些情感罢了。因为,总觉得现在的孩子真的太累了,让笔者深深地感到疲倦感。我们来自于一个偶然,之后便在这尘世走一遭。又是为了什么,这样打小开始疲于奔命。在年轻的时候消耗了这一生的能量,然后再等着孩子们出生后,让他们开始承受这样的循环。

其实,这样的一生,只不过是为了不让自己忙忙碌碌却无所作为罢了,又何必这样强求。自然人的生存之道,让我们这样有着自己的生活重心,做自己。让自己有着“率性发展而不为社会桎梏一定会成为身体健康、心之发达、良心畅旺、能力强胜的自然人”这样的信念,这就足够了。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归于自然”。“自然的状态”在卢梭关于人类不平等和国家的起源学说中固然是指人类的史前时代,打在教育上更侧重指人性中原始倾向和天生的能力。它与人类的“自然状态”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只因社会的文明特别是城市的文明才使人性怒去、罪恶丛生。因此,只有“归于自然”的教

育,远离喧嚣城市社会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天性。因此15岁之前的教育必须在远离城市的农村中进行。(百度——卢梭的自然教育)

看了卢梭先生这样的论断,顿时有种哭笑不得的大不敬之感。从小到大,因为没有受过什么贫苦,所以不能够深刻地体会生活。总是以为,所有的一切好像来的轻而易举,所有的金钱似乎没有什么值得珍惜的样子。就这样的成长环境,好像让我开始不认识生活,不认识自己所要面对的未来。对于班级来自于乡镇的同学们,我有着自己遥不可及的优越感。现在想想,或许我该庆幸我体悟过生活,我经历过,否则,谁又知道,现在的我会在哪儿。

高二(18岁)的假期,我第一次下田,第一次抱着沉甸甸的稻谷走在南方湿软粘腻的稻田里,第一次真正体悟到了生活——贫穷是比死更可怕的事。没有经历,永远不会懂那样的苦难。那年,我成年了,却在这之前不知道什么是担当。或许在田里,我有着比其他田里的孩子,更为高的学历,更为高的知识水平,更为广泛的见识。但是,当我透过泪眼看到他们的汗珠低落在稻田的水里不惊起一点波澜的时候,我想我的人生是缺失了这样的一课,那就是贫穷。儿时,当我还吵闹着要一样东西的时候,妈妈却在对我无可奈何的时候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点呢?”那时的我,总是完全无视。当我坐在炽热的田埂上,动弹不得的时候,我想我懂了。深刻体悟到了生活。我开始相信爸爸口里告诉我他曾经经历的生活了。生活并不是我曾经认为的那样简单——每天早上七点起床,吃了早餐,七点半坐车到学校,然后上课,吃一份七八块钱的盒饭,还嫌弃味道不如妈妈做的,总是剩下大半,回到家可以喝到冰凉的酸奶,可以啃冰棍看电视。所有的经历,一次就够了,足够刻骨铭心。曾经,我写过这样的文字,只是,可能那时18岁,体悟不深,在以前的语文老师看来,我的文字没有任何说服力,没有任何可靠性。没有人相信,田里的未曾上过学的爷爷曾经告诉我:“今天你也知道农事的辛苦了,所以,以后要好好读书,让自己好好生活。还有啊,以后在市场看到农村的老人家在卖菜,就能不计较几毛几块钱,咱也别和人计较。农事真的很苦。”当我听到老师说作文里的这段话的时候,我想,我的眼睛应该红的发紫了,我憋着所有在眼眶里的泪水不能流出来。当时我想我的难过,并不是我的文字被批评的一无是处,而是没有人懂得那样老农嘴里的苦。只因为,那样的班级里,包括老师,谁都没有经历过酷暑三伏天气在农田里遭受那份罪的苦痛。那时,我想我真的该哭出声来。为了爷爷的苦,为了更多在田里的他们的苦。

所以,在卢梭的论断里,把所有的农村生活单纯化了,把所有的农村生活简单化了。想来,或许,卢梭先生也不曾参与过农事,否则他不该这样轻而易举地说出这样的话来,不见得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远离尘嚣的乡村,同样有着人的生活。每个人都还是一样需要遭受生活琐事的困扰。为了生存,需要物质资料,为了更好地生存,需要精神补给,为了能够有好的生活,需要方方面面的争取。就这样,所有人生经历的一切,谁说农村会是更淳朴安宁的地方让人成长呢?

综上,我想,我无法认同卢梭先生长于农村便是能够成为“自然人”的充分条件这一说法。当过着优越的生活,体悟贫穷便是一种必不可少,当过着贫苦的生活,除了学会生存,更要有对未来那风花雪月生活的憧憬作为动力来努力生活下去。所以,这样对于城市的控告,我想我是万不能够理解表示赞同的。

卢梭先生的自然教育被我曲解了吗?我想我也不清楚,只是,在看了那么多,在经历了那么多之后,我想,对于生活,对于生命最简单的了解,我想,我懂了。所以,人之初,只是为了生存,不必强求。有时候,像庄子那样,逍遥自在,同自然和谐存在,没有什么不好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hangjiatan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