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提升图书馆读者服务 构建高校智慧图书馆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2019年第12期(2019年12月)黑河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HE UNIVERSITYNo.12 2019doi:10.3969/j.issn.1674-9499.2019.12.076提升图书馆读者服务  构建高校智慧图书馆

林 松

(黑河学院 图书馆,黑龙江 黑河 164300)

摘  要:通过对智慧图书馆的形式和特征进行阐释,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在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尚未完全解决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接下来高校应如何通过提高读者服务质量来构建智慧图书馆,以期为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关键词:高校;智慧图书馆;读者服务

中图分类号:G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499(2019)12-0211-02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各行各业都在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我国各类图书馆也开始积极向智慧型图书馆的模式转变。而高校图书馆承担着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更应注重以读者为本,不断优化读者服务质量,更好地构建出高校智慧型图书馆。

一、智慧图书馆

2001年,智慧图书馆网络管理系统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立图书馆投入使用,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物理实体和虚拟网络共存的智慧图书馆就此诞生。2003年,芬兰大学图书馆首次明确了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即智慧图书馆是由实体图书馆和虚拟管理内容共同构成的、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此后,智慧图书馆的理念逐渐受到教育界广泛关注,各大高校纷纷开始投入建设,以期打造出具有如下特征的高校智慧图书馆。

1.互联互通化

智慧图书馆的互联互通化是指以图书馆为中心,与相关者建立多维度的全面连接关系。图书馆各项工作的进行可以采取多方协同的方式,以此大幅度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具体做法是:图书馆馆际之间、与用户之间、以及和各种信息服务机构之间要搭建出良好的信息交流渠道,实现信息的实时获取和传递。图书馆应通过信息化手段代替传统人工操作的管理模式,用信息设备将资料有序存储并科学整合,将相关信息和知识有机连接,从而使用户能准确检索到所需内容及相关内容。如此,突破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将信息知识深度整合成知识网络,实现高度的信息共享,是智慧图书馆的主要特征[1]。

2.高度集群化

图书馆应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优化馆内资源管理模式及服务用户的方式,通过向集群化的方向发展来扩充图书馆资源规模并提升服务效率[2]。智慧图书馆高度集群化的具体表现为:传统的图书馆馆藏资源十分有限,而智慧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能通过集群得到很大程度的扩充,其中含有内容丰富的

数据库、网络课程及电子文献等资源,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差异化需求。

3.信息获取便利化

智慧图书馆利用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能为读者提供无线、泛在化的借阅环境,使读者在任意时间地点都能获取到想要的信息。这种智慧图书馆的全天候、无障碍服务模式能为读者提供十分便利的服务,体现出智慧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

4.服务个性化

智慧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关键目的就是将文献、信息、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实现用户与图书馆的智能连接,提供符合读者需求的个性化服务。这服务要求馆员能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读者偏好和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和把握,进而为读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二、智慧图书馆时代我国高校读者服务普遍存在的不足1.馆藏资源量不足,且利用率不高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不足的具体表现为:图书馆资源门类不够丰富,尤其是非综合类高校通常以自身的研究类型作为图书馆主要馆藏内容,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全面发展;数字资源量不足,特别是国外的专业期刊和文献资源往往不够丰富;馆际交流的平台搭建不够完善,缺乏信息共享,使资源利用率不高。

2.馆员的服务能力制约了图书馆的智慧化发展

高校图书馆向智慧化的方向发展离不开图书馆员的操作和支持,而智慧图书馆为馆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理念,馆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的图书馆学知识,具备较好的图书馆服务意识,还应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等技术。智慧化读者服务平台要求图书馆的相关技术人员准确把握用户的资源需求情况,定制出符合用户特征的专项阅读计划等服务内容,实现主动、精准的服务。而高校图书馆计算机操控人员的相关技术水平往往达不到个性化服务的要求,因此,不能有效发挥智

收稿日期:2019-10-19

作者简介:林松(1971—),女,河北沧州人,馆员,主要从事图书馆情报学研究。

211

2019年第12期(2019年12月)图书档案研究No.12 2019 

慧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优势。虽然高校经常开设图书馆管理相关的讲座和学习活动,但其作用往往局限于提高馆员服务意识和增长见识的层面,而不能对其专业技术进行有效优化。

3.图书馆的服务仍存在较大局限性

相比而言,国内一些开设了图书情报及图书馆相关专业的高校都比较注重智慧图书馆建设,但大部分高校的图书馆服务适用范围还仅限于校园内,也就是说,学生对图书馆资源的访问只能在校内通过校园网进行[3]。但很多时候,学生在校外也需要获取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的资源,而很多高校没有提供VPN校外访问功能,使图书馆的跨区域使用受到了很大限制。

4.用户信息素养不足,阻碍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图书馆都在大力发展智慧图书馆建设,并取得了可观的效果。但学校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仍存在诸多不足,这就使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信息检索和利用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导致图书馆效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和使用两个方面如果不能很好地协调配合,就不能及时发现建设过程中的不足,进而会反过来制约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进程。

三、高校智慧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的构建策略

1.丰富馆藏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第一,各大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增强校际合作来实现馆藏资源的流通共享,提高资源的易得易用性;第二,学校应根据学生需要的内容类型,加大资金投入,扩充学校图书馆的数据资源库;第三,高校图书馆可以将各种服务资源通过智慧化设备进行整合、加工、分类、处理,最终存储在云图书馆中;第四,还应完善VPN校外访问服务,让学生可以借助校外网络不受时空限制地利用图书馆资源;第五,高校要注意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培养,帮助其掌握信息检索和信息筛查等关键技术,使智慧图书馆的功能得到更好地利用。高校图书馆做到以上几点,可以极大地丰富馆藏资源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建立健全“智慧馆员”服务体系

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图书馆员是推动高校智慧图书馆读者服务建设的中坚力量[4]。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馆员缺乏与智慧图书馆相匹配的职业素养,严重制约了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进程。在完善“智慧馆员”体系时,

高校图书馆应注意以下两项工作:一是要明确图书馆员的责任和义务,由于智慧图书馆与互联网技术密不可分,因此,智慧馆员要在做好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基础上,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操作高校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二是高校应加强对图书馆员的培训工作,深化馆员服务意识,提升其数字化技术水平。

3.加强个性化读者服务

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中指出:书是为了用的。而个性化的读者服务恰恰体现出这种“以读者为本”的图书馆服务思想。高校图书馆如果能在传统服务的基础上,拓展诸如预约服务、图书借还提示服务、垂直门户服务等,就能更好地体现出智慧图书馆的优势。比如,在借阅服务中,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工具,了解读者的借阅需求,按照读者喜好和习惯制定个性化服务内容并提供主动化服务,以增强用户借阅体验。

4.建立反馈机制,优化服务水平

服务是双向的,图书馆应根据读者需求及时调整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以求更好地满足读者需要。尤其高校在进行图书馆管理的过程中,应搭建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双向交流通道,即不仅要向读者提供良好的图书馆服务,还应建立相关的反馈机制,通过听取读者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图书馆服务体系,提升读者服务质量。

四、结语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为高校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面临着核心变革。各大高校应合理采取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面向用户的、无线网络连接、个性化读者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可靠的图书资源,进而有效推动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事业的稳步发展。参考文献:

[1]杨文娟,纪昀.探究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J].智库时代,2018(22).

[2]李凌波,黄相明.聚焦“特色专业建设”智慧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9(33).

[3]尹克勤,张立新.基于智慧图书馆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9).

[4]谢莹.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路径分析[J].传媒论坛,2019(23).

Improving the Service for Library Readers and Constructing College Smart Libraries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for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mart library, analyzes some current problems that have not yet been fully resolved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college smart libraries, and puts forward how to construct college smart libraries b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reader service, hoping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librarie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mart library; reader service

[责任编辑:李慧慧]

Lin Song

(Library of Heihe University, Heihe 164300, China)

2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