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教学中培养小学生体育品德的教学策略
刘 强(厦门实验小学,福建 厦门 361000)
摘 要:体育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体系中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核心素养中的体育品德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强
大的促进作用,优秀的体育品德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通过在篮球教学中实际案例分析和对比,探索小学体育篮球教学对促进学生体育品德的具体策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品德,并能坚持进行体育锻炼,让学生的身心和生活得到一个平衡,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小学体育;篮球教学;体育品德;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体育是小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承担着培养和提高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体育品德反映的是个人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特征与倾向,是关于体育的道德规范。体育品德的养成可以更好的规范和指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健康的体育运动。本文从小学篮球教学对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角度出发,剖析实际案例,找出能帮助促进学生体育品德塑造和提高的教学策略。一、培养学生体育品德的意义
体育场上,是在诠释着越来越多的体育健将的精神和技能,体育精神是每位体育训练的老师都应该强调和发展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有了体育精神和体育素养才能够保持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和比赛的时候,能够维持场上的和谐,才能散发出体育学生所存在的朝气和活力,才能够保持比赛和友谊相向发展,而不是背道而行。而且体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体育学科内所具备的体育专业素质,这些素质是通过长时间的体育训练而形成的专项思维,通过这种思维促进体育知识的积累,增加体育技能,形成基本经验,从而达成体育学科所要实现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团队精神、顽强拼搏的精神,对学生体育品德的培养有重要作用,以小学篮球的比赛为例,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们为了取得胜利拼尽全力,在赛场上的积极拼抢、汗水流溢正是他们勇于挑战自我意志的展现。而篮球比赛是在一定规则的限定下才能进行的,必须遵守篮球比赛的规则才能让比赛顺利开展,篮球比赛又是一项集体活动,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团队的合作下才能取得胜利,因此学生们又学会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良好的体育品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还对学生的生活和社会适应有重大影响,生活处处有规则,以小观大,虽然体育场上的规则制约着学生的行为,但是这也是学生能够更好发展的必经之路,从学生遵守篮球规则开始,培养学生形成遵守规则、尊重规则,以规则作为自己的首要准则,在规则下进行活动、进行比赛,也让遵守规则成为习惯。二、培养学生体育品德的教学策略
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实践活动,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构建规则框架、遵守规则,使学生的体质持续提高,做到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保护自己。
1.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笔者对执教篮球教学中的案例进行实际分析:
场景一:在笔者执教的《水平二篮球行进间运球》一课中,
通过教师讲解示范拍按球的位置引出“二次运球”的规则概念,学生在运球过标志垫时,需要拍按球的后上方,有的同学会作出托着球走的现象,笔者在开始练习前讲解示范“二次运球”的规则概念后,让学生分组练习,还没轮到练习的学生观察练习中学生的动作是否有误,并在练习者回到队伍后与之交流讨论,在提升学生沟通能力的同时构建规则意识的雏形,然后在练习中慢慢渗透,学生慢慢对运球时的篮球规则如“走步、二次运球、运球过肩、8秒违例、24秒违例。运球出边(底)线”等了然于胸,也会提醒纠正同伴的错误。
场景二:在笔者执教的《水平三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一课中,教师设计的传球比多游戏,有些学生会为了追求比赛的胜利,缩小传球距离和夸大最终成绩的方式来满足一时的成功喜悦。笔者发现问题后,立刻组织学生集合靠拢,并向学生说明规则的重要性,世界没有规则会乱成一团,比赛没有规则无法判定胜负,而破坏游戏取得的成功会让人信服吗?请同学们谈谈不遵守游戏规则所产生的后果。学生从诚信、个人素质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最后笔者总结游戏规则是保证所有同学处在一个相对公平的条件下进行游戏,希望同学们在进行游戏时遵守游戏的规则。
在教学中循序渐进的渗透篮球的规则意识对学生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有促进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成功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快乐,还能带给学生自信,同伴之间的相互探讨纠错,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技能动作,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够深化学生脑中的规则意识,可谓是一举多得。
2.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篮球是一项团队运动,需要五个人之间的协作配合才能更容易赢得胜利,强如乔丹也需要皮蓬和一干队友的帮助才能拿到总冠军,所以在篮球教学中体育教师对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要放在教学首位,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现代社会讲究团队合作,而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希望,更是要具备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场景一:在笔者执教的《水平二篮球行进间运球》一课中,教师通过六人一组的“头顶-胯下传接球比快”热身游戏,让学生观察同伴之间的动作,前一个是头顶传球那自己要做胯下传球,前一个是胯下传球那自己要做头顶传球,最后一个学生要迅速运球到排头再进行传球,固定了第一个是头顶传球后每一个人的传球方式都会随之改变,学生为了最快完成游戏就会相互提醒,这就跨出了合作的第一步:交流沟通。再通过教师的提问:金州勇士队是获得总冠军的队伍,为什
98
◆ 体育教学研究 2019年第10期(上)么这个赛季一下子就变成谁都打不过,谁都能输?有回答因为伤病和凯文·杜兰特离开,还有回答团队之间的合作变少都是单打独斗,教师在学生讨论回答后对合作能力进行总结,并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在学生内心种下同伴之间要合作的种子。
场景二:在笔者执教的《水平二篮球行进间运球》一课中,教师设计“仙人指路接力”小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一人蒙眼运球,另一人原地指挥,两人合作运球绕过三个标志桶,蒙眼运球的同学在蒙住眼睛拿住球后原地要转三圈再开始运球,因为同时有六队进行游戏,所以两人的合作要排除其他人的干扰,还要在丢球时在同伴的指挥下捡球,这对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有非常好的效果。教师设置的困难能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好处,还能提高学生控制球的能力,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篮球技能的兴趣。
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是奠定学生的体育人文底蕴的基础和体育品德的核心素养前提。传统篮球教学中很少对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进行相应的教学,更多是对学生篮球技能、体能的训练。而合作能力的缺失让学生习惯了单打独斗,这与体育核心素养的精神相悖,所以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
3.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拼搏精神
体育核心素养需要学生具备勇敢顽强、积极进取、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体育品德,在篮球教学中,对学生拼搏精神的塑造也极为重要,在运球、传球、投篮、技战术教学中,需要学生勇于拼搏、直面困难,运球容易丢球、传球容易戳手指、投篮投不进、战术跑错位置,这些都是篮球教学里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学生是遇到就放弃还是迎难而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拼搏精神的塑造。笔者通过以下两个场景对塑造学生拼搏精神的探索。
场景一:在笔者执教的《水平一篮球原地运球》一课中,教师设计“30秒原地运球比多”的游戏,二年级的学生最多能够运球70下,而这个成绩是学生经过一个单元学习后得到的最好成绩,刚开始单元教学时,二年级学生最好成绩的40下。教师在讲解示范原地运球时示范30秒运球115下,引导学生正确运球的姿势和手型,并用语言鼓励学生“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老师的记录?只要能在30秒内运球60下就算老师输”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学生学会正确的运球技术、有追赶的目标后,内心的拼搏精神被唤醒,课上认真练、课后还加练,一个单元学习后二年段有28个学生能在30秒内运球60下以上,可以追赶的目标加上正确的手段是培养学生拼搏精神的关键。
场景二:在笔者执教的《水平三篮球单手肩上投篮》一课中,体能练习教师采取“让距追逐跑”的形式进行,26米的篮球场只能跑直线,追的同学只能拍不能抓,拍到前面的同学就算获胜。六人小组内每个学生拥有三次挑战机会,可以挑战本小组内的任何一位同伴,可以是比自己快的,可以是比自己慢的,挑战者选择让的距离,可以是半米、一米、两米,然后追被挑战者,剩下四位同学充当裁判和进行下一轮追逐跑对象的挑选。学生勇于挑战自我的拼搏精神被激起,或是选着比自己速度快的,或是选择增大距离。
拼搏精神的培养对强大学生内心,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现代学生物质生活优越,学习生活一帆99
风顺造成学生内心不够强大,抗挫折能力弱,经不起失败的打击,而篮球教学中的各种训练,对强大学生内心,培养学生拼搏精神、维护社会规范、促进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
4.在篮球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篮球教学是一项团队运动,团队意识是必须要有的,应该让学生保持对于篮球的热忱,让学生能够在篮球的团队训练中,培养出篮球的团队意识和凝聚精神,让学生能在篮球的学习中充满无数的正能量,让学生在学习篮球中发现篮球中的美好,也让自己保持心中的美好。
场景一:在篮球的平时训练中,应该让学生能够团队进行训练,可以让每位学生分成一到三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有二到四个。这些成员进行团队默契练习,而且在分配成员的时候应该观察成员的篮球技巧和能力,让每个团队都是实力平均的,而且要让每个小团队都选出自己队伍中的一名小队长,这个队长要是综合实力都强的成员,这样会达到很好的团队训练的效果,这样在团队对战的时候也能够保持公平性。那么团队成员在训练的时候,就不能只顾着自己,让自己的篮球技巧达到一种很高的水平,成员在团队中都是缺一不可的,都应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所以在训练的时候也应该时刻提醒每个团队能力较好的学生也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去带领整个队伍走向更好。篮球就是要这样的精神,不仅自己实力超凡,也应该在自己能力不断提升之时,团队的整体实力跟着自己一起提升。这些也是体育核心素养中必须存在的意识和精神。结语
以小学篮球教学为例,在篮球教学中不能只针对学生篮球技能、体能、技战术的教学和训练,更应该关注学生体育品德的培养,将学生的品德放在体育培养的中心位置,不能因为竞技而丢掉自己的初心和底线,要一直保持这自己的底线,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为适合社会、适应当代的,优质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云龙.加强篮球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摭探[J].成才之路,2018(3):45.
[2] 王素芳.在篮球课程实施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J].江苏教育,2016(49):54-55.
[3] 袁邵云.优化篮球教学 发展核心素养[J].小学教学参考,2020(6):53-54.
[4] 蓝宇明.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体育篮球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210.
[5] 唐美贤.文武双修 提升体育素养——如何围绕核心素养理念打造小学体育新课堂[J].当代教研论丛,2017(10):107-1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